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6章 蜀中鮮于氏

一個時辰後,在章仇兼瓊的引薦下,兩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跪倒在了崔耕的面前。

“末將鮮于仲通參見王上!”

“末將鮮于叔明參見王上!”

章仇兼瓊介紹道:“鮮于氏乃是箕子之後,兩晉十六國時期,有鮮于明在成漢任職司空,爲鮮于氏入蜀之始。經過數百年的經營,鮮于氏已經成了蜀中數得着的鉅富。鮮于仲通和鮮于叔明兩兄弟乃是鮮于家的嫡系子孫,文韜武略俱全。更難得的是,對王王一片忠心,願意爲王上效力。”

楊釗也道:“沒錯,鮮于兄弟仗義疏財,着實夠朋友。今日又他們立下如此大功,王上可得重重賞賜。”

“呃……”

儘管二人都爲鮮于兄弟說話,崔耕卻還是有些猶豫。

在歷史記載中,鮮于仲通的名望可不怎麼好。就是他,率八萬大軍徵南詔,全軍覆沒,僅以身免。

按說,喪失辱國,就算不受什麼實質處分,也得讓其戴罪立功吧?結果呢,因爲鮮于仲通和楊釗關係好,硬是把大敗說成了大勝。最後,,鮮于仲通竟因此戰被升爲京兆尹,這上哪說理去?

所以,一般來說,後世的人們,是把鮮于仲通當作無能的奸臣來看待的。崔耕一聽到這個名字,就有些反感。

然而,話說回來,就在今日,正是這鮮于兄弟率五千唐軍的團練兵,擊破了吐蕃的三千精銳啊!

這可怎麼解釋?

要知道,這些團練兵根本就不是大唐的正規部隊。而那三千吐蕃兵呢?卻是經過死亡淘汰的精銳中的精銳。

鮮于兄弟能一日之內,率五千團練兵擊敗三千吐蕃兵,能說人家無能?那也太虧心了吧!

不對!

崔耕驟然發現,自己好像犯了一個人們常犯的錯誤:先入爲主

不錯,鮮于仲通兵敗之後的行爲,是夠無恥的。但是,縱觀此人的人生,也就這麼一個污點而已。

首先說鮮于仲通的徵南詔之戰。

當時,八萬唐軍將南詔主力圍困於東西百里,南北十六裡的腹心地帶。南詔人見勢不妙,最後一次遣使請和,鮮于仲通不允。

他這個應對,歷來爲後世之人所詬病。人們認爲,若當時鮮于仲通允許南詔請和了,就沒有了後來的兵敗。

但是,仔細想想,這是很正常的應對。馬上就要大獲全勝了,南詔人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唐軍就退回去,憑啥啊?

此戰的最終失敗,也不是因爲南詔人多麼厲害,而是吐蕃軍從從浪穹急馳洱海之濱,南詔人和吐蕃人組成聯軍,大敗唐軍。簡直跟後世的,吳三桂引清兵在一片石關戰勝李自成差不多。

你可以說鮮于仲通沒防備吐蕃軍是戰略失誤,但也僅止於此了。

能將蒼山洱海間的險要之處佔盡,令南詔人無險可守,有亡國之危,此人的軍事才能絕不算差。

再說治政之能。

鮮于仲通走楊釗的門路,當上京兆尹後,是不是就貪污腐敗,魚肉百姓了呢?

絕對沒有。相反地,此人的官聲甚好。後來,鮮于仲通的弟弟鮮于叔明爲京兆尹,同樣爲百姓稱頌。以至於百姓們有歌謠讚道:"前尹赫赫,具瞻允若;後尹熙熙,具瞻允斯。"

那意思就是:前一個京兆尹很顯赫,大家都看到了他的誠信順從;後一個京兆尹很溫和,大家都看到了他的正直公平。

另外,就是對楊釗,鮮于仲通也不是一意順從。後來,楊釗不斷倒行逆施,鮮于仲通與之決裂,被貶出外。

可以說,除了打敗仗後文過飾非之外,鮮于仲通就沒什麼噴點了。

他的弟弟鮮于叔明更不簡單,出使回鶻,不卑不亢,禮責回鶻可汗。擔任京兆尹,百姓傳頌。治理蜀地,平定盜賊,百姓安居樂業。應對吐蕃的進攻,沉着應戰,五路齊出,將其挫敗。所謂文韜武略俱全一說,毫不過分。

“哈哈,二位將軍快快請起!”崔耕以手相攙,道:“本王棋差一招,被困於安戎城。倉促之間,各部難以及時集結救援。二位提五千團練趕到,敗吐蕃精銳之兵,解安戎城之圍,此戰當記首功。”

“哪裡,王上實在言重了。”

本來鮮于兄弟立此奇功後,還真是頗爲得意。不過,在親耳聽說了崔耕的戰績,親眼見到山上的累累屍骨之後,那點子驕傲之心,已經煙消雲散了。

他們心中暗暗琢磨,若說自己五千破三千算了不起,那人家嶺南王一千破二十五萬算啥?神仙嗎?

二十五萬大軍都敗了,若說那僅剩的三千人能掀起什麼風浪來,誰信啊?

充其量自己兄弟算錦上添花,離着雪中送炭還差着十萬八千里呢。

鮮于仲通道:“王爺吉人自有天相,石裂泉出,敗吐蕃二十五萬大軍,即便沒有我等,也會安然無恙哩。

鮮于叔明道:“要說安戎城的首功,非王上莫屬啊!我們兄弟可不敢貪天之功!”

崔耕道:“本王其實沒做什麼。這樣吧,章仇將軍收買翟都局,有破城之功。李泌做法裂石成泉,有取水之功。二位擊破三千吐蕃精銳,有解圍之功。你們三人同記首功!”

“多謝王上!”

鮮于兄弟,章仇兼瓊以及李泌,俱皆跪倒在地,面現喜色。就是崔耕自己,既取得大捷,又得良才輔佐,也是甚爲高興。

然而,正在這其樂融融之際,忽然一陣輕微的冷哼聲響起,分外刺耳。

“嗯?”

崔耕循聲望去,卻是安祿山。

他皺眉道:“怎麼?祿山你不服氣?”

“咱也談不上啥服氣不服氣的。”安祿山眉毛一挑,陰陽怪氣兒道:“我就是覺得吧,有些人的運氣,實在好了點兒。而父王您……有些偏心了。”

“偏心?你是指李泌?”

安祿山道:“俗話說得好,親疏有別。咱對李泌,能有什麼不服氣啊!”

好吧,這言外之意,就還是不服氣了。

崔耕想想也對,人家安祿山跟着自己,身先士卒,攻入安戎城主府,也是大功一件。後來在守城戰中,他更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和吐蕃人以命相搏,鏖戰數日。

安祿山可不信什麼鬼神之事,更不相信是李泌找着的水源。只會以爲,是自己找到了水源所在,卻讓親兒子領功。

好麼,一個是血戰數日,一個就敲了敲石頭,結果卻是後者立的功勞比前者大,安祿山能服氣嗎?

崔耕想了一下,道:“祿山,你也別不服氣。本王覺得,依你的大才,卻爭這安戎城之功,實在是眼皮子太淺了。”

“什麼意思?”

“安戎城之戰的功勞,上有本王,下有你、玄琰、章仇將軍、鮮于兄弟……這麼多人分,落到你的身上能有多少呢?就算同樣記你首功,又能如何?”

安祿山模模糊糊地好像意識到了點什麼,道:“呃……那父王的意思是……”

崔耕微微一笑,道:“本王給你一千人馬,準備讓你立一個蓋世奇功。就是不知祿山你敢不敢了?”

“那有啥不敢的?”安祿山胸脯一拔,道:“只要父王下令,俺就是赴湯蹈火也萬死不辭。不過……”

他撓了撓腦袋,繼續道:“佔了安戎城,就能切斷南詔和吐蕃之間的聯絡。您讓我立的功勞,可不能比這個小啊!”

“哈哈,本王向你保證,此功比攻取安戎城之功,只強不弱!”

第1018章 完美覺哥哥第1579章 兩個真小人第1007章 師度知相地第833章 朝局大變樣第926章 天上掉功勞第1268章 再解哥舒危第908章 隆基難偷雞第471章 惡賊咬一口第079章 胡縣令有請第1105章 中秋奪美日第1115章 義盜張五郎第1760章 空手得佳人第1547章 越州逢故人第211章 迷醉溫柔鄉第1046章 祈雨爭國師第128章 內舉不避親第1522章 阿布的心思第616章 平生只靠臉第770章 二郎得封侯第475章 三人來查案第1331章 贊普已親政第221章 淮南喜事多第199章 臨行欲結親第392章 神秘木先生第371章 說服老狐狸第145章 雙自施奇謀第080章 甕鱉進行時第1826章 反擊爲紅顏第1685章 太子身份謎第040章 出發牲口市第1816章 勒痕斷命案第157章 以死贖前怨第1687章 養個白眼狼第993章 邀宴百策樓第1646章 王維與碧珠第1102章 套路何其深第507章 小人心難測第1451章 近鄉人更怯第1631章 瑤英如新生第1379章 火燒松明樓第563章 流言全成真第909章 潑寒逢帝壽第508章 苦命太子爺第1120章 心生平蠻策第354章 默咄要招婿(兩章合一)第865章 二狗走好運第1254章 抵達萬安城第1450章 名硯可驚天第567章 冤家真路窄第1604章 破廟有奇遇第061章 宋溫心裡苦第1368章 美景與羣狼第933章 偶遇聖山子第1631章 瑤英如新生第1085章 終於得自由第1490章 東歸已無路第086章 除賊我有功第1792章 兩害相權衡第880章 祭天大庭爭第584章 崔耕的決斷第1590章 爨部終發動第347章 紅花與綠葉第1016章 誤會和任務第910章 隆基四傻眼第1507章 藤橋有秘密第181章 背景好硬扎第1336章 蜀中鮮于氏第1441章 原是兒媳婦第1711章 藤原太子邀第1101章 隆基要吐血第168章 三使會廣州第1651章 崔耕有疏漏第464章 佞幸我也行第1768章 鼓中藏天書第904章 宴請劉幽求第1558章 崔珍看白熊第320章 又有三使來第062章 動土儀式上第1236章 今朝爲虎父第512章 探明真禍首第1711章 藤原太子邀第1803章 李晟的誤會第1734章 奈良建大佛第1253章 捨身救公主第325章 突厥有神犬第738章 四國會碎葉第208章 雍光忽效忠第1334章 山窮水已盡第1714章 扶桑宋之問第1531章 第三強國立第229章 強自攀交情第1219章 驚天大危局第1409章 越王掌契丹第1590章 爨部終發動第964章 一言定儲位第370章 忽然興大獄第729章 二郎聲望隆第805章 九寶十四符第212章 造福淮南道第1634章 小店遇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