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瘟疫

二月末,朝廷傳來消息:去年八月,匈奴和鮮卑南下,北疆大將軍宋寧破敵於赤城、山陰,斬首十一萬。南匈奴王日暉死,鮮卑回縮五百餘里。正月,天子爲犒慰北軍,起駕巡邊,親往嘉獎,原東朝庶政,暫轉回長樂宮西朝由太后領尚書檯代理。

我聽到這個消息,大吃一驚:“哪裡有天子巡邊的道理?”

“天子巡邊,戎守江山是我朝慣例。太后娘娘監國,放陛下巡邊,熟悉邊疆將領,這是準備將軍政也交給陛下主理了。”周平說着,臉上浮出十分喜悅的笑容,嘆道:“太后與天子能母子同心,並無爭權之事,政出一統,真乃我朝臣民之福,天下之幸。”

我想起南滇小國這裡夫妻、母子、父子鬥得難解難分的亂局,不禁點頭。

南疆春早,三月就已經有了炎熱之氣,一場瘟疫從易門、玉溪漫延。南滇是潮熱之地,幾乎每年都有瘟疫,所以當地滇民索性以季節來給瘟疫命名。但這場春瘟,勢頭比往前要急,迅猛無比,竟在十天之內奪了近百人的性命,五名在那一帶經營的漢商也染上了瘟病,急派奴僕來使領館求救。

我在給本館做足了防疫措施以後,立即和荊佩等人攜藥東去,幸虧時生逃離王城時留給我做報酬的大象阿弟十分熟悉東去的路程,在我的催促下竟用六天功夫就趕到了易門。幾名漢商都是在外行商的積年老手,頗解疫病防治之道,在發現病勢後採取了正確的措施,雖然病重,但還沒有死人。

我先給幾位漢商診脈確定病情用藥以後,立即外出查究當地瘟疫的實況。但這是巫教盛行的地方,大多數村寨都只信任教壇分壇的巫醫和祭司,並不歡迎我進村寨治病,直到幾名漢商病好,當地有跟他們做過買賣的山民才本着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擡着病人來找我救急。

我爲了用最快的速度趕到易門治病,帶的藥都是這半年裡在南滇研製出來的新藥,藥效要比煎煮的湯藥強快,很快就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對這些病人我不要求診金,卻要求他們每人病癒後,都要對二十個親友宣講我說的治疫基本常識。

易門、玉溪一帶本是滇國二百年前的王城所在之地。因爲當地頻頻發生地震,王城才向西遷移,落在蒼山之下。由於故王城在地震中沉入了澄水,神廟和王族宗廟也在水中,所以這一帶的死者都奉行水葬,以示遵祖敬神之意。

水葬污染水源,卻是瘟疫爆發的罪魁禍首。

我教的治疫防瘟的第一條就是禁食生水,亡者必須火化,這與巫教的教導和當地風俗背道而馳,一開始由於接觸者少,又有治病見效之功,並沒有多大反彈。但過得月餘,隨着治癒的病人的數量增加,治疫常識傳播開來,卻在當地引起了軒然大波。

巫教分壇的祭司竟糾盲目教衆打上門來,幸好有幾個受過恩惠的村寨反應迅速,將我接到寨子裡結寨自保,一場風波,便有驚無險的過了。

春瘟是民生大事,況又發生在開發程度較高的故王城所在之地,王庭和巫教本該及時派人防治,但此時兩方正處在對峙爭鬥的時候,誰也沒有遣使救治,只有當地山民惴惴不安的求神祭祀。

周平接了回報,得知我已跟當地部落進行了半官方性質的接觸,試圖與他們一起防疫治病,大喜過望。連忙召集境內漢商,調派藥材,加派人手來聽我調令,趁機市恩於民,收買人心。

我手下有了能幹的文吏,便將染病治癒並願意隨我治疫救人的山民組織起來,進行統一編制,負責當地防治瘟疫,亂時治安,春季耕種等事務。

越是危亂,越容易造成權力真空,使六神無主的百姓重新承認統治者,這由防治瘟疫而衍生出來的臨時安民組織,已經是我照搬了後世政府的幾大基本職能捏合起來的。架構遠比部落村寨式的自然權力組織合理,在危亂時各司其職,凝聚力和應變能力相對來強悍,短短一個多月,就已經收攏了臨近六十多個部落和村寨,兩萬多人。

這已經相當於在其國內另行構建了一套絕不相同的行政系統,只要危機過後,再依情依理依利將之維持下去,這足以危及其政治根本。可惜如此大事,巫教與王庭竟沒有絲毫警覺——其實當地督司和祭司都已經意識到了大權的旁落,可惜王庭和巫教上層正在進行權力爭鬥,連春瘟都不治了,誰還有空理會這瘟疫橫行之地的小小變故?

周平和徐恪眼見易門事有可爲,便鼎力支持,加派藥材人手,務求將這臨時安民組織的影響輻射出去。有人有藥有組織,我所住的易門聯寨瘟疫經一個多月治理,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到了四月末,玉溪以東的瘟疫形勢越發惡化,開始有人棄家而逃,向我們所在的易門聯寨奔來。

我預料會有這種情況,早派人在聯寨之外的荒野裡另結了許多臨時的救急茅棚,派人防守聯寨四周,阻止疫區流民直接入寨:“所有從疫區逃過來的人,一定要先隔離觀察,剃去鬚髮,剪去指甲,用石灰水泡過澡,全身潔淨,確定無病,才能加入易門聯寨。記得,不能心軟,有敢不遵守禁令直接放人入寨的,趕出寨去!”

疫情嚴重,我也顧不得人情了。好在這個時代交通不便,相隔百里以上的村寨基本上就沒有親戚關係,又相對矇昧,聯寨的山民執行起禁令來倒也沒有多少不好意思。這樣一層一層的推行下去,聯寨之外又起了新寨。

可即使新寨一座的擴建,聯寨外的流民還是越來越多,流民帶來了驚人消息。原來玉溪那邊竟足有二十幾個部落和村寨爲瘟疫全滅,沒死的人紛紛四散逃走。我頭痛無比,嘆道:“聯寨能庇佑的人有限,我們如果守在這裡,坐視瘟疫流毒,會造成更大的傷亡。”

荊佩嚇了一跳,叫道:“雲郎中,你不是要出去吧?王庭和巫教都不派人來救治治下子民,我們憑什麼替他們收拾殘局啊?”

“正因爲王庭和巫教不出手,我們纔要出去。你看這麼幾天功夫,新寨之外居然又起了三十座新寨,一千多人。外面該亂成什麼樣子?如果再沒有人把疫區全部巡視一遍,安撫人心,只怕自南華以來的疫區,真會變成鬼域。”

虎賁衛隊長譚吉自聯寨成立以後,就和屬下的衛士領着各部落村寨的青壯成立了聯寨治安防疫隊,負責一應的安全工作,聞言點頭:“我也贊成外出,否則無助的疫區流民會將易門聯寨視爲最後的庇佑之所,紛紛跑到這裡來。到時候易門聯寨將會面臨疫病、短糧、暴民衝擊的威脅,垮掉的可能性相當大。”

主意既定,當下召集易門聯寨所有的長老過來議事,此時的易門聯寨已經擴張到了一百二十七個部落和村寨,其中也不泛具備一定草藥知識的巫醫。這些巫醫經過這些天的防治瘟疫,也漸漸摒除祭祀治病爲主的惡習,能派上用場了。

對於我提出的派醫隊外出巡視疫區,幫助各村各寨防治疫病的提議,不乏支持者,但持偏安一隅的想法的長老也不在少數,更多的人則在兩者間搖擺不定,時東時西。

我初時還想曉之以理,和和氣氣的把事情辦了,但利害關係一說再說,都還是七八個長老不願意出人出力,我也不禁惱了,冷冷的道:“既然幾位長老不肯出力,就請退出聯寨,以後自己的部落和寨子裡出現任何事故,都休想再向聯寨求助!”

幾名長老聞言大驚失色,紛紛抗議,我砰的一聲將手裡的漆杯往案上一放,目光逼視過去,等他們住口以後,才道:“肯幫助別人的人,纔有資格獲得別人的幫助;想拋棄同胞的人,就要做好被同胞拋棄的準備!我道理已經講明,準備不出人力的部落和村寨,現在就走!”

“聯寨是我們本地部落村寨結成的,你這個外人憑什麼做主?”

大叫的這個部落長老好像是第三批結盟進來的,他的部落有四千多人,在易門聯寨裡是相當大的一個部落了,難怪他說這話底氣如此之足。

我是以防疫首腦組建易門聯寨的,因爲最初結盟進來的侉長老他們的村寨都是直接受了我的恩惠,自然推我爲首;第二批結盟的是些小部落村寨,自然以第一批爲核心;如此推定才形成了我爲聯寨之首的默契,但默契畢竟沒有明說。也難怪這些大部落的首領長老,在一看到聯寨勢大以後,會生出別樣心思,想將我擠下來了。

有這心思的人,這裡有多少?

我站了起來,走到那長老面前,對他張目戟指的怒容視如不見,審視着他,反問:“我是外人?我不能替聯寨作主?這是你想的?”

那長老本來欺我年輕,以爲大聲喝斥能嚇我,哪料我這人是不吃嚇的,根本不將他放在眼,氣勢頓時弱了半截,聲氣小了一點:“不止是我想的,大家都這麼想!”

шωш✿ ttκǎ n✿ C〇

侉長老氣得暴跳如雷,罵道:“阿昌,雲神醫是聯寨首領,這事我們從一開始結寨就已經定下了!你不就想排擠了雲神醫,然後仗着部落大欺壓我們這些小部落嗎?還在這裡滿嘴胡言,挑是生非,你已經被趕出聯寨了,誰還跟你是‘大家’!”

我衝侉長老一點頭,擺手示意他身後那批與我共患難時間久的一羣長老安坐,轉頭向那些神色不自然的長老望去,淡淡的問:“不承認我是聯寨首領的,還有哪幾位?”

樓裡一片寂靜,竟是誰也沒有說話。他們不想出面得罪我,我現在可沒有耐心再等他們磨蹭,直接道:“那麼,贊同我任聯寨首領的,留下來接着議事,反對的,請離開!”

包括阿昌在內,沒有誰離開,我再問:“誰走?誰留?”

還是沒人動,阿昌氣急敗壞,破口大罵:“你們這羣膽小鬼、大膿包!背後說人的時候個個嘴快,事情到了,都躲着不敢出來!”

他一怒而去,譚吉皺眉,輕聲道:“這是個潛在威脅,放?”

“他捨不得走!”

果然,阿昌才一下樓,外面便傳來一陣污言穢語,倚樓一看,卻是阿昌的兒子領着一羣部落裡的青壯正在破口大罵,存心攪散聯會。

譚吉臉色鐵青,一聲呼嘯,樓下兩名虎賁衛立即持刀衝了出去,揮刀就砍。因他們退出聯寨的消息未定,兩虎賁衛都是反轉刀背來用,並沒下殺手。

我點頭讚道:“這樣很好。”

話猶未落,突見阿昌的兒子跳出下面的戰圈,反手從腰後抽出幾柄短投矛,望準了樓上的我甩了過來。我左側的荊佩輕哼一聲,順手從旁邊操起一隻青銅食鼎,舉重若輕,往那矛來處一套,鐺鐺幾聲,幾柄短矛都被食鼎撈了進去。

譚吉略帶驚詫的望了荊佩一眼,怒斥一聲,一躍下樓,身在半空已經撥出了環首刀,厲喝一聲:“小子!你敢暗算首領!”

那壯漢也一身勇力,見他躍下,夷然不懼,舉矛擋格。譚吉當頭一刀,將他手中的兩支短矛斬斷。刀勢一盡,轉而橫劈,頓時將那壯漢的頭顱斬了下來。他染了一身血,更形兇悍,見阿昌想逃,一步竄上前去,揮刀就砍。

我不再外看,轉身坐回原位,荊佩將那盛着短矛的食鼎往我身前重重一放,似笑非笑的環視了衆長老一眼,雖不說話,但她這一手露出來,其中的威脅意味不言自明。

聯寨衆長老從沒見過虎賁衛的兇狠,也想不到他們心中的大部落首領阿昌在譚吉眼裡,會說都不說一聲就殺了,心中震駭異常。再看荊佩看起來文文弱弱的一個女孩子,竟舉鼎收矛,輕如舞蹈,一時俱沉默無言。

譚吉一身是血的回來,告知阿昌和他所附的叛逆都已被誅殺,問我後繼事宜。我想了想道:“阿昌部既然沒有長老和繼任者,那就將它拆散了分到各部落去吧!”

此時的各小部落村寨雖然攻伐不大,但大部落卻時常四處挑戰,給本部落搶奪田地、奴隸、牲口。阿昌的部落強盛,在座就有不少小部落曾受他搶掠。此時聽到要將阿昌部拆散分給各部,好幾個長老便面露喜色,只是又有疑慮。

“譚令長,阿昌部傳言強盛,你可能攻下?”

譚吉嘿的一笑,朗聲道:“若全是由我本部衛士攻打部寨,有兩百人就足夠了;如果由我領聯寨青壯攻寨,五百人就夠了。”

我看了衆長老一眼,沉吟片刻,問道:“我準備以譚令長爲將,徵集各部落村寨兩千能戰之士前去攻打阿昌部。事成以後,其部內子女、財帛、奴隸、牲口都按各部落在征討時出力的程度分配,各位長老意下如何?”

這一步如果踏出去了,易門聯寨便徹底完成了從民間自救組織向政治利益聯盟的轉換,從此以後,巫教和王庭想再插手進來,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阿昌部是易門最富裕的部落,平常又驕橫,此時一衆部落長老聽到可以按照出力的大小分配他部內的財產子女,都不禁色變。反對者當然有,但還處於弱肉強食狀態下自然分化成的各部落,其道德觀還沒有達到公正的高度,大多數人更願意得到利益。

於是各部落村寨的長老,少的出五六人,多的出二三百人,都是各部落能戰的精壯之士,隨着譚吉前去攻寨,只用了一天時間,還沒有組成有效抵抗的阿昌部便煙消雲散。幾名文吏統算了一下戰後所得人口財帛,當天晚上就按出力的比例分割了下去。

經此一事,我再提及成立治疫隊,從各部落調集人手藥材,分成十二隊派往疫區,竟沒有誰出言反對,比往日商議事務的進程不知快了多少倍,一時片刻就已經分派停當。

民主?恩義?在這種時候,似乎都遠不如獨裁和利益行之有效,能最大程度的做出機動調度。

第五十六章 返京第三十九章 滇王第二十五章 紈絝第六十五章 帝心第四十七章 傳聲第三十七章 衝突第六十一章 面君第五十六章 返京第十四章 爲臣第五十七章 長安第三十七章 衝突第十七章 迷意第五十九章 火起第三十九章 滇王第三十七章 衝突第二十八章 錯落第六章 治病第三十七章 衝突第十一章 無謝第十六章 驚情第五十九章 火起第四十六章 重逢第五十六章 返京第五十九章 火起第六十六章 陪都第三十四章 巫蠱第三十五章 王庭第二十七章 遇險第九章 託付第六十章 皇子第四章 面君第三十二章 離都第六十二章 國璽第五十一章 一夢第六章 治病第四十章 年關第二十九章 救兵第三十一章 決裂第六十五章 帝心第四十章 年關第二十五章 紈絝第五十九章 火起第二十三章 釋懷第六十八章 霧重第五十七章 長安第六十五章 帝心第五十一章 一夢第九章 託付第五十章 所會第四十八章 平南第三十八章 蛇咒第三十六章 故人第五十九章 火起第三十章 意外第四十八章 平南第六十六章 陪都第四十七章 傳聲第六十三章 偷天第三十五章 王庭第二十八章 錯落第九章 託付第六十五章 帝心第八章 定案第五章 赦詔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五十六章 返京第四十四章 戰事第十三章 鏡奩第四十二章 事變第四十八章 平南第五十一章 一夢第十五章 拜節第一章 風起第十九章 離宮第四十章 年關第六十三章 偷天第十四章 爲臣第六章 治病第三十九章 滇王第六十八章 霧重第五十二章 偷閒第五十章 所會第三十八章 蛇咒第五十七章 長安第三十五章 王庭第四十三章 瘟疫第五十九章 火起第六十四章 東進第三十五章 王庭第三十八章 蛇咒第十二章 冬至第二十六章 滇客第五十二章 偷閒第二十七章 遇險第四章 面君第五十八章 政亂第四十七章 傳聲第四十三章 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