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回國

在維也納待不長時間,恩斯特一行人就要回東非趕下一場了,這次歐洲之行也算圓滿結束。

這次歐洲之行,恩斯特收穫頗豐,黑興根財團兼併德意志企業兩百四十家,包括多家銀行和大型企業,同時東非計劃引入各類大型工廠四十三座,以鋼鐵,煤炭,銅礦冶煉加工,有色金屬冶煉,造船業爲主。

同時購入大批設備,準備給東非已有企業和工廠實現技術上的更新迭代,提高生產力水平。除此外東非和德奧兩國又敲定了將近一百萬噸鋼鐵訂單,來保障東非鐵路的建設,東非的訂單幾乎憑藉一己之力救活了德奧兩國的鋼鐵行業。

實際上德奧兩國,至少對南德意志和奧地利來說,經濟危機本來就沒有前世嚴重,兩地都是各國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主要面對的還是農業人口過剩。

而解決農業人口過剩這個問題,自然有東非在一邊行動,所以這個問題也就不存在了,兩地的失業率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雖然經濟危機導致了產能過剩,但是因爲人口外流,所以對普通人沒有造成太多影響,反正失業了就去東非麼!總有出路。

東非鐵路計劃的鋼鐵用量是八百多萬噸,這樣其中接近兩百萬噸由歐洲提供,東非後續自己生產加上購買即可。

藉着這次經濟危機,恩斯特打算明年先把東非的鋼鐵年產量至少漲到六十萬噸,主要是加大對馬拉維湖工業區的開發力度。

馬拉維湖工業區當前是東非唯一有能力大規模開發的大型煤鐵產區,津巴布韋則必須等鐵路建設完成後,所以至少還要等幾年時間。

的裡雅斯特港。

“我們東非自己的鐵甲艦!”斐迪南大公有些自豪的對着家人們說道。來的時候還是坐的風帆戰艦,回去算是鳥槍換炮了。

旁邊奧匈帝國海軍的眼裡則充滿了無奈和羨慕。

“唉,堂堂世界大國,我們現在恐怕連非洲都比不上,未來東非海軍恐怕會超過我們。”

“不就是一艘鐵甲艦麼?雖然這艘鐵甲確實比我們的利薩號還要強大,但也是我們奧地利製造出來的,是奧地利造船業凝結的精華。”

“但願如此吧!如果帝國議會不增加軍費,帝國海軍未來的前途只能說一片昏暗。”

奧匈帝國海軍這麼說,實際上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主要是對帝國不重視海軍的抱怨,東非海軍要走的路還長着呢!

“好了,岳父,我們趕緊啓程吧!”恩斯特在一旁催促道。

隨着東非國旗在斐迪南大公號上升起,這艘鐵甲艦的歸屬也首次擺在了明面上。

不過斐迪南大公還有些意猶未盡:“要是能多來幾艘就更完美了!”

斐迪南大公號在地中海里也算的上是龐然大物,所以以斐迪南大公號鐵甲艦爲首的東非船隊,在回程時確實有些吸引人,在經過蘇伊士運河時,引起了英國人的關注。

“這艘船是奧地利前年建造的那艘?”

“看來我們一開始就猜錯了,這艘鐵甲艦並不是爲奧匈帝國海軍準備的,一開始它就準備賣給東非人。”

因爲駐紮在蘇伊士運河邊的原因。這裡的英軍對東非王國還算了解,除了英國船和奧匈帝國船隻,走蘇伊士運河最多的就是東非船隻。

“這艘鐵甲放在其他國家也算頂級的,不過也就那樣。”大英帝國的底氣依然十足。

“不過東非王國一個殖民地,買這麼大的船,反而有些不符合常理。” “呵呵,東非海軍總司令是斐迪南大公,曾經可是墨西哥的皇帝,東非王國背後又有黑興根銀行支持,所以看問題不能單純的考慮什麼殖民地,而是看財力,印度也可以買的起這樣的戰艦,只不過在皇家海軍的庇護下,他們不需要這麼做罷了。”

“說到黑興根,其實我很想知道,黑興根遠洋貿易公司每年能賺多少錢,他們一年四季都在印度洋和地中海來回跑,運的也大多是些農產品和礦物,在非洲搞種植業真的很賺錢?”

“賺錢肯定是賺錢的,不過種植業的風險也很大,一般人沒有資格玩這種高端遊戲,前期的投入就很要命,如果不能短期盈利,資本是不會感興趣的,畢竟來錢快的生意太多了。”

“呵呵,你說的是股票吧!我去年買的股票全跳水了,幸好我玩的不深……”

在英國人說話間,東非船隊已經飄了過去,向着紅海進發。

恩斯特向着卡琳娜介紹東非的情況,主要是闢謠。

“卡琳娜,東非其實並不像傳聞中那麼荒蕪,至少我們生活的區域和歐洲是沒有太大差別的。”

“那東非真的有食人部落麼?”

“這……只能說以前確實有,不過已經不存在了。”

食人部落存在並不是傳言,像非洲那麼原始的部落社會,不能以當前時代道德標準來評判。

“那你見過食人族?”

“當然不可能,我自己到東非都沒有多長時間,怎麼可能見過食人族,這些都是我從彙總的資料中看到的。”

恩斯特沒有遇到過食人族,但是向內陸開拓的東非士兵遇到過,而且發生過不少戰鬥。

“那東非有瘧疾麼?”

“你還知道瘧疾!”

“是祖母和我說的,她說非洲到處都是瘟疫,當初要是知道黑興根王室要遷居非洲,怎麼也不可能挑伱當孫女婿。”

“這純屬污衊,東非的環境好的不得了,不信你可以問問你父母,他們在東非長住,其他不敢說,東非絕對不像歐洲傳言的那麼危險。”

夏洛特公主哈哈大笑道:“東非確實不危險,但是,內陸地區就不好說了,沿海倒是很不錯。”

恩斯特:“不止沿海,人多了是可以改善生存環境的,就拿遠東來說,遠東有一處地方叫做嶺南,古代是專門用來流放罪犯的地方,以前那裡的環境和非洲差不多,並不適合居住,但是隨着一代代人的開發,現在是遠東人口稠密地區之一。我們東非,經過近十年的開拓,改造,實際上達到了類似效果。”

這倒不是東非能力有多強,而是東非環境肯定比以前的嶺南容易改造,首先是東非的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其次是草原比森林更容易開發,最後則是人類的生產力水平因爲工業革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加強,最後也就是恩斯特英明神武的指導作用,許多成熟的經驗和理論極大避免了東非走彎路。

第357章 索加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640章 工地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68章 阿拉斯加第681章 金沙薩第566章 比較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207章 換牌第320章 雙標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324章 珠海通商區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206章 “收破爛”第80章 農業第199章 結款第735章 廓爾喀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749章 南下第12章 戰場間隙第79章 閒談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101章 招人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222章 體面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109章 聖誕節第390章 勸離第332章 稻種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87章 西北之亂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735章 廓爾喀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524章 幸福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182章 抉擇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347章 開飯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72章 菸草種植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487章 太特城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581章 “火車頭”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396章 推測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94章 迎接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87章 西北之亂第161章 檢閱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66章 《東桑條約》第619章 繳獲第222章 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