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太子的人設

朱標人很好。

這是柳淳的第一印象,身爲太子,沒有什麼架子,對待兄弟更是客氣,居然給朱棣斟茶,順手又給柳淳倒了一杯。

柳淳不得不站起來,連忙拜謝。

朱標笑呵呵道:“你就是柳淳吧?郭氏傳人?永昌侯寫過好幾次信,孤早年的時候,也讀過一些郭先生的著作,有機會要向你討教!”

通常情況下,上位者說有機會,就跟說有空一樣,表示沒機會……太子殿下那麼忙,哪有空研究郭守敬的那一套啊!

不過朱標至少擺出了禮賢下士的態度,可跟在他身後的黃子澄就不是這樣了……他從頭到尾,臉冷得嚇人,彷彿掛了一層霜。

面對柳淳,也僅僅是哼了一聲,根本沒把他當回事!

探花郎嗎!

三年纔出一個的全國第三,學歷高,才華高,地位高,遠不是柳淳這種小透明能比的。人家瞧不上,也在情理之中。

柳淳也懶得多瞧黃子澄一眼,裝什麼蒜?千年來,少有的豬隊友,那麼多書,不知道讀到了人肚子裡,還是狗肚子,廢物加飯桶!

柳淳跟朱棣過來,是把他的計劃向朱標介紹,柳淳很認真談了一遍……在談話的中間,柳淳時不時掃視黃子澄。

看得出來,黃子澄的眉頭擰成了疙瘩,臉越來越長,快趕上驢了,他是不認同的……柳淳準備了一肚子話,等着黃子澄開口,他就給這傢伙來點厲害的。

反正都跟方孝孺交過手了,不差一個黃子澄!

只是令柳淳意外的是,黃子澄忍住了,一言不發,任由柳淳講完。

朱標默默聽着,思量道:“四弟,這個辦法,要教化牧民,改變習慣,是不是麻煩了一些?”

朱棣忙道:“韃子以搶掠爲生,不改變習慣,就沒有長治久安,我以爲付出多一些,是值得的!”

朱標又想了想,就頷首道:“好,既然如此,四弟就擬一個詳細的方略出來,回頭我遞給父皇,請他老人家定奪!”

從太子帳篷出來,朱棣輕笑道:“你如何看我大哥?”

“溫文爾雅,謙恭和善,有仁君之姿,只是……”

“只是身邊的人有些討厭!”朱棣接過了話,“你小子瞧了黃子澄好幾次,鬥志昂揚的,你是不是打算跟他舌戰一場?”

柳淳聳了聳肩,“如果他願意,我自然奉陪到底,正好讓我瞧瞧,這大明的探花郎,有多大的本事!”

……

“黃先生,你以爲我四弟和柳淳提出的方略如何?”

送走了燕王,朱標才向黃子澄詢問。

“殿下,移風易俗,胡漢雜居,這個辦法的確有可取之處。”

朱標道:“我也覺得不錯,既然黃先生覺得可行,我就向父皇上書……這一次巡邊,除了收回宋國公的兵權,就是籌建大寧都司,父皇還等着呢!”

朱標起身,向書案走去。

黃子澄卻突然一笑,“殿下稍安勿躁,臣以爲,此方略殿下斷然不能答應!”

“哦?這是爲何?”朱標不解。

黃子澄正色道:“殿下,燕王朱棣,在金山立下大功,朝野上下,無不知曉。論起領兵打仗,燕王乃是軍中後起之秀,若是治理大寧都司,採用燕王的方略,那他可就是文武雙全的賢王了。”

朱標深吸口氣,不悅道:“先生,四弟有本事,我這個當大哥的高興還來不及呢!”

“非也!”

黃子澄連忙道:“殿下仁慈敦厚,人盡皆知。只是這藩王自古以來,就是取亂之道,七國之亂,八王之亂,殷鑑不遠!燕王無才,或許還是好事,若是燕王文武齊備,登高一呼……”

“黃先生!”朱標沉聲道:“我相信四弟不會如此。”

“殿下,陳橋兵變,也非趙匡胤本意。”黃子澄痛心疾首道:“殿下若是真愛護兄弟,就該斷了燕王的念想,讓他當一個富貴賢王,如此對殿下,對燕王,都是最好的選擇!臣之言只是爲了成全殿下和燕王的兄弟之情,沒有半點別的心思!”

朱標眉頭深鎖,這個黃子澄,學問是真好,可時常建議自己削藩,這就讓朱標很爲難了,都是父皇的兒子,兄弟之間,就不能和平相處嗎?

“黃先生,不管怎麼說,四弟的方略還是好的,你讓我如何棄之不用?”

“殿下!”黃子澄微微一笑,胸有成竹……至少他自己是這麼覺得的。

剛剛柳淳講的時候,他早就想好了反駁之詞,可黃子澄覺得自己是探花郎,跟一介草民爭執,憑空失了身份。

所以他才一言不發……只是這位大才子沒有意識到,他這叫背後插刀子,更加不要臉。

“殿下,所謂胡漢雜居,是要從內地遷移二十萬人到大寧都司定居,才能跟納哈出所部人數相當!足足二十萬人啊!背井離鄉,到苦寒的塞上之地,殿下可忍心如此嗎?”

黃子澄道:“殿下素以仁慈寬厚待民,故此朝野上下,士林歸心。若是殿下也肆無忌憚,遷居百姓,逼着他們遠離家鄉,於心何忍啊?”

朱標也猶豫了,的確他很反對朱元璋粗暴地遷移百姓,幾次勸阻,奈何父皇根本不聽,反而責備他婦人之仁。

若是他也像父皇一樣行事,豈不是自打嘴巴,前後不一,如何讓人信服?

仁慈寬厚,愛民如子,這就是朱標的人設!

雖然大明朝還沒有這個詞,但是道理是一樣的,朱標動搖了。

“黃先生,可若是不遷居百姓,又如何掌控大寧都司?”

“殿下,臣以爲人心都是肉長的,納哈出所部的官吏將領,悉數被安排到了白羊口服苦役,若是能把他們放回去,這幫人必定感恩戴德,稱頌殿下仁慈。殿下還可以讓穎國公屯兵大寧,震懾宵小。如此恩威並施,剛柔相濟,縱然韃虜有天大的本事,也不敢造反!”

……

距離和太子建議,過去了五天,朱棣信心滿滿,他的方略會得到支持,可等來等去,朱標那邊都沒有反應,實在是等不下去,朱棣去找大哥,回來的時候,臉都黑了。

遷居百姓,牽連太大,故此大寧都司,以歸順蒙古諸部爲主,准許他們,劃地放牧,爲大明之屏障。

朱棣簡直不知道說什麼好!

移民是一定要做的,若是不改造牧民,至少要移民百萬,才能鎮得住一個大寧都司。經過柳淳的努力,把人數控制在20萬左右,還有什麼不能接受的?

“分明是不想讓我立功!”朱棣怒不可遏,攻擊北元的戰鬥給了藍玉,大寧都司的方略被拒絕了。

爲什麼?

是自己不行,還是自己錯了?

都不是!

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自己不是太子!

倆字:沒權!

朱棣第一次認真考慮道衍的建議了……而此刻的柳淳,臉比朱棣還黑。天可憐見,他的方略是真正替大明朝考慮!

假如把大寧都司經營好了,什麼土木堡啊,俺答汗啊,甚至日後的野豬皮都沒機會崛起……三百年的太平,就讓一個腐儒給毀了嗎?

柳淳眼神閃爍,突然他抓起擬定的方略,就往外面走。

“我去見永昌侯!”

留下這句話,柳淳氣咻咻,向着藍玉的住處衝去……

第67章 內訌第224章 挖出來的真理第429章 老朱遺旨的威力第78章 賺錢即王道第370章 嚇死個人第577章 朱能是個大笨蛋第657章 朱允炆的蹤跡第432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443章 咎由自取第841章 柳淳的霸道第860章 公國、王國、天子之國第279章 六親不認的朱元璋第200章 老朱藏不住了第881章 自信十足的朱棣第45章 都是給我打工的第896章 于謙二進宮了第309章 當錦衣衛挺好第609章 第二個沐家第689章 侄子抓了叔叔第159章 二王鬥富第62章 我學習,我快樂第414章 藩王皆反第137章 朱元璋的小金庫第451章 朱允炆,你被開除了第333章 四大國公第592章 又是生財的路子第183章 天子賜福第722章 無所不能的錦衣衛第47章 上達天聽第742章 橫空出世的柳聖第467章 湯和留下的秘密第475章 厲害了,李景隆第583章 捅破天第827章 大明武夫第776章 大方的師孃第581章 悉數打入天牢第766章 士大夫的新出路第159章 二王鬥富第540章 該登基了第667章 太少了第102章 一羣吃瓜羣衆第887章 朕必殺之第347章 投奔師父去第86章 兇猛的大元勇士第224章 挖出來的真理第433章 比岳家軍還厲害第495章 要有學區房第953章 收復西域第12章 地主家的兒子第892章 心學的無窮魅力第331章 定遠侯之死第86章 兇猛的大元勇士第887章 朕必殺之第212章 不幸生在帝王家第39章 徐妙錦的夢第674章 讀書人也有猛士第518章 金陵,金陵第638章 于謙他爹送來的大禮第207章 跑不掉第866章 來自東方的怪物在加來港登陸第623章 金殿問罪第559章 書中真有黃金屋第486章 朵顏三衛是我的人第14章 朱元璋的愛第726章 大明和明教第863章 大明號發車,速上!第292章 朱高煦的勝利第10章 郭氏傳人第626章 抓賊抓到了自己頭上第427章 火燒蜀王府第642章 老頑固何其多第349章 憤怒的東宮羣賢第747章 太傅第494章 都不要臉了第891章 紅臉長髯偃月刀第544章 大明的力量第204章 又捱罵了第730章 唐賽兒的轉變第321章 朱棣要加油啊第101章 柳淳救父第109章 拿東廠嚇死你第875章 大明的世界秩序第36章 不務正業的熊孩子第409章 人才匯聚西安第577章 朱能是個大笨蛋第306章 揪出一條大魚第896章 于謙二進宮了第642章 老頑固何其多第656章 錢暫時夠了第645章 後院起火了第955章 原料基地第794章 替二哥伸冤第218章 朱標的抉擇第299章 我是言官,風聞言事第13章 做一個耕田的人第132章 洪武朝的辦案風格第194章 被罵也是幸福第176章 該給柳淳點甜頭了第208章 老朱的教導第399章 鄉勇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