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7章 羣賊咬幾口

“知罪?”

何履光先是微微一愣,隨即恍然大悟道:“王上,您指的是,有傳言末將派手下襲擾道州的事兒?冤枉啊!若沒您的命令,借給末將幾個膽子,我也不敢啊?”

陽城道:“哦?這麼說,越王下達了命令,你就敢了?”

“那是自……”

何履光話剛出口,就意識到不對了。怒道:“你這毛孩子,少往溝裡帶我!越王千歲根本就不可能下達這樣的命令!哼,越王千歲以天下蒼生爲念,怎麼可能讓我屠戮勒索無辜百姓呢?”

崔耕道:“如此說來,那些事兒都不是你乾的?但人家道州有人證啊。爲什麼那些人衆口一詞,不說別人,偏偏都說是受了你的指使呢?”

“那我哪知道啊?”何履光着急地大手連撮,道:“越王實在不信微臣的話,可以下一道公文,將那些人調到桂州來,與微臣當面對峙?”

陽城不以爲然地道:“好啊,何都督這算盤打得響啊!把你的人都放回來,他們本身已經安全了,還會揭發你這個主官?”

何履光怎麼看陽城怎麼彆扭,怒道:“那你說怎麼辦?就是官府的犯人,還准許申辯呢。總不能幾個盜賊說是本官指使的,你就直接給本官定罪吧?”

陽城白眼一翻,道:“總而言之,把那幾個人證放回桂州,全不可行!”

崔耕想了一下,道:“那你看這樣行不行?本王帶着何都督一起去道州,當着道州百姓的面,把這個案子審個明白。若果真是何都督所爲,本王絕不包庇。”

陽城道:“你真敢去道州?”

崔耕聳了聳肩道:“陽小哥,這你就不懂了吧?那道州刺史比你還擔心本王的安危呢。”

這話倒不是吹牛,如今崔耕強而大唐朝廷弱,李隆基絕沒那個膽子鋌而走險。至於地方官,就更不願意多事了。

崔耕也不入桂州城,徑自帶上何履光以及五百騎兵,往道州而來。

如今的道州刺史叫譚念忠,得到消息之後,他趕緊帶着全城的文武官員出來迎接。

崔耕一行入了道州城,更是有無數百姓夾道歡迎。

“越王千歲來了,太好了,您可得給我等做主啊!”

“我爹喪身賊手,您可不能輕饒那罪魁禍首啊!”

“崔青天啊崔青天,您可一定要對得起這青天二字啊!”

……

好麼,這哪是夾道歡迎啊,簡直是以情勢相逼,逼着崔耕要秉公斷案。

崔耕看了譚念忠一眼,道:“不錯嘛,譚刺史真的有心了,組織百姓相當得力啊?”

譚念忠面色有些尷尬,道:“下官也是迫不得已而爲之。道州屢遭強人襲擾,不查個水落石出,我道州就永無寧日啊!還請越王千歲海涵。”

崔耕擺了擺手,道:“無妨,本王剛纔也就是隨口一說。道州的案子事關本王的名譽,即便沒有這件事,我也會查個水落石出的。”

譚念忠敲磚釘腳,“那不知越王準備什麼時候開始審案?”

“就在今天!我想借譚刺史的大堂一用,公開審案,不知譚刺史可否答應?”

“越王如此體恤百姓,下官佩服,敢不從命?”

說話間,衆人已經到了道州刺史府。

略微準備之後,崔耕就開堂審案。

“威武”

在衙役的吶喊聲中,一名中年男子被帶上了大堂。他雖然身着囚服,卻養得白白~嫩嫩的,甚至囚服都洗得乾乾淨淨。看來他在道州監獄的小日子,過得相當不錯。

啪!

崔耕一拍驚堂木,道:“我就是越王崔耕。堂下之人,你姓字名誰?家住哪裡?作何營生。”

那人跪倒在地,道:“啓稟越王千歲,小的姓謝,家中排行第三,人們都稱我爲謝三郎。只因五年前毆傷了人命,小的不得已逃往桂州,做起了沒本錢的買賣。時間久了,經人介紹,爲何履光都督效力。”

崔耕冷笑道:“你所謂的效力,就是打家劫舍,甚至強擄婦女嗎?”

謝三郎道:“此乃何履光都督的軍令,小的不敢不從。何都督告訴我們,越王久有一統天下之志,可李隆基是個慫貨,一直不敢和越王翻臉,越王畢竟和他有君臣名分,也就不好意思和他逐鹿中原了。如今我們襲擾道州,爲的就是讓李隆基忍無可忍,和越王翻臉,逐鹿天下。”

“什麼亂七八糟的?”崔耕道:“你口口聲聲說,何都督對你下達了指示,那本王問你,你果然認得何都督嗎?”

“小人認識。”

“啊?”這個回答可出了崔耕的預料之外,道:“何都督如今就在大堂內,到底誰是何都督,你能可指認出來?”

“那有何難?”

說着話,那人伸手一指,道:“這位可不就是何都督嗎?”

崔耕在臨開堂之前,就準備了當場認人的戲碼。現在何履光的穿着和一般衙役全然無異,那賊人卻能一眼就認出他來,那豈不是說明二人之前確實認識?

崔耕看向何履光道:“何都督,你可認識這謝三郎?”

“不認識。”何履光連連搖頭,道:“末將之前和他連見都沒見過,又何談認識呢?”

“你不認識人家,人家卻認識你,這你又做何解釋?”

“末將不知,還請越王千歲明察。”何履光道。

他這話雖然有些生硬,但崔耕卻絲毫不以爲忤。無他,何履光如果真做了虧心事,想要狡辯的話,不至於語氣生硬到把自己這個堂堂越王都給得罪了。

崔耕想了一下道:“將這謝三郎待下去,再把韓玉和帶上來。”

道州現在共有七名人證,謝三郎是其中之一,韓玉和同樣其中之一。

簡短截說,韓玉和的答案和謝三郎差不多,並且他也認得何履光,但何履光卻表示,自己同樣不認識這個韓玉和。

崔耕又依次將剩下的五名人證叫上來,一一和何履光對質,這些人的回答的也都和之前的兩個人差不多。

衆口一詞,百姓們聽完了,頓時議論紛紛。

“既然大家都這麼說,看來他們定是受何履光的指使了。”

“對啊,一個人誣衊何履光可以理解,難道這幾個人都是誣衊何履光的嗎?他們圖什麼啊?”

“就是不知何履光是受了越王崔耕的指使,還是擅做主張了。”

“嗨,別管那麼多了。只要越王處置了何履光,咱們道州從此安享太平,我就心滿意足了。”

……

總而言之,他們絕大多數人都認爲,何履光的罪行已然確定了。

崔耕卻不同。

他宦海沉浮這麼多年,遭遇突發危險無數,早就不是當初清源縣那個沒什麼心機的少年郎了。

聽完了這些賊人的供詞之後,他可以斷定,何履光是被冤枉的。

道理很簡單,何履光對其中一人當面交代也就罷了,又怎麼可能對這七個人,都面授機宜?

要知道,這七個人,是偶然間被道州人分多次抓捕的。

按照這個概率的話,何履光得對多少人說過這番話?他整天不幹別的啦!

不用問,這些人可能是之前何履光的畫像什麼的,才能衆口一詞的誣衊。

當然了,光是這個推論,恐怕還難以服衆。該怎麼樣,讓百姓們心服口服呢?

崔耕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第1223章 大軍成騎虎第1251章 道州有矮奴第325章 突厥有神犬第095章 安置舊僚屬第1764章 人火與天火第368章 臨危奇蹟現第992章 鄭愔換門庭第106章 登門來請罪第059章 銀號開門紅第209章 挾來怪女婿第1476章 三方要抱團第1420章 賊子有詭謀第102章 怒砸巡檢司第1618章 除妖麗政殿第1657章 女大不中留第1289章 秘法遭覬覦第1332章 豎起王上旗第1674章 金烏玉兔集第1035章 額米爾來鍾第1002章 定下諫相會第233章 藏鉤小遊戲第972章 公主也碰瓷第1099章 成器耍無賴第1528章 吾代天行罰第1489章 西方有盟友第840章 揭帖誰之禍第1581章 施恩於爨部第107章 剛烈蘇大郎第053章 籌辦縣學館第1183章 日用有預言第1516章 詐降真亦假第1320章 大壽拼賀禮第1727章 法進來拜訪第1718章 唱和真默契第207章 廟小妖風大第1722章 科舉監察官第1776章 王晙有信來第1274章 九皋火氣大第631章 則天也慕道第1160章 楊家來道謝第037章 臨時大反轉第442章 暗坑大祚榮第1299章 一國有二君第171章 便宜岳父書第399章 冬日同車行第174章 太原王瑞月第1649章 初會回紇使第389章 再添奪妾仇第1583章 阿奼跪牀頭第1734章 奈良建大佛第836章 碑文起衝突第695章 長安東市行第473章 今朝收佳徒第1662章 光弼終歸心第1255章 雙姝情義殊第919章 料斗鳧翁雞第1325章 南詔有內爭第1157章 奇香點真兇第554章 疑似至絕境第729章 二郎聲望隆第1579章 兩個真小人第400章 一起分過贓第1103章 宰相大變動第1832章 奇兵陡然出第1812章 微服往張昉第106章 登門來請罪第1543章 蹊蹺連環案第1721章 天皇雙旨意第1142章 冀王和蠻王第380章 輿論握手中第1002章 定下諫相會第1590章 爨部終發動第843章 充當和事佬第1397章 孤軍成伏兵第1736章 二臣意見一第893章 初會玉玲瓏第1694章 危機忽然至第038章 祖產不姓方第483章 今朝得佳徒第035章 萬一有戲呢第1296章 今朝發橫財第1266章 大唐鄙視鏈第1025章 少年遭重挫第1718章 唱和真默契第276章 南北禪宗會第561章 此案有隱情第464章 佞幸我也行第742章 終往吐蕃行第1714章 扶桑宋之問第627章 師徒再重逢第1685章 太子身份謎第1665章 鼻子比狗靈第1500章 與死神賽跑第1833章 處置魚朝恩第098章 兵源招募事第1771章 二郎要翻船第199章 臨行欲結親第846章 國事託二郎第1366章 祭祖松明樓第473章 今朝收佳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