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憤怒的東宮羣賢

柳淳上次來長沙的時候,就發現嶽麓書院已經被譭棄嗎,對於這塊寶地,柳淳那是垂涎三尺啊!

衆所周知,理學興起於兩宋,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而嶽麓書院,就是朱熹宣揚理學的大本營。

朱熹早年在嶽麓書院講學,後來當了大官,更是傾注心血,整頓書院,頒佈《朱子書院教條》,使得嶽麓書院達到了鼎盛。

毫不誇張地講,是朱熹成就了嶽麓書院,而嶽麓書院也成就了朱熹,這就是最早的商業互吹……宋元兩朝,一代一代的儒者,從這裡走出來,宣揚理學,廣收門徒,開枝散葉,終於使得理學一統天下。

柳淳選擇重建嶽麓書院,並且把書院作爲科學的大本營,就是在理學的心臟插一把匕首。

過去他還有所忌憚,可現在他連官都沒了,成了個快遞員,還有什麼好怕的。

“長沙的鄉親父老,我送給嶽麓書院的四個字,叫做知行合一,何謂知行合一呢?就是要我們去研究事物的規律,然後以此來造福百姓。譬如說,研究金融貨幣的規則特點,創立皇家銀行,推行紙幣,這就是我做過的事情,也就是我的知行合一。還有,我學過一些粗淺的冶金知識,在大寧建立鐵廠,煉製鋼鐵,行銷天下。拿咱們長沙來說,過去得過水蠱病的人非常多,大家都覺得是水中的毒氣所至,我卻認爲是釘螺造成的,事實證明,消滅釘螺,的確能減少水蠱病的感染……”

柳淳結合他自身的經歷,開始大談知行合一,下面的百姓全都側耳傾聽,不時點頭,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柳淳講學受到歡迎,絕不是因爲他講的東西多精妙高深,恰恰相反,他講的淺顯易懂,就連販夫走卒都能聽得明明白白,這也是科學的特性,科學不可能是少數人手裡的玩具……就像某位當了六十多年皇帝的老人,他自己學了不少西學,甚至有後世之學者崇拜得五體投地,說他能當四個系的博導,學問高深莫測……奈何這位只是把科學圈禁在了紫禁城。

他甚至不敢讓士兵放下弓箭大刀,不敢使用火槍大炮,不敢推行新式教育……像這樣的人物,掌握越多的知識,只會越拖累國家的發展罷了,沒有半點可吹噓的,相反,應該唾棄鄙夷。

柳淳很希望把科學跟民生結合起來,從百姓當中,獲取支持,這樣的科學,才能真正站穩腳跟。

他從王陽明那裡借了知行合一四個字……真的只是借了四個字而已。因爲柳淳談的知行合一,跟王陽明已經完全不是一個東西了。

所以對古代的很多說法,真的不要想當然……如果王陽明講的知行合一,真的和後世的觀點類似,心學也就不會成爲一陣風了。

王陽明自己就說過:“我今說個知行合一,正要人曉得一念發動處便即是行了”;“今人卻將知行分作兩件去做,以爲必先知了,然後能行,我如今且去講習討論做知的功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功夫,故遂終身不行,亦遂終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來已非一日矣。某今說個知行合一,正是對病的藥。又不是某鑿空杜撰,知行本體原是如此。”

看明白了吧?

王陽明不是說知和行是兩件事,要統一在一起,也不是提倡大傢伙要向着知行合一的方向努力……他只是在說一個事實,知行是一體的,分不開的。針對的只是朱熹的先知後行,僅此而已。

類似的觀點還有格物致知……如果有人覺得格物致知是教人研究事物,然後總結規律,獲取知識,那就和先賢們說得南轅北轍,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了。

比如朱熹建格物致知,是“窮天理,明人倫,講聖言,通事故”,他的意思是研究一個尋常事物,如果僅僅研究事物本身,那是沒有意義的,必須從裡面發現天理,格出聖賢道理來……那有小朋友要問了,如果格不出來怎麼辦?倆字:硬格!

怎麼說呢,就有點類似閱讀理解吧……明明作者都沒有那麼深的想法,可出題人一定逼着你寫出個一二三四。

寫不出來,就沒有分數。

而在朱熹這裡,格不出來,那是你資質平庸,領悟不了聖賢之道,一句話,是個廢物!

那處處跟朱熹對着幹的陽明公,他又是怎麼看的呢?

王陽明覺得,如果格不出道理,那不是事務的錯,而是你自己不行,那還格物幹什麼,應該格心纔對!

所以王陽明提出了“致良知”,這也就是心學的本意!

……

說了這麼多,其實真正要探究理學,心學,二者之間的差別,遠不像後世想象的那麼大,追根溯源,都能上溯到二程那裡。

所以理學和心學,應該算是一個根上的兩個枝幹,或者說,至少也是連理枝,彼此非常親密。

二者都是在心性啊,氣理啊,良知,格物……這一類的概念之間打轉轉,雖然彼此對立嚴重,但是站在更高的維度上看,意義真的不大。

只能說二者是同出而異名,所以指望着心學改變大明,那是不現實的……事實也是如此,雖然在徐階的提倡之下,心學達到了鼎盛,但是接下來高拱和張居正,兩代首輔打擊,心學就煙消雲散,無根浮萍,結局早就註定了。

只留下一些著作,供後人瞻仰憑弔而已。

對於柳淳來說,他是要真正提倡知行合一,真正把百姓的民生利病,和學問結合起來。

“嶽麓書院開設算學課程,學到了算學本事,就可以更好的經商,計算貨物人員,可以計算田賦稅款,計算田地大小,計算道路坡度,計算工程用料……這些,都是爲了百姓民生造福……進入嶽麓書院,是知,走出嶽麓書院,發揮才智,造福家鄉父老,造福大明百姓,就是行!所謂知行合一,就是我對所有學子的寄望,少年熱血,不該只想着功名利祿,顏如玉,黃金屋,總要真正做一些事情,有朝一日,從這裡走出來的學子,能夠驕傲地說,無愧這四個字,餘願足矣!”

柳淳在長沙停留了七天,這七天裡,百姓就跟過了年似的,熱鬧到了極點……到目前爲止,以科學爲教育內容的學校只有三座。

一個是應天雞鳴山的學院,從那裡走出了許多的變法派官吏。

第二個是鳳陽書院,那裡的主要研究內容是工程、水利、材料……師生們已經能燒製水泥和玻璃,他們最大的目標,就是馴服淮河,讓鳳陽徹底擺脫天災人禍!

嶽麓書院是第三處,同時也是柳淳用心最多的地方,他很想把嶽麓書院做成一個科學思想的大本營。

不但從實際着手,拿出過硬的發明創造,還要從思想上,摧毀整個理學體系。

長沙是變法開始的地方,柳淳堅信,嶽麓書院,也會成爲思想變法的開始!

讓我離開京城,這不叫貶官,這叫做龍歸大海,虎入深山。

在京城,那麼多神仙在,柳淳或許還有忌憚。

可是出來之後,他是徹底放飛自我了,格局佈局,都在加快之中……畢竟留給每一個人的時間都不多了。

如果朱元璋能順利完成易儲,一切好說。

如果不成,那就要輪到我來拯救世界了!

“進入雲南,是我們伏身蹲下的開始,等到積攢足夠的力量,一躍而出,必定風雲變色,日月無光!”

……

柳淳離開了長沙,繼續向雲南進發。

他在嶽麓書院所講的內容,已經飛馬送入了京城,欣賞柳淳的人,欣喜若狂。

好小子!

雖然貶官,卻沒有半分沮喪!

興學教化,有膽色,有魄力!

講得好!

至於那些厭惡柳淳的,尤其是東宮的師父們,看到了柳淳所講,一個個氣得臉都黑了。

“這個該死的柳淳,他竟然搶佔了嶽麓書院,霸佔了聖賢的講學之地!是可忍孰不可忍!”齊泰厲聲咆哮。

練子寧也咬牙切齒,“柳淳大言不慚,竟敢在朱子宣講理學的故地,大談他的科學,簡直恬不知恥,不要麪皮!”

黃子澄微微咳嗽,“兩位,不要火氣這麼大,柳淳推崇科學,和理學之間,早有矛盾,你們也不是不知道……氣大了傷身,何必呢!”

“哼!黃大人,你能忍,我們可不能忍!嶽麓書院必須關門,我現在就策動御史上書,彈劾柳淳!他一個戴罪之身,居然如此猖狂,簡直豈有此理!”練子寧是右僉都御史,雖然在都察院排名靠後,但好歹也是個頭頭兒,下面有幾個御史言官。

柳淳挑釁理學,有人衝出來,自然就會有其他人跟進,到時候一起打落水狗,不愁柳淳不死!

這位氣哼哼去安排了,倒是齊泰他的眼中,寒光內斂,嘴角上翹……光靠着御史言官,能把柳淳彈劾倒了,那是癡心妄想!

他現在是肆無忌憚,只怕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了,要想除掉柳淳,何須那麼費力氣,只要有一個猛士就足夠了。

齊泰想到這裡,立刻轉身,去找朱允炆商量了……

第678章 抓捕開始了第683章 小兒輩破賊矣第87章 大元朝完了第294章 朱允炆的舅舅第74章 黃子澄第504章 朱允炆送來的大禮第584章 臣不要名聲第283章 皇家醫學院第227章 學神駕到第49章 神奇二人組第429章 老朱遺旨的威力第784章 抓了個國王第158章 朱棣來了第740章 大家都來送錢了第778章 爾等辱罵先帝第46章 藍玉再次招攬第87章 大元朝完了第506章 朱棣,你的心都是黑的第424章 吾輩必死於腐儒之手第214章 太子的再教育第612章 賣地會上癮的第476章 兩個活土匪第265章 請太子殿下匡扶正道第194章 被罵也是幸福第608章 永樂元年的大成就第598章 臣等叩謝天恩第818章 商業奇才第952章 後繼有人第402章 朱棣的手段第378章 一鳴驚人的吏部天官第880章 天作之合第122章 朱標的發財之路第73章 朱棣的招攬第571章 教化大興的大明朝第351章 我是你舅舅第396章 京城的棄官潮第333章 四大國公第883章 王振來了第233章 老朱的禮物第170章 豈不美哉第60章 人人都愛小紅花第845章 朱棣挖牆腳第231章 藍玉要遠征第39章 徐妙錦的夢第313章 後院起火的吏部天官第449章 大軍出川第9章 朱棣的驚歎第81章 寫手的祖師爺第267章 又當了欽差第21章 賺朱棣的錢第602章 抓了個內鬼第893章 太師千金的大婚第251章 好父親朱元璋第533章 內閣首輔是怎麼煉成的第350章 勿使孤有弒師之名第886章 敢害朕的皇后第871章 太子的大功勞第695章 太子背叛了我們第595章 捐出全部家產第500章 找朱棣告狀第157章 新房有着落了第731章 拯救,從女學開始第349章 憤怒的東宮羣賢第427章 火燒蜀王府第40章 夢醒第261章 名動朝野第504章 朱允炆送來的大禮第784章 抓了個國王第645章 後院起火了第33章 人人都愛柳小郎第314章 威力無窮的小人書第211章 太子遇刺第886章 敢害朕的皇后第390章 請柳公出山第201章 駙馬與皇帝第861章 柳家的財富第394章 朱棣的第一個勝利第372章 老朱撐不住了第482章 英雄來自民間第340章 易儲的念頭第121章 陛下要見見你第396章 京城的棄官潮第273章 朱棣的機會第305章 無敵的大明律法第314章 威力無窮的小人書第545章 朱棣也缺錢第473章 朱棣的大胃口第105章 鬧不起來的大案第839章 請誅柳太傅第601章 捷報!捷報!第34章 朱高煦的變形記第614章 揭了文官的老底兒第156章 搶着送禮的徐藍兩家第158章 朱棣來了第830章 大火第215章 太子之師第371章 朱棣的好運氣第527章 壞傢伙們都來了第561章 柳淳的寶庫第567章 做一個好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