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池沼有妙用

桓彥範怒道:“崔二郎,這麼多人勸你,你都執迷不悟,你到底要不要臉?”

崔耕用手點指,厲聲道:“本官當然有臉,不要臉面的是你,桓彥範桓相爺!還有你袁恕己、敬暉!”

事到如今,他還真是憋了一肚子火,好麼,自己還在殫精竭慮的考慮怎麼保全這些人呢,這些人竟然抱起團來,對付起自己來了。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張柬之勸道:“二郎,有事說事,對老前輩,還是要尊重些。”

“嘿嘿,尊重?本官卻看不出來,這三位有什麼值得尊重的地方。”

頓了頓,崔耕繼續道:“聖人云,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張相爺,您解釋解釋,這是什麼意思?”

張柬之道:“這句話是出自《論語》,說的是:國家有道,可以做官拿俸祿;國家無道卻還做官拿俸祿,這是可恥的行爲。”

“那我再問您,“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呃……這話也是出自《論語》。是說朝廷有道,就應該出仕。聖天子在朝,卻處於民間,是臣民的恥辱。反之,若朝廷無道,卻高~官得做,也是君子的恥辱。”

“這就對了!”崔耕冷笑道:“現在袁恕己和敬暉口口聲聲要辭官不做,那是不是“邦無道”呢?哦,則天大聖皇帝在位,他們就安於職守。如今陛下登基,他們就要辭官不做了,難道當今天子不值得他們侍奉嗎?”

“這……”張老頭今天也是流年不利,再次被堵得語塞。

李顯則暗暗懊悔,朕怎麼忘了這茬呢?對啊,我當上皇帝之後沒多久,宰相們就紛紛主動求去,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兒。

袁恕己趕緊反駁道:“話不能這麼說,我等之所以求去,跟陛下完全無關,是你崔耕貪戀權位,才讓我等不得已而爲之。”

崔耕輕笑一聲,諷道:“哦?是麼?如今聖天子在朝,本官依聖人的教誨出仕,有何不妥?怎麼就成了諸位的眼中釘肉中刺?”

“那當然是因爲你犯了大錯,理應去位!”

“袁相這麼說,就完全錯了。”崔耕伸出兩根手指,道:“其一,桓彥範犯了大罪,引咎辭職,本官管不着。其二,本官自認爲化田爲湖,沒有任何罪責!”

“天下以民爲本,沒了這些田地,不知多少百姓有凍餒之憂,崔耕你豈能無罪?”

崔耕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道:“哦,本官開鑿定昆池有罪。那麼,請問袁相,當初開鑿昆明池的漢武帝又該當何罪?”

“人家漢武帝是爲了操練水軍,你這定昆池有什麼用?”

“不對吧。”崔耕搖頭道:“漢武帝爲了征伐昆明國,才仿昆明滇池,修建了昆明池以操練水軍。現在問題來了,爲何操演完畢之後,他不把昆明池給填了,繼續讓百姓們種田呢?”

袁恕己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道:“可能是這個工程太大,得不償失吧?”

“還是不對。”崔耕道:“事實上,昆明池若是不加以維護,用不了幾百年,自然就會乾涸,根本不用朝廷出一文錢。至於爲何歷朝歷代,都要出錢疏浚昆明湖麼……”

崔耕往宗晉卿身上看去,道:“就請宗大匠解釋吧。”

“是。”

宗晉卿爲將作大匠,基本業務能力還是有的,當即將朝廷維護昆明池的原因簡單介紹了一遍。

昆明池水來源於秦嶺,由於秦嶺與渭河之間落差太大,每年這些雨水基本上都是白白流走,浪費掉了,在漢朝時,利用這種天然的地勢優勢開湖蓄水,形成了昆明池。

可以說,有昆明池,湖邊就是上好的水田。沒有昆明池,就是一般的旱地,收益相差巨大。

另外,昆明池中每年捕魚收穫巨大,供應了長安的副食市場。從經濟上講,朝廷光稅收就能從昆明池的漁民身上收十萬貫。從政治上講,人總不能光吃糧食不吃副食吧?不誇張地說,這昆明池就是長安副食時常的定海神針。

最後,昆明池有供給長安水源、爲百姓提供風景休閒地,甚至平穩漕運水系防止旱澇災害的作用。

所以,昆明池的存在,比把這地方改成農田的收益大多了。

袁恕己聽完了之後,若有所思地道:“崔相是想說,這定昆池和昆明池可以起到類似的作用?”

“然也!”

“那本相倒是奇怪了,昆明池那麼大的作用,歷代朝廷爲何不修建第二個、第三個昆明池呢?恐怕有了昆明池之後,再修定昆池,應該是失大於得吧?另外,昆明池允許百姓捕魚,你這定昆池,卻是公主的私產,豈可相提並論?”

崔耕道:“袁相果然聰明,修建定昆池,表面上看,的確不如保持良田。”

袁恕己大喜,道:“既然如此,你還說自己無罪?”

“袁相莫着急啊,本官說的只是表面上看,卻不是事實如此。你忘了本官的外號,叫點金聖手嗎?”

“你究竟想怎麼做?”

崔耕道:“空口無憑,本官給諸位看一下定昆池的沙盤。”

當初,崔耕在婚宴上,爲了向論氏兄弟表明大周有滅亡吐蕃之力,拿出了三樣寶物,其中之一就是沙盤。

現在,沙盤已經應用到了社會的各個方面,修建定昆池這種大型工程,當然也用上了。

得了李顯的允准,半個時辰後,一個非常精緻的沙盤,被從安樂公主府擡到了皇宮內。

這定昆池的沙盤真是美輪美奐,人們一見之下,都連連讚歎。

崔耕介紹道:“長安城內,有東西二市,每市皆佔了兩坊之地。想必沒有人會奇怪,爲何不在東西二市內種上莊稼吧?”

袁恕己皺眉道:“本官豈能不知道士農工商各有所用的道理?不過,那定昆池乃是安樂公主的別院,東西二市卻是供百姓交易之所,有何相類之處?”

崔耕手指着定昆池邊的一排排屋舍道:“袁相以爲,這些房子有何用處?”

“那我哪知道?”

“實不相瞞,這些房子,就是賣各種雜貨之地,乃至茶樓酒肆的所在。”

“那不可能!”袁恕己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道:“那些商家要賣給誰去?總不能定昆池允許百姓隨便出入吧?難不成,安樂公主花了兩千五百萬貫錢,就是爲了與長安百姓共享定定昆池?”

崔耕反問道:“獨樂樂不如與衆樂樂,公主飽讀詩書,受聖人教誨,爲什麼不能與百姓共享定昆池呢?”

第1259章 隆基三厚禮第276章 南北禪宗會第1570章 瀧州遇故人第536章 說個笑話聽第219章 及時大雨落第714章 陝州有天妖第743章 孃家來人了第524章 女皇萬萬歲第471章 惡賊咬一口第750章 均有必勝心第1211章 華州忠義社第149章 御史何其尊第1031章 起死又回生第1624章 張家有好女第1470章 栽贓對誣陷第681章 灞橋談判中第937章 這回虧大了第1380章 羅鳳再背鍋第1359章 比試終開始第1710章 義釋法進僧第377章 無奈吟十香第530章 青天美名揚第788章 女時韋也樂第008章 醉仙樓酒會第1358章 六詔三美人第941章 安利促和平第1013章 猛將第一名第080章 甕鱉進行時第1803章 李晟的誤會第215章 又見老騙局第789章 高嶠的野望第1262章 病急亂投醫第1119章 雟州有冤案第205章 一筆寫倆崔第1361章 唐詩無標點第339章 突來異鄉客第625章 三人南市行第1085章 終於得自由第1559章 強逼定鴛盟第1014章 黃瓤多黑子第014章 御用貢酒商第194章 才女裙下混第266章 寺中且閒談第1466章 奇將王思禮第1410章 最佳背鍋俠第1667章 御史臺一哥第184章 悔親又破財第1157章 奇香點真兇第1770章 矛頭指崔耕第1679章 扯出太子爺第951章 三郎斫汝頭第041章 這是開胃菜第1769章 鬱崇早有謀第1769章 鬱崇早有謀第480章 君子袒蛋蛋第490章 今朝來鬥寶第1019章 原是地藏王第134章 大師陳三和第1621章 戶部三親戚第848章 挖坑待隆基第245章 善惡終有報第1765章 力壓武陽峒第179章 侯大癩蛤蟆第812章 青廬想未來第135章 各方神妙算第762章 此女非良配第1061章 和尚打秋風第849章 斬僧則雨停第120章 林邑有至寶第1683章 史鏡與人鏡第1257章 五路伐黑水第1361章 唐詩無標點第043章 上任第一案第715章 主動來投案第1012章 四爺最信佛第425章 策反在敵營第720章 砥柱居中流第228章 山雨未來時第066章 唐朝的離婚第130章 慢慢來收網第1428章 二郎分雙雄第1829章 公主有遺珠第1471章 先發制於人第031章 此事有蹊蹺第1492章 強盜有倫理第915章 皇圖成泡影第198章 九兒小心思第594章 崔光得聖眷第778章 妙手可回春第520章 二郎能掃興第1380章 羅鳳再背鍋第1551章 破局關鍵處第1115章 義盜張五郎第1326章 禍基於桂林第403章 溫泉洗凝脂第637章 疑案全解完第243章 刑訊誰爲宗第1371章 當晚立新王第1619章 二郎守門忙第1774章 芥蒂一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