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使西紀程

街道上,不時有巡哨士兵列隊走過,大部分士兵沒有槍,扛着長矛或者大刀,但他們精神飽滿,隊伍齊整,在長官的帶領下,大步前行,見到周憲章,則是立正敬禮。

秋風吹佛,撩起士兵們單薄的衣服,一些士兵的臉色發青。

周憲章猛然想起了西京丸。

在仁川,西京丸給第一軍運來了棉衣!

這是一個信號,莫非,日軍打算在冬天展開鴨綠江作戰?

朝鮮的冬天一般是在十一月下旬來臨。

如果這個判斷正確,日軍很可能會在十一月中下旬纔會對義州發起進攻,現在是九月下旬,也就是說,章軍有將近兩個月的時間休整。

這當然是個好消息。目前章軍的裝備和訓練水平,都不足以與日軍決戰,有兩個月的時間休整,那是周憲章求之不得的。

周憲章轉身對姚喜說道:“冬天快來了,大家還穿着夏天的衣服。明天你告訴錢有貴,槍炮的事他不用管,他現在要做的,就是無論如何要在冬天到來之前,搞到一萬多套冬衣。要不然,大家都得當凍死鬼!”

“師長,咱們要在朝鮮過冬嗎?”姚喜有些失望。他滿以爲到了義州,很快就能見到他的新婚妻子了。

周憲章沒回答。

那哈五喝道:“姚喜,這是軍機大事,我這個副師長都不敢亂問,你個副官還問個屁啊!”

姚喜咧嘴:“你?副師長?我操,我……”

“那哈五是我任命的副師長!”周憲章冷冷說道。

姚喜只得怏怏閉嘴。

很快,三人來到姜家大院,大院門樓前掛着兩隻燈籠,在夜風中搖擺不已,門前站着兩位荷槍實彈的士兵,他們是袁世凱的親兵,體格健壯,站姿筆挺,精神飽滿。

周憲章暗暗點頭,強將手下無弱兵!袁世凱不僅在官場上左右逢源,看來,他在軍事上也頗有一手,門前的這兩個士兵,明顯與李鴻章的淮軍不同,他們的站姿和持槍的姿態,頗有些西式軍操的影子。這個袁世凱,莫非在操練新軍?

周憲章知道,袁世凱曾經當過兵,不過,現在的袁世凱是個文官,他手裡沒有軍隊,只有幾個親兵衛隊。

見到周憲章,一個士兵舉手敬禮:“周總兵,袁大人正在等你。請!”

周憲章點點頭,跟着士兵進了宅院。宅院不大,迎面就是一間堂屋,三人來到堂屋裡,裡面燈火通明,一張圓桌上,擺着茶具,茶具很是普通,不算精緻。

士兵說道:“請周總兵隨我去書房,這二位請在此用茶。”

姚喜叫道:“我是副官……”

“姚喜,這是欽差大人的住所,不要大呼小叫,不成體統!”周憲章斥道:“客隨主便!”

姚喜急忙噤聲,和那哈五在圓桌旁坐下。姚喜的眼裡沒有欽差,除了周憲章,他眼裡誰也裝不下。

周憲章跟着士兵,出了堂屋,來到西廂房,西廂房大門緊閉,門窗裡透出淡淡的燭火。

“周總兵請,袁大人在裡面等你。”士兵閃在一旁,做了一個手勢,然後離去。

周憲章輕輕敲了敲門,朗聲說道:“義州總兵周憲章,求見袁大人。”

裡面傳出袁世凱的聲音:“周總兵請進。”

周憲章輕輕推開門,廂房裡,一張暗紅色的長几正對大門,長几上擺着紅燭和一堆書籍,袁世凱端坐長几之後,手捧一本書,封面上一行正楷字《使西紀程》,正讀得津津有味。

《使西紀程》是禁書!其作者是朝野公認的漢奸賣國賊郭嵩燾!

周憲章心中暗暗吃驚。

說起郭嵩燾這個大漢奸,還要從馬嘉禮事件說起。

1874年,英國修築一條由緬甸仰光到雲南思茅的鐵路,派出一支探險隊從緬甸出發,前往雲南,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派出翻譯馬嘉禮南下迎接,1875年1月,馬嘉禮到達緬甸,與探險隊匯合後,向雲南進發,2月21日,在雲南騰越地區與當地少數民族發生衝突,馬嘉禮與數名隨行的中國人被打死,史稱“馬嘉禮”事件,或稱“滇案”。

馬嘉禮事件的主因是英國探險隊未經中國.政府允許,擅自闖入雲南,且悍然向當地居民開槍。然而,事件發生後,英國公使威妥瑪趁機向清政府施壓,聲言派兵入滇。其時,新疆正值多事之秋,清政府決心派左宗棠西征,全力收復新疆,難以兩面兼顧,又擔心英國人與俄國人聯合起來奪取新疆,只得派出李鴻章與英國人談判,簽訂《煙臺條約》,向英國賠款道歉,開放宜昌、蕪湖、溫州、北海爲通商口岸。

馬嘉理事件和平解決,爲左宗棠收復新疆解除了後顧之憂,清政府得以全力向西,擊退俄國人,取得了晚清唯一一次對外戰爭的全勝。從此之後,中國囊括新疆全域,新疆正式成爲中國的一個省。清政府在新疆的勝利,就是放在康乾盛世,也是一件極爲艱鉅的偉業,而在貧弱的晚清,這一勝利就顯得更爲耀眼。

然而,如果不把新疆與雲南結合起來,單看發生在雲南的馬嘉理事件,整個事件的處理,清政府就顯得極爲屈辱。馬嘉理事件原本是英國人理屈,中國人卻要道歉賠款,開放口岸,英國人佔盡了便宜。

一百多年來,對於馬嘉禮事件的成敗得失,衆說紛紜,爭論不休。在當時,就有許多臺鑑清流怒斥主持談判的李鴻章賣國求榮。

時任兵部侍郎的郭嵩燾是站在李鴻章一方的。他上了一道奏摺,力主與英國人和談,彈劾雲南巡撫岑毓英,抨擊那些盲目自大封閉守舊的官僚士大夫,惹怒了清流派,被清流派冠以“漢奸”“貳臣”的罵名。

1876年冬,按照《煙臺條約》,清廷派使團前往英國,就馬嘉理事件向英國政府道歉,郭嵩燾被朝廷任命爲正使,劉錫鴻爲副。

郭嵩燾出使英國,再次招來國內如潮的罵名,這一次,痛罵郭嵩燾的不僅僅是清流派了,而是舉國上下朝野共憤!他成了舉國公認的“漢奸”!

國人憤怒的,不是他代表清政府向英國人道歉,而是他出使英國,並在英國設置公使館。

數千年來,在中國人的政治地理觀念中,中國居於世界之中,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和世界秩序的主導者,中國以外的國家,都是狄、夷、蠻、戎,他們需要中華文明的教化,中國的皇帝就是世界的皇帝!中國與狄、夷、蠻、戎不存在平等的外交關係,只存在中國皇帝對他們的懷柔與教化。所以,儘管管大清國在西洋人面前屢戰屢敗,大門被西洋槍炮一次次敲開,簽訂了無數不平等條約,但是,在國人的心目中,天朝上國仍然保持着強大的心理優勢——中國是上國,中華禮教是終極文明,那些手持洋槍洋炮的西洋人都是不開化的蠻夷,總有一天,他們會被中華文明所教化,併成爲中華的順民。

按照這個理念,大清國拒絕向西洋各國派遣使臣,因爲,一旦派遣使臣,就是承認了西洋各國與大清國是平等國家,天朝上國的理論就破滅了!

大清國不僅不向外派遣使臣,甚至不允許西洋各國在北京設立公使館,所有各國的公使館都設在天津,由直隸總督負責與西洋公使打交道。大清國這麼做,是要表明一個姿態——西洋各國沒有與大清國朝廷平等對話的權力,他們只能與大清國的地方政府對話。正如古語所說,小國國王到了大國,只能算是上卿,小國上卿到了大國,只能算是老百姓。

現在可好,堂堂天朝上國的大員郭嵩燾,竟然跑到蠻夷人的英國去當公使,英國與大清國平起平坐,這完全就是敗壞朝廷的威勢,破壞中華文明,禮樂崩壞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國人想不通郭嵩燾爲什麼要這麼做,唯一的解釋就是,郭嵩燾被英國人收買了,甘心“事鬼”當漢奸。

更爲可惱的是,郭嵩燾在英國“事鬼”的時候,還不老實,他寫了一本《使西紀程》,裡面滿是對英國政治、文化、軍事、教育、工業、科學的溢美之詞,主張中國要向英國人學習。

天朝上國竟然要向蠻夷學習!郭嵩燾要麼是瘋了,要麼就是利令智昏,變成了一隻徹頭徹尾的英國走狗!

國人強烈抗議《使西紀程》揚洋夷之威,滅天朝威風,是徹頭徹尾的漢奸書籍,清廷不得已,宣佈《使西紀程》爲禁書,予以全面禁燬。

但是,清廷沒有召回郭嵩燾,他繼續在英國擔任公使。

支持郭嵩燾的有兩個人,一個是李鴻章,另一個就是太后老佛爺!

第169章 觀海樓第189章 來歷不明的軍火商第56章 殺還是不殺第86章 自立軍第126章 觀戰第4章 奇襲第69章 青幫大佬第45章 國民與臣民第46章 九連城第53章 封魂谷第3章 從天而降的炮彈第170章 叛變者第228章 又見哭泣的新娘第137章 缺槍第123章 孤獨的黃虎第192章 臺灣玉第85章 神槍第45章 國民與臣民第12章 靠山垮了第135章 斬首行動第193章 退婚第31章 恩威並重第133章 爲親家母報仇第79章 剪辮子第149章 仙子阿第243章 擒賊擒王第24章 心坎上的仙子阿第17章 官官相護第57章 金家妻女第211章 二爺張作霖第220章 老兄弟第247章 遷都第221章 殺官第108章 祠堂裡的總督衙門第116章 戰與和第7章 填油第102章 進園子第3章 從天而降的炮彈第262章 除夕(二)第159章 定情第197章 突擊第113章 兩張牌第40章 上吊第36章 海軍陸戰隊第187章 震方炮臺第236章 無法掙脫的失敗第120章 集結第238章 東方公主第147章 白鹿寨第87章 兩股勢力的較量第156章 騎兵第70章 生命代價第62章 革命黨第47章 悶戰第213章 悍婦堵門第116章 七星黑旗第206章 誰來保衛家第67章 青幫第197章 突擊第249章 改朝換代?第44章 苦肉計穿幫第12章 靠山垮了第9章 報應第204章 愚蠢的代價第42章 沉默的戰場第93章 仁川港第236章 名利雙收第206章 誰來保衛家第173章 金姝出走第206章 精神出軌第143章 吳先生第57章 金家妻女第177章 血河第32章 休戰第143章 吳先生第171章 消失的軍魂(一)第66章 懷抱小美女第106章 先發制人第186章 大哥的鐵哥們第173章 金姝出走第236章 名利雙收第230章 所謂文明第145章 一枝梅第9章 報應第88章 他是奸細第139章 南北夾擊第212章 拯救弱女梅里溪第193章 退婚第152章 阿里山女神第266章 除夕六第30章 小兵吳佩孚第181章 老長官第1章 登陸第4章 憤青馮國璋第77章 革命黨人第104章 暗算第187章 服務第154章 將帥不和第85章 神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