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

1621年3月5日,週五,農曆節氣驚蟄,多雲。

現在我們把視線轉回曼哈頓社區那邊。

大規模的春耕終於在昨天告一段落,剩下的,就是不斷派出各個農業技術小組對周邊的印第安人村落進行農事督導。

與緊張了一個多月累了個半死個個沒精打采的農業部工作人員相比,新成立還不到兩個月的“陸上警備隊”今天將迎來一次重要的改變。

在“陸上警備隊”自己身沒有什麼特長但如今依然趾高氣昂的100多名官兵今天精神抖擻地站在曼哈頓定居區北方樹林裡開闢出的一片空地上,等待着武器換裝。

因爲人數多槍少所以只能輪着使用滑膛燧發槍。

而且從“五月花”號繳獲的燧發槍一直被百多號陸上警備隊官兵詬病。雖然它們是這個時代最先進的武器,但無論是啞火率、重量還是射擊精準度上都讓有過兵役經驗的現代青年們無語。尤其是安全性,被地攤薰陶過的吊絲官兵們對這種幹掉自己人的機率也許會超過殺死對手機率的武器打骨子裡恐懼。

尤其是每當“陸上警備隊司令苗正新少校”看到這些身穿德式m36作戰服揹着軍用行囊的“陸上警備隊”新兵們肩掛老式滑膛燧發槍的摸樣,就更加忍不住想吐糟。

只在新兵訓練開始不到一週的時間裡,苗正新就朝布魯克林工業區跑了無次數,工業區總工程師林有德每次都攤着手,掰着手指述說着當前原料儲備和金屬加工技術進展是如何如何不如意。總之一句話,在沒有實現金屬冶煉加工技術質的提升前,他沒辦法弄出ak47給大家爽,別說ak47,就是毛瑟1898都是晚上做夢的時候纔會出現的玩意兒。

於是我們的苗正新少校只好老老實實的訓練新兵們用滑膛燧發槍。

但是林有德的吐槽傳到了何海洋那邊後何海洋特意做了一份指示,就是軍工部門必須在3月份拿出一樣能夠至少比現在那一百多把燧發槍更進步一些的單兵武器。

雖然指示是如此的模糊,至於林有德領導的軍工部怎麼去理解這裡面的話就不好說了。大跨步很難,進步一些倒還可以,於是就有了今天的武器換裝儀式。

除去最核心的裝備現代81槓的一小隊官兵沒有動以外,120名士兵在林有德等工程師的微笑注視下,紛紛從軍需官手裡接過了一把大約一米二長度的嶄新步槍和可拆卸式刺刀。看外觀,已經很接近於現代步槍了,如果不是那槍機部分依然是明顯的燧發槍機和藥池鎖蓋,官兵們肯定會大大讚賞一下。

雖然還是燧發槍,但是經過林有德和幾位二把刀的軍迷經過一番較大的技術改進,採用了許多先進的槍機制動和安全設計,還改良了兩點式瞄準部件。更難能可貴的是,經過何海洋的授權,這批被命名爲21式燧發步槍採用了委員會最珍貴的現代物資之一:德國進口20毫米無縫鋼管材。

在最近的一次搜尋活動中,搜尋人員發現了在一艘叫勇河04的大型散裝貨輪殘骸裡載着一套完整的德國某公司的煤炭液化生產設備,更是有着幾批珍貴的德國進口無縫管材。

在目前還沒有更好的槍管用材出產前,20×4mm規格的進口無縫鋼管簡直就是現階段製造滑膛燧發槍的利器,現代工藝能夠保證其強度和內壁精準一致的口徑。

“總的來說,21型燧發槍是我們在英國褐貝絲制式燧發火槍的技術基礎上再加現代材料和改良技術的滑膛燧發槍。經過測試,21型槍能在100米距離上射擊靜止靶,有不低於65%命中度,但考慮到實戰中黑火藥煙塵的影響,以及士兵的心理壓力和環境噪音干擾,這個命中度會再降低一半。但這個精度已經足以笑傲19世紀初期之前的任何時代!而且十分安全,我可以向你們保證這絕對是排隊槍斃黨的福音!”

林有德對着身邊蒞臨的軍事安全委員鄭泉不無得意地介紹着。

“請問一下,射擊精度真的只有那麼點嗎?”一位陸上警備隊的軍官問道。

“這位同志,你肯定是現代槍械用慣了,你要知道,火繩槍、燧發槍的射擊精度都是很低的,爲什麼會流行排隊槍斃就是因爲那時槍的射擊精度低啊!”

“那我們只能用排隊槍斃嗎?”另一位陸上警備隊的軍官問道。

“以這把搶的射擊精度也就只能使用排隊槍斃戰術了,難道你不喜歡排隊槍斃嗎?我記得在原時空很多年輕人希望能穿回排隊槍斃時期。

”林工程師,不是喜不喜歡排隊槍斃的問題,而是我怕對射會使我們傷亡慘重,畢竟我們陸上警備隊才那麼點人。“

”這點你放心我們設計研發的21型燧發槍是這個時代最好的燧發槍,對射的話我們的命中率肯定比他們高……“

林有德還沒有說完陸上警備隊司令苗正新就開始批評那個陸上警備隊軍官,“難道我們沒有現代武器就不會打仗了嗎?如果不怎麼習慣使用燧發槍那就多多練習,想要戰時少流血那就平常多留汗。你要記住是人適應環境而不是環境適應人。”

“明……明白。”

“有德啊,你不應該說實話……雖然我很認同這是現階段我們能夠弄到的最好裝備。”何海洋聽到他們剛剛的對話感到十分的有趣,但因爲身處高位,不能太寒了一夥熱血青年的心。

“沒辦法啊何指揮,必須要讓他們知道,這就是現實。”

何海洋點頭表示同意,然後看着苗正新道:“準備開始。”

“是。”苗正新行了一禮看向那些新兵蛋子,”全體都有!槍下肩!”

一聲令下,已經熟悉了一個多月燧發槍射擊動作規範的120名陸上警備隊新兵在軍官的指揮下排成了兩排,紛紛將肩膀上的燧發步槍放下,然後掏出皮套裡的紙袋定裝彈。標準份的顆粒黑火藥,比槍膛口徑只小05毫米的圓形鉛彈在15秒內被士兵們裝填夯實。

“舉槍!瞄準!”

嘩啦的擡槍聲一片片響起,一支支步槍帶着略微的晃動指向了遠方100米外的一排排厚木製作的靶標。

“開火!”

火光中,密集的煙塵一道道噴射而出,接着又是一排火光。

遠方的靶標頓時木屑飛濺倒塌破爛了一大段,看來林有德的測試數據還很準確,尤其是這些士兵還是第一次使用21式燧發步槍。

“啪啪啪!”

鼓掌拍手聲響起,林有德爲首的軍工人滿含熱淚和微笑,對自己的辛勞工作取得的優異成績表示由衷的高興。

“回頭和貿易部的人談談,把之前的武器想辦法賣掉。順帶看看這樣的武器是否具有出口潛力,另外,再找機會催催總工林有德……”

臨走時,何海洋極其認真地對着秘書交代了一大堆。

現場的士兵們個個默不出聲,因爲從今天開始,他們徹底坐死了陸上警備隊第一代,可能也是最後一代排隊槍斃黨的名號。

PS:求各位讀者大大給本書幾張推薦票吧!也求收藏

第四章day2(2)七十六章西點鎮的事八十二章會議一百二十二章物資到達第三章day2(1)一百六十章工作報告八十一章項薇和她的印第安學生們四十二章總督島一百五十七章衆人的想法(2)第十章一百四十章和摩和克人的戰爭七十三章審訊三十九章建設布魯克林工業區一百四十九章移民檢查一百三十二章醫藥研究小組(2)一百四十七章美租借成立六十九章宴會後的談論一百四十二章和摩和克人的戰爭(4)八十一章項薇和她的印第安學生們第十四章 發現落難的歐洲水手(3)一百二十八阿德萊德醫院記第一章序幕一百二十九章阿德萊德醫院記和金屬晾衣杆一百二十五章訓練(2)五十一章討論和農業計劃二十九章尋找印第安人九十六章里斯本諸事(5)四十六章 印第安少女達瑪七十二章自投羅網的荷蘭人一百五十章德拉瓦號三十九章建設布魯克林工業區五十七章會議三十五章 五月花號來了(3)五十二章 出發,去歐洲一百九十七移民管理(2)二十七章 尋找資源(2)一百六十四回程後的事一百二十章聖薩爾瓦多港(4)六十章卡特琳娜·德·艾蘭索一百六十四回程後的事一百八十五章克里斯一家的聖誕節(2)一百七十章選舉後的事一百六十七章回程的事(4)三十六章五月花來了(4)第十五章 特里尼達的回憶六十二章卡特琳娜·德·艾蘭索(3)一百八十六章第二批移民到來九十六章里斯本諸事(5)一百五十七章衆人的想法(2)四十四章金圓券和元旦節一百七十六章李仁軍來到大明一百六十四回程後的事七十三章審訊一百三十八章 蒸汽內河運輸船(2)八十二章會議一百二十五章訓練(2)一百五十二章矛盾(2)第十九章 詢問特里尼達八十五章與佩科特人的戰爭(5)七十五章建設西點鎮一百零二章斯本的宴會(4)一百五十二章矛盾(2)一百八十一章李仁軍來到大明(6)一百五十一章矛盾三十二章 我們的曼哈頓社區(4)一百八十九章財政預算案(2)九十九章里斯本的宴會(3)一百一十三章鹿特丹一百七十六章李仁軍來到大明二十九章尋找印第安人二十五章我們的曼哈頓社區(3)一百七十九章李仁軍來到大明(3)一百六十九章選舉第十五章 特里尼達的回憶四十六章 印第安少女達瑪一百二十八阿德萊德醫院記一百五十八章回程的事三十八章 準備去歐洲二十九章尋找印第安人五十一章討論和農業計劃一百六十八章選舉的前兆一百一十八章聖薩爾瓦多港(2)六十九章宴會後的談論一百零五章蒸汽機一百零六章 憲法號下水第十九章 詢問特里尼達一百四十五章和摩和克人的戰爭(7)四十七章達瑪和法提瑪一百七十三章娜答生子(3)一百七十四章去向資本家的路九十四章里斯本諸事(3)三十九章建設布魯克林工業區六十九章宴會後的談論九十八章里斯本的宴會(2)一百五十二章矛盾(2)一百五十九回到曼哈頓四十一章 對五月花號的整備四十六章 印第安少女達瑪一百四十九章移民檢查八十八章馬長樂回到了曼哈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