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出乎意料的結論

朝野矚目。

朝廷,往大了說,就是是京中各衙門,上千名官員。範圍小一點呢,就是數百名夠資格逢三六九在奉天門外吹風的常朝官:五品以上,特殊羣體除外。一般官員想吹風吹不到。常朝雖苦,不是誰都能參與的。

而在常朝官中,夠資格參與廷推的四十多名官員屬於中堅力量。來源是:大學士、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的正副手,六科都給事中,十三道掌道御史,翰林院的學士、五軍都督府等。

御史趙俊博與三名御史一起上書,造成的反響很大。雖說真理報自發行以來,並沒有拒絕朝廷中堅級別的官員發稿,但是,阻塞言路這個說法,大家還是認可的。

萬一大家打嘴仗時,真理報不賣帳了怎麼辦?在朝堂上混的,誰沒兩把刷子?害人之心,有沒有兩說,防人之心,肯定是都有的。而趙御史奏章所提的辦法確實可行。

要麼,報紙掛在通政司下,屬於公器。想要掌握報紙的大佬們,謀求通政司的官位、影響力即可。而不像此時,真理報全盤都在賈環一個人的掌握中。

或者,再辦兩三份報紙,分掉真理報對朝廷輿論話語權的壟斷之權。

宰相,自唐以來謂之禮絕百僚,見者無長幼皆拜。威權極重。何大學士現在就是周朝有實無名的宰相。但是,他對朝廷之中,絕非一手遮天。

六月底的數天時間內,朝堂之中浪潮洶涌。名義上針對的是真理報、賈環。實際上是何大學士執政以來第一次面臨着反對力量的反撲。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比如:吏部尚書宋溥。

吏部左侍郎許澄與何朔交好。這讓宋天官在吏部中的影響力受到削弱和牽制。宋天官私下裡對門生冷笑着說過:“明年的京察,到底是我還是許侍郎主持,誰知道?”

再比如順親王。他是牟足勁想要賈府失去權勢。賈環事涉其中,正是他的本意。愛屋及烏,還有一個反義詞,叫做恨屋及烏。賈府的根基在賈貴妃!

這本來就是一次試探性的“攻擊”。下的是水墨功夫。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廢除賈貴妃在天子面前的恩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不斷的下功夫。

朝爭洶涌時,吳王妃到妙峰山上的潭拓寺進香。吳王一貫是不管政爭。寧瀟、寧澄兩人隨行。

夏日炎炎之時,山中卻是幽靜、清涼。二樓的樓閣中,寧瀟穿着白色的長裙,遠眺着如畫的山景。夏末之時,山林鬱鬱蔥蔥。

“呵呵…”

一旁的寧澄輕拍着欄杆,取笑道:“姐,你笑的好難聽啊。我知道你想看賈先生的笑話。不過,我覺得你可能看不成。”

他們雖然到了妙峰山,但是距離京城並不遠。真理報在鎮上就有賣的。消息並不蔽塞。他現在很敬佩賈先生。願意站在賈先生的角度說話。

寧瀟鳳眼看着弟弟,潔白如玉的下巴微擡,道:“澄弟,你倒是對你的老師有信心。但是,他在棋盤中不過是小卒子而已。棄車保帥的事可不少見。咱們走着瞧吧!”

她雖說沒去找賈環的麻煩,心裡一口氣可沒消。她聽九哥說,是永昌公主先在天子面前告了狀。你知道天子心裡怎麼想的?

正陽門外正東坊的報社中,五間開的大院人來人往。開一間報社,並非只招募幾名編輯就完事。還要賬房、記者、工人、銷售、商業洽談等。

然後,報社當前最緊要的大事,並非是經營、運作。而是朝廷裡的處理意見,誰佔上風。

劃歸通政司,分明,是有人想下山摘桃子嘛!而另起爐竈,則降低了真理報的地位。

編輯室中,賈環,蕭夢禎,劉國山、柳逸塵、羅君子、龐澤、喬如鬆、秦弘圖等人齊聚在此。椅子中坐滿了人。由幾名編輯、書手去通政司抄回來的奏章就擺在書案上。

大家的臉色都不好看。因爲朝廷的官員們,對真理報幾乎是一邊倒的喊打喊殺。

蕭夢禎苦笑一聲,低聲對身邊主持會議的賈環道:“子玉,這事絕非韓子恆所爲。他的性情、人品,你知道,不會出這樣下作的手段。”外頭有傳言,事情是楚王挑頭搞的。他的好友不久前剛剛成爲楚王的謀主。

編輯室內的氣氛有點嚴肅,壓抑。但賈環開玩笑的道:“開之,你這樣很容易兩邊都不討好啊!”是不是楚王做的,他還真不敢下判斷。

龐澤正在慷慨陳詞,“這些奏章的內容當然不能登報刊發。哪有捱罵還送臉上去打的道理。非得給某些人一些厲害瞧瞧。輿論在我,不在御史。”

“龐士元說的對。”

頓時編輯室中,一片附和之聲。性情沉穩的喬如鬆搖搖頭。現在,恐怕還不是展露真理報威力的時候吧?不能因爲一口氣,壞了賈環後續的大事。

一名老成的編輯問賈環,“賈探花以爲呢?”

賈環做個手勢,從容的道:“我的意見,是將這些奏章照發就是。他們要輿論話語權,我們就給他們輿論話語權。廟堂之爭,自有重臣們去考慮。我們這些小蝦米,做好分內的事就好,不要授人以柄。”

賈環的話說的正中平和,得到大部分編輯的贊同。廟堂之高,局面不是幾個文士所能扭轉的。

計議定,稍後奏章便分到各編輯手中,準備第二天的文稿。

六月二十九日,常朝之後,雍治天子御武英殿,召集羣臣奏對。一批大臣,找着各種各樣的理由前往武英殿看熱鬧。

當今天子御極十四年,宰輔大學士換十幾個。唯有謝大學士最得寵,不過,謝玉石顧惜羽毛,在雍治十三年太子謀反時,立場不堅定,被天子棄用。

現在就看正受重用的何大學士有幾分真金火候!

雍治天子有段時間沒有與羣臣召對,有事,叫了重臣到西苑中辦理。他高居在御座之上,眼皮子掃過羣臣。太監總管許彥敲響了三聲淨鞭。武英殿中便安靜下來。

雍治天子向許彥示意,“念!”

許彥拿着一本奏章,走到丹陛前許,大聲道:“陛下玉批都察院御史趙俊博的奏章:大言不慚,見利忘義,貶出京中,令有司論之。”

瞬間,已經安靜下來的武英殿,再安靜的幾分。針落可聞。不少人臉上驚駭的表情,彷彿固化一般。衆生百態,不可一一描述。顯然,天子的這個決定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的!

第五百九十九章 絕路第三百零一章 誰主揚州(完)第四百九十二章 政老爹的心事第六百零三章 鳳姐大鬧寧國府第三百二十五章 疏離、套路第七百二十七章 誰主沉浮(上)--楊皇后第四百六十一章 整風運動(中)-準備第六百九十九章 江南閒居(二)第五百八十九章 護盾、方法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窗事發,賈府捲入。第二章 冬日小雪第三百九十章 秦淮水榭花開早(中)第兩百一十五章 制止、午後第一百二十七章 春節前(三)-三爺回來第六百七十七章 問君能有幾多愁第七百七十五章 西行漫記(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原因、幕僚第三百二十三章 環三哥第四百三十章 結果第三百八十四章 原因、幕僚第兩百九十二章 流言蜚語(上)第六百五十一章 極具大周朝特色的戰鬥第八百五十章 了卻君王天下事(一)第七百六十二章 歸去。第五百五十九章 餘波(二)--補昨天的一更第三百七十一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五百五十四章 賈府缺銀第六十五章 出府(四)-各出計謀第兩百四十四章 與天鬥,其樂無窮(二)第一百八十章 夜雨夜話,我心去留(二)第兩百一十五章 制止、午後第七十二章 葉講郎的計劃第兩百零八章 王府(上)第四百二十八章 考完第兩百四十張 救出第兩百零一章 反撲(下)第七百三十八章 政治套路(下)第六百九十四章 黑不黑?第七百三十章 牛皮吹破後第一百三十四章 珍大爺第九百一十一章 依舊傾城--補一更,求訂閱第四百二十九章 看榜第七百八十一章 當前的任務第九百三十八章 今日高呼孫大聖(大章)第六百四十三章 回京。第六百零二章 整寶玉(下)第兩百五十二章 一句話!第六十四章 出府(三)-登上舞臺第一百五十七章 踏遍青山人未老(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初窺門徑第兩百三十九章 餘波、將離第五百零八章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一)第一百九十章 各自的心思第八百三十一章 召集、出發第九十五章 內舍名額第四十九章 射鵰英雄傳第八百九十三章 崑崙巔、江湖遠(上)第五百一十三章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六)第九百二十一章 忽報人間曾伏虎第四百二十七章 破題第六百六十八章 賈府冬至(中)第七百五十二章 正確的軌道第兩百六十章 感觸、等待第七百四十五章 賈環的意圖第六百四十章 白玉蘭第三百三十二章 江南花魁(一)第六百九十七章 猶恐相逢是夢中第一百二十四章 名聲浮雲第四百二十三章 精髓所在第九百八十四章 我反對第四百九十九章 賈府家宴第四百五十七章 暴雨、入職第八百七十四章 烏尼日之死(下)第四百五十六章 懲罰結果第五十五章 興師問罪第一百七十一章 初談去留第九百一十章 交鋒、試探、碑文第一百五十七章 踏遍青山人未老(三)第六百八十八章 銀幣(三)第四百七十五章 王府論策第九百一十八章 賈、沈結親第一百四十四章 手尾(二)第八百九十二章 碎葉刺殺(完)-教教他們怎麼做人第七百九十三章 戰爭開始。第四百一十七章 芳園應賜大觀名(中)第五十九章 探視、再見第四百六十章 整風運動(上)第四百五十九章 被鄙視了。第八十九章 府試第七百一十三章 輿論的轉變第一百八十一章 夜雨夜話,我心去留(完)第九百七十一章 永興八年第兩百三十五章 釣魚貼(上)第六十七章 出府(六)-坑你沒商量第兩百九十四章 流言蜚語(中一 自由心證)第七百六十八章 起復、北上第七百零九章 給賈府的聖旨第一百七十三章 調整、從容、通透第九百四十三章 下半夜開始第一百九十五章 族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