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要命不要錢

崔耕拿出來的這個瓷像可不一般,美輪美奐,獨一無二,武良駒有多少錢都沒地方買去。

按照歷史的正常發展,只有三百多年後,這種類型的瓷器纔會現於世間,被稱爲德化瓷。

德化瓷,產於福建德化縣。

此地的陶土與別處不同,燒出來的瓷器不僅僅呈現一種令人癡迷的白色,還帶有顆粒珍珠般的閃光,素淨淡雅,如脂似玉,給人以至美的享受。

美到什麼程度?

八百年後,德化瓷遠銷歐洲,得到了歐洲貴族的熱捧,被稱爲“中國白”,價比黃金。

注意,八百年後已然是到了明朝,雖然朝廷有禁海之令,但江南豪門大戶的走私之風不絕,外銷的德化瓷非常多,每隻船上都能裝上成千上萬件。

儘管如此,好東西就是好東西,雖然需求量越來越大,但就是供不應求,價格就是居高不下,一直降不下來。

以至於歐洲貴族請客的時候,每個客人的後面都要安排一個僕人伺候,名義上是爲客人斟酒佈菜,實際上卻是防止客人把珍貴的“中國白”順走了。

德化陶土除了“白而美”這一個特點之外,另一個特點就是“硬”。

其他的地方的陶土較軟,燒製出來的瓷器容易變形,只適於用來燒製器皿,而不適合燒製雕像。而德化陶土可塑性極強,不僅適合燒製雕像,而且因爲其特殊的色澤,特別適合燒製佛像!

兩相結合,德化陶土燒製的觀音像,遠超同儕,在大唐年間出現,就是一件毫無疑問的稀世之寶。

崔耕想盡辦法,讓曹月嬋拖延了武良駒等人足足一個月的時間,就是前往德化縣,把一部分當地的陶土帶回泉州,進行燒製。

瓷器乃是泉州外貿的大宗商品,林家現成的瓷窯就有十數個,經過一段時間摸索,終於讓德化瓷提現三百年現於世間!

武良駒家資豪富,經的多見的廣,一眼就看出來了這個瓷器的價值。

當然了,他之所以跪求崔耕,主要還不是因爲這個,而是崔耕講的那個故事,以及那八個硃紅篆字白馬送佛,女主天下。

這八個字實在是太應景兒了,簡直就是祥瑞啊!

這時,崔耕的聲音悠悠響起,道:“不忙,不忙,武公子你先站起來,咱們慢慢說。這個雕像的價值你明白吧?”

“嗯!嗯!嗯!”武良駒此時早無囂張跋扈之色,如同乖孫子似的,把頭點得如同雞碎米。

“好,武公子果然識貨!”崔耕豎了豎大拇指,道:“坐吧。”

“好。”剛一坐好,武良駒又迫不及待地問道:“崔長史啊,這瓷像的事兒……”

崔耕慢條斯理兒地呷了一口茶湯,才清了清嗓子,道:“這個瓷像,它是個祥瑞啊。本官若將它送往長安獻呈朝廷,這加官進爵指日可待啊。武公子,嘿嘿……你覺得這是區區銀子所能換來的嗎?”

其實,如今武后新登皇位,這瓷像背後的意義,無論是對崔耕還是武良駒,都顯得極爲重要。故此,武良駒才能前倨後恭,面對崔耕仍能做到忍氣吞聲。

要知道武則天牝雞司晨,佔了老公和兒子的江山爲帝,無論讓誰評價,都得說她名不正言不順。

要如何將沒理的事情講成有理呢?就只能從上天的意志上想辦法了這皇帝不是老孃非要當的,是上天讓我當的。你們不服的話,去和老天爺講道理吧!

所以,武則天最樂於見到的事情,就是人們獻上各種祥瑞,以證明自己統治是順天應人的,是合理合法的。

比如一個叫唐同泰的不入流小官,找了一塊白色長石,在上面用紫石的粉末和藥塗上字:聖母臨水,永昌帝業。然後,宣稱這塊石頭是從洛水裡面挖出來的,獻給武則天。

結果呢?武則天馬上就下旨,唐同泰獻石有功,封爲永昌縣果毅都尉。

郭恪那麼大的背景,費了那麼的大的勁,才當上了正六品的昭武校尉。人家唐同泰就是獻上塊石頭,就是五品官了,這上哪說理去?

於是乎,大唐上下掀起了一股獻祥瑞之風。

最誇張的是一個叫朱前疑的小官,沒能力沒背景沒技術,連假都造不了,絲官員中的戰鬥機,他想走捷徑咋辦呢?他靈機一動,直接上表,說自己昨晚做一個夢,夢到武則天白髮變黑,長出了新牙齒。

做夢這種事無憑無據的,還不是隨便他怎麼說。

然而,就是這麼不靠譜的“祥瑞”,武則天聽了仍然很高興,聖旨下達,朱前疑升爲六品都官郎中。

從此以後,朝廷的獻祥瑞的風氣達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造假成風。

但誰讓武則天就是好這一口呢,假的也沒關係,大不了不封賞,絕不會降罪。

還有一個叫胡延慶的人,獻上一隻烏龜,在烏龜肚子上用紅漆寫了五個大字“天子萬萬年”。結果,被人用小刀一刮,直接把紅漆刮下來了。

於是乎,當場就被打假了!

要換做其他事情造假,這逼一個欺君之罪,絕對沒得跑。

連造假都這麼漫不經心,但到了武則天這兒,也不過是評了一句:“此非噁心,舍而勿問。”

證據確鑿的欺君大罪,竟然沒事了!沒事了!沒事了!

成了就高~官得坐,不成也能在皇帝面前留個好印象,這種便宜事,誰肯不幹,誰捨得不幹?

當然了,這獻祥瑞也得講究創意,不能說別人獻什麼你也獻什麼,那也太不拿天下人的智商當回事了。

一薅一大把,還都長得差不多,那不是祥瑞,而是地裡的大蘿蔔。

比如有人抄襲唐同泰的創意,也找了塊石頭,寫上“武興”兩個字,要獻給武則天,就被拒絕了,什麼好處都沒撈着。

泉州天高皇帝遠,武良駒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所有能想得出來的創意都人們被用過了,也只能徒呼奈何。

沒想到,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今天崔耕竟然把一個天大的祥瑞送到了自己的面前。

如此美輪美奐的瓷器,你說不是祥瑞,你給我燒一個出來啊?你燒得出來嗎?

再者,你特麼的敢燒嗎?

非想證明祥瑞是假的,你安的是什麼心?是想證明當今皇帝沒有得到上天的寵愛?

你不承認?好,去跟周興來俊臣索元禮他們解釋解釋吧。

最讓武良馬滿意的還是那八個字:白馬送佛,女主天下。

好!

簡直說得太好了!

佛,當然是指的是武則天,有和尚獻上《大雲經》,說武則天乃是佛祖駕前的淨光天女轉世,因爲前世的福報,今生應該爲中土天子。

這件事是得到武則天承認的,爲此還專門建造了一個寺廟,叫大雲寺。

至於白馬,那還用問嗎?當然是他武良駒啊。

武良駒心中暗念道,有了這個祥瑞,姑奶奶肯定會讓我這一枝認祖歸宗。到時候,我就是正兒八經的皇帝侄孫了。

憑我的本事,得到姑奶奶的寵愛,當上皇太孫也不是沒有可能。等姑奶奶百年之後,興許我武良駒還能當上大唐的天子哩!

美,美滴很!

這麼大的利益在眼前,別說與崔耕摒棄前嫌了,就是讓他叫一聲崔大爺,武良駒都捏着鼻子都認了!

好,就這麼辦了,成不成就在這一遭!

武良駒打定了主意,就是受再大的委屈,就是傾家蕩產,也得把這雕像要下來!

至於崔耕?且讓他得意一時,只要我瓷像到手,順利地認祖歸宗,還不是想讓他圓就讓他圓,想讓他扁就讓他扁?至於曹月嬋,更是逃不出本公子的手心!

想到這裡,武良駒恭恭敬敬地道:“崔長史啊,您就別吊我的胃口了。到底要多少銀子,您開個價,我要是還半文錢的價,就是烏龜王八蛋!”

崔耕微微搖頭,胸有成竹道:“本官不要錢,只要你答應我兩個條件,這白瓷雕像我就送給武公子了。”

“什麼條件?”武良駒眼珠一轉,落到了在旁邊躬身侍立的賀旭身上,道:“我明白了,您是跟賀旭有仇!我這就替您宰了他,爲崔長史出氣!”

說完了,武良駒拔劍在手,衝着賀旭狠狠刺來。

賀旭一邊手忙腳亂的左躲右閃,一邊心中暗罵道,武良駒,你狗日的翻臉不認人啊!

這特麼的算什麼事啊?我賀某人真是瞎了眼,怎會投在這種薄情寡義的畜牲門下?

不過心裡罵歸罵,賀旭可真不敢罵出口來。不僅如此,連句硬話都不敢說,只能不斷求饒。

“公子饒命啊!”

賀旭繞着聚豐隆的大廳滿屋子亂轉,哪怕是武良駒的寶劍已經在他身上劃了幾個大口子了,都不敢跑出聚豐隆。

他明白,崔二郎現在有刺史馮樸和張林兩家大海商的支持,風頭正盛。自己再失了武良駒的庇護,簡直是生不如死。

所以,今天只能硬挺,看看有沒有轉機。

崔耕雖然很希望武良駒宰了賀旭,但並不希望這件事發生在聚豐隆。要不然,朝廷追究起來,他崔二郎也逃不了干係。

所以,見賀旭真的有性命之憂了,他趕緊開口道:“武公子住手,本官的要求和賀縣尉無關。”

武良駒這才氣喘吁吁地停了下來,揮劍一指慘兮兮躲在角落舔傷口的賀旭,喝道:“瞧瞧,崔長史大人有大量,不跟你一般見識。傻愣着幹什麼?還不快多謝崔長史的不殺之恩!”

“我…我向他道歉?”賀旭瞪大了眼睛,滿臉盡是不可思議。

武良駒,你瘋了吧?

好,我忍!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賀旭一邊努力給自己做心裡建設,一邊委委屈屈地跪了下去,道:“小人有眼不識泰山,得罪了崔長史,萬望恕罪!”

聚豐隆的夥計們看着眼前一幕,當真是面面相覷,眼前這位委屈的像小媳婦似的賀大人,還是在武榮縣地界兒呼風喚雨的賀縣尉嗎?

倒是崔耕坦然受之,翹着二郎腿,漫不經心地揮了揮手,道:“好說,好說,起來吧!”

“謝崔長史!”

賀旭臉上紅的好似滴血,恨不得有條地縫鑽進去。然而,形勢比人強,到了現在,還得忍氣吞聲地站在一旁,繼續聽崔二郎繼續裝逼。

最後崔耕提的兩個條件,大大出乎了武良駒和賀旭的預料之外。

不是太難了,而是太簡單了!

其一,武良駒必須對天發誓,今生今世永遠不再找崔耕及其家人的麻煩,否則必死於萬箭穿心之下。

武良駒要是相信有神靈的存在,也就不會壞事做絕了,當即毫不猶豫地發誓。

其二,雖然崔耕不要武良駒的錢,但那十萬貫假錢票必須馬上銷燬。另外,武良駒所有的錢財,也必須存在聚豐隆錢莊。要是有人再拿假錢票來兌,就拿這些武良駒的家產抵了。

有張林這兩家地頭蛇在,武良駒家裡有多少家資可瞞不了人。不過,此時在武良駒的心目中,哪怕是把這些錢全送給崔耕都成啊,哪裡比得上將這瓷像誆到手?更何況家資只是暫時存在聚豐隆?還是忙不迭地答應。

於是,雙方約定,十天內,武良駒把所有錢財存在聚豐隆,然後,崔耕會主動把那尊瓷像送到武良駒的府上。

離開了聚豐隆,武良駒心潮澎湃,幻想着瓷像入長安後的幸福生活,隨後頗有幾分揶揄的口吻朝身邊的賀旭樂道:“賀大人,你說這崔二郎是不是目光短淺如蛙蟲啊?他知不知道,這瓷像可是萬金不換的寶貝啊!嘖嘖,居然不要本公子一文錢。哈哈,十天後,這瓷像就是本公子的了,到時候……哈哈哈……”

武良駒儼然興奮的說不出囫圇話來了。

賀旭儘管受了天大的委屈,這時候還得小心伺候着,賠笑道:“恐怕崔二郎也是畏懼武公子您的家世吧?這叫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嘿嘿,日後好相見?我見他姥姥!他想得倒是美哉!”武良駒狠狠啐了口唾沫在地,陰惻惻道:“只要白瓷雕像到手,本公子就讓他崔二郎家破人亡!”

然後,武良駒哪裡想得到,此時聚豐隆中,崔耕仍舊輕鬆地翹着二郎腿,風淡雲清地捧起茶碗,呷了口鹹澀的茶湯入喉,悠哉遊哉地喃喃着:“姓武的,這次你家崔爺爺雖然不要你的錢,但是…哼…要命啊!”

第1604章 破廟有奇遇第1461章 尊號天可汗第1083章 心灰意已冷第1028章 太阿入手中第859章 錢財盡捐輸第978章 傲晴終鬆動第1963章 一上又一下第865章 二狗走好運第276章 南北禪宗會(二)第1268章 再解哥舒危第1078章 白馬可識途第1585章 苦主找上門第1059章 鵲巢鳩來佔第547章 狄家有孽子第184章 悔親又破財第573章 光昭有把柄第226章 秀芳好神秘第279章 神童不簡單第095章 安置舊僚屬第1562章 義親難分清第784章 小人張昌有第1507章 藤橋有秘密第802章 親手刃二張第698章 神藥的秘密第1662章 光弼終歸心第924章 驚變突騎施第964章 一言定儲位第1300章 三策償阿布第324章 遊刃頗有餘第1542章 收下盧藏用第1529章 汝功高震主第1365章 正事有眉目第224章 大儒躬身拜第1125章 批族的算盤第1110章 婉兒做監軍第278章 忽想舊卷宗第1373章 南人歌一曲第519章 三崔揚名夜第601章 舞者能近道第1226章 吐蕃大潰敗第514章 二郎說公主第479章 道號長春子第686章 針尖對麥芒第1686章 真假各就位第1097章 寧王不好惹第212章 造福淮南道第1160章 楊家來道謝第091章 三岔口兵營第863章 啓程向淄州第1436章 九州齊震動第1720章 法進本唐僧第1370章 蒙崔突無主第425章 策反在敵營第858章 無心露馬腳第018章 雜色入流難第1674章 金烏玉兔集第207章 廟小妖風大第1772章 救兵多多多第1856章 史思明授首第294章 盛唐雄烈風第1340章 兵分兩路走第906章 抓到凌霄子第1226章 吐蕃大潰敗第1610章 諸生俱落空第1411章 不僅是折兵第1720章 法進本唐僧第617章 囧迫臨淄王第309章 一語驚四座第017章 清源胡縣令第1808章 元振不痛快第038章 祖產不姓方第1441章 原是兒媳婦第478章 二郎挽狂瀾第1811章 證人安波注第699章 二賊相勾結第319章 二使前後至第441章 黃雀終在後第735章 臨別雙姝情第1364章 公主真傾情第142章 長安風波起第1107章 李旦計連環第1629章 王家消夏宴第1444章 此道非彼道第1384章 封禪百萬軍第003章 崔氏有藏酒第128章 瓷像轉乾坤第742章 終往吐蕃行第146章 千鈞懸一發第1129章 母雞分黑白第110章 接嫂嫂回家第1144章 背後捅一刀第887章 餘波仍未了第272章 心想事就成第170章 周興來獻計第748章 仲巴好無禮第1703章 兄弟析產案第1837章 越王多寶名第1612章 瑤英月下邀第405章 迷案有隱情第967章 扶乩紫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