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2章 內憂與外患

若是崔耕安居泉州城,韋后死就死了,傷心的不過是李裹兒等數人而已,掀不起什麼風浪來。

但是,現在,崔耕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她這一死,問題就大了。

當初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宣稱韋后已然伏誅。後來,爲了和崔耕達成妥協,又用韋后和崔耕做了筆交易。

時過境遷,韋后沒死的消息,早已大白於天下。

她這一死,崔耕這個好女婿,可就不能以“偶感風寒”爲理由,不公開露面了。

至於辦秘密事務?什麼秘密事務,能比自己的丈母孃死了還重要?你崔耕還是人麼?更何況,那人還是中宗皇帝的皇后?

所以,現在嶺南道只剩下了兩個選擇。

其一,對天下公佈崔耕的實際情況(生死未卜)。

其二,說崔耕病入膏肓,下不了牀。

無論哪條消息傳出,都會對嶺南道產生致命的影響!兩害相權取其輕,貌似第二個說法略微好一點。然而,也僅僅是好一點而已。

李裹兒一方面擔心愛郎,一方面擔心母親,還有一方面擔心嶺南道乃至自身的安危。

一時間,心頭千迴百轉,一滴滴淚水如同斷了線的珍珠一般,從腮邊滾滾滑落。

“呃……咳咳……”

忽然,韋后似乎聽到了女兒的動靜,睜開了雙眼。她大怒道:“哭,哭什麼?我……我還沒死呢!”

“孃親……”李裹兒可不管那個,哭得更加厲害了。

“唉。你這孩子!莫哭了,莫哭了!”韋后無奈地擡起手來幫女兒擦了擦眼淚,嘆了口氣道:“我……我知道,自己現在是迴光返照。難不成,你……你想我死都死不安生嗎?”

“孃親……”

篷!

韋后見不是事,一把把李裹兒的手腕子抓住了,道:“你聽着,我死也就死了,但是……你,我的女兒,卻是不能不爭!”

“爭……爭什麼?”知母莫若女,忽然,李裹兒心中一個無比邪惡的念頭模模糊糊地閃現。

韋后低聲道:“我不知道你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但我就把話挑明瞭,那越王之位...”

“那怎麼爭啊!”那個念頭之前也只是在李裹兒的腦海裡閃現了下,並沒有深入,所以對於韋后的話顯得很苦惱,隨之說道:“琪兒姓盧,根本就不姓崔。璐兒倒是姓崔了,但他才四歲,沒人會支持他的。再說了,這……這時機也不合適啊!”

韋后恨鐵不成鋼地道:“什麼叫時機不合適,你也不想想,這種事情,哪有什麼時機合適的?就是賭一把,成者王侯敗者寇而已!至於姓氏麼……改姓不就行了?”

“什麼?改姓!不成,萬萬不成!”李裹兒聽後連連搖頭。

“怎麼就不成呢?”韋后卻循循善誘,繼續壓低聲音道:“越王所要的,無非是要一個兒子,繼承盧雄的香火而已。你讓璐兒改姓盧,再讓琪兒改姓崔不就成了嗎?”

“這……”李裹兒仔細一想,這事兒從道理上講問題不大,頓時有些意動。

韋后連喘了兩口粗氣後又繼續勸說道:“其實現在的時機,對琪兒上位,相當不錯呢!我這一死,越王的事兒,就瞞不了人。嶺南道正處於風雨飄搖之際,正需要一個身份尊貴的人,。鎮住場面。那崔瑜乃是一個小妾所生,崔瓊雖是嫡子卻年紀幼小,誰都不能和琪兒爭鋒!”

“有道理啊!”李裹兒眼中閃出一股充滿野心的光芒,心中下定了決心,道:“那女兒就爭上一爭!”

“不但,要爭,還一定要贏!”韋后緊緊攥住女兒的手腕,目光卻已經有些渙散,喃喃道:“我就在天上看着,就在天上保佑着,我那外孫,登上皇位,成爲這萬里……萬里江山之主!真……真好啊!”

老太太脖子一歪,雙目緩緩合上。

李裹兒輕探老太太的鼻息,才升起的氣勢轉爲淒厲地哭喊聲:“孃親……母后……你縱是對不住天下人,卻對得起我啊!你這一走,女兒孤零零地活在世上,可怎麼活啊!”

哭聲傳出殿外,嶺南道羣臣心有慼慼焉,紛紛暗想:對啊,可怎麼活呢?

稍後,嶺南道按計劃處理韋后的喪事,崔耕病入膏肓的消息,更是緊跟着不脛而走。

李裹兒趁機提出,讓兩個兒子換姓,儘管她的動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朝臣們一番爭論,還是同意了。

無它,崔琪身份尊貴,若崔耕果真遭了不測,他的確是穩定嶺南道人心的大殺器。

當然了,要說人們全部都支持崔琪繼位,那也是不可能的。事實上,朝廷分成了三派,支持崔瑜的一派最多,支持崔琪和崔瓊的人,難分高下。

人們支持崔瑜的原因,主要是此人年紀最大,當此嶺南道危急之際,國賴長君。另外,其人性格溫和,君子如玉,善於納諫,頗有王者風範,人們喜歡這樣的君主。

支持崔瓊的人,則最爲理直氣壯:他是盧若蘭的兒子,崔耕的嫡長子,理應繼位。

儘管現在還不到直接宣佈崔耕死訊的時候,但是兄弟三人的關係開始微妙變化起來。

與此同時,嶺南道衆大臣,或者出於公心,或者出於私利,也各自抱團。

嶺南道內鬥的苗頭已經出現,天下人動若觀火。

……

……

與此同時,長安,大明宮內。

李隆基看了看自己面前的五位宰相;張說、姚崇、張九齡、宇文融,以及李林甫,道:“據說,越王崔耕病入膏肓,命不久矣。他的幾個年紀稍長的兒子,已經爲了王位,各拉一派,鬥了個不可開交。眼瞅着,這嶺南道就要玩兒完啊!不知諸位愛卿以爲,這些消息,有沒有詐啊?”

宇文融極擅逢迎媚上,道:“微臣以爲,這些傳聞,應該都是真的。”

“哦?爲什麼這樣認爲呢?”

“陛下請想,韋后薨了的消息,可能造假?”

“絕對不會,崔耕要是敢拿這事兒造假,絕對得名聲臭了大街。既然韋后之死沒造假,他憑什麼不露面?完全沒有正當理由啊!最後,崔耕都那模樣了,他的孩子們爭纔是正常,不爭纔是不正常。”

李隆基聽完宇文融的分析後,稍微想了下,很快就高興地道:“哦?如此說來,崔耕是“多行不義必自斃”了?”

“那是自然。陛下鴻福齊天,崔耕跳樑小醜,多行不義必自斃!”

“哦?是嗎?那還真是借先生吉言!呃……”李隆基越看宇文融越順眼,道:“那依宇文先生之見,咱們該如何應對呢?”

“這個麼……”宇文融想了一下,道:“當然是在嶺南道周邊囤積兵馬,只待崔耕一死,就趁着嶺南道主少國疑之際,發動雷霆一擊!”

“某卻以爲不然!”

說話的正是李林甫,他憑着“倒崔”之計飛黃騰達,眼瞅着有人從自己的鍋裡舀飯吃,當真是氣的肝兒顫。

李林甫望了一眼顯得有些意氣風發的宇文融,冷笑一聲,道:“什麼叫主少國疑?敢問宇文相,如今嶺南道已經自立一國了麼?”

崔耕現在當然相當於自立一國,不過,話卻不能那樣說。這是極大的政治不正確,讓李隆基的臉面往哪裡擱?

宇文融面色微變,趕緊跪倒在地,把頭磕得梆梆直響,連聲求饒道:“微臣出言無狀,微臣死罪,死罪啊!”

李隆基現在心情甚好,非常大度地擺了擺手,道:“無妨!無妨!宇文愛卿不過是一時口誤而已,算不得什麼罪過。”

然後,又看向李林甫,有些不滿的道:“現在就莫摳字眼兒了,李相你就說說,宇文愛卿的對付嶺南道之計,到底可行不可行吧?”

“當然不可行!原因有三……”

當即,李林甫不急不緩的拋出了三個理由,將宇文融駁斥了個體無完膚。

第一條,未慮勝,先慮敗。如今崔耕病入膏肓不假,萬一人家又挺過來了呢?那就只能撤軍。朝廷的兵馬調動不用錢啊?朝廷的威信,不得維持啊?嶺南道放那裡又跑不了,崔耕的孩子三五個月的時間也長不大,與其在衆多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動兵,還不如等崔耕死了再調動兵馬。

第二條,官渡之戰後,袁紹病死,三子爭位。曹操卻沒有馬上調動大軍,攻打河北,而是暫停了攻擊,結果三子征戰不休,實力削弱,曹操輕取河北。但若是曹操在袁紹剛死了就動手呢?袁紹三子感到巨大的威脅,停止內鬥,這事兒就沒那麼好辦了。

第三條,正所謂哀兵必勝。崔耕新死,朝廷就發動大軍討伐,嶺南道羣情激憤,未必就能打下來。相反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等崔耕死了,朝廷過些日子再動兵,士卒門的那股子哀兵之氣,也泄了。

這三條都非常有理,毫無牽強之處。

李隆基聽完了,之前露出的不滿之色很快就變得欣喜如狂,甚至忍不住拍打着几案讚道:“好!說得好啊!李愛卿所言,真是深合朕意。來人,賜李愛卿玉如意一對,以諮嘉獎。”

“謝陛下隆恩。”李林甫連忙跪倒謝恩。

他得了彩頭,那當然就是說宇文融的建議不靠譜了。宇文融的目光充滿仇恨,投射到了李林甫的脊背上。

李林甫似乎有所察覺,往後面掃了一眼,給了宇文融一個燦爛的笑容。

他心中卻是想道:這廝心胸狹窄,睚眥必報,簡直跟我的性格完全一樣,看來……不可留啊!

……

……

南詔,太和城,王宮內。

閣羅鳳志得意滿,望着跪在自己面前的羣臣,道:“嶺南道的事兒,大家都聽說了吧?到底如何應對,不知大家如何教我?”

宰相張俊喬道:“上次崔耕出事兒,萬國伐嶺南,結果卻是崔耕的一個將計就計。要不是於誠節利令智昏,攻打嶺南道,王上恐怕入不了太和城。這次雖然不似作假,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依微臣之見……不若鎮之以靜。”

“不妥!”另一位宰相莫扣託道;“我南詔發展到現在,欲要擴張,必然會和嶺南道發生衝突。如此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絕不能錯過。至於於誠節的前車之鑑,哼,他能和王上比嗎?”

“莫和託,你這個奸臣!我看你分明是藉着議政的機會,拍王上的馬屁!你費盡心思討好國主,眼裡哪裡還有半點南詔國政?”

“哼,我是奸臣,你纔是奸臣呢!”莫和託反脣擊,道:“你一心求穩,我南詔何年何月,才能成爲當世大國?我看你是膽小如鼠,置國家興亡於不顧!”

“我若是膽小如鼠,那你就是膽大包天,萬一又是他們的計謀,你將咱南詔的將士們至於何地?”

……

就這樣,雙方脣槍舌劍,吵個不停。

直到雙方吵累了,聲音漸地,閣羅鳳才輕咳一聲,道:“討論國政就討論國政,兩位愛卿莫做義氣之爭。呃……關於兩位愛卿的意見,本王認爲都有道理。”

“啥?都有道理?”莫和託着急道:“國主,這件事上可不能和稀泥。咱們到底是出兵,還是不出兵嗯?”

“兵當然是要出的,卻不是像於誠節那樣,兵伐嶺南道。”閣羅鳳胸有成竹地道:“本王的意思是……咱們陳兵兩國邊境之畔,討要叛臣於誠節。”

“妙啊!”宰相張俊喬聽後不由得讚歎道:“嶺南道若是屈從了壓力,那就是無力應付咱們南詔。王上得了於誠節,就可趁勢進攻嶺南道!”

莫和託有些擔心的說道:“若嶺南道非常強硬呢?”

閣羅鳳覺得莫和託的話有道理,沉思了一會才緩緩說道:“那本王就不冒這個險,暫且坐山觀虎鬥。若嶺南道被朝廷奪了泉州,咱們再趁機咬下嶺南道一口肉來。”

張俊喬和莫和託對視一眼,齊聲道:“如此一來,我南詔進可攻,退可守,王上高見。”

閣羅鳳站起身來,高興地道:“好!既然兩位愛卿都沒什麼意見,咱們就依計行事。”

……

……

新羅,兵部令府。

扶桑人大島彌生一陣冷笑,道“金憲英,現在越王崔耕將死,大唐內鬥就在眼前,再也顧不上我扶桑吞併新羅之事了。所以,你最好聰明一點,積極配合!配合得好了,天皇開恩,你少不得公卿之賞。”

金憲英的面色無悲無喜,淡淡道:“我身爲扶桑人,當然願意爲扶桑人效力,只是,若我因爲能力有限,配合得不怎麼好呢?”

“那樣麼……”

大島彌生起身,非常無理的來到金憲英的面前,盯着他的眼睛,道:“放心,你不會想知道的。”

“你……”金憲英先是大怒,然後又迅速和緩下來,深吸了一口氣,道:“是,憲英明白了!”

“你明白就好。”大島彌生背過身去,暗示道:“金憲英,你好自爲之吧!”

然後,施然走出了門外。

他剛出門不久,大廳內影壁後面閃出一個人來,正是金憲英的生身之母金永泰。

金永泰嘆了口氣,道:“我的兒,甘蔗難有兩頭甜。到底是做個扶桑人,還是做個新羅人,你可決定了嗎?”

“我……”金憲英長嘆一聲,心情低落的道:“孩兒還沒有決定,不知母親大人,有什麼想說的沒有?”

金永泰緩緩搖頭,語氣無奈的說道;“我一個弱女子,又能提出什麼高明的建議呢?不過,我可以提醒你一件事。”

“什麼事?”金憲英聽到金永泰的話,眼前突然一亮,連忙問道。

“高仙芝!高仙芝手下聚攏了一批原來高句麗的故人,所謀者大。新羅之爭,大唐不插手,高仙芝卻未必不會插手!”

“高……仙芝?”金憲英猛地一拍大腿,滿臉興奮的說道“對啊,我怎麼把他給忘了呢!關鍵時刻,這就是一招奇兵啊!不用問,他乃高句麗王族之後,也想着趁亂恢復故國。現在的關鍵……就看他是在我和扶桑之爭中,傾向哪邊了。”

金永泰道:“看來我兒心意已決。”

“那是自然。”金憲英輕輕捋着自己的三縷短墨髯,道:“唐人有句話,叫做寧爲雞首,不爲牛後麼。”

……

……

崔耕身處室韋,消息閉塞,卻不知外間已經發生了如此多的變故。

原本崔耕打算,打敗了突厥之後,對室韋略做安排,就趕緊趕回嶺南道。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

室韋二十五部酋長,給他建造王宮,不斷勸進。崔耕總不能在大傢伙興頭上的時候,一走了之。要不然,等他再回來,室韋落入何人之手,可就不好說了。

等把一切都安排好了,人心也安撫的差不多了,崔耕卻又迎來了一個特殊的使者。

“參見室韋大都督,如今我黑水國都城黑水城,城破在即。您可一定要不吝發兵,救我等一救啊!”

第452章 形勢連番轉第470章 忠義封常清第1505章 竭師氣焰高第1147章 舊案有新功第1223章 大軍成騎虎第035章 萬一有戲呢第901章 點銀成金術第1373章 南人歌一曲第568章 金銀二寶山第512章 探明真禍首第340章 深水混沌沌第1004章 舅姥爺駕到第1816章 勒痕斷命案第875章 東窗終事發第180章 拜望準岳父第1644章 權閹吃悶虧第447章 大意入彀中第1103章 宰相大變動第407章 衝動是魔鬼第1465章 括田有餘波第916章 樂極要生悲第530章 青天美名揚第978章 傲晴終鬆動第1117章 冀王請籌款第1695章 賢璟來夜訪第156章 案情多詭譎第1816章 勒痕斷命案第1470章 栽贓對誣陷第1757章 大富大貴人第1337章 再取鐵刃城第1683章 史鏡與人鏡第497章 伏兵連番現第1251章 道州有矮奴第1458章 胡商與貪官第1796章 猛將舊情人第1100章 看花滿眼淚第1431章 室韋大都督第1262章 病急亂投醫第1306章 前夫來發難第1115章 義盜張五郎第1599章 天子邀二郎第1075章 忽有妙計生第958章 神女應有意第173章 峰迴路且轉第623章 大周失棟樑第1622章 瘋犬名王焊第437章 一語破迷津第145章 雙自施奇謀第106章 登門來請罪第527章 刺客終出現第1702章 就任大僧都第296章 有事弟子勞第1298章 揚我大唐威第509章 秘堂實力強第1811章 證人安波注第1034章 瘋女大謗佛第1359章 比試終開始第1777章 心中隱不安第450章 光烈有陰謀第972章 公主也碰瓷第1346章 謀劃盡落空第1279章 哥舒來報恩第102章 怒砸巡檢司第436章 當街攔驚馬第066章 唐朝的離婚第1009章 雙姝落金城第743章 孃家來人了第316章 將星人人敬(兩合併)第458章 終於歸洛陽第068章 限時破命案第200章 一啄兩年約第195章 前程真似錦第1447章 給貓戴鈴鐺第029章 緝賊仙潭村第1797章 被人當槍使第732章 無人能理解第1187章 買糧需林邑第1529章 汝功高震主第1755章 終於到欽州第400章 一起分過贓第1318章 三妹報恩忙第1451章 近鄉人更怯第121章 水密隔艙術第976章 上元要拔河第506章 三箍周萬年第784章 小人張昌有第259章 山泉爲啥甜第746章 無敵幸運星第1163章 二郎得龍泉第034章 論功且封賞第060章 新套餐計劃第894章 揪出幕後者第1665章 鼻子比狗靈第1842章 方寸已然亂第567章 冤家真路窄第549章 真假腦殘粉第548章 敵蹤初顯形第1551章 破局關鍵處第170章 周興來獻計第369章 右遷著作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