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1章 梟雄頓莫賀

當初崔耕和法進等人從扶桑回國,也不是將人員全部退回的,還留了部分眼線在那裡。

這封信就是那部分留守人員寫的,詳細介紹了扶桑現在的情況。

其一,長屋王餘孽作亂,火燒平城京,扶桑天皇被迫遷都。

其二,扶桑天皇爲取得佛祖保佑,加快修建大佛的速度。爲了修建大佛,扶桑朝廷不斷加稅,百姓苦不堪言。現在的扶桑,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愈演愈烈。

這兩個消息當然都是好事兒,但是……這好事兒也太好了。

本來按照崔耕的計劃,是馬上調兵遣將,與扶桑朝廷的軍隊大戰一場的。

但現在看來,完全不必着急。

沒想到聖武天皇吃了這麼一個大虧之後,不是加強全國軍備,而是在迷信的道路上越行越遠,勞民傷財,逼得扶桑百姓不斷反抗。

長此以往,扶桑國內各階層的矛盾越來越大,甚至會很可能會引發歷史記載中的“橘奈良麻呂之亂”。

既然如此,崔耕又何必着急把火地領軍出征呢?等再拖個一兩年,等扶桑的國力進一步削弱不好嗎?

現在出徵扶桑,反而有促成扶桑各階層消弭矛盾,一致對外的可能。

但現在問題來了,崔耕之前已經答應了李晟,借十萬精銳給大唐朝廷,一戰滅回紇,只是這時間得在自己征伐扶桑之後。

那現在不用征伐扶桑了,是否要實現諾言呢?崔耕當然不願意。

怕什麼來什麼。

正在這時,簾櫳一挑,楊思勖走進了書房,道:“那李晟又來了,不知您見是不見?”

李晟是真有韌性,儘管崔耕明確表示,自己在征服扶桑之前,不可能借給朝廷兵馬。但他在灰心氣餒幾天後,就重整旗鼓,每日來越王府報道,勸越王回心轉意了。

當然,這次他受了教訓,不敢再拿崔耕的諾言說事兒了。只是表示,如今正是消滅回紇的大好機會,越王不肯出兵的話,朝廷也不敢全心全意的對付回紇,很可能功虧一簣。還請越王看在大唐百姓的份兒上,務必答應這個要求。

至於崔耕推說,自己出兵扶桑,照樣給朝廷造不成威脅?

李晟也有說詞:越王的大軍出海之後,誰知道主力在哪兒?不放在眼皮底下,朝廷依舊不能放心。

就這樣,李晟儘管沒什麼新穎的角度,但每日都要覲見崔耕,把這番陳詞濫調說上一遍,盼着崔耕能回心轉意。

要是一般人,崔耕早就避而不見了。不過,李晟畢竟是歷史記載中的名將,崔耕儘管對他有些看法,還是想到人才難得,不願意與其撕破臉,只是一直不肯答應他的要求而已。

往日李晟前來拜見,崔耕沒什麼壓力,婉言拒絕。

但是今天,三個月之期就要到了,崔耕若不起兵徵扶桑,又該如何面對李晟呢?

他想了一下,還是決定見招拆招,道:“把他領進來吧。”

“是。”

功夫不大,在楊思勖的引領下,李晟走了進來。

“參見越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李將軍免禮,賜坐。”

“謝越王。”

楊思勖搬來一個矮凳,讓李晟坐下。

崔耕輕咳一聲,道:“‘李將軍這次來見本王,可是又要講那些大道理麼?你自己不嫌麻煩,本王的耳朵裡卻都要起繭子哩。”

楊思勖也插話道:“老奴也都聽了幾十遍了。誒,我說李將軍,您能不能換點新鮮的啊?也就是越王脾氣好,換成別人……就比如當今的李隆基吧,恐怕早就不見你了。”

頓了頓,又道:“咱再說得誅心一點兒,若是越王對李隆基提類似的要求,他能答應嗎?你莫見越王是至誠君子,就可着勁兒的欺負啊!”

出乎二人的預料之外,李晟嘆了口氣,道:“不,二位誤會了。實不相瞞,末將這次來見越王,並不是想說之前的話,而是來向越王辭行的。”

“啥?辭行?”

“正是如此。三月之期就要到了,越王這不是馬上就要領兵攻伐扶桑了麼?末將現在還不離開更待何時?”

“那你回去之後怎麼辦?”崔耕關切地問道。

李晟道:“末將有辱使命,回去就向王相請罪。至於回紇之事麼……此乃軍國大事,末將插不進嘴去。但若朝廷依舊執行原來的計劃,末將定當請戰,哪怕是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也無怨無悔。”

他的語氣極其平淡,好像在說別人的事兒一般,不見半點慷慨激昂之色。

但崔耕卻明白,李晟的確就是這麼想的。此人在歷史上有“小汾陽”之稱,忠君愛國、爲天下蒼生着想之心絕不在郭子儀之下。

若是之前,他有徵伐扶桑的幌子頂着,還覺得沒什麼。但是現在,既然短時間內不想徵扶桑了,他心裡面還真有些過意不去。

有那麼一瞬間,崔耕幾乎都要脫口而出,自己願意出兵十萬爲質了。

不過話到嘴邊,崔耕又咽了回去。

他字斟句酌地道:“李將軍莫着急走。這麼說吧,如果一定要本王出兵,也不是完全不行。不過麼,在此之前,我起碼得先知道,和王相勾結的那個回紇貴人到底是誰吧?”

“啊?您回心轉意了?”李晟大喜過望,驚呼出聲。

“呃……那也不一定,本王還得多加斟酌,看看咱們到底有多少勝算。”

世事就是這樣,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原本李晟自認爲能夠算計得了崔耕,對崔耕詢問誰是回紇內應的事兒推說不知。

現在崔耕明顯脫出了他的算計,他又覺得,告訴崔耕這事兒也沒什麼了。

李晟道:“其實末將還真知道那位回紇貴人是誰。他就是現如今的回紇的丞相,藥羅葛頓莫賀。他既是回紇丞相,又是回紇王族,對回紇的進軍路線瞭如指掌。”

藥羅葛頓莫賀?

崔耕聽說過這個名字,藥羅葛是他的姓氏,頓莫賀是他的名字。

在歷史記載中,安史之亂後,回紇牟羽可汗看到中原紛亂,準備舉兵入侵唐朝。

宰相頓莫賀勸說道:“唐朝是大國,沒有對不起我們的地方。前次我軍進入太原,取牛馬數萬,回國不久,就消耗略盡。今天舉國出兵遠征,如若不勝,怎麼迴歸?”

牟羽可汗不聽,頓莫賀就起兵殺了他,自立爲汗。

當然了,一言不合就弒主自立,這頓莫賀肯定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他殺牟羽可汗也未必完全是爲了大唐。

不過,這件事兒起碼說明,頓莫賀在回紇中屬於親唐一派的。

那麼,他會不會出於某種原因,將回紇賣給大唐呢?

崔耕又問道:“不知那頓莫賀又是受了王相什麼大恩,才決定爲了王相,出賣自己的母國呢?”

還有句話他沒說出來:從功利的角度來講,回紇宰相已經是回紇最高的官位了,大唐朝廷能給他多大的好處,讓他願意放棄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呢?

“此事就說來話長了……”

李晟不敢再在崔耕面前耍心眼兒,將事情的經過娓娓道來。

第362章 誤會難解明第1673章 杜暹再遇師第1623章 受邀往張府第892章 大唐美男子第1149章 盛世大唐香第392章 神秘木先生第485章 終南有隱士第392章 神秘木先生第722章 將功贖罪行第114章 進駐泉州港第203章 美女救英雄第1826章 反擊爲紅顏第386章 答案終揭曉第417章 舌戰羣雄時第1550章 嶺南三蠻酋第449章 狄相套路深第278章 忽想舊卷宗第243章 刑訊誰爲宗第693章 正面硬碰硬第1122章 姚州選蠻王第1538章 越州查敵蹤第1629章 王家消夏宴第1586章 越王四條件第151章 狀告劉幽求第1595章 吐蕃終心服第1586章 越王四條件第029章 緝賊仙潭村第906章 抓到凌霄子第475章 三人來查案第1570章 瀧州遇故人第589章 洛陽風雲起第1638章 歷史的謎團第798章 搭頭何其多第159章 何藥救聖王第1445章 誤打與誤撞第1614章 佳人死與生第784章 小人張昌有第230章 絕地大反擊第1793章 李晟有底牌第946章 頻頻遭截胡第593章 顯才於御前第481章 事情鬧大了第1545章 敵人真面目第507章 小人心難測第1079章 大變終發生第1584章 紅顏真禍水第1514章 昏招與妙計第667章 齊等崔二郎第1556章 秘方真誘人第1766章 目標中越王第873章 傲晴改立場第1389章 數語退四國第019章 昇平坊見聞第1535章 七國鬥地主第1650章 實力來背鍋第1533章 越王有應對第1608章 真源會美人第804章 女皇有重託第274章 崔氏倒黴鬼第932章 登臨拂雲祠第813章 譙王來拜訪第363章 護身有雙傑第824章 公主鬥氣中第274章 崔氏倒黴鬼第121章 水密隔艙術第1028章 太阿入手中第1643章 禍國程元振第694章 長安已大治第728章 漕運終完成第1330章 狹路勇相逢第1042章 囡囡終顯靈第213章 天意報應案第1811章 證人安波注第960章 至寶失蹤案第800章 老爺子歸天第251章 白兔侍御史第647章 終於返洛陽第367章 形勢忽然轉第670章 全力鬥二郎第038章 祖產不姓方第1643章 藩使賀千秋第077章 倒黴的縣令第1807章 破局忘憂草第651章 噩耗突然至第491章 難得無價寶第1720章 法進本唐僧第1313章 鄉民救歌仙第634章 活捉李鴻泰第1017章 大唐三海商第396章 隨手幫賢宦第178章 拒絕侯思止第1717章 又見法進僧第1782章 禍事起紅顏第410章 底牌盡出時第1555章 比試金創藥第847章 王府祈晴會第947章 畫蛇又添足第1038章 韋陀真神力第999章 有幸見高僧第1005章 安東有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