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棉襖與火炕

在場的都是達官貴人,自重身份,自然沒人肯試。

但他們都有僕從在外等候,功夫不大,就找了幾個青衣小廝登臺,換上了棉襖。

其時正是四月份,在魏州,楊柳不過剛剛發芽而已,氣溫相當低。

那些僕從換上棉襖之後,簡直不捨得脫下來了。

在這個時代,人們是如何禦寒的?對於富貴人家來講,無非是多穿幾件衣服。或者穿上“裘”,也就是羊皮、狐狸皮、貂皮等製成的衣物。

但是不那麼富裕的人,就只能穿“袍”了。

沒錯,就是那個“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中的袍。這種袍,外面是麻布等各種布帛,裡面裝的……不好意思,主要還是麻。

在保暖性方面,棉花甩開麻十條街都不止。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小廝們脫了麻袍,換上棉襖,當然很快就瞭解到了棉袍的好處。

“這玩意兒好,真暖和啊!”

“不僅暖和,它還輕省呢!”

“就是不知這棉襖貴不貴,真想買一套啊!”

……

聽了這幾個青衣小廝的話,臺下之人更是激動,眼睛簡直能放出光來。

一個原因是,這幾個小廝的主人,是被大家推舉出來的,絕不可能作假。看來,棉襖禦寒,真的非常可行。

另外一個原因是,大家對崔耕簡直太佩服了。棉花大家都知道啊,怎麼就沒人想出來,用它填充禦寒呢?這崔二郎簡直有着化腐朽爲神奇的能力。

人羣中馬上就有人問到:“敢問崔相,這棉花到底好不好種?畝產多少?”

崔耕道:“棉花種植起來不難,比麥子對土地的要求還低,大該……一畝地能產一百多斤吧。”

“一百多斤?造二十套棉襖棉褲都沒問題?”

“確實如此。”

還有句話,崔耕沒說出來,這才哪到哪啊。現在棉種不好,才只能產一百多斤。到了後世,棉花的畝產可是在五百斤以上。

但是,僅僅畝產一百多斤,就足夠這幫子唐朝土鱉振奮不已了。這意味着,至少在穿着上,漢人有了在安東都護府紮根的條件。

稍頃,崔耕又給大家介紹了,如何在“住”的方面禦寒。

這個法子也談不上多麼新穎,當初上古先民用“火窩子”禦寒,就是火炕的原形。

現在崔耕依照後世的記載,將火炕的成熟模樣拿了出來。

也別看這點小小的改進,現在生活最北邊的民族,就是粟末人(女真人的祖先)。

粟末人的禦寒措施,就是打洞。他們不蓋房子,而是像挖菜窖一樣,挖一個洞住進去,冬暖夏涼。

當然,住在洞穴裡,舒適是遠遠談不上了,這是沒辦法的辦法。粟末人中“穴深爲貴”,就是說,洞穴越深越大的人越尊貴。因爲洞穴大了,燃起火來,可少煙醺之苦。

直到宋朝,火炕的技術傳入女真,他們纔開始在地面上建造房屋。

“穩作被爐如臥炕,厚裁棉旋勝披氈”,正是有了火炕和棉襖,女真人才算真正在東北地區立足,以至於席捲天下建立金朝。

現在漢人有了這兩樣法寶,在東北地區立足當無沒問題。

同樣地,這也意味着安東都護府的無主之地能夠開墾,開始變得值錢了。

尤其是現在,天下人口滋生,土地兼併越來越烈,價格原來越高。這些達官貴戚,對於這些土地,簡直是太渴望了。

崔耕的話音剛落,馬上就有人道:“魏州遭了旱災,自當減免賦稅。某不敢因一己之私,讓百姓受苦。現在我宣佈,某的一百封戶之稅,今年就全免了。”

“我也要免稅,不但今年的也免了,明年的也免!崔相,您就賣給我一千股吧!”

“我免三年賦稅,要三千股!”

……

原來大家覺得十萬股太多,現在卻覺得,十萬股太少!

關鍵是,安東都護府的無主之地太多了,比山東道以及河北道全部土地加起來,也不遑多讓。

這十萬股,代表着多大的利益?每股五十貫錢,簡直跟白給一樣!

現在不搶,那不是腦子有毛病嗎?

最後,還是崔耕一錘定音,就按照封戶的比例,瓜分這十萬股的股份。

至於那些沒有封戶的人也彆着急,可以向這些勳貴購買。只要肯溢價,總能買得到的。

這就相當於,衆勳貴有了拿股份套現的機會,其他人有了入股的機會,大家皆有所得,一陣歡聲雷動。

李用良此時真是後悔得場子都青了,高聲道:“我收回剛纔的話!崔相您大人有大量,千萬莫跟我一般見識啊!”

崔耕道:“哦?莫非你也想買安東都護墾殖公司的份子?”

“是,是,是。”李用良把頭點得如同雞碎米。

“沒問題,你收了魏州封戶的賦稅,向諸位勳貴買股份也就是了,本官絕不干涉。”

馬上就有人落井下石,道:“對,五百貫一股,我賣給你六股,整好是你今年能到收到的供養總數,三千貫錢。”

好麼,崔耕的賣價是五十貫錢,這位直接翻了十倍!

李用良氣的臉色鐵青,道:“崔相,你玩兒我呢?”

崔耕聳了聳肩,道:“是又如何?莫非……你還能報復本官不成?”

李用良今天說過類似的話,六月債還得快,現在被崔耕如數奉還了。

李用良寒聲道:“報復倒是不敢,只是下官有一事不明,倒要請教崔相。”

“哦?你想知道什麼?”

“下官聽說,就在前些日子,有兩個小女子代百姓鳴冤,要您阻止魏州三大家土地兼併,不知可有此事?”

“確實有。”

“那好,在下觀崔相的所做所爲,認爲您是反對土地兼併的。如今創建墾殖公司,更是希望大家把目光轉向中原以外。不知我這番猜測,對也不對?”

有道理!”

聞聽此言,臺下衆人開始緊張起來。

說到底,安東都護府的土地遠離中原,大家只想賺錢,卻沒有當成家族之基的意思。

若是崔耕再提出附加條件,阻止大家兼併土地,那可就麻煩大了。

然而,出乎大家的預料之外,崔耕搖頭道:“毋庸諱言,本官不希望大家兼併土地。因爲土地不斷兼併的下場,就是富者阡陌交通,貧者無立錐之地。進而百姓揭竿而起,不知多少世家大族有滅族之憂。當然了,話說回來,此乃大勢所趨,本官也不會螳臂當車。”

“哼,說得好聽。那你答應的兩個小娘子的事兒怎麼辦?她們現在就在你的身後。以崔相的身份,總不會吃幹抹淨不認賬吧?”

“本官當然不會不認賬,我會給三家足夠的土地來換。”

魏理道:“可是,某要的是魏州的土地,而不是安東都護府的土地。”

“那也不難,本官介紹一個人,大家就明白了。”

第551章 三詩盡有情第025章 蘇府有貴客第402章 誰在算計誰第280章 端午龍舟賽第561章 此案有隱情第1457章 遠方蛇吐信第1648章 鋤頭揮的好第1639章 名相之隕落第739章 暫借岳父威第1507章 藤橋有秘密第265章 人面映桃花第1049章 強弱甚分明第1597章 南詔有臥龍第1188章 惡鬼攔路途第1556章 秘方真誘人第1392章 束縛一掃清第575章 還是中計了第1151章 以寶來換香第1764章 人火與天火第756章 論氏之哀歌第166章 文名動長安第071章 仙潭村匪事第1097章 寧王不好惹第1755章 終於到欽州第688章 有人拉偏架第1021章 指鹿能爲馬第1007章 師度知相地第909章 潑寒逢帝壽第881章 朝局微變動第433章 風光入檀州第476章 殺人滅口中第972章 公主也碰瓷第826章 端午鬥草會第957章 水落石難出第709章 京兆尹之爭第912章 妒令神智昏第1419章 勸降沙彌島第925章 李大和事佬第355章 郭恪有消息第649章 換湯不換藥第1188章 惡鬼攔路途第1719章 紅杏出牆來第467章 小小一毒計第1290章 船上有奇花第433章 風光入檀州第198章 九兒小心思第298章 國師來斷案第717章 絕對不妥協第1810章 提議不能行第1013章 猛將第一名第1355章 項莊起劍舞第770章 二郎得封侯第428章 伏虎林射獵第313章 博陵第四房第558章 財帛動人心第475章 三人來查案第1150章 多方齊爭寶第053章 籌辦縣學館第1122章 姚州選蠻王第928章 吹牛也有罪第153章 水落終石出第222章 一箭且雙鵰第1344章 得志便猖狂第1626章 我是老孃舅第1320章 大壽拼賀禮第327章 吉頊有急智第670章 全力鬥二郎第078章 角色大扮演第619章 坑殺宋金剛第610章 崔英再獻計第981章 懷貞真倒黴第1144章 背後捅一刀第1416章 大唐三海寇第1537章 內宅難擺平第1744章 燎原平城京第671章 牽扯天家秘第1587章 數典忘祖輩第533章 月嬋終現身第1813章 錢財做文采第028章 打假在行動第1316章 奇方醫腿病第1206章 祭文可逐鱷第1259章 隆基三厚禮第1385章 鐵肩擔道義第1753章 特使好霸道第517章 裹兒受委屈第1522章 阿布的心思第692章 囂張四海幫第294章 盛唐雄烈風第1003章 盛會將開始第799章 狗急要跳牆第293章 張潛又坑了第1049章 強弱甚分明第1137章 背後皆有人第1562章 義親難分清第048章 曹家這爺倆第297章 句句有來由第1291章 參加萬寶會第1764章 人火與天火第511章 接任新職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