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已經是梅雨季節了。早晨上學之前,飯沼勳收到了本多寄來的大信封,往裡瞥了一眼,知道裝的是《神風連史話》和一封信。他打算到了學校再慢慢讀那封信,就連同信封一起放進書包裡,走出了家門。

飯沼走進了國學院大學的校門。教學樓門口架着一隻與這所大學非常般配的大鼓,上面鐫刻着傳馬町御鼓師小野崎彌八的名字,像是有什麼來歷。鼓身垂掛着碩大的鐵環,鼓皮呈現出舒展的圓形,宛如早春那滿是塵埃的灰黃色天空。經常敲打造成的擦痕,白雲一般浮現在那片天空的各處。不過,在今天這樣陰溼的黃梅天氣裡,這張大鼓發出的大概是那種無可奈何而又無精打采的聲音吧。

阿勳正要走進二樓的教室時,那張大鼓就響起了上課的鼓聲。第一節課是倫理學,阿勳對這門學問以及那位面色灰暗的教授都沒有興趣,便悄悄取出本多的來信讀了起來。

飯沼勳君:

現將《神風連史話》還給你。讀得確實很有趣,謝謝!

你爲那本書而深受感動的原因,我已經很清楚了。當然,在此以前,我也一直把那次事件看作爲神靈附體的沒落武士階層心懷不滿、起而叛亂,現在卻瞭解到他們那純粹的動機和心情,受到了啓示。不過,我所受到的感動,好像在性質上與你有一些差異,因此我想稍稍詳細地談談這種差異。

我在想,倘若同你的年紀相仿,我是否會像你那樣感受到這種感動呢?對於這一點,我無法不表示懷疑。毋寧說,儘管我會在內心裡多少感到內疚和羨慕,可也會嘲笑那些把一切都賭在那種莽撞的舉兵上的人。當年,我相信自己將來能夠成爲對社會有用和有益的人,因此,在那個年齡上倒也能保持自己感情上的平衡和理智上的清醒,雖說有點兒古板。那時,我知道大部分熱情對自己都是不適宜的,我還早熟地知道人們都在扮演着各自應扮演的角色。就像我們不能從自己的身體中離析出來一樣,我相信在人生的演出中同樣不可能離開被規定好了的腳本。因此,當看到別人的激情時,我會很快發現不和諧——激情與他本人之間的那種微妙的齟齬。爲了保護自己,我往往對此報以輕微的嘲笑。假如有心去尋找,就會發現這種“不適宜”隨處可見。而且,我的嘲笑未必就充滿了惡意,可以說,這種嘲笑本身蘊含着一種善意和肯定。因爲,當時我已經開始意識到,所謂熱情,就是由於對這種不和諧缺乏自我意識才產生的。

可是,我和令尊曾提起過的那位朋友松枝清顯,卻破壞了我的這種完整的認識。當時,他對某位女性產生了激情,作爲他的朋友,我所看到的卻是嚴重的不和諧。因爲在那以前,他一直是一個水晶般冷漠和透明的人。他確實非常任性和重感情,可據我的觀察,假如他的這種細膩的感受性在現實生活中派不上用場,那麼,或許他會從那種單一、純真的激情中解脫出來,從而不會危及到自己的人生。

然而,事態並沒有這樣發展,癡迷和純真的激情很快改變了他,愛情執拗地把他變成爲最適合於熱戀的人。最愚蠢和最盲目的激情,成了最適合於他的情感。他在臨死前顯露出的情態表明,儘管他來到了人世間,可他命中註定要爲了愛情而去赴死。那時,不和諧全然消逝了,竟沒有留下一絲痕跡。

親眼目睹了這個人變化的奇蹟後,我自身也不得不多少發生了一些變化。本來我相信自己是個堅定的人,可這種樸素的確信那時卻自然地**在不安之中,變成一種假惺惺的玩藝兒,從而確信變成了意志,自然表露則變成責任和義務。當然,這種變化爲我所擔任的審判官這一職業也帶來了某種好處。在審訊犯人時,能夠在所謂的報應主義和教育主義之間,有關人性的悲觀論和樂觀論之間不偏不倚,相信人在某種狀態下可能會發生變化。

還是把話題轉到《神風連史話》的讀後感上來吧。不可思議的是,現在已經38歲的我,居然能夠接受對這個貫穿着非合理性因素的歷史件的敘述所造成的感動。當時我立即想到的,是松枝清顯的那件事。雖說他的激情只是獻給一位女性的,但卻是同樣的非合理性,同樣的劇烈,同樣具有反抗性,同樣只能以死明志。不過,在我的感動之中,確實早巳有了一種保證,那就是現在我可以放心大膽地去爲這類事例感動一番。因爲,我本人沒有成爲像清顯那樣的人,這是個既成事實,所以我目前不但可以毫無顧忌地將目光移向過去,猜測過去或許會發生的種種可能,而且當自己對過去寄以幻想時,從那裡再次反射回來的有毒光線也無法對自己造成任何危險和傷害。

可在你這個年齡上,感動卻是一切危險之所在,讓自己深陷進去的感動全都是危險的。更危險的是,在你那奪人魂魄的目光之中,似乎有一種對這類故事生來具就的“適宜”。

到了現在這個年紀,我已漸漸地感受不到人與激情之間的齟齬。這倒不是因爲年輕時出於保護自身的考慮,有必要挑別人的過錯,今天卻不需要這樣了。而是說,當看到別人身上的激情與他本人不和諧時,過去會覺得這是個可笑的缺陷,而現在則認爲是個可以原諒的瑕疵。這或許是因爲自己已經度過了纖弱的年輕時代,那種神經質地擔心別人的挫折也會給自己帶來傷害的年輕時代。正因爲如此,危險的美才比美的危險更鮮明地映現在我的心中,在我看來,年輕人的一切幼稚之處不再顯得滑稽可笑。或許,這是因爲在我的意識中,年輕早巳成了與已無關的東西。細想起來真是可怕,這樣演化下去的結果很可能是:我會常常站在自己的安全的激動上,對你那危險的激動說三道四。

正因爲明白了這一點,我才明知無益卻仍要向你進言併發出警告:《神風連史話》是一個完結了的悲劇,也是一件類似於藝術品的完美的政治事件,還是一次徹底的實驗——人的思想竟純淨到了如此罕見的程度。然而,我們畢竟不能把這個美夢般的故事與現在的現實混同起來。

這個故事的危險在於它抽去了矛盾。這位叫作山尾綱紀的作者,也許是忠於作品所涉及的史實的,可爲了統一這樣一本薄冊子的內容,他一定抽去了很多矛盾。而且,由於這本書過於強調處於事件核心位置的純真思想,不惜犧牲掉外延,不要說從世界史的角度進行展望,就連神風連的敵對方——明治政府的歷史必然性也被忽視了。這本書還過於缺少對比。舉例來說,不知你是否知道,恰恰和神風連同一時期,也是在熊本縣,有一個叫作熊本宣教隊的組織。明治三年,南北戰爭的勇士、退役陸軍炮兵大尉詹尼斯,作爲教師前往熊本洋學校任教,開始宣講聖經並傳佈基督新教。發生了神風連之亂的明治九年一月三十日,他的學生海老名彈正等35名青年聚集在花岡山下,以熊本宣教隊的名義,立下了“使日本基督教化,建設基督教的新日本”的誓言。當然,他們遭到了迫害,洋學校也不得不解散。35位同志逃到了京都,爲新島襄創建同志社打下了基礎。儘管他們與神風連的思想正好相反,可從這裡不是也可以看到同樣純粹的思想的另一種表現嗎?在當時的日本,看上去無論多麼不現實的和偏激的思想,都有一絲實現的可能性。在樸素和純粹這一點上,相對立的政治思想還是有其共通之處的。應當認爲,這與今天這樣政治體制早巳得到鞏固的時代是不相同的。

這並不是說我欣賞基督教思想的清新,嗤笑神風連思想的陳舊和冥頑。我只是認爲,在學習歷史時,不能只着眼於某一時代的某一局部,而是要仔細研究那個時代諸多相互矛盾的複雜因素,通過對局部的研究來把握全局,對賦予局部以特殊性的各種因素細加琢磨,並把它置於均衡、整體的觀察之中。

我認爲,這纔是學習歷史的意義之所在。因爲不論在哪個時代,當代的事物映入到個人眼睛裡的範圍都是有限的,因而把握它的全貌也是非常困難的。只有這樣參考和借鑑歷史的全貌,生活在當代每時每刻的局部世界的人們,纔有可能通過時隔久遠的歷史來觀察整體世界,並因此而得以匡正自己的一管之見。這就是當代人對歷史所擁有的一種令人高興的特權。

學習歷史,決不是援引過去的局部特殊性,來使現代的局部性的特殊事物正常化。也不是從過去某一時代的拼畫玩具中,取出一定形式的模塊,再套用在現代的某一局部上,然後再大喝一聲“快哉”。那只是把歷史當作玩具,當作孩子們的遊戲。我們應該知道,昨天的純粹和今天的純粹不論如何相似,它們的種種歷史性條件卻不盡相同。假如你想找出純粹之間的類緣關係,就應該找到歷史條件相同的、現代的“對立的思想”。這纔是只佔特殊極小部分的“現代的我”所應該採取的謙虛態度。在這裡,歷史問題在抽象中被捨去,而只把“純粹性”這一人類的、超歷史的因素當作研究對象。這時,同一時代所共有的歷史性條件,也就僅僅成了方程式的定數。

年輕人尤其需要避諱的,是把純粹性與歷史混同起來。我所感到的危險,正是你對《神風連史話》的傾倒。我認爲,最好把歷史始終作爲整體來把握,把純粹性看作爲超歷史性的東西。

這就是我對你的忠告和訓誡,儘管這片苦口婆心可能純屬多餘。不知不覺間,我也到了看見年輕人就想教訓一番的年齡,雖然別人並沒有讓我這樣做。當然,我是相信你的聰明才這樣說的。對於不抱任何期望的青年,是根本沒有必要這麼長篇大論地提出忠告的。

在奉納比賽上,看到你那崇高的力量和純真的熱情,我只能讚歎不已。同時,對你的理智和鑽研精神,我更是寄以厚望,衷心期望你遵守學生本分,努力鑽研學習,成爲國家的有用之才。

如果再來大阪,請務必順便來我家作客,我隨時歡迎你的光臨。

你有一位好父親,我沒有什麼可掛念的,可如果你有了想不通的問題,需要找人商量時,我隨時可以與你一起探討,請你千萬不要客氣。

專此

本多繁邦

終於讀完這封長信後,少年嘆了口氣。他並不讚許信的內容,從頭至尾反對這些內容。少年不明白,雖說他是父親的舊知,可他畢竟身爲高級法院的審判官,爲什麼會屈尊給一位只見過一面的少年寫下如此周到而又吐露真情的長信。這是非常少見的。雖然少年並不贊同這封信的內容,卻仍然被信中的直率和熱情所感動。他還從未從要人那裡得到過如此真誠的感情。結論只有一個,那就是“歸根到底,本多先生一定也被那本書打動了。因爲年齡和職業的關係,他對一切好像都小心翼翼。不過,本多先生無疑也是一個‘純粹’的人。”

雖然信中的內容與少年的感情相悖,可至少他沒有從中發現污濁之處。

儘管如此,本多又是多麼巧妙地從歷史中抽去時間概念,使其處於靜止狀態,把一切都變成地圖了啊。難道審判官就是這樣的嗎?他所說的“全貌”這種某一時代的歷史,不過是一張地圖,一幅畫卷,一個無用的廢物罷了。少年認爲,“這個人根本不懂得什麼叫日本人的鮮血,什麼叫儒家學術的系統,什麼叫志向!”

少年回過神來時,令人昏昏欲睡的課程還在繼續着。窗外的雨下得越發大了,教室裡悶熱、潮溼的空氣中,充滿了正發育着的青年們身上散發出的濃烈酸味。

總算下課了。少年的心境如同垂死的雞掙扎一番後終於斷了氣似的平靜下來。

阿勳來到被雨水打溼了的走廊,井筒和相良正在那裡等候着他。

“怎麼樣?”阿勳問道。

“中尉說,今天隊裡沒有勤務,三點鐘就能回到公寓①,那時公寓裡很安靜,可以從容地談話。他還說,讓我們在那裡吃晚飯。”井筒答道。

“那麼,今天就不參加劍道練習了。”阿勳毫不猶豫地說。

“劍道部長該不會說你吧?”

“讓他說去好了,他不敢開除我。”

“口氣真大啊。”戴着眼鏡的小個子相良說道。

三人一起往下一節課的教室走去。外語課三人都選修了德浯,因此大家同路。

井筒和相良都很敬重阿勳。阿勳也讓他們讀了《神風連史話》,兩人都深受感動。這本書今天正好從大阪被還了回來,阿勳打算把它再借給今天將要見面的堀中尉閱讀。中尉不致於像本多審判官那樣表現出迴避的態度吧。“全貌”,阿勳想起剛纔信裡的詞句,現出了淡淡的微笑。“那位審判官不敢接觸灼熱的火鉗,只想碰一下火盆。可是火鉗和火盆卻是兩種完全不同質的東西呀,火鉗是金屬的,而火盆則是陶瓷的。他雖然是一個純粹的人,但卻屬於陶瓷派。”

①原文爲“下宿”,是指提供食宿的家庭公寓。

純粹這一概念,是由阿勳提出來,滲透到另外兩位少年的頭腦和內心裡的。阿勳在同伴中還提出了這樣的口號:“向神風連的純粹精神學習!”

所謂純粹,就是把花一般的觀念,帶有薄荷味的含漱藥一般的觀念,以及在慈母懷抱裡撒嬌一般的觀念,直接轉化爲血的觀念,砍倒邪惡的大刀的觀念,從肩部斜劈下去時血花飛濺的觀念,以及切腹的觀念。在“櫻花落英繽紛”之時,血淋淋的屍身隨即化作飄逸着清香的櫻花。所謂純粹,就是把兩種全然相反的觀念隨心所欲地進行倒換。因而,純粹就是詩。

阿勳認爲,“純粹的死”倒是更容易一些。他所感到苦惱的是,爲了始終如一地保持純粹,怎樣才能做到“純粹的笑”。無論怎樣控制感情,有時也會爲看見的一些無聊的事物發起笑來。比如路旁的小狗叼來一隻木屐玩耍,他還能勉強忍着不笑,可看見它叼來一隻特大的女式高跟鞋亂掄亂甩地玩耍時,就再也忍不住了。他不願意讓別人看見自己的這種笑。

“知道公寓在什麼地方吧?”

“知道,我來帶路。”

“中尉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呢?”

“一定是個能夠‘讓我們去死’的人。”阿勳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