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八章 廷推

一彎新月緩緩的走至正中,春風在夜幕下吹拂過皇城的重檐。夜色下的街道中,一名奴僕縱馬狂奔,打破夜中的平靜。如趙尚書拜訪衛大學士一般,在宵禁來臨前,京城的各種力量,正在抓緊時間串聯。

爲推選帝位人選溝通、利益交換;同樣的,亦有人爲如何處置賈環而奔走、吶喊。這當前京中的兩個核心議題。

以漢王府爲首的保皇勢力,衰落的新武勳集團,中立的成國公,以費狀元爲首的清流們,華黨,宋黨,衛系…等等,各方都有自己的訴求。

月華如水,柔和的灑落在京城中。帝位空懸一日後,在這靜謐的夜晚中,正呈現着權力更迭時的亂象!陰謀、暗殺如同蛛網一般交織,如同陰影籠罩在京中各處,。

昨夜賈環起兵,京中局勢山崩地裂,如同火山迸發,熔岩奔涌而下,帶着毀滅、鮮血。這是賈環的憤怒、復仇!但,就像是一場大戲的高--潮結束,餘波震盪不止。

京中當前正處在這樣的時間段中。

然而,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在白天皇極殿內外賈環謀劃後,這種亂象,並沒有偏離航道,將會安定下來。

皇城,皇極殿東側南三所,約晚上九時許,各處屋舍中燈火通明。宋王、衛王、燕王等二十多位皇子現居住在此。行過冠禮的成年皇子有二十位。

南三所,分西所、中所、東所。原爲東宮所在。名:慈慶宮。但七年前,前太子叛亂後,這裡便沒住人。後雍治天子改名:南三所。住在這裡的政治意義非同小可。

在朝臣們的眼中,這裡住的都是大周皇位的候選者。而如最年長的宋王,暗自裡心中更是激動難言。西所之中,時年三十歲的宋王,在書桌邊讀着《春秋》。

他讀《春秋》,有寓意,但只是裝個樣子,心思不在書本上。他此刻,心潮澎湃!

他內心深處對皇位有着野望!在他看來,今日賈環在皇極殿外被翰林侍講費敏政帶着百官罵走,這是文官們的勝利!而他此時是皇長子。他可以登基嗎?

“老許,你進來。”宋王低聲將他的貼身太監叫進來。

中所。簡樸的臥室中,燕王寧淅一身孝服,坐在交椅上,和來探望他的賈貴妃說着話。

正房的臥室中,東西兩排粗壯的白蠟,燃燒着。將室內照的燈火通明。桌几邊,賈元春一身孝服,杏目桃腮。抱琴、黎威、馮瑾等太監、宮女侍奉在側。

夜晚時分,燕王等皇子從皇極殿中回來,到南三所稍作休息。燕王因元妃執掌六宮的緣故,居住在最爲矚目的中所。他的一個小太監在試茶水時被毒死。

шωш● ттκan● c ○

賈元春柔聲安撫着燕王的情緒,叮囑着衆太監們,看着明顯受到刺激的寧淅,想一想,輕聲道:“淅哥兒,皇宮裡往日便亂。何況現在?你師父戌初時分,在宣武門還遭到刺殺…”

“啊…”寧淅驚的站起來,問道:“姨娘,先生他沒事吧?”即便他現在心中慌亂,但還是關心着先生的安危。

他早前沒有出宮時,因母親、先生的緣故,就得到貴妃的照顧。他的婚禮是貴妃作爲長輩操持的。他和王妃成婚時,二拜高堂,便是拜的貴妃。

元春輕輕的搖頭,“你師父他沒事。淅哥兒,會過去的!”

會過去嗎?她並不知道。或許,結果並不會很好。或許,會是如三弟弟的意。她大仇已報,便是死,也沒什麼。

元春細緻的交代寧淅的起居後,將她的大太監黎威留下來。這才離開。

夜色中,南三所中所裡的燈光點點,那點點燈光,似乎會在春風中熄滅一般。

帝位的爭奪,從來沒有溫情脈脈的!都是伴隨着流血。武力,外加權謀的較量。賈環遇刺,寧淅在宮中,嚴防被人毒殺,都是皇帝死後權力交接、鬥爭時的一個縮影。

帝位歸屬,何時可以確定?

漫漫長夜徐徐的過去。新的一天到來。各大臣們,再次往皇極殿中祭拜天子,同時廷議,推舉新帝。齊馳並六部尚書一起決定,在今日廷推天子。國不可一日無君!

參與廷推的人選有:左都御史,六部尚書、侍郎,大理寺寺卿、通政使,科道,國子監祭酒、五軍都督府都督同知、成國公。

沒有廷議資格的官員們亦留在皇極殿中。如翰林院蔡宜,費敏政、周慎行等。科道言官: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李斯、刑科給事中範錫爵、繁御史等。如皇族的漢王、魏王等。

昨夜賈環遇刺的事,彷彿沒有發生一般。

大約五百多人匯聚在雄偉、華麗的皇極殿中,見證着這歷史性的廷推。緋袍、青袍、綠袍,文左武右,一個個方陣如常朝時排列在殿中。殿外錦衣衛校尉侍衛。

齊馳一身緋袍,站在羣臣班次之首,讓監察御史點名,見參與廷議的官員們都已到,簡單的道:“開始吧。”

廷推歷來是由吏部尚書主持,但此時,齊馳當任不讓。羣臣推選出數個人選,給天子挑選。一般慣例是得票最高者會得到官職。當然,要看天子的選擇。

譬如明史:萬曆二十六年,吏部尚書蔡國珍罷免,廷推七人,李戴居末,帝特擢之。

吏部尚書殷鵬沒有和齊馳爭。他的威望,資歷都不如齊馳。齊馳有平定西域、漠北的大功。雖然京城人皆盡之,平定西域首功是賈環。但漠北之功,滅諸胡,亦是不世之功。

殷鵬目光微微下垂,看着殿中的金磚。想着他的心思。昨天晚上賈環來拜訪過他。宵禁,是賈環頒佈的,由衛所軍執行。當然不會禁賈環。

廷推的第一步,是由重臣們提出人選。而如十三道掌道御史、六科都給事中,僉都御史、國子監祭酒,這些人並沒有提名權。

吏部侍郎、翰林院掌院學士瀟丕率先開口,“齊大人,今日不同往日,乃是共議天子人選。天不無二日。本官認爲,理當只選一人呈報給太后。”

太后是怎麼回事,朝堂裡的大臣們心知肚明!這只是個幌子!皇帝的人選,何時輪得到太后做主?

同時,廟堂諸公心裡都有數,楊皇后在賈環的掌控中。說是呈報太后,其實是呈報給賈環。廟堂大佬,沒有人是蠢的。但袞袞諸公還是願意走廷推程序,和賈環在規則內博弈!

第一,功名利祿,從古自今,有多少人看得穿?第二,這其中未必沒有“十年不晚”的隱忍心思。青史上比比皆是!第三,對賈環不滿的朝臣們,此時並不具備掀翻桌子的能力。

齊馳點頭道:“此是正理。”這局公正的話,令皇極殿中他的聲望再高几分。朝中不少人擔心齊總督和賈環沆瀣一氣。若是報上去數個人選,楊皇后直接選擇燕王呢?

羣臣附和,確定只廷推一人後,大理寺寺卿李康適出聲道:“本官推選楚王。楚王爲天子嫡子,天下再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刑部侍郎施世俊、和漢王等人目光交流了一下。他們同屬保皇黨。

武臣陣列前排,北靜王水溶當即駁斥道:“嶺南至京中要等到何時?國家大事,豈可遷延時日?遲則生變。地方上未必不會亂。諸位不可不察!”

兵部侍郎占城候譏諷道:“那依水王爺的意思,直接推舉燕王好了。我們廷議什麼?”占城候此時爲新武勳集團的旗幟。誰不知道北靜王和賈府世交?而賈環起兵的口號,就是立燕王!燕王是賈環的弟子,立燕王,和賈環自己當皇帝,有多大的區別?

北靜王不置可否,沒和占城候辯論。推不推燕王,不會由他口裡說出來。他有顧忌。

而皇極殿中一片譁然。費狀元出列,躬身行禮,懇切的道:“諸位大人,皆是國之重臣,豈可令我朝有篡位之事?”當即,出列聲援者十幾人。

齊馳神情肅然,掃視着羣臣,道:“廷議之時,無關人等不得干擾廷議進行。否則逐出殿外。”將聲浪壓下去後,再道:“本官推舉宋王。宋王爲皇長子。以禮法而言,理當繼位。”

這個提議,不少官員心中以爲然。楚王距離京城太遠了。現在可並非明武宗時。等幾個月,只怕地方上不靖。

工部侍郎楊建天道:“本官推舉衛王。宋王固然爲皇長子,然而其出身低下,其母不過爲宮女,學問稀鬆,非人君之相。”楊侍郎與賈府有舊。他和賈政的私交不錯。

這句話,要是讓偏殿裡候着的宋王知道,估計殺了楊侍郎的心都有。賈環原來那個時空中,康麻子就是以這樣的理由,把八皇子給否掉。

這時,禮部右侍郎胡璁出列道:“楊侍郎的話,在下不敢苟同。若論身份尊貴,京中諸皇子誰比得上燕王?燕王爲周貴妃之子。在下推舉燕王。”

曾經的紅人黨,以拍天子馬屁,後投靠華墨進升的胡侍郎這句話說的非常在道理。確實,若以母親的身份論,燕王最貴。但是,皇極殿中瞬間一片罵聲!

刑部左侍郎袁壕,右僉都御史李斯,俱是錯愕的看着胡璁。這…。然後,彷彿明白了。他們原爲紅人黨中堅。以袁壕爲首。後與袁侍郎分道揚鑣。

殿中,科道言官陣中,有人罵道:“胡秉用,你甘當爲賈環走狗是嗎?”

胡璁對罵聲不以爲意,反駁道:“燕王非天子血脈乎?”當年他爲紅人黨時,科道言官們罵他的時候少了?

在爭吵一個時辰後,齊馳主持,以楚王、宋王、衛王、燕王四人爲候選人進行投票。總計有四十六票,以宋王得票最高。燕王次之,楚王第三,衛王第四。

齊馳將結果通報給衛弘一聲,再將結果以奏章的形式,由袁琪袁公公呈給楊皇后。

….

自上午七時許開始廷推,至下午兩點,廷推才結束。期間、罵聲、爭吵聲不必細敘。飢腸轆轆的大臣們,自皇極殿中陸續的離開。回府或者在外吃飯。

如今,京城普通百姓的生活秩序並沒有受到干擾,但官場秩序還沒有確立。很少有官員會在這時按時上下班。

戶部主事唐道賓和費狀元等人一起出皇極殿,過金水橋、廣場,出皇極門、午門,從長安左門出皇城。一行人邊走邊談。氣氛略輕鬆。畢竟,羣臣推出的人選符合儒家禮法:皇長子。

唐道賓道:“子允以爲今日廷議結果如何?”他雖然爲賈環同年,向來交好,但他絕不會允許賈環篡位。

費敏政看看身邊神情輕鬆的同仁,忍不住澆冷水:“我擔心賈環不會同意。”

一名翰林道:“那咱們就繼續堵着罵他。”

這話說的同行的十幾人都笑起來。衆人出長安左門,沒有回衙門,至棋盤街中吃飯。

消息隨後擴散出去。京城中稍微有點政治敏感度的人都會關注今日的廷議。

皇極殿偏殿之中,二十多位皇子正聚攏在這裡,相互交談、譏諷或者起鬨。皇子們聚在一起,一團和氣怎麼可能?

稍後,正殿中的消息傳來。

宋王臉上的笑容綻開,接受着一衆皇子們的道賀。

隨後,他走到偏殿的正中,環視着殿中的各位皇子,滿面春風的高聲許諾:“本王若爲天子,斷然不會虧待諸位弟弟。當此之時,有亂臣弒君,正是我們寧氏皇族團結奮進之時!”

衛王神情複雜,對身邊的寧淅道:“看他得意的樣子?寧淅,你那位先生真是個廢物啊!手握京中兵權,居然還讓你的皇位給別人摘走。”

他心中充滿着惡毒的情緒。

寧淅緊緊的抿主嘴。他雖然不想當天子,住在南三所裡感到害怕,但他給賈環教過歷史,非常清楚,若新帝登基,他的日子不會好過。先生的結局更不會好。

他沒回答衛王。他知道:以先生的能力,事情斷不會如此結束!

傍晚的夕陽,照射在永壽宮的琉璃瓦上。永壽宮中的太監、宮女被換個乾淨。

寢殿中,楊皇后形容憔悴的倚靠在軟榻上,不時的流淚:她兒子死了。齊馳代表羣臣遞進來的奏章,就擺放在書桌上。

蜀王寧恪看着楊皇后的模樣,一天的時間過去,她就彷彿蒼老十歲一般。心中痛苦難言。壓着眼眶裡的淚水,安慰道:“母后,彩兒她們都沒事,只是隔在慈寧宮裡。你千萬要保重。”

慈寧宮,是太后的住所。

他去武英殿想見賈環,賈環沒有見他。他到城北京營見過沈遷。得知賈環的意圖。和瀟妹的判斷一模一樣:現在,母后不能死,將被尊爲太后。但若是不配合,則將聲名盡毀。

楊皇后嗚咽的哭泣道:“恪兒,淵兒死了啊。”

蜀王妃沈秀兒沉默的坐在下首的椅中,看着痛徹心扉的楊皇后,心中感慨難言。賈環的報復確實很啊!不殺楊皇后,比殺了她還難受。若當日她沒害賈皇子…

“唉…”蜀王寧恪安撫着。他心中焉能無恨?但他能看着母后死去?或者,揹負“水性楊花”的罵名嗎?不能的啊!

第九百七十四章 風起於微第三百三十四章 江南花魁(三)第四百一十章 雙姝第六百五十八章 死鬥(七)-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第七百五十二章 正確的軌道第三百八十二章 殺人,我也會。第兩百七十八章 中秋佳節(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江南閒居第九十三章 賴傢俬話第六百八十四章 夜雨陣陣第兩百七十九章 中秋佳節(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政變之夜(中)第六百一十七章 武英殿不相信眼淚第一百八十五章 薛家和夏家第四百九十一章 而今真個不多情第九百八十七章 我爲帝師第七百一十五章 逆轉第五十三章 拒絕和解第六百三十九章 再入金陵第兩百三十一章 有點忙第兩百五十一章 怒斥第五百七十二章 商稅、生日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湖(上)第四百零七章 賈政來了。第六百三十六章 旅途(下)第八百三十章 我試試第三百七十四章 彈章如潮第一百七十三章 調整、從容、通透第八百八十七章 刺客們第一百七十五章 閒居賈府二三事(上)第兩百九十八章 流言蜚語(完)第八百八十二章 殺胡(下)第四百五十九章 工作、修書、官路第兩百一十三章 寧國府家宴(中)第五百二十章 君不見,秋盡百花來第八百七十六章 北庭終戰(上)第兩百四十二章 局勢惡化第七百七十九章 暗標競標第五百四十一章 暴力美學第八百一十三章 新時期,新形勢第七百九十七章 京營抵達,殺胡第六百九十五章 山長歸來第七百三十八章 政治套路(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心有猛虎 血淚無聲(三)第八百七十六章 北庭終戰(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賈府衆生相(一)第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談、延期第六十八章 出府(完)-勝利者第五百三十四章 政治家與政客第八百七十六章 北庭終戰(上)第五十三章 拒絕和解第四百九十八章 餘波、友人、小賈第六百零二章 整寶玉(下)第五百六十章 和解?第一百七十九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九百三十四章 歲在甲子第四百零七章 賈政來了。第三十章 聖人門徒第四百零八章 當面打臉第兩百li三十八章 憂愁與歡喜第六百四十五章 局面不佳第八百四十三章 需要時間第三百六十五章 心有猛虎 血淚無聲(二)第九百九十章 一夜魚龍舞(大結局)第一百一十四章 辭行第八百八十三章 孝德之死第九百四十六章 楊皇后(完)第六十二章 出府(一)第九百七十九章 我輕輕的來(上)第八百六十九章 碎葉城第五百五十八章 餘波(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桂榜(下)第八百三十五章 疏勒會戰(下)第六百零九章 難眠的一夜第二十章 下請帖第八百七十一章 吾至,吾見,吾勝(上)第三百八十七章 五年之約第一百二十八章 春節前(四)-弱點第五百八十七章 雷雨第三百三十四章 江南花魁(三)第兩百九十七章流言蜚語(下一 歪樓)第九百九十章 一夜魚龍舞(大結局)第八百四十四章 出征吐火羅第六百九十六章 奪嫡、商女、南下第八百三十章 我試試第六百四十三章 回京。第兩百二十七章 罷黜、獲勝第一百四十章 定風波(下)第八十四章 府裡的動靜第六百一十五章 政治正確第三百一十二章 我的憤怒第二十二章 製作鵝毛筆第三十四章 和稀泥第八章 賈府網紅第一百五十九章 踏遍青山人未老(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從頭越(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心有猛虎 血淚無聲(五)-我會打爆你的頭第九十七章 賈師弟,你我友盡第四章 寫詩(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浮生偷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