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軍事會議(上)

京城裡的氣氛驟然因爲一個騎兵進入皇宮而緊張起來,明軍突然間包圍了竟陵和漢口,稍微有點兒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意味着什麼。

難道大漢與大明相對百年的局勢就要傾斜了麼……

平王劉淪急忙趕進宮裡,太子劉源早就坐在那裡,武帝則在翻看案上的奏摺,旁邊坐的是左右相,右相賈敏和左相曹元忠一直都在觀察着武帝的神色,顯然是想從他的臉上看出來什麼,可惜的卻很讓他們失望,武帝面色平常,並無特別之處。

而新科狀元顧憲則站在武帝身旁,臉帶着平靜的笑容,這個笑容雖然顯得稍微有些不合時宜,因爲現在是非常時刻,不過卻顧憲卻不能給人帶來惡感。平王目光落在他身上時一愣,狀元顧憲他雖然也見過,但是並沒有打過交道,今日一見,倒是覺得此人與福王有些相似的地方,那就是這兩個人的表情實在太相似了,平靜從容,這就是鎮定。

這六人恐怕就是這次軍事會議的主體,誰都知道武帝是想找帶帶兵救援淮南了。

由於武帝一直親自帶兵,現在大漢的軍隊交到了秦王的手裡,大部分將領若非是身居要鎮,就是在竟陵和淮南,所以朝中能夠征戰的大將並不多,而太子和平王又沒有絲毫行旅經驗,這樣看來這次會議只是決定一件事,並不是商討一件事,武帝會決定一切,衆人自然有這個心理準備。

武帝看平王到了,放下奏摺,淡淡道:“諸位卿家已經知道了吧,此次明軍能夠同時圍住我大漢兩座大城,確實出乎意料,朕現在想派一員大將至江南統領江南大軍,在揚州抗擊明軍,然後解竟陵漢口之圍,諸位心目中可有好的人選!”

平王微微疑惑,武帝是否心裡已經有了好的人選,只不過他倒並沒有想到武帝會徵求他們的意見,還以爲武帝只是下旨,朝中武將雖多,但是卻沒有一個人能夠比得上秦王的,他一時倒想不出來哪個人能夠擔此重任。

太子站了起來,行禮道:“稟告父皇,兒臣願意代君出征!”平王眼中一亮,心裡一陣狂跳,太子竟然主動請纓,確實出人意料。

但是太子卻似乎胸有成竹,荊無計早就料到武帝會討論此事,要知道太子一直都沒有軍功,這個使荊無計非常頭疼,一直想找個機會能夠出去,不過秦王一直總管軍務,太子實在無法插手,這次倒是一個大好的機會,他將此中利害向劉源說了清楚,劉源雖然並不情願,不過現在他過得艱難之極,也只好勉強答應。

武帝點了點頭,道:“太子能夠代朕親征,那自然是最好不過!諸位還有什麼看法!”

平王突然明白過來其中的利害了,若是太子能夠解了竟陵漢口之圍,那就是大功一件,自己好容易建立的優勢豈非有消失蕩盡?忙道:“大哥在宮內責任重大,太子又關係社稷,此行分外危險,兒臣以爲,倒不如……”

武帝冷冷道:“社稷?若是揚州被破,恐怕這個社稷也就沒有了!”

平王嚇得出了一身冷汗,武帝從來都沒有如此嚴厲地指責過他,而且還當着太子和大臣的面上,急忙退了下來。

太子得意地看了他一眼,看來武帝倒也並不喜歡這個平王。

只有站在一邊的顧憲嘴角露出一絲冷笑,平王終於還不是大器之人,此時提出不讓太子親征,其實就是在表明自己不想讓太子居功,武帝看得明明白白,要知道這個時候可不是爭奪個人私利的時候,平王竟然不知死活說出這樣的話來,當然免不了要遭到武帝的白眼。

右相賈敏本來是平王的人,忙道:“老臣以爲太子殿下從未帶過兵,若是驟然間……”

武帝點了點頭,他對這幾位老臣還是稍微尊重一點兒,道:“朕擔心的正是此點,太子確實並無帶兵經驗!”

左相曹元忠是太子的人,早就得到太子吩咐,忙道:“老臣以爲皇上不用擔心,只要找一位能征善戰的武將輔佐太子便是可行!”

武帝眼睛一亮,道:“曹相難道有好的人選!”

曹元忠趕忙道:“老臣並無好的人選!”

武帝失望地嘆了一口氣,太子若是能夠代自己出徵,確實可以提高軍隊的士氣,但是若沒有一員大將輔佐,太子根本無法帶兵,這確實也是個困難之處。

太子劉源緊張地看着武帝,他自己也實在想不出哪個人能夠隨自己出徵,若是真沒有大將隨行的話,他是不趕上戰場的,但是荊無計又將此中的利害講的一清二楚,所以他現在很擔心武帝做出別的選擇。

“稟報皇上!”一個淡淡的聲音從武帝身後傳了出來,顧憲拱手一禮,身子退後一步,顯得優雅有禮,“臣倒有一個人選!”

“哦!”武帝眼睛再度亮了起來,望向這個才貌雙全的新科狀元,顧憲因爲寫着有手漂亮的書法,所以才把他召在身邊,沒有想到他竟然還懂得國事。

顧憲道:“這個人就是燕王殿下!”

包括武帝在內,所有人都愣了,尤其是太子劉源,燕王倒是一直都依附着他,不過他從來都沒有在意這個弟弟,也沒有覺得這個弟弟有什麼突出之處,更想不起來燕王是否還帶過兵。

平王則恨恨地瞪了顧憲一眼,燕王是衆多王爺中少數站在太子那一邊的,所以平王對燕王最是厭惡,自己曾多次希望將他拉入自己一方,都遭到拒絕,這樣看來太子想要擴大自己勢力的意圖已經十分明顯,說不定這個顧憲也是太子的人。

武帝露出思索的神色,過了片刻道:“卿家有何理由!”

顧憲淡然若定道:“燕王殿下十歲便在軍中生活,十四歲封王時還在同州,當年同州盜賊蜂起,共有數千人,同州刺史李贊成便是在燕王的幫助下剷平了盜賊,臣看過當時李贊成的奏摺,極力誇獎燕王的聰慧,並言到燕王將是我大漢將才!”

武帝滿臉迷茫,不由得對這個狀元刮目相看,沒有想到那許多年的奏摺他都看過,而且記得如此清楚,自己倒是完全忘記了。

右相賈敏皺眉道:“莫非是同極六年同州大亂?”他顯然還是有點兒印象,這句話一問出,已經明白地告訴武帝,顧憲所言非虛。

顧憲點了點頭,道:“大人記得不錯,那是同極六年四月的事,而燕王還曾出使過蜀國,這是檀成三年的事,皇上應該還記得吧,當時蜀國有盜賊攻擊我國使者,結果全被燕王所破,當時蜀國國主還曾致書皇上表示感謝之意!”

武帝點了點頭,這件事倒是模糊地記得。

顧憲繼續道:“以這兩件事來看,燕王確實好武多智,不過臣也只是斷章取義,只是從奏摺中推斷出來,燕王究竟能不能擔此重任,皇上可以召他覲見,以皇上的眼力,當然一望便知!”

武帝點了點頭,沒有想到這個新科狀元還有這樣的識見,而且最後這句話的馬屁又拍的恰到好處,忙道:“宣燕王覲見!”

顧憲退到武帝身旁,臉色絲毫未變,還是如此泰然自若,不過太子和平王心裡生起一陣驚訝,同時生起把他招納的想法。

顧憲自然明白他們的意思,這兩人只是沒有注意到自己罷了,這次自己稍顯身手一把,這兩人肯定會馬上發現自己的價值,到時候……

燕王果然並沒有讓顧憲爲他白費口舌,武帝一見之下,心中大喜,馬上封太子劉源爲江南行軍道大總管(注),封燕王劉渝爲副總管,統領江南大軍,解竟陵、漢口之圍。

望着太子和燕王離開京城,顧憲心裡泛起一個人的影子。

王爺,你在什麼地方呢!

注:江南行軍道大總管:採用的是唐朝官制。

第309章 自信滿滿第245章 但賭美人(下)第272章 秘旨遺承第59章 書生木訥(上)第322章 明爭暗鬥第43章 怒火中燒(上)第39章 江南名妓(上)第135章 嬌媚佳人(下)第309章 自信滿滿第326章 意欲身退第313章 驚天之密第200章 破蜀之策(上)第192章 結拜兄弟(上)第67章 真情流露(上)第92章 暗殺行動(下)第237章 咄咄逼人(下)第203章 狂士戰遊(下)第60章 書生木訥(下)第87章 痛下決心(上)第115章 相見時難(下)第206章 真假難辨(上)第56章 一網打盡(下)第184章 處心積慮(上)第266章 伏擊失敗第8章 以假亂真(下)第135章 嬌媚佳人(下)第204章 舊友決裂(上)第342章 總管伏誅第344章 曲徑通幽第265章 蒼嵐道派第59章 書生木訥(上)第37章 王侯之命(上)第3章 初經人事(上)第139章 奇計動蜀(下)第69章 安樂公主(上)第302章 倭寇巢穴第200章 破蜀之策(上)第286章 意外發現第204章 舊友決裂(上)第230章 與狂共宴(上)第171章 李納至蜀(下)第140章 陷害之計(上)第45章 揚州大治(上)第26章 突遭大難(下)第183章 羅山之戰(下)第190章 以人爲鏡(上)第75章 新科狀元(上)第76章 新科狀元(下)第27章 創書賦詞(上)第55章 一網打盡(上)第274章 後宮之變第223章 後顧之憂(下)第165章 兩女爭春(下)第70章 安樂公主(下)第171章 李納至蜀(下)第152章 以情動之(上)第343章 出征在即第265章 蒼嵐道派第203章 狂士戰遊(下)第267章 最後機會第1章 轉世王侯(上)第198章 蜀王之命(上)第252章 晉王劉潛第332章 揚州平叛第15章 慕容清雪(上)第36章 香消玉殞(下)第29章 年輕氣盛(上)第153章 以情動之(下)第302章 倭寇巢穴第4章 初經人事(下)第100章 離別揚州(下)第343章 出征在即第340章 深情一吻第274章 後宮之變第270章 新君即位第108章 席間對峙(上)第219章 吐露心聲(下)第126章 四庫全書(上)第72章 同門師兄(下)第40章 江南名妓(下)第247章 黑冥道長(下)第303章 明國鉅變第34章 金蟬脫殼(下)第209章 蜀國忠臣(下)第155章 無法抗拒(下)第1章 轉世王侯(上)第165章 兩女爭春(下)第100章 離別揚州(下)第20章 鑑寶大會(下)第2章 轉世王侯(下)第297章 甘心赴死第267章 最後機會第162章 誓死跟隨(上)第243章 道門之戰(下)第186章 紅顏知己(上)第263章 有女無華第86章 無奈之戰(下)第213章 夜闖敵營(下)第3章 初經人事(上)第105章 太子太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