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摸着石頭過河

問題是,這個結果也給上俊縣出了一個大難題啊,到國家計委跑項目,談何容易?而自籌百分之五十的資金,這就更難了。

一座長江大橋的造價四到五億,百分之五十的資金就是兩億多,目前上俊縣一年的GDP也纔不到七億,要籌措兩億多資金,那不是難如登天嗎?

如果是單純的修建一座長江大橋,或許還可以向市裡求援,不過張開山和蘇星暉都知道,在這件事情上,是不可能的,因爲這關係到高速公路的兩種選址方案。

如果採用第一種方案的話,高速公路在峪山區經過的里程會有六七十公里,而採用第二種方案的話,高速公路在上俊縣境內經過的里程大概三十公里左右,而在峪山區境內經過的里程不到十公里,這兩種方案差別太大了。

這兩種方案中,峪林市只怕都會支持第一種方案,更何況兩億多資金對於峪林市來說,也是一個鉅額數字,他們也不是說拿就能拿出來的,他們怎麼可能全力支持上俊縣呢?

看到兩人的神情,陸正弘道:“是不是有難處?”

張開山道:“這樣的要求,我們怎麼可能辦得到?這不是故意難爲我們嗎?”

陸正弘道:“開山同志,也不能這麼說,田省長他也有自己的考量嘛。”

蘇星暉道:“陸叔叔,我想我們可以試着去跑一下。”

陸正弘用欣賞的眼光看向了蘇星暉道:“哦,你有什麼思路?”

張開山也看向了蘇星暉,不過他的臉上是滿臉的疑惑。

蘇星暉笑道:“不就是去國家計委跑項目嗎?我想我們這個項目還是很有可行性的,而且也不光是我們上俊縣,修了這座長江大橋,對整個峪林市也都是有好處的嘛,對清陽市也是有好處的嘛,所以,我們可以拉着他們一起去跑。”

陸正弘點頭道:“這個思路不錯。”

蘇星暉道:“我想陸叔叔您跟顧書記也不會看着我們碰壁吧?到必要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向你們求援呢。”

陸正弘用手指向蘇星暉點了幾下道:“哈哈,你還是打我們的主意啊!”

蘇星暉道:“我們這也是爲了上俊縣和湖東省更好的發展嘛。”

陸正弘哈哈大笑起來:“行,高調唱得好,有的時候,就是需要唱一下高調的。”

張開山道:“就算立項的事情跑下來了,那兩億多資金的事情該怎麼解決?”

蘇星暉道:“我現在有一點想法,不過也還只是想法而已,還需要我去跑一跑,問一問,等有眉目了,我再跟你們彙報。”

陸正弘的臉色嚴肅了起來,他說:“開山同志,星暉,總之,現在這件事情複雜起來了,你們要把這件事情辦成,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了,不過,好事多磨嘛,等你們真把這件事情辦成了,那你們的成就感,也是無與倫比的,上俊縣的老百姓,也將會一輩子記得你們的名字。”

張開山點了點頭,他起身道:“陸省長,我知道了,那我們就先回去了,這件事情,我們一定會盡最大的努力的。”

陸正弘起身,親自把張開山和蘇星暉送了出去,在外間辦公的李善林看到陸正弘親自送兩人出來,他連忙起身跟在後面,跟陸正弘一起把兩人送了出去,同時,他也暗暗把這兩個人記在了心裡。

在回上俊縣的路上,張開山問道:“星暉,你到底有什麼辦法去籌集資金?”

也不怪張開山沉不住氣,實在是這兩億多的資金數額太大了,而這件事情也實在是事關重大,要是因爲籌集不到這筆資金而導致修建長江大橋和高速公路的事情泡湯的話,那將會是讓他遺憾終身的事情。

蘇星暉也知道,要是完全不對張開山透露一些實底的話,估計張開山吃飯睡覺都不香,他便笑着對張開山道:“張叔叔,您聽說過BOT模式沒有?”

“BOT模式?”張開山疑惑的問道:“這是什麼模式?我沒聽說過。”

這也不怪張開山孤陋寡聞,實在是BOT模式現在在中國還是個新鮮事物,目前使用BOT模式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也只有一些沿海城市而已,張開山作爲一個內地官員,沒聽說過這種模式情有可原。

蘇星暉向張開山解釋道:“BOT模式也就是建設-經營-轉讓模式,是英語中這三個單詞的縮寫,具體的做法就是,請幾家私人企業或者投資商出資,來建設一個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建成之後,按照出資額度讓他們佔有股份,成立一家管理公司進行收費性經營,等到賺取足夠的利潤之後,讓這些投資者把該基礎設施無償移交給政府部門。”

張開山道:“你的意思是讓投資者出錢,把長江大橋修好之後,讓他們成立一家公司進行收費,等他們賺回了本金,再賺取一定的利潤,我們縣政府就把大橋收回?”

蘇星暉點頭道:“就是這個意思。”

張開山沉吟良久道:“聽你這麼一說,這種模式有其可取之處啊,不過,這符合現行的經濟政策嗎?”

蘇星暉笑道:“現在是改革開放時期,什麼事情都可以摸着石頭過河嘛,而且這種模式在沿海的幾個城市,已經有過先例了,不會違反政策的。”

張開山道:“不過咱們能找誰出資呢,這可是兩億多,數字太巨大了,能拿出這麼多錢的企業,不多啊!”

蘇星暉道:“咱們可以多找幾家企業啊,而且,我們縣政府還可以向銀行貸款融資,應該也能貸個幾千萬吧。您別忘了,咱們這裡現成的就有一家大企業呢。”

張開山一想就知道蘇星暉在說誰,他笑道:“你說的是侯氏集團?”

蘇星暉豎起了大拇指道:“張叔叔英明!”

張開山道:“什麼英明啊?你都說得這麼明白了,我還不知道那就太說不過去了。不過,侯家已經投資了一千萬美元,再拿出這麼大一筆投資,他們拿得出來嗎?而且,他們願意拿出來嗎?這可不是一年兩年就收得回的事情。”

蘇星暉道:“我想他們會願意拿出來的,他們在法國涉足的行業本來就有金融業,這種融資的事情,他們見得多了,這種事情既能造福桑梓,又有利可圖,他們爲什麼不做呢?侯老先生曾經跟我說過,爲家鄉修橋補路的事情,他是願意做的,這條長江大橋能夠讓上俊縣的經濟騰飛,我相信他老人家會同意的。”

張開山又是沉吟良久,他點頭道:“行,那你放手去做,只要能夠籌集到兩億多資金,我無論如何也要把這條高速公路留在上俊縣。”

到了彭家灣鎮,張開山讓顏祥傑把車開上了去峪林市的路,他要去見一下紀濤和市委書記施德佑,這件事情不能再拖了,必須要儘快展開工作。

重生之後,蘇星暉還是第一次來到峪林市,當然,在前世,他還是經常到峪林市來的,因此,他對峪林市也並不陌生。

峪林市委所在地在柳林區,柳林區在峪山區南面,峪山區雖然在GDP上還排在上俊縣前面,不過在城市建設上還不如上俊縣城,只不過他們的工廠比上俊縣要多一些而已。

車到了峪山區,再向南開個七八公里,就到了柳林區,峪林市委大院在柳林區西南部的一座山上,這座山名叫百泉山,山上有很多溫泉,此山因而得名,這裡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峪林市委大院座落在這裡,市委招待所也在這裡。

蘇星暉笑道:“住在這裡真不錯,天天都可以泡溫泉。”

張開山笑道:“你要是想泡的話,今天可以在市委招待所裡面泡一下,現在是冬天,正是泡溫泉的好時候。”

兩人開了幾句玩笑,顏祥傑已經把車停在了市委大樓下面,張開山和蘇星暉下了車,先來到了紀濤的辦公室,求見紀濤。

紀濤現在是市委宣傳部長,市委常委,這時候他正在自己的辦公室裡看材料,看到張開山和蘇星暉來了,他驚喜的說:“開山同志,小蘇,你們今天怎麼來了?”

張開山道:“我們來看望老領導啊!”

紀濤道:“你們快坐。”

他準備給兩人沏茶,不過蘇星暉手疾眼快,他搶過杯子,自己沏了兩杯茶,又給紀濤的茶杯續了水,然後才坐了下來。

紀濤欣然問道:“說吧,是不是有事情來找我的?開山同志啊,我知道你的性格,如果不是有事,你是不可能專門來看我的。”

張開山道:“還是瞞不過你啊,是這樣的,我跟星暉今天去省裡見了一趟陸省長……”

張開山把今天到省裡見陸正弘的事情跟紀濤說了一遍,紀濤一聽上俊縣修建長江大橋和高速公路的事情起了波瀾,他的眉頭也不由得深深的皺了起來。

紀濤雖然現在已經調到了市委,可是他畢竟曾經是上俊縣委書記,對上俊縣有很深的感情,聽到這件事,他當然有些擔憂。

第五百一十一章 調查底細第一百七十九章 夏竹的禮物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走投無路第六百一十三章 您一定可以看到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賠償標準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 再到鳳嶺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關博士第九百八十章 特大暴雨第六百零七章 能不能推廣?第四百六十三章 潘永春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甘玉儒的指示第四百八十二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兩千零二十七章 好辦法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會浪費嗎?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猶憐草木青第七百四十七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地位超然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逼捐第九百零四章 副書記上門道歉第五百三十章 明確信號第六百四十章 萬陽波的感慨第八百七十三章 錢多的是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惡霸的覆滅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 會下金蛋的母雞第六百二十一章 你這野心不小啊第一百九十五章 於若秋第三百二十一章 扛沙包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要徹查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代正陽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你有什麼可賣弄的?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一定要小心第六百九十八章 結業的日子第九百六十三章 袁書記!出事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陸小雅來採訪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雷厲風行第六百五十六章 她死了?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出大招第五百八十六章 路遇採石場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晚稻豐收第兩百五十五章 旅遊開發公司第兩千零五十一章 祥縣考察第一百一十五章 吳軍提拔了第七百九十二章 昌武公路通車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 再回猛虎嶺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你真的讓我們驚訝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銀山的變化太大了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積蓄不少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秘書人選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安沛鄉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風力發電場竣工第一百五十五章 老淚縱橫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看舞劇第九百三十三章 初臨西都第九百六十四章 龐興傑再被抓第兩百八十三章 拍部風光片第五十一章 和張縣長一起去省城第九百一十九章 試探成功第五百七十九章 艱難的回家路第一百五十五章 老淚縱橫第三百二十四章 五保戶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又臨汛期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產銷兩旺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綠洲慈善醫院第九百六十八章 門庭若市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調研結束第一千九百六十章 跟池擁軍見面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北方娛樂之都?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曹元皓第兩百六十六章 南門街快拆了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辦一次演出第二十一章 張縣長的兒子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胡全友打包票第兩百一十九章 他們被騙了正好第九百九十一章 冒死上諫?第五百三十章 明確信號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副中心城市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省委結論第八百二十四章 到解決的時候了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新區新氣象第一百三十九章 寫生第一百七十四章 開懷大笑第兩千零四十章 第一次常委會第兩千零九十二章 蔡英武第兩千零四十章 第一次常委會第兩千零二十三章 胃口不小第四百九十三章 有社會責任感的商人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改造方案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升官發財第四百三十一章 不按常理出牌第八百一十八章 下崗工人的問題第四百二十六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六百四十九 幫你們找個好工作第五百三十七章 江堤工程?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太膽大妄爲了第五百五十章 埋伏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吃得香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駱國秀的緊張第四百三十七章 我很喜歡這裡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樺坡鄉第一百四十二章 睿智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