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信手拈故智

盧若蘭想了一下,道:“若是妾身輸了,從今以後,鄒家就與聚豐隆化敵爲友。”

鄒家乃天下首富,如果能借助這個賭約,爲聚豐隆去一強敵,崔耕當然求之不得,馬上就點頭應允。

不過,就在崔耕以爲賭約就此達成之時,盧若蘭這邊又出幺蛾子了。

她又說道:“等等,若崔縣令輸了,妾身想換一個條件。”

“什麼條件?”

“世間傳言,自從未婚妻盧麗華故去之後,崔縣令就不再做詩。如果妾身贏了,還請崔縣令破個例,專門作詩一首,送給妾身。”

想當初崔耕在楊四孃家的原話是,不會給青~樓女子寫詩,因爲她們不配和盧麗華相提並論。

可不知怎得,這話越傳越遠,越傳越變味兒,到了現在,竟然傳成了崔耕心念亡妻,爲盧麗華封筆。以至於世間女子,如今都爲得崔耕贈詩一首而引以爲榮,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崔耕先是一猶豫,不過心中篤定與盧若蘭的賭約必贏,便轉了念頭,點頭應道:“好,就依盧小娘子所言。”

既立下了賭約,自然不能浪費時間,兩人就此告辭,崔耕轉身上馬,直奔揚州刺史衙門而來。

門房通稟張潛之後,功夫不大,崔耕就被引進了後宅花廳。

張潛是一貫的肩膀滑溜。

見禮已畢,崔耕剛一落座,他先一步開口道:“聚豐隆銀號這幾日被擠兌的事兒,老夫已經聽說了。二郎,你可要儘快想辦法調來兌銀,快些將這場風波平息下去,也好安撫住揚州儲戶的心。若真出了差池釀成了民變,老夫可護不住你。”

崔耕一聽這話,就明白張潛已經對聚豐隆的事兒門兒清了,而且很顯然,色老頭不準備淌這灘渾水。必要的情況下,色老頭甚至會爲了揚州的穩定,主動勸說自己答應鄒家的條件。

老色鬼果然靠不住,幸虧哥們早有預案!

崔耕眼珠一轉,不慌不忙道:“下官今日前來,要說爲聚豐隆而來,那確實也說得上。但要說與聚豐隆無關,也確實無關。實不相瞞,下官今天是專門爲張刺史而來,爲了揚州百姓而來。”

媽了個巴子,小狐狸給老夫戴得好大的兩頂帽子!

張潛宦海沉浮多年,當然不會被幾句大言欺倒,悠哉悠哉問道:“哦?二郎到底想說什麼?”

“此事事關重大,還請張刺史細聽!”

崔耕豁然而起,慷慨激昂道:“有道是人過留名,燕過留聲。張刺史爲官一任造福一方,難道就不想給揚州城留下點什麼?”

張潛自然不吃他這套,油鹽不進,淡定回道:“揚州物阜民豐,人傑地靈,既無匪患又無饑饉,老夫縱是有心,也有力無處使啊!”

“那卻不然,張大人,您再仔細想想。”

崔耕又舌綻蓮花道:“如今揚州城內,有件事已經迫在眉睫,非您親自下令整治不可。這件事如果做好了,千載之後,揚州城內都會流傳着您的美名!”

這話如果是旁人說得,張潛恐怕就得命人把眼前的狂徒打出去了。道理很簡單,真有這種好事兒,前幾任揚州刺史還不搶着做了?哪還輪得到自己?

不過崔耕這麼說來,張潛也就將信將疑,耐着性子問道:“莫要賣關子了,二郎所指,到底是什麼事兒?”

崔耕道:“揚州城築的太小,人煙稠密,城內寸土寸金。張刺史有沒有想過,將這揚州城變得大一些呢?”

“哎呦!”

饒是進士出身三品大員,饒是宦海浮沉數十載的世家子弟,張潛聽了這話,還是淡定不能。

剛纔一沒留神,硬是把鬍子都薅下了幾縷。

他顧不得下頜的劇痛,急問:“你說啥?說清楚些!”

崔耕道:“下官的意思是,在揚州城外再建一個大城。以原來的城池爲子城,新建的大城爲羅城。子城和羅城合在一起,就是新的揚州城。有此功績,張刺史何愁不青史留名?”

崔耕的這個建議,可不是一個拍腦袋的決定,而是史上確有此事。

在八十年後的晚唐時期,有一個著名的大貪官陸少遊主政揚州。

這位陸少遊可謂是貪官的楷模,手筆驚天。爲了得到主政揚州的機會,他大肆給當政者們行賄。

其中有個太監索賄一萬貫,而陸少遊呢?這貨不但不還價,還主動把賄賂提高到了四萬貫。

非但如此,他還宣稱,這不算完,只要自己主政揚州一年,每年就有四萬貫錢的賄賂奉上。

一個太監就是四萬貫錢的賄賂,那陸少遊買這個官,總共得花多少錢?

他主政揚州之後,該如何回本的呢?

那就是興建揚州羅城。

羅城,按照字面的意思上來講,就是城外的大城。

陸少遊修建的這個羅城,比原來的子城大了四五倍,這麼大的工程得花多少錢財?

稍微一劃拉,就是金山銀海啊。

這算不吃工程回扣,這不還有巨大的灰色收入嗎?

比如說,建好了城市,裡面得有房子吧?以子城內寸土寸金的情況來看,新建羅城內的房子得值多少錢?

最關鍵的是,賣給誰不賣給誰,還不是揚州的官吏們說了算嗎?總不能十餘萬間房產,都進行拍賣吧?

這麼說吧,陸少遊就算躺着啥都不幹,都會有人把他應得的一份奉上,其數目又何止一百萬貫?

更關鍵的是,這些錢不僅拿着不燙手,而且還撈着大好名聲!

哪怕是千載之後,人們提起揚州城來,都不能不提起這位陸大刺史。

崔耕被盧若蘭逼得沒辦法,猛然間想起了這個典故,算是讓張潛撿個現成的便宜。

至於他自己呢?

首先,新建城池這麼大的事兒,只能是張潛牽頭。崔耕一個小小的六品縣令,撐不起這麼大的攤子。

其次,到時候建城的具體事務,少不得江都縣衙的參與,只是賺的多還是賺的少罷了。

還有最關鍵的,建造新城的錢財從哪來?

武則天大肆斂財,都弄得天下通貨緊縮了,指望朝廷撥款肯定不行。

但崔耕還是想到了法子,那就是以城外的地皮爲抵押,向商家發行債券。

爲了可以順利籌款,自然要把揚州的一哥,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兼揚州刺史張潛推到臺前來。由他來宣佈,誰購買了相應地塊的債券,等羅城建好之後,就有相應地塊的優先購買權。

張潛的公信力,絕對就是朝廷在揚州的公信力嘛。

至於誰來負責發行債券?

崔耕既然給張老頭出了這麼一個撈錢撈名聲的好主意,張潛自然必須是投桃報李,把這項業務交給聚豐隆銀號獨家代理唄。

換言之,聚豐隆一個子兒沒花,就得到了揚州城外大量土地的處置權。

商人們但凡有想在羅城中大有作爲的,就不得不看聚豐隆的眼色行事。

清酒紅人面,財帛動人心,更何況是名利雙收?

張潛心動了……

……

心動就必須行動!張潛雷厲風行,當天就寫好了一份奏摺,八百里加急,送往長安城。

第二天一早,他就在府衙外貼出了告示,希望揚州城的軍民百姓,踊躍購買聚豐隆的債券。

於是乎,第二天在聚豐隆銀號前,出現了三種截然不同的人。

第一種,哭天搶地,痛恨自己昨天把錢票八折賣給了“聚隆豐”銀號,要求鄒家的聚隆豐趕緊退錢。然而,人家聚隆豐的夥計掌櫃們,早就逃之夭夭了,他上哪找人去?

第二種是不明真相的吃瓜羣衆,他們對聚豐隆的信譽有所懷疑,還是要求兌錢。

至於第三種,則是嗅覺靈敏的商家們。

他們不是趕着兌錢,而是趕着從別人的錢莊裡取出錢來,往聚豐隆銀號存錢。

哪怕是聚豐隆的夥計們反覆聲明,知府衙門發行的債券還沒開印,也擋不住他們的熱情。

道理很簡單,這債券和土地掛鉤,很明顯是狼多肉少之局。現在和聚豐隆結個善緣,以後也好說話不是?

眼瞅着存的錢遠比取的錢多,這場天大的危機,聚豐隆就算是安然渡過。

……

至於盧若蘭這邊,願賭服輸。

小娘子倒也是信人,自打這以後,再也沒找過聚豐隆的麻煩。就連鄒駝子都再也沒登過門了。

崔耕閒暇起來,腦海中倒時不時地浮現出這蕙質蘭心小娘子的倩影。

“崔縣令,小僧來探望你了,許久未見,過得可好?”

正在他浮想翩翩間,簾櫳一挑,宋根海帶着一名和尚走了進來。

和尚並非別人,正是崔耕在嶺南道的老熟人慧明小和尚。

崔耕微微一愣,當日慧明小和尚在廣州得自己傳授機宜,很機智地從侯思止那“化”了二十萬貫錢之後,名聲大漲,便隱隱有嶺南道第一神僧的架勢。

不過他很納悶,這小和尚不在嶺南道享福,受人膜拜當他的第一神僧,跑來揚州幹什麼?

兩年不見,慧明小和尚愈發有一種寶相莊嚴的高僧範兒。

“阿彌陀佛,崔縣令謬讚,折煞小僧了!”

聽了崔耕的疑問,慧明小和尚雙手合十,道:“什麼嶺南第一僧?小僧愧不敢當啊!自從聽了慧能大師講法之後,小僧才知以前所學,實不足道。”

“慧能大師?”

崔耕心中一動,這法號倒是不陌生,如果沒記錯的話,這慧能大師可是正兒八經的佛教高僧,赫赫的禪宗六祖啊。慧明小和尚,怎麼和他扯上關係了?

他問道:“小和尚今日突來揚州城,所爲何事啊?總不是會專程來看本官的吧?”

慧明正色道:“如今小僧已經拜慧能大師爲師,受恩師之命,特來揚州宏法。還請崔縣令看在以往的情分上,多多幫忙。”

小和尚居然拜了禪宗六祖爲師?有眼光,會抱大腿,有前途啊!

崔耕暗暗讚許了一聲,點頭應道:“好說,好說。”

“崔縣令真的答應小僧了?”

慧明小和尚不知道爲何,竟大喜過望起來。

崔耕道:“本官與你的交情,答應你這點小事兒又有何難?弘法嘛,教化蒼生,導人向善,本官理當支持,對不?你不用這般客氣啦!”

不過慧明小和尚還是開心,激動連連道:“崔縣令爲了小僧,不惜得罪當朝國師,實在是義薄雲天。小僧定在佛祖面前,爲崔縣令日夜祈福。”

咣噹!

崔耕驚得手中的茶杯落地,脫口駭道:“喂,等等!你說清楚,什麼意思?本官給你幫忙,怎麼還得罪上了當朝國師?”

第1048章 二郎做備胎第1562章 義親難分清第864章 二狗不簡單第1080章 興亡百姓苦第894章 揪出幕後者第1199章 急需夏夢草第216章 且把閒棋下第1705章 扶桑張柬之第922章 二郎擔虛名第574章 和尚死要錢第486章 藏用不簡單第102章 怒砸巡檢司第1262章 病急亂投醫第1514章 昏招與妙計第939章 一計平突厥第1378章 當然原諒他第1256章 黑水立國記第840章 揭帖誰之禍第488章 風雲會房州第297章 句句有來由第598章 詳解牡丹園第1640章 劫後之餘波第1760章 空手得佳人第1634章 小店遇名將第1657章 女大不中留第1760章 空手得佳人第1427章 三美意不同第078章 角色大扮演第877章 突現豬隊友第575章 還是中計了第162章 僚人有苦衷第239章 江心忽翻船第1764章 人火與天火第736章 月嬋的心思第523章 提前得消息第1592章 蜀中無大將第628章 公主與石碾第528章 欲加二郎罪第1339章 忠嗣陷囹圄第1324章 平定歐陽亂第1638章 歷史的謎團第949章 都有好藉口第685章 二郎大請客第720章 砥柱居中流第1582章 降威給越王第857章 還是要斂財第790章 同休好算計第1843章 再起安史亂第958章 神女應有意第1791章 身死引大變第169章 拍到馬腿上第1721章 天皇雙旨意第329章 二郎名聲響第1827章 引蝶且招蜂第1271章 一下倆情敵第252章 崔盧初過招第1637章 鬼王終現身第368章 臨危奇蹟現第444章 契丹亂終平第1660章 辟邪難辟邪第1802章 光庭有悍妻第738章 四國會碎葉第1140章 塵埃將落定第416章 默咄耍心機第611章 密室藏春意第720章 砥柱居中流第551章 三詩盡有情第921章 崔耕打啞謎第874章 項莊舉劍舞第1838章 二寶爭輝映第1840章 互使盤外招第1724章 天皇奇旨意第970章 扶桑噩耗來第1579章 兩個真小人第889章 曹家窩心事第283章 杉木造龍舟第1428章 二郎分雙雄第105章 雙方皆得利第529章 孰人走窮途第685章 二郎大請客第035章 萬一有戲呢第252章 崔盧初過招第1569章 老虎不在家第939章 一計平突厥第124章 倭寇背黑鍋第1045章 得道真多助第618章 魚兒自投網第165章 再見封常清第318章 吉頊再求援第326章 吉頊突立功第308章 祭拜崔氏宗第1150章 多方齊爭寶第1701章 爲女終鬆口第250章 長安鄒駱駝第1665章 鼻子比狗靈第1512章 人人真如龍第757章 爭色起波瀾第1779章 一貨賣兩家第694章 長安已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