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極大的錯誤

大江之上,十幾艘大船在河道中順水緩緩前行,寒風吹拂着風帆,船上的水手們忙碌着。目的地是金陵。

船隊中,有三船白糖,三船青鹽,三船名貴藥材,另有翡翠、寶石、名玉等。價值連城。估約三十萬兩白銀。足可抵得上一府之地一年的稅收。

西南票號天順豐實力之雄厚,可見一斑。西南錢王,名不虛傳。國朝鹽鐵專賣。但天順豐的船隊有着雲貴總督齊馳開具的文書,一路暢通無阻。

居中的華美大船中,胡熾在客廳中負手而立。隨從帶了兩個少年進來跪下,“老爺…”

跪在兩個重新洗乾淨,換了一身乾淨衣服的兩個孩子:一個青年,一個少年,正是九江府內耍把式騙錢討口飯吃的兩人。兩人眼睛清明,滴流流的轉着,很有靈氣。

胡熾轉過身,打量着兩個孩子,道:“你們到我這裡,就好好做事。自有你們一口飯吃。”

年紀小的弟弟伶俐的磕頭道:“謝老爺賞飯吃。”隨從將人帶出去。客廳中的族侄不解的道:“四叔,你收留這兩個孩子,是想和賈探花搭上線嗎?”

胡熾微微一笑,道:“我們和賈探花肯定會有再見的時候。十四歲的五品官啊!”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有的人會如流星般消失,有的人會成長到如日中天。不管那一種,他這時都有做投資的必要。萬一呢。

雍治十四年臘月二十八日下午,寧儒、賈環與四名錦衣衛校尉一行九人抵達廣信府永豐縣沙溪鄉。

宣旨後,賈環便在寧家的安排下住下來。已經是年底,寧家的人都忙着祭祀,過年。他現在沒法給寧老先生畫像。再者,寧儒有意留他多住幾日,彌補旅途的辛苦。

沙溪鄉位於永豐縣南40裡,步行約四個小時才能到。鄉中,山清水秀。一條小河自山中谷地流出,蜿蜒幾個彎兒,幾個自然村落便如同珍珠般散落在河邊。良田、村舍、小路、牛、鄉民,構築成一副恬靜的鄉村畫卷。

正月初九的上午,賈環在村落外的一處山坡上,眺望着冬季荒蕪的鄉村美景。

再美麗的自然風光,看多了就會習以爲常。而鄉間,生活平淡如水。跟着來的四名錦衣衛校尉每天被寧家好酒好肉的招待着,還大發感嘆:無聊。

賈環笑着搖頭。京城何等繁華,此地何等冷清?不過,他的心思亦不在這裡。九江府的賑災,想劉知府不會騙他。他回程返金陵時,還要經過九江府。不知道,薇薇現在收到他的信沒有?他腦海中浮起她明麗的容顏。

寶姐姐的明麗,剔透如雪,還有一種大家閨秀的嫺靜。而薇薇的明麗,帶着一種風情繾倦,落魄貴族的高貴。同樣給他以驚豔感的永清郡主,她的明麗,如若嬌花綻放。

賈環正隨意的想着時,寧家的一名僕人過來請,“賈大人,我們家老爺有請。”

寧老爺子住在寧家大院的西邊,賈環穿堂過室,到一處精美的庭院中。一花一草,都頗具格調。寒冬臘月,庭院牆角中的臘梅綻放,迎寒獨自開。

一名將近七十歲的老者,臉上都是皺紋,穿着厚厚的藍布棉衣,仰躺在鋪着厚厚皮毛的躺椅中。溫暖的客廳中,兩名少年在一旁服侍。看情形似乎是其孫兒輩。

寧祥老態龍鍾,確實是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緩緩的擡起手,道:“賈子玉,坐吧。這兩日怠慢你了。今日精神不錯,勞煩你給老朽畫幾張像。”

賈環拱手一禮,客氣的道:“不敢,老大人言重。晚生這就去拿畫筆過來。”他這趟來江西,炭筆等物都是備好的。當即在下人的帶路下回住處,拿了畫筆過來,支開畫架,拿起筆,作畫。

賈環的幾手素描功夫,要說能達到大畫家的境界,有點扯淡。倒是給寶姐姐、林妹妹、香菱、晴雯她們畫像,熟能生巧,比他在前世裡要強很多,畫出來的人物像,十分肖似。

大約兩個小時後,賈環推轉畫板,將修描過的畫像展示給寧老爺子看。寧祥滿意的笑起來,捻鬚道:“呵,果然是神乎其技。怪不得儒兒要請你來爲老夫畫遺像。”

“爺爺…”一名少年急道。大過年的,說生死,很不吉利。

寧祥慈祥的笑起來,“好,好,我不說。我不說。”然後,對賈環道:“探花郎有此神技,辭官之後,亦不怕沒飯吃啊!”這是打趣的話。老人如小孩。

賈環謙和的一笑:“老大人謬讚。只是,雕蟲小技。等炭筆繪畫技術傳開後,畫的比在下好的畫師,天下將會比比皆是。”

寧祥驚訝的看了賈環一眼。身有“絕技”而不驕矜,確實與衆不同,隨即微微一笑,開口道:“老朽還請你多留幾日,爲老朽的夫人畫幾幅像。”

賈環點頭,答應下來。他即便想着趕緊回金陵見佳人,但人都到江西了,再多呆幾天,多畫幾幅像,是自然的事情,沒有要拒絕老太師的請求。

不過,賈環顯然沒有料到接下來的情況。

春節裡,走親訪友。鄉村中,各種消息傳播的速度,比往常要快的多。元宵節後,賈探花代表朝堂宣慰寧太師,隨即就在整個永豐縣中傳開。再稍後,廣信府中,慕名來拜訪的讀書人絡繹不絕。

賈環的詩詞,在國朝,可謂名家。十四歲的神童不好稱“大家”,但數首傳世的作品,足以奠定他在文壇的地位。雍治十二年,江南盡唱賈詞,盛況空前。

另,賈環的數幅人物畫作,流傳開,廣信府致仕的官員、士子大加讚賞。當然,敢於求畫的人卻不多。

第一,賈環爲正五品官,這在府縣之內,幾乎是橫着走的官場等級。知府正四品,縣令才正七品。

第二,賈環身爲真理報的主編,又是當朝大學士何朔的嫡系,還頂着個欽差頭銜。權力很重。

所以,沒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根本不用開口。

二月中,賈環給兩位致仕的部堂大佬畫了像,流傳其子孫,結個善緣。隨後,在廣信府、南昌府的讀書人踏春文會中,有幾首清靈小詩在江西士林中傳開。

其一,偶尋半開梅,閒倚一竿竹。兒童不知春,問草何故綠。

其二,養雞縱雞食,雞肥乃烹之。主人計固佳,不可與雞知。

其三,不相菲薄不相師,公道持論我最知。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詩。

時人的筆記中記載:雍治十五年,賈探花停永豐縣。士林慕名前往者數百人。論詩三首,冠絕本朝。正所謂,古人已死不須爭,只讓通才有性情。

八卦一點的筆記記載:雍治十五年,環以欽差宣慰寧太師,滯留寧府。南昌府中名妓白氏前往。白氏桃李年華,杏目桃腮,風姿綽約。曰:願侍奉先生左右,爲一小婢,足慰平生。賈生不許。一時,士林嘆息。府中慕名白氏者,不知凡幾。

二月底,已經是仲春之際。河邊的楊柳依依。賈環腳步匆匆的穿過靜雅的院落中,走進房間中。

風燭殘年的寧太師,半躺在椅子上,蓋着毛毯。旁邊兩名少年侍奉着。他虛弱的笑着道:“子玉這是就要走了?”

賈環點頭,說道:“是的。晚生已經和寧前輩說好。特來向老大人辭行。”

他已經給寧府的老爺子,老太太,各種誥命夫人,姨娘等七八人畫了二十多張畫。每人數幅不等。

這段時間,他每次畫完畫,便有讀書人來訪。而談完,又再次畫畫,一個月的時間便這麼耽擱下來。

讀書人、名妓們的拜訪,就像是生活的調劑品。無可否認,給人慕名拜訪、追捧,甚至有名妓願意倒貼,是一種很舒爽的體驗,但在品味之後,便過去了。

他已經收到自金陵而來林千薇的親筆信。

錢槐去年底在武定橋和安街沒有找到她,去了山長家中送信並求助。很快就得知她的消息。南京禮部尚書要找江南知名的林大家的去向,不是難事。這封信,便是張承劍用金陵簡報的渠道發到永豐縣這邊來。

信中寫道:妾居秦淮河曉夢閣中,爲金媽媽訓練唱曲的女孩子。日夜盼君返江南…賈郎歸期當在春末夏初,妾在城中靜候。當有驚喜,見面即知。”

驚喜是什麼,賈環猜不到,但見到這封信,更是歸心似箭。他手頭的事情,已經處理的差不多。

寧祥笑着點頭,“也好。耽擱子玉這麼久的時間了。是老朽的過錯。我有些東西想要作爲酬勞付給子玉。不過,先考校子玉一個問題:爲何讀書?”

賈環心裡一聲苦笑,似乎老大人們都喜歡考校年輕人。酬勞什麼的,他並不在意。但既然是考題,他便沒有隨意的回答,沉吟着。他的性情比較沉穩。

這時,旁邊的一名少年朗聲搶答道:“爺爺,讀聖人言,效法聖人行。格物致知,意誠心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另一名少年嗤笑道:“俊哥兒讀書還是讀的太規矩了。讀書人,當有大志願。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俊哥兒鼻子裡哼了一聲,道:“吹牛皮誰不會?我讀書,是爲三不朽。立言、立功、立德。這個答案如何?做的到嗎?”

寧祥呵呵笑着,慈愛的看着兩個孫兒,“你們不要吵,且聽子玉的答案。”再看向賈環。

賈環拱手一禮,誠實的道:“老大人,晚生讀書,只是爲了改變自己的處境。”

庸俗!兩名少年立即目露不屑。想不到士林吹捧的賈探花,竟然是這樣的一個德行。

寧祥虛弱的笑起來,看起來很高興,讚道:“善!”他曾爲宰輔大學士,執掌朝廷中樞八年。見過太多優秀的年輕人,虛言大話,他一眼可以看穿。

而賈環這個答案,很直白、誠實。說庸俗也庸俗。這個世界便是這麼庸俗。勝在質樸,是一個可以切切實實實現的目標。

他聽長子寧儒說過賈環的情況。賈環一語雙關。庶子讀書,爲的是改變在家族的處境。而後,還要讀書,還要走仕途,則是要改變賈府的處境。

將兩個孫兒打發出去,寧祥笑道:“子玉年紀輕輕,卻是心中暮氣沉沉啊!江山畫圖,乃是男兒最大的浪漫。誰人不向往?等你日後到宰輔之位,自會明白。

我輩讀書人,當登天子堂。居廟堂之高,爲天子牧民,不負平生之志。我聽儒兒說了你的處境。似乎,很困難。你可知道辭官之後如何復起?”

這個問題,讓賈環一愣。他突然間反應過來。他似乎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一直以來,他認爲他到江西這趟公幹,不過是苦逼的公費旅遊,毫無期待感。

他的心思,全部都放在金陵的薇薇身上。然後,等着回京,繼續艱難、兇險的朝堂博弈。然而,他忽略了什麼?

當年,他鄉試中舉,爲要不要離開賈府而糾結,特意到遵化向山長請教。山長告訴了他解決辦法。他於是決定留下來,繼續奮鬥。所以有雍治十一年,他前往江南求學之舉。

那麼,當前奪嫡,朝爭,天子不喜,個人的前途困頓,四大家族內部的爭奪,如此種種,甚至包括,他要走的宰輔之路。他爲什麼不向眼前的這位老人請教呢?

上述的問題,山長都不可能給他答案。因爲山長現在最高的位置纔是南京禮部尚書。而寧老大人,卻可以。因爲,他曾經爲領班軍機大臣,執掌大周的中樞近十年。官場經驗何其的豐富?什麼風浪沒有經歷過?

賈環當即彎腰作揖行禮,誠懇的道:“晚生懇請老大人指點。”他決定向這位曾經的宰輔請教。

寧祥終於忍不住縱聲大笑,“哈哈,哈哈…”他畢竟是將死之人,笑的斷斷續續。隨後,氣息平穩了些,道:“果然是天資聰穎的神童。孺子可教!”

第九百零九章 你也有兒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朝成名天下知(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來自江南的信第九百一十章 交鋒、試探、碑文第八百九十七章 三年已去---補一更,求訂閱第五百零二章 甄家來人第兩百五十三章 請寶姐姐放心第四百九十五章 真小人第三百一十章 從來名利是非多第四百一十一章 祭祖(上)第六百四十七章 燕王、太監、祖師爺、你不行第九百三十四章 歲在甲子第八百三十七章 疏勒會戰(完)第八百七十二章 吾至,吾見,吾勝(下)第七百一十章 大雪壓青松第五十八章 最後一課第五百二十八章 政變之夜(中)第三百二十二章 面試第四百零五章 環哥、強勢第六百五十七章 死鬥(六)-武英殿激辯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局變第九百一十三章 天子之意第四百九十六章 局面僵持第一百四十七章 成本問題第六百五十五章 死鬥(四)-痛罵第四百二十二章 族學套餐第一百一十章 恰同學少年(四)第八百七十五章 北庭。第八百三十五章 疏勒會戰(上)第五十七章 強行裝逼第兩百九十三章 流言蜚語(中)第五百一十三章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六)第六百零八章 再議第一百六十七章 賈府衆生相(一)第三百一十二章 我的憤怒第兩百九十七章流言蜚語(下一 歪樓)第八百八十五章 再見玉華第七百四十章 畫卷,餘波第五百四十九章 微波徐徐,賈府愁銀第八百九十章 碎葉刺殺(中)-各種意外第四百八十章 烈金釧第四百三十七章 暗流洶涌第三百三十九章 捲入第五百四十三章 對與錯,歷史和現在第六百零五章 豬隊友,道不同!第三百二十八章 敬重第九十五章 人或爲魚鱉(一)第六百八十二章 遊說第三百零二章 黛玉至金陵第六百六十五章 相思寫盡是相守第三百零六章 十一年冬第六百八十七章 銀幣(二)第七百四十四章 驚弓之鳥(上)第兩百七十三章 與其流淚,不如笑顏第四十五章 評價和關係第八百零二章 秋雨,秋思第九百七十六章 號角聲第兩百五十四章 調-教未來的大舅子(上)第二章 冬日小雪第三十八章 何不讀書?第八百三十四章 縱論絲路。第兩百三十五章 釣魚貼(上)第九百零三章 年底日常(上)第五百零七章 思索、殺意第六百九十六章 奪嫡、商女、南下第九百五十七章 皇極殿外第三百八十章 只是遲到第五百一十一章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四)第八百五十四章 一身系千萬人第三百九十五章 重回賈府(中)第兩百四十一章 平地波瀾第六百零二章 整寶玉(下)第九百零三章 年底日常(上)第三百零二章 黛玉至金陵第八百四十一章 我欲借一物第六百三十八章 宰輔之路第四百四十一章 準卿所奏第兩百六十三章 貴妃之位(下)第九十章 三爺回府第四百五十四章 有些話第二十二章 製作鵝毛筆第三十四章 和稀泥第九百七十三章 結束和開始第一百九十九章 蒹葭第八百九十四章 崑崙巔、江湖遠(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踏遍青山人未老(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一小步第七百三十七章 政治套路(上)第十九章 一首西江月第八百九十七章 三年已去---補一更,求訂閱第三十七章 自由和選擇第一百二十三章 送別第兩百三十五章 釣魚貼(上)第兩百四十四章 與天鬥,其樂無窮(二)第五百一十五章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八)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的好,打的妙第七百零九章 給賈府的聖旨第一百零四章 人或爲魚鱉(完)第八百四十一章 我欲借一物第七百八十四章 我欲築京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