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

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

在謝爾蓋的努力下,俄國政府最終還是決定將阿拉斯加殖民地出售給黑興根財團。

最終價格在雙方的反覆拉扯下,被定在了700萬盧布,這可真是跳樓價。

當然,爲了安撫俄國政府,一些較爲宜居羣島和領地,沒有被阿拉斯加收回,實際上交易的土地面積爲160萬平方公里左右。

作爲回報,謝爾蓋本人在這次交易中,就直接獲益近百萬盧布。

1867年3月13日。

在普魯士政府見證下,黑興根財團和俄國政府簽訂了《關於阿拉斯加殖民地轉讓協議》,阿拉斯加殖民地被劃爲康斯坦丁親王名下。

也就是說從今天開始,阿拉斯加殖民地主體爲黑興根王室的海外領地。

這筆交易被歐洲一些媒體公之於衆,但是沒有引起什麼波瀾,畢竟當時歐洲人的眼中,阿拉斯加只是萬里之外的不毛之地,也許北極熊纔是阿拉斯加上數量最多的居民。

至於恩斯特,雖然掏錢買下了阿拉斯加,但是他也沒有開發阿拉斯加的心思。

完全是出於有棗沒棗打三竿子的心理,畢竟實在是太便宜了,以後都不可能遇見這種花點錢就能拿下一大片土地的好事了。

這次得益於對謝爾蓋等人的賄賂,雖然單獨支付了百萬盧布,但是最終這些俄國大臣拿錢辦事還是不錯的。

要知道前世美國買下阿拉斯加足足花了七百多萬美元,而恩斯特只掏了盧布。

這個時代美元和盧布基本上就是二比一的匯率,而且受克里米亞戰爭影響,盧布還有繼續貶值的空間。

所以說即使加上賄賂俄國大臣所付的資金,恩斯特還是省了近一半的錢就拿下了阿拉斯加地區。

那可是足足1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別說現在有沒有用,就是以後恩斯特留給自己的後代繼承也能讓他們過上富足的生活。

至於打水漂的可能性,恩斯特也考慮在內了,除了邀請普魯士王室擔保外。

在其他方面也做了些工作,就比如給俄國人的付款,恩斯特採用的就是分期。

在支付了第一筆200萬盧布後,剩下的500萬盧布10年內還清,這樣俄國人想要拿完錢就要老老實實的。

而不用十年時間,恩斯特就有辦法將阿拉斯加地區的俄國人都趕走,這是之前協議中定好的。

畢竟俄國人現在手裡還有阿拉斯加最南端的土地,那裡可是足足有2萬平方公里,俄國人也需要人手開發那裡。

所以黑興根財團和俄國政府的協議中,明確了黑興根王室領地下的阿拉斯加(大阿拉斯加)有權利和義務將境內的俄羅斯人送往俄國的南阿拉斯加(小阿拉斯加)領地協助開發,同理,俄羅斯人不得滯留於大阿拉斯加地區。

在大阿拉斯加地區,恩斯特打算採取最先進的“閉關鎖國”政策,驅逐各國商人,壟斷本地毛皮市場。

同時嚴禁各國探險隊和私人進入大阿拉斯加地區從事任何活動,要是真的被人發現阿拉斯加上的資源,到時候恩斯特的錢可就真打水漂了。

現在,恩斯特就是把阿拉斯加買下來,放在那裡吃灰,最好誰也別發現那裡的真正價值。

加上新入手的桑給巴爾的土地,目前黑興根王室的領地面積來到了驚人的280萬平方公里左右。

爲了方便對外宣稱,恩斯特和康斯坦丁親王商量後,將兩地合稱爲霍亨索倫家族黑興根王室領地。

如此面積龐大的領土,自然會引起有心人的注意,但是其他國家默認了這是普魯士的海外殖民地。

畢竟恩斯特的產業主體還是以北德意志爲根基,稅收自然也是繳納給普魯士政府。

當前也就東非殖民地勉強可以和恩斯特的產業接軌,僅限於糧食和劍麻等熱帶作物。

作爲部分原材料納入恩斯特的產業,而恩斯特的產業又是普魯士產業中的一環,所以等於是東非殖民地最後服務於德意志地區的產業。

所以說東非殖民地是普魯士的海外殖民地一點問題也沒有,不過恩斯特和黑興根財團是中間人,聯絡東非和德意志的產業結合。

而當前,普魯士在北德意志的話語權日益加強,明眼人都看的出來,只要沒有其他國家干預普魯士合併北德意志只是個時間問題。

如果說恩斯特想快點發財,那就太容易了,只要讓人去東非找找礦,絕對可以在短時間裡大賺一筆。

但這樣可能會提前引起列強對非洲的關注,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列強之所以在19世紀後期,同時盯上非洲,還是因爲第二次工業革命改變了列強們的生產模式。

他們由商品輸出走上了資本輸出的道路,所以需要在全世界霸佔原材料市場和消費市場。

而東非殖民地當前就處在這種大勢的的前夕,所以恩斯特纔在東非開展相對落後的種植業,種植業積累財富時間雖然慢,但是勝在穩定,同時可以慢慢積累殖民地人口。

只有治下的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了,未來的東非殖民地纔有能力抵抗其他殖民者的侵犯。

同時嚴格約束殖民地移民的自由,採用集體化管理的模式,也是爲了防止一些信息的外流。

就比如當前東非殖民地,其實發展的在世界各個殖民地裡已經算是不錯的了,但是歐洲人由於地理上(奧斯曼帝國和阿拉伯人的勢力遍佈北非和東非)的原因對此地還不瞭解。

信息的滯後性就給了恩斯特操作空間,好好利用列強劃分非洲之前這一二十年時間,先確定好東非殖民地的大體範圍和鞏固移民遷徙工作,在非洲站穩腳跟還是有機會的。

其實大多數國家只要自己不作死,還是很難被其他國家乘虛而入的,恩斯特前期只要在非洲老老實實種地,少摻和一些國際熱點,那還是很舒服的。

所以,接下來東非殖民地除了消化新吞併的肯尼亞土地外,基本上沒有什麼大事。

而阿拉斯加殖民地,爲了先把阿拉斯加的俄國人和其他國家商人打包送走,恩斯特決定先抽調一隻東非殖民地軍隊,去阿拉斯加殖民地區,配合新阿拉斯加殖民地政府工作。

(本章完)

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199章 結款第504章 借人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110章 數據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51章 坦噶港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680章 緩衝區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10章 各國反應第1章 穿越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161章 檢閱第136章 道路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469章 鯨灣港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82章 麪粉廠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591章 歸途第496章 交戰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79章 閒談第483章 新民族第446章 災情第449章 野心第696章 油井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79章 閒談第47章 聯姻事宜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595章 鼓動第98章 遊歷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28章 “圈地運動”第206章 “收破爛”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3章 在柏林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695章 納塔爾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367章 鐵甲艦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676章 摩托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46章 船隊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577章 收尾第71章 海底電纜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108章 歷史課第382章 渡河第545章 孤兒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58章 密謀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289章 教學第484章 訓練第220章第228章 留學生第74章 “整肅”運動第13章 國際調停第30章 多多馬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524章 幸福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