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玉質刀柄

日本南方軍轄近衛師團、第二師團、特別混成旅團和南方艦隊,總兵力達到了五萬人。

按計劃,日軍應該兵分兩路,從南北兩個方向直搗臺南,徹底消滅盤踞在臺南的劉永福所部,在一個月內,肅清全部抵抗力量,完成對臺灣的全面佔領。

但是,形勢突然發生了變化。

9月1日,日軍在彰化遭受重創,近衛師團的混成旅團旅團長比志島義輝陣亡。緊接着,進攻臺南的海軍陸戰隊連同吉野號巡洋艦,被敵軍全殲,無一生還。

突如其來的打擊,打得大本營暈頭轉向,天皇震怒!

剛開始,大本營還以爲是法國人蔘戰。幾天後,才終於搞明白,是日軍的老對頭,周憲章的章軍參戰了!

清日戰爭,日軍就是敗在章軍手裡!正是因爲章軍,使得日本失去了囊中之物的朝鮮,也丟掉了唾手可得的遼東、山東。現在,日本經過將近一年的苦戰,只得到了一個臺灣,這是日本在這場戰爭中唯一的果實。

原以爲,大清國的慈禧太后,已經替日本人解決掉了章軍,哪裡想到,章軍竟然出現在了臺灣!

日本政府向大清國提出了強烈抗議,但是,卻被大清國朝廷拒絕!大清國的理由很簡單,臺灣並沒有清軍。所謂章軍,只是一羣偷渡到臺灣的志願者,對此,大清國已經加強了臺灣海峽的海防,明令嚴禁中國大陸軍民偷渡赴臺。所謂章軍在臺灣的一切行動,與大清國無關。

日本人知道,這是大清國朝廷玩的花招,可也毫無辦法。

日本不能失去臺灣!否則,這一場讓日本人損兵折將、耗費鉅萬的戰爭,就毫無意義了!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大本營決定,向臺灣增兵!不論付出多大的代價,也要把章軍趕出臺灣!決不能讓章軍從日本手裡奪走這唯一的果實。

與此同時,臺灣總督府和南方軍司令部,經過謹慎思考後,調整了對臺作戰戰略。

目前,臺灣日軍總兵力爲五萬人,而章軍兵力有三萬多將近四萬。日軍在兵力上佔據優勢,但優勢不明顯。鑑於日軍已經完成了對富庶的臺灣中北部的佔領,章軍所部據守在偏遠侷促的臺南地區,日軍完全能夠在臺灣就地獲取戰爭資源,而章軍很難從當地獲取糧餉,他們的後勤供應,只能通過臺灣海峽,從福建兩廣獲得。

所以,總督伊東佑亨決定,放棄對臺南全面進攻的計劃,採取三管齊下的策略,第一,停止嘉義一線的大規模進攻,轉而防禦。第二,南方艦隊加緊對臺灣海峽的封鎖,切斷章軍的供應;第三,強化臺灣中北部的佔領,建立地方政府,肅清殘敵,鞏固統治。

日軍要對章軍打持久戰,用時間河空間拖垮章軍!

伊東佑亨的決定,是極爲明智的!

在臺灣,日軍佔據天時地利,章軍所擁有的,只是人和。

但是,荒僻的臺南,資源匱乏,無法爲四萬章軍提供必要的戰爭資源,章軍根本無法在那裡長期立足。那裡的土地人民,養活不起這樣一支大軍。

用不了多久,章軍就不得不主動向臺灣中北部發起進攻,否則,他們在臺南坐吃山空,只能被餓死!

一旦章軍主動出擊,日軍正好可以以逸待勞。嘉義至彰化一線,日軍已經構築成銅牆鐵壁,章軍的進攻,必然會撞得頭破血流。待章軍在進攻戰中消耗得差不多了,日軍再乘勢大舉反攻,一舉拿下臺南!

這個策略是英明的,唯一不足的是,曠日持久,日軍搞不清楚,章軍會在什麼時候開始進攻。

還有一點不利的是,臺灣日軍長期不作爲,會帶來極大的國際風險。臺灣問題,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英國、法國、美國的眼睛都盯着臺灣,直到現在,這些西洋列強也沒有正式承認日本對臺灣的佔領,臺灣問題如果遷延三個月或者更長,那麼,難保這些西洋列強不會插手臺灣。

一旦西洋列強插手臺灣,他們肯定會想方設法與周憲章聯繫,勸說周憲章擔任他們在臺灣的代言人,日本面臨的國際環境就複雜了!

所以,伊東佑亨的戰略思想,在日本國內引起了巨大的爭議。一部分內閣成員,尤其是外相陸奧宗光,強烈要求臺灣速戰速決,以免給法國人插手臺灣留下口實。就連南方軍內部,也有不同的聲音,南方軍司令官乃木希典,就不贊成這個計劃,他急於與章軍決戰,乃木希典相信,他的五萬精銳,足以迅速擊敗盤踞在臺南的章軍!

然而,伊東佑亨憑藉他的威望,終於說服了大本營,同意了他的戰略構想。

於是,近衛師團在嘉義的進攻減緩了,轉而進入防禦。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贊成伊東佑亨的計劃,他相信,這是解決目前問題的唯一正確方法。身爲前線指揮官,他很清楚,日軍面臨的對手,不是那些裝備和戰術水平低劣的臺灣義勇軍,那些人憑着一腔熱血作戰,很容易被日軍擊破。彰化和嘉義的作戰表明,對手是一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正規軍,對付這樣的正規軍,要有耐心,不能一蹴而就。

況且,現在氣候惡劣,瘴癘橫行,不少官兵感染了傳染病,失去了戰鬥力,在嘉義前線,每天都有官兵因病而死。不過,日軍所遇到的瘴癘,章軍也躲不過去,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相信,章軍所面臨的瘴癘問題,比日軍更爲嚴重,畢竟,日軍有強有力的醫療保障系統,而章軍盤踞在臺南,缺醫少藥,他們非戰鬥減員,一定比日軍更爲嚴重。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相信,用不了多久,用不着日軍出手,瘴癘就能把章軍拖垮!日軍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不過,對於武夫而言,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因爲,這樣一來,日軍將領們將失去建立戰功的機會。尤其是乃木希典,這個在中國大陸打了敗仗的將軍,急不可耐要用對手的鮮血,挽回自己的聲譽!

正因爲如此,乃木希典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產生了矛盾,他甚至對總督伊東佑亨也極爲不滿,多次當面頂撞伊東佑亨。

當然,伊東佑亨是臺灣總督,又是軍界元老,乃木希典多次遭到伊東佑亨嚴厲訓斥,只能忍氣吞聲。

嘉義前線歸於平靜,今天晚上,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也得以在觀世音菩薩面前,靜靜地禱告。

大殿外的槍聲漸漸平息,夜色有恢復到了平靜祥和之中。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再次閉上了眼睛,面向觀世音菩薩,雙手合十。

這是一個適合禱告祈福的夜晚,夜風習習,透着秋日的涼爽空靈。在這樣的夜晚,人與佛,應該是最爲接近的時刻。

然而,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心裡,卻始終無法入定。

一種焦灼感始終縈繞在他的心頭,無數模糊的暗影,在他的眼前飛舞。

他告訴自己,那是心魔,應該不予理會。當年,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就是這樣告誡自己的!只要靜下心來,一切的心魔,哪怕是百萬大軍,都會灰飛煙滅。當年他成爲明治天皇的階下囚,被囚禁在寺廟裡的時候,他做到了!那個時候,他只要閉上眼睛,眼前一片空明。

然而,今天晚上,他失敗了!

今夜的夜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清涼如水!

但是,夜風中盪漾着的,是燒焦的皮肉的氣味!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眼前,那些模糊的黑影,不僅沒有消退,反而越來越清晰。

那是身上燃燒着火焰的人羣,有老人、婦女,也有兒童!他們的雙手被捆綁,身體在火焰中掙扎!

痛苦扭曲的臉龐,血肉模糊的身軀,無助的雙手,聲嘶力竭的吶喊!

恍惚間,他看見漢白玉的觀世音的眼睛裡,流下兩行鮮血!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一陣戰慄,一身冷汗,從頭頂浸透到了腳跟!

周圍突然響起了密集的槍聲。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一躍而起,雙手不由自主地握緊了指揮刀,那是一把玉質刀柄的指揮刀,刀柄上鑲嵌着一塊潔白溫潤的美玉,代表着他的皇族身份。

在日本,美玉的尊貴的象徵,每一位皇室親王,都要在身上佩戴一塊玉石,表明自己至高無聲的地位。這其實是日本人從中國吸取的文化習俗!

但是,日本人對於玉文化的理解,卻是一知半解!

玉石不僅僅象徵着尊貴,甚至,尊貴只是玉石的一個很小的象徵意義!在中國人心目中,溫潤光潔的玉石代表的是謙和善良、寧靜高遠,當政者佩玉,是要提醒他善待子民,君子佩玉,是提醒他謙恭明理,軍人佩玉,是提醒他珍愛生命!

而日本皇族軍人佩玉,似乎是要證明他有着剝奪別人生命的權利!這是對玉石的侮辱!

北白川宮能九親王握着玉石刀柄,刀柄上一片冰涼!

第44章 內鬥第81章 大同賓館第145章 一枝梅第123章 自相殘殺(二)第165章 不幸中的萬幸第121章 出征第237章 東牀快婿第165章 不幸中的萬幸第238章 黑材料第19章 國宴第197章 戰爭紅利第202章 名號之爭第42章 沉默的戰場第186章 進攻!第250章 渡江第152章 金弘集第50章 皇上病危第183章 蒙面恩人第169章 戰場上的古董第47章 高麗女人第234章 不平等條約第51章 內外交困第104章 驪鐵再現第128章 野戰醫院第74章 元帥軍魂第232章 國家利益第11章 仇恨的機器第173章 一命還一命第156章 轎伕(一)第181章 三崎之死第77章 煮熟的鴨子第33章 死路第126章 吞併第237章 實業第一人第257章 後路第123章 自相殘殺(二)第244章 女人造反第43章 和戰第61章 出殯第22章 太后還宮第236章 無法掙脫的失敗第190章 朋友還是敵人第10章 狹路第30章 小兵吳佩孚第255章 誰的指令?第246章 江河日下第181章 三崎之死第163章 聯姻第148章 達邦酋長第21章 不務正業第69章 青幫大佬第258章 被拒絕的和談第125章 開殺戒第264章 除夕四第49章 滿洲大軍第170章 叛變者第113章 自殺攻擊第123章 孤獨的黃虎第117章 底牌第248章 監軍第139章 旗人的優勢第70章 生命代價第154章 將帥不和第89章 最後的願望第218章 規格不夠!第23章 平壤光復第126章 吞併第21章 惡戰序幕第148章 達邦酋長第236章 名利雙收第14章 機會第194章 舊事重提第220章 官軍來了第13章 綱常禮義第154章 嫁禍第212章 烈女子第195章 俄羅斯商人第186章 大哥的鐵哥們第243章 走投無路第185章 實力說話第228章 又見哭泣的新娘第46章 和平初現第246章 江河日下第258章 被拒絕的和談第33章 政治問題第87章 野炮對山炮第155章 七殺令第209章 嫂子坐鎮第49章 滿洲大軍第224章 紙包不住火第37章 再次議和第203章 爆料第134章 天上掉下個皇叔第208章 倒賺一把第242章 夫人們很忙第81章 戰爭時期的愛情第255章 清之亡也第242章 夫人們很忙第257章 貴妃與貴人第86章 自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