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

布隆方丹的奧蘭治人好說話,但是並不意味着鄉村的奧蘭治人和城市裡一樣。

因爲奧蘭治自由邦和原德蘭士瓦共和國經濟相似度差不多的原因,大多數奧蘭治自由邦人生活在鄉村。

而鄉村的奧蘭治人又各個依附在大地主之下,所以鄉村的奧蘭治人並不比城市好管理,而且因爲上次突然涌入的德蘭士瓦人數量很多,又進一步壯大了德蘭士瓦鄉村的力量。

而德蘭士瓦臨時政府同時看上了奧蘭治鄉村,其爪牙,德蘭士瓦復國軍開始了“下鄉”。

在布隆方丹等城鎮,德蘭士瓦復國軍還比較容易得手,但是出了城,他們就碰上了硬釘子。

布隆方丹西部的博斯蘭德村。

一隊德蘭士瓦復國軍騎兵,試圖進入博斯蘭德村進行徵稅活動。

“什麼!徵稅?”博斯蘭德村的村長卡里姆有些好笑的看着這羣惡客。

“卡里姆村長,這是布隆方丹總督府的命令,所以還希望你能理解政府的難處。”

在卡里姆面前,這些德蘭士瓦復國軍軍人並不敢囂張,因爲卡里姆旁邊有二三十人拿着武器對他們虎視眈眈。

“這可真是笑話,我在奧蘭治生活了這麼多年,就從來沒有交過稅,你們還是第一批敢在我手裡要錢的人。”

卡里姆並不是開玩笑,兩個布爾人國家,就和之前的美國一樣,根本沒有收稅部門,所以卡里姆爺爺輩就沒交過稅。

“現在時代變了,卡里姆村長,以前奧蘭治是我們布爾人統治,現在大家都在英國人統治之下,自然法律和其他方面也照着英國來!所以你不能拿老一套傳統來看現在。”

“呸,當初老子就不同意什麼併入開普敦,我們奧蘭治自由邦完全是被一羣膽小鬼出賣了,現在果然,英國人翻臉了,我告訴伱們,什麼所謂稅收一毛錢沒有。”卡里姆硬氣的說道。

“卡里姆村長,我勸你還是老老實實把錢連了爲好,英國人的實力可比我們布爾人強多了!”

“呵呵,英國人確實強,可那要看他們在哪個位置,本來奧蘭治自由邦完全可以掌握更多的自主權,要不是你們這些德蘭士瓦人爲虎作倀,心甘情願的做英國人的狗,哪有現在這麼多麻煩!”

“隊長!”

果然在卡里姆的嘲諷下,有復國軍士兵很是惱怒,因爲復國軍絕大多數都是德蘭士瓦人,所以他們看向自己的隊長,希望能給眼前這個老不死的奧蘭治人一個教訓。

但是復國軍隊長並沒有這麼做,奧蘭治自由邦民間力量並不差,尤其是鄉村,有自己的自發組成的武裝力量,他手下就十幾號人,所以並不想現在就和卡里姆這個老傢伙翻臉。

如果現在翻臉,那自己一行人恐怕今天就沒了,先不提卡里姆身邊二三十人的民兵,他們還能繼續從村子裡叫人,要是被圍住,那今天自己肯定是沒有好果子吃。

這就是全民皆兵制度的好處,而當初東非之所以能輕易拿下德蘭士瓦共和國,完全是憑藉人數優勢取得的。

東非單單是軍隊數量,就快趕上德蘭士瓦共和國全國四分之一人口了,而且上來就沒有手下留情,給德蘭士瓦共和國準備時間,所以德蘭士瓦共和國自然無力應對。現在卡里姆應對復國軍的情況完全不同,復國軍又經過三個月的擴充,現在也才勉強達到六千多人規模。

而奧蘭治自由邦的村落不在少數,卡里姆所在的博斯蘭德村就是其中之一,這些村落大多都以奧蘭治人爲主,而德蘭士瓦人更多是城鎮和礦山,所以能取得英國人的信任,用來制衡奧蘭治人。

在城市,英國人拉偏架,所以德蘭士瓦人可以胡作非爲,而鄉村就是另一番景象,甚至奧蘭治人早就不滿英國人的區別對待,鄉村之間正在進行串聯,想要把英國人連同他們的走狗趕出奧蘭治自由邦去。

所以卡里姆接着叫囂道:“哼,你們這些德蘭士瓦人,還想收稅,真是活膩了,老老實實在布隆方丹待着多舒服,別以爲手裡的有武器就可以爲非作歹,下次再敢來博斯蘭德村,我一定讓你們見見血。”

“好,很好,卡里姆村長,看來你已經做出了選擇,希望你不會爲今天的話感到後悔,我們走!”德蘭士瓦復國軍的隊長不得不下令撤退。

然後這一支復國軍小隊趾高氣昂的進村,現在又只能灰溜溜的撤回布隆方丹,當然,他們並不在意,回去向政府彙報,然後再來找博斯蘭德村的麻煩。

不僅僅是博斯蘭德村,今天布隆方丹周邊,很多村落都上演了這一幕,只不過各個村子的選擇不同,有的像卡里姆一樣硬氣,有的則因爲還是招來布隆方丹城內大軍圍剿,所以選擇忍氣吞聲,還有一些村落髮生了流血事件,但是吃虧的主要是德蘭士瓦復國軍。

而卡里姆也不會坐以待斃,今天得罪了布隆方丹城內的復國軍,所以他們這些奧蘭治人開始了全國大串聯。

奧蘭治人各地的大地主們開始互通書信,包括城市內早已經被德蘭士瓦人架空的原奧蘭治統治者也開始蠢蠢欲動,準備配合鄉村的行動,重新奪回布隆方丹等城市的控制權。

1881年2月28日。

不甘心被奪權的奧蘭治布隆方丹城市議員和奧蘭治市民率先打響了推翻英國人和德蘭士瓦人聯合暴政的第一槍。

憤怒的奧蘭治人衝擊警察局,兵營,以及傀儡議會政府,還有德蘭士瓦臨時政府。

奧蘭治人對德蘭士瓦人和英國人進行了洗劫,但是很快,在德蘭士瓦復國軍的鎮壓下,奧蘭治人的反抗宣佈失敗,德蘭士瓦臨時政府接管布隆方丹,並且對城內的奧蘭治人以牙還牙,許多參與暴亂的奧蘭治人被處死。

3月,奧蘭治各地鄉村,宣佈成立新的奧蘭治自由邦政府,並且把英國人和德蘭士瓦人定義爲侵略者,雙方正式形成對峙。

開普敦政府則給予德蘭士瓦共和國支持,對奧蘭治人進行圍剿,並許諾鎮壓叛亂後,把奧蘭治人的部分土地贈予德蘭士瓦共和國。

東非也接到了奧蘭治自由邦爆發內戰的消息,除了國防安全局的情報外,還有奧蘭治人新政府派人越過邊境向東非求助的原因。

面對這種突發情況,東非政府也必須馬上做出決定,是否支持奧蘭治人,且怎樣支持奧蘭治人,東非又能獲取哪些利益。

從邊境到東非中央政府有電報傳信,所以在3月12日東非政府就獲得了消息,而此時奧蘭治人已經和英德(蘭士瓦)聯軍發生好幾次交火。

奧蘭治人雖然佔地利優勢,但是物資和軍火消耗很快,若無外部支持,很難和英德聯軍對抗。

第320章 雙標第531章 兵城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404章 暴富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714章 伊林加第769章 籌碼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86章 咖啡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600章 嘗試第383章 引入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6章 戰爭臨近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27章 地圖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299章 預判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591章 歸途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24章 籌措資金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523章 旱情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364章 燃燒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539章 鄰居論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65章 電燈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618章 良知第453章 借款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308章 滲透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179章 總部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559章 誣陷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162章 打魚第38章 開墾第727章 艦隊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261章 威脅第65章 電燈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287章 西逃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36章 濱海區第13章 國際調停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238章 三把“刀”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66章 《東桑條約》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467章 觀察第388章 換師第520章 發電廠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75章 大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