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day5

在許多人的手錶上,顯示的今天的日期還是2017年的8月2日星期三。

經過兩天內斷斷續續的修復,幾艘一起穿越過來而被擱淺在河灘上的漁船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了,這幾艘漁船的船長激動的親吻了幫他們修船的幾名海關船和海監船上的機械師,在抗災自救委員會的安排下,這幾艘漁船的船長開船在哈得遜河上捕魚,這樣可以讓穿越者換個口味。

今天,最後一個重傷員脫離了危險。也在這一天抗災自救委員會向穿越者們公佈了大家猜測已久的答案。

這個答案就是穿越。

許多前段時間都聚在一起討論的人們終於等到了真相。和王文龍想的一樣一羣在前兩天還在熱烈討論真相的倖存者們在得知到真正的真相的時候如斷了線的木偶一樣呆坐在一邊。

倖存者們的臨時宿營地的一側堆砌着誇張的碼頭庫存物資,但是這些物資還是第一批被挖出來的物資,就憑着這第一批的物資就足夠倖存者們吃上一年半了。

當然現在還沒有幸存者去關注食品問題,在那位女心理專家的刻意安排下,爲了減輕倖存者們災後憂慮和營造安全感,何海洋領導的抗災自救委員會幾乎敞開了對倖存者們的食品供應。但實際上按抗災自救委員會所掌握的食品儲備,只能撐過三到四個月。

此時何海洋站在一個大集裝箱上拿着喇叭響人羣說着什麼,王文龍卻躲在人少的地方在寫着什麼東西。

此時李同和、李仁軍走了過來,李同和問道:“王哥,昨晚的委員會會議你怎麼不去參加啊,根據昨晚委員會的討論我們要向南遷移,到那個被我們發現的那個被荷蘭人廢棄的碼頭區進行生活。”

“昨晚我不去是因爲你嫂子去臨時醫療隊幫忙了我必須在家照看着孩子。”

“對了王哥,我覺得何指揮他們好像很看重你。”李仁軍一邊對王文龍說着一邊舉起了手,而李同和在舉起自己的手後順帶幫王文龍擡起了手,因爲在集裝箱上的何海洋在象徵性的進行全民拒收表決,這個動作打斷了王文龍的書寫。

“因爲他們需要幫手來幫助他們管理,其實我覺得你同和還有樑豪軍、童仁海都有可能成爲他們心目中的人選。”

“我和仁軍也是?”李同和有些詫異的問道。

“以後你們就會明白了,或者你們等下可以去問問委員會李的那位女心理專家,我想她會告訴你們的。”說完這句話王文龍放下筆笑着說道。。

“王哥你在寫什麼呢?”

“我把我記憶裡能想到的過去或未來幾十年歐洲人殖民北美的情況都寫了下來。怕過段時間忘了。現在這個東西對我們來說可比武器重要多了,你們看看有什麼需要補充的地方?”王文龍把指遞給了李同和後說道。

李同和看了看後道:“王哥你寫的已經很詳細了,我現在也有點想不起來。說完又把紙遞給了李仁軍。

李仁軍看了一眼後說道:”王哥等我想起來我把它也寫在紙上吧!“

”王哥你現在有什麼結論嗎?

“我們現在不知道我們在什麼時段,也許再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一羣來自歐洲的清教徒倒黴鬼在距離我們上千公里以外的海岸登陸。這是四周聲浪想起,倖存者們在抗災自救委員會委員長河海洋的演講下或喜或憂。

“王哥你指的是五月花號吧。”

“沒錯就是五月花,它登陸的地方在東南方、說句實在話五月花號,是一羣創造了歷史的非常倒黴的一羣清教徒。”

“創造歷史嗎,也許我們也是其中之一吧!”聽到王文龍的話後李同和還有李仁軍想到。

又休整了一日後,倖存者們開始攜老扶幼地在抗災自救委員會的安排下沿着哈得孫河岸分批前往。

從廢墟中找來的輪胎被簡單地製作成平板手推車載着一些重量小的物資,一車一車的推着南下。重量比較大的物資則由被修復好的卡車和漁船進行輪番運輸。

倖存者們的目的地是那片被荷蘭皮毛廢棄的碼頭營地附近,幾個自稱是工程師和土木工程專業的倖存者帶着幾十名碼頭工人已經在荷蘭商人廢棄的碼頭營地附近進行詳細的勘測。

在水澤和森林的交界處幾十名碼頭工人手拿着消防斧分散在一片高大的北美樺木林內,高大的樹木在一陣“突突”聲和砍樹的號子聲裡微微搖晃。僅有的幾把原本屬於碼頭設施修建單位的鋼鋸現在成爲了最高效率的工具。

隨着一聲“樹倒了”,在樹木四周的人們快速的閃開,巨大的北美樺木在吱吱呀呀的聲中傾倒,殘枝碎葉紛紛而下。人們簡單的砍掉樹的分枝後,這根北美樺木和其他的幾根被繩索捆在一起,然後由幾輛經過小改的叉車在遠處緩緩拉扯而走。

這樣的施工已經展開了三天,距大災難過去也纔過去了10天。參與施工的人們也從剛開始的熱火朝天然後慢慢地懈怠了下來。這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在這段所謂比較適合施工的沿岸小平原有太多的地方讓哪些工程師和土木工程專業的年輕人們不曾算計精準的地方。

沒有多少更準確的實地勘測數據,工程師和土木工程專業的年輕人用的圖紙是從一位地理老師隨身攜帶筆記本里谷歌地球和某幾位倖存者隨身攜帶的世界城市旅遊地圖和美國地圖等地圖中臨摹而來的。

在歷史的幾百年的光陰裡,連哈德孫河和伊斯特河(東河)河岸都被屢次填補修整過。至於後世的炮臺廣場、中央公園在目前還是被茂密的森林佔據着,因此自救委員會纔會放棄在那邊建立定居點的想法。

除去老幼婦孺和傷病員,以及必須佔用的物資搬運和負責最低程度警戒的人手,參與新定居點建造的人只有差不多400多人。雖然只有400多人,但有這希爾當中曾經的碼頭工人最多,這些碼頭工人在由工程師和土木工程專業的年輕人組成的建築規劃小組的指引下在努力的工作着。

在穿越前是港區員工的退役特種兵樑豪軍統計完第一批被挖出的人員後在委員會的安排下成爲了定居點工程項目的施工領頭人幾名穿越前就是工程師和土木工程專業畢業且在建築公司有工作經驗的人被委員會認命成爲了建築規劃小組的工程師。

一百零一章決鬥(2)一百九十一章時尚生活藝術公司(歐洲)服裝廠八十章與佩克特人的戰爭(3)一百五十四章廣播一百四十二章和摩和克人的戰爭(4)一百一十七章聖薩爾瓦多港一百八十一章李仁軍來到大明(6)一百四十五章和摩和克人的戰爭(7)一百零七章論證會和印第安村落八十一章項薇和她的印第安學生們一百二十一章 特里尼達七十九章 與佩克特人戰爭(2)一百一十六章盧老和鍾老的談論一百零七章論證會和印第安村落五十七章會議一百六十一章歐洲之行彙報會八十四章 與佩克特人的戰爭(4)一百七十七章李仁軍來到大明(2)第十七章 特里尼達的回憶(3)一百四十七章美租借成立三十三章五月花號來了一百七十三章娜答生子(3)一百九十一章時尚生活藝術公司(歐洲)服裝廠無題一百四十四章和摩和克人的戰爭(6)一百五十一章矛盾六十一章卡特琳娜·德·艾蘭索(2)四十五章 打獵五十四章 內灣要塞和炮手訓練二十六章尋找資源一百一十五章挑選移民和談話八十六章二十九章尋找印第安人一百四十三章和摩和克人的戰爭(5)一百八十一章李仁軍來到大明(6)一百五十章德拉瓦號九十章招聘攪屎棍一百六十六章回程後的事(3)第五章day2(3)一百七十九章李仁軍來到大明(3)一百六十七章回程的事(4)無題五十四章 內灣要塞和炮手訓練第十三章 發現落難的歐洲水手(2)一百五十七章衆人的想法(2)一百三十二章醫藥研究小組(2)一百零九章 印第安村落的變化一百九十五章飛剪商船三十六章五月花來了(4)七十章晚宴結束後的談論(2)一百七十三章娜答生子(3)一百二十七章曼哈頓社區立法準備五十五章 印第安貿易站一百四十五章和摩和克人的戰爭(7)一百三十九章和摩和克人的戰爭九十四章里斯本諸事(3)一百六十一章歐洲之行彙報會一百三十八章 蒸汽內河運輸船(2)一百三十二章醫藥研究小組(2)九十一章招聘攪屎棍和來到里斯本五十七章會議五十三章出發,去歐洲(2)一百七十章選舉後的事六十八章宴會一百七十五章去向資本家的路(2)一百五十章德拉瓦號第十章一百三十七章蒸汽內河運輸船一百六十一章歐洲之行彙報會一百二十八阿德萊德醫院記七十一章布魯克林工業區一百五十五章斯科特、珍妮與電臺一百四十四章和摩和克人的戰爭(6)第九章day5(2)一百八十八章財政預算案一百五十九回到曼哈頓五十四章 內灣要塞和炮手訓練一百五十章德拉瓦號第五章day2(3)一百七十八章李仁軍來到大明(3)一百五十六章衆人的想法第十七章 特里尼達的回憶(3)五十五章 印第安貿易站一百零九章 印第安村落的變化一百二十一章 特里尼達一百零六章 憲法號下水無題一百七十六章李仁軍來到大明七十四章德魯伊特和準備開拓西點鎮第五章day2(3)四十一章 對五月花號的整備一百五十二章矛盾(2)第十二章 發現落難的歐洲水手一百九十二章時尚生活藝術公司(歐洲)服裝廠(2)第三章day2(1)九十三章里斯本諸事(2)三十九章建設布魯克林工業區一百八十八章財政預算案五十八章海盜一百四十三章和摩和克人的戰爭(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