第八百四十七章 高句麗

本尊在不斷遠離洪荒界在虛空海的道標,古月界內的分身也並沒有停下行動。

三萬將士的行軍,自然不可能毫無動靜,而且王者之師,自然要堂堂正正,因此帝辛在出徵之前就開始在雁雀關大肆宣揚此事。

幾個月的準備時間再加上宣傳的方式,帝辛親征一事早已傳得沸沸揚揚。

不說各個勢力之間互相安插的探子,便是大離皇朝雖與周邊勢力多有摩擦,但民間的商品往來卻是一直在流通的,除非大戰開啓,否則的話一般情況下各方勢力也不會去阻攔這種事,甚至在和平時期還會修建貿易用的坊市。

雁雀關本就在大力發展商業,因此來自各地的行商絡繹不絕。

在這個時代,行商們的出現所代表的不僅僅意味着不同地區的物品可以互通有無,他們所兼顧的還有將來自一個發生地方的事情傳遞到四面八方的身份。

這並非是強制性的措施,而是在貿易的過程中爲了宣傳自己的商隊而自發形成的潛規則。

而來往雁雀關的,自然有前往高句麗進行買賣的行商,甚至其中就是一部分是高句麗的商人,因此帝辛親征的消息早已在幾個月前就被行商帶回了高句麗境內。

在確認了消息的確是大離官府發出來的之後,整個高句麗上下一片譁然。

在他們的認知中,大離雖然實力雄厚,但疆域太過廣袤,爲了守護疆域就應當拖累了大部分的精力,再加上據說那位皇帝多年不臨朝政的原因,導致大離境內各種內憂不斷,應當無力出征纔是。

內憂和外患兩個詞之所以經常放在一起使用,就是因爲在一個勢力發生內憂的時候,其他勢力進行入侵就會變得相當容易。

高句麗乃至周邊的勢力,甚至其中包括了被帝辛滅掉的突厥,這幾年敢肆無忌憚地侵擾大離的邊境,就是看準了他們即使佔不到什麼便宜,大離的軍隊也絕對不會在這個時候踏出疆域一步。

否則的話,面對大離這般的龐然大物,他們又怎麼敢隨意得罪?

當然,若是大離皇朝緩了過來,恢復元氣之後要找他們算賬的話,他們也有辦法應付。

重新納貢便是了。

天朝上國家大業大,只要他們俯首稱臣,大離的那位皇帝應該不會介意他們之前小小的冒犯。

說穿了就是道德綁架,這種伎倆他們在以前用過很多次了,而大離皇朝爲了表示自己的大度,從來也不會多爲難他們。

否則的話,他們這些有的疆域還沒有大離一省之地大的勢力,在緊鄰着大離這個龐然大物的情況下,又如何能夠安然存在到現在還沒有被大離吞掉。

天朝上國的稱呼是大離刀山血海中打出來的尊稱,但卻成爲了遏制大離繼續擴張的枷鎖。

因此,當高句麗聽到大離的裕王殿下要帶兵親征的時候,纔會顯得那麼驚訝。

和無措。

他們並非沒有抵禦外敵的準備,大離雖然不主動出兵,但這些趁着大離虛弱侵擾邊疆的勢力也並非和睦共處。

除了尋找機會不時侵擾一下大離之外,他們所防備的,還有來自其他勢力的入侵。

但是,他們這些勢力中,有很多地盤連大離的一省之地都沒有,說是打戰,但實際上也都是一些小打小鬧罷了。

相比是同樣屬於寡國小民的其他勢力,他們精力最多還是用在如何侵擾大離邊境之上。

有時候只是在大離邊境搶掠一番,其收穫比大敗一個小國都要多的多。

因爲大離一向的懷柔政策,他們防禦的預想敵中,從來都沒有大離的身影,而當聽到大離要對他們出兵的時候,高句麗這才絕望的發現,就算他們提前有準備,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大離這般體量巨大的國家討伐。

實力懸殊太大,在絕對的實力碾壓之下,無論什麼計策都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按照以前的應對方式,高句麗現在應當準備好貢品,主動派遣使團前往大離京城,向着皇帝納貢稱臣,承認自己附屬國的身份。

做這樣的事他們不會有任何的心理負擔,唯一心疼的就是因爲上貢的貢品。

一般情況下,大離皇帝爲了體現天朝上國的富庶,回贈的賞賜應當更多,一來一回使團可能不僅不虧,還會大賺一筆。

但他們雖然習慣了在看到便宜的時候撕毀條約,但納貢之後,最起碼很長的一段時間,不論是處於何種原因,他們都不能再主動侵擾大離邊關。

這麼算下來,以高句麗的角度看來,其實是虧的。

如今大離內憂不斷,若是不趁着這個機會多搶掠一些東西,那麼萬一大離恢復過來就很難有機會了。

因此面對大離裕王殿下親征的消息,高句麗之內分爲了兩派。

其中一派就是堅定的納貢派,其中也上了年紀的老臣爲主,他們爲官的一生中經歷過了許多次對大離的納貢稱臣,對於這套流程滾瓜爛熟,也習慣了這樣處理與大離有關的事情。

另一派,則是這幾年剛剛升上去的新銳派,其中多是年輕人。

這些人的上位,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爲對於大離邊關的入侵立下的功勞,因此他們要更加清楚大離的現狀。

在這些人看來,大離境內如今各種內憂,而外面又有不止他們一家的勢力在覬覦和侵擾,爲了應付這些事情,大離應當是沒有精力再發起一次遠征。

而且還是從和他們不相鄰的疆域派兵跋山涉水的遠征,其中不知要浪費多少的精力。

因此他們覺得,雖然確認了這樣的消息是大離官府發出來的,但很有可能就是一個假消息,爲的就是震懾他們周邊的這些勢力,讓他們短期內不敢再侵擾大離。

而且從大離北疆的雁雀關到高句麗路途遙遠,以大軍的行軍速度,他們再發現那位裕王真的親征之後再決定上貢也不遲。

這樣的猜測也不是毫無道理,而且他們還拿出了各種證據來佐證他們的猜測,因此很快就獲得了一大批人的支持。

於是,納貢之事就這麼緩了下來。

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三年征戰第九百一十四章 做戲第一百九十章 孽緣啊孽緣第八百零四章 隔牆有耳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弱點與失敗?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戰起第九百九十二章 震懾,退去第四百七十二章 至高無上帝具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商量着來的任務第七百九十五章 宋倩薇的蹤跡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星落之地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俘虜第三百四十七章 三兄弟齊聚第六百四十九章 好消息第四百二十九章 人比人,氣死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召喚修羅王與修羅魔王第六百四十章 來自京城的殺機第五十六章 孤兒院第五十四章 籌謀推恩令第四百八十六章 殷天小公主被判刑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重鑄希望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入口第四百八十四章 艱難的抉擇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解惑 (上)第六十七章 中秋的驚喜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準備發展第四百零八章 被邪崇氣息所侵染的男子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援軍第三百二十二章 衆神殿的橄欖枝第八百二十六章 回家第七百二十五章 驚醒的鐵匠第三百九十四章 大道聖人果位再加一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進攻、進攻、進攻第八百二十八章 家宴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成功潛入第四百九十章 無知者無畏,無罪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時中乾坤第九百五十章 忽略的細節與縝密的心思第四百五十三章 青出於藍勝於藍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隱患第一百三十章 太乙真人出山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難受的蠻夷聯軍第五百一十章 無望之際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再回龍虎山第九百三十二章 噬的經歷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老天師六百零七章 奪軍權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重回黃金城第五百五十九章 術士觀想,觀想自己!第一百六十二章 打情罵俏的求原諒第八百三十六章 美人相邀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談條件第三百零五章 過剛易折第九百二十二章 棘手的問題第六百二十八章 突厥騎兵的真正目的(上)第四百八十八章 堅定的信念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消息回京第四百三十三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二百五十二章 慘兮兮的敖奧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二十四章 各司其職第九百四十六章 戊土與甲木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加入神劍門第五百零二章 這個男人真是傻的可愛第五百九十六章 下馬威第三百八十四章 姬髮長大了第九百九十八章 昏迷的“原因”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兩派鬥爭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陷阱與誘餌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老天師第四百六十七章 憋出內傷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敬畏之心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不是小五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北界鎮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歸來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天道誓言第八百五十五章 取勝關鍵第六百一十八章 追,逃(上)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大規模衝突第七百五十二章 野餐第四百零四章 人族道韻之力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樣品第八百四十八章 各處勢力的反應第八百四十章 本尊的疑惑,死循環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討論第六十九章 楊嬋的認可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端午第八百五十八章 開城門第六百五十二章 慷慨解囊第五百八十章 曾弘深的來歷,天殘老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奎託斯的臣服第七十章 姬昌暈倒第四百零一章 有個傻夫君怎麼辦?在線等!第二百四十九章 天上來了個廢物神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除妖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信任是彼此的第五百四十五章 論道,我生君已老!第六十一章 不辭而別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灰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