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開墾

第38章 開墾

在普魯士和奧地利激戰正酣的時候,東非殖民地濱海區已經驅離了所有土著,除了賣給桑給巴爾的奴隸商人外,留下一部分用於乾重體力活,剩下的重新發給他們自己的武器後被放生。

這些被放逐的土著當然不是東非殖民地發善心,他們已經被濱海區的軍事力量嚇破了膽,自然不敢再回到這裡,只能向西或者向北走。勢必會遇到其他土著部落,手中有武器而且沒有土地和食物,自然會其他的部落產生衝突,到時候他們打生打死,東非殖民地黃雀在後,接受新的土地。

而且失去部落的土著能不能挺過去也是一個未知數,總之就一件事,減少土著數量。

新的土地全部種上莊稼是不可能的,但是新據點周圍可以先開發起來。

這些大多是水源充足的地方,可以給生產生活提供穩定的供水,雖然濱海區的雨水也比較豐富,但是現在的東非殖民地人口少,土地種的也不多,只要找條河流,用不着看天吃飯。

濱海區作爲當前最靠東部的分區,因爲臨近印度洋,氣候比較溼熱,所以非常適合水稻種植。

這些新開發的土地,在主糧選擇上自然也就傾向於水稻,小麥溫度過高,會減產,所以適合西部高原地區種植。

而且東非殖民地西部的降水相對較少,適合小麥,穀子之類抗旱能力強的作物生長。

劍麻是殖民地目前最大的拳頭產品,東非適合種植許多熱帶經濟作物,比如棉花,香蕉,橡膠和咖啡……

但是劍麻是這裡長的最好的,而且比較有市場,其他經濟作物的競爭比較激烈。

除此外丁香也是殖民地的重要作物,桑給巴爾蘇丹國就以盛產丁香而出名,所以臨近桑給巴爾蘇丹國的濱海區也沒有放過丁香種植。

丁香的產量比較低,所以銷路不成問題,每次可以藉助荷蘭人的船隊將這些丁香直接運回歐洲銷售。

如今東非殖民地已經開始出現用馬和牛耕地的現象,隨着新馬匹的增加,配套的耕地設施也被安排上。

現在殖民地的通訊也開始使用馬匹,以前一兩個月各個據點才能傳回的消息,現在一兩個星期內就可以傳回來。

東非殖民地也藉助馬匹,開始向更遠的地方探索,包括肯尼亞和津巴布韋等地區的情報。

歐洲盛行馬耕,這使得歐洲不像古代東亞一樣稀缺戰馬,馬耕使得馬匹成爲了必要的生產工具,民衆都有主動養馬的積極性。

同時也造成歐洲的牛沒有那麼重要,就變成餐桌上普遍的食物,所以歐洲人喜歡吃牛肉喝牛奶。

這也和歐洲人不會處理食材有關,比如歐洲人不會閹割公豬,導致豬肉騷味重,只能用香料的濃重氣味來掩蓋。

當然,現在的歐洲也不大吃豬肉,只有德意志地區吃的多一點,未來德國統一,數量會進一步上升。

而牛肉只需要簡單的處理,口感就不錯,自然受歐洲人的青睞,一塊黃油加點鹽,就可以得到一份簡單美味的牛排。

在東非殖民地,恩斯特自然選擇馬耕,牛主要還是用來養肉的,後世的馬賽人就是東非地區的遊牧民族,通過放牛維持生計。

強制使用馬耕,必然會加大馬匹數量需求,而馬匹作爲重要的交通工具,可以提升東非殖民地的交通能力。

畢竟現在的東非殖民地基礎設施基本沒有,還停留在徒步階段,只有少數德意志人配有軍馬,用來通行。

加之東非平坦開闊的地形,非常適合馬匹奔馳,總之需要的馬匹數量是越多越好。

曼達,濱海區的最北部,如今已經看的見炊煙裊裊,移民開始生火做飯。

附近的田地也差不多完成了耕種,借用水車,將河水抽入到稻田裡去,整個土地田地交錯。

這些水田規模都比較大,用馬耕來翻地,當然也有一部分是用土著來當做動力完成的。

其中的一部分已經種上了秧苗,還有一些需要時間,東邊是一片丘陵,被用來種植劍麻。

一排排劍麻自上而下,佈滿了丘陵,遠看像東亞的茶園一樣,都是圍繞着低山丘陵一圈一圈的頗爲壯觀。

最近濱海區的氣候條件也不錯,雨水來的時間比較穩定,很少出現不準時的情況。

這也算印度洋的好處,衆所周知太平洋地區的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比較顯著,會加劇東亞地區的氣候波動。

印度洋雖然也受影響但是不突出,在東非氣候除了受到赤道和高原地區的影響外,最主要的就是信風帶的轉移,每年信風帶南移或者北移都會給東非帶來一定的雨水。

這就形成了東非一年有兩個雨季,同時東非沿岸還受到洋流的影響,濱海區最爲明顯。

如果沒有索馬里寒流,東非沿岸的降水絕對會提升,形成類似印度東北那樣的地形雨。

東非殖民地氣候的穩定,也造就了農業生產的有序進行,殖民地已經有了一套相對成熟的農業曆法,可以用來指導安排新移民參與農業生產。

目前受到東亞地區的動亂影響,來東非殖民地發展的移民數量也在快速增加,尤其是北方。

受到闖關東的影響,北方的居民現在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去海外發展,一個是到東北發展。

去海外的話,那東非是目前的最優選項,因爲恩斯特佈置比較早,加之北方地區不像南方接觸外面的世界早,所以恩斯特在北方鋪建的移民網絡規模更大,也更成熟。

而南方地區,尤其是東南沿海,渠道比較多,有的人選擇去南洋發展,第二目的地則是美洲,畢竟門路比較廣,很多都是宗族和地方爲羣體一起出海。

所以南方的移民在海外比較抱團,但是內鬥也相當嚴重,因爲他們在海外也是聚集在一起,形成類似唐人街的據點,而械鬥是南方宗族的特徵,在海外他們的利益重疊就更嚴重,你多吃一點,他就少吃一點,所以火併比國內還多。

這也是恩斯特不敢選南方移民的一個原因,只有老老實實地種地,不整幺蛾子,尤其是會形成團體,目前東非殖民地的華人移民雖然人數最多,但是沒有人領導,就一盤散沙,恩斯特很滿意。

在歐洲德意志地區,普奧兩國展開激烈戰鬥時,東非殖民地一片祥和,所有人都在爲開發事業做貢獻。

屋舍建設,農田開發,修築水渠,新建道路,畜牧養殖,一個農業爲核心的東非殖民地正在迅速建設中。

(本章完)

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151章 在法國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1008章 分析第13章 國際調停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247章 黑興根旅請假第86章 咖啡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207章 換牌第953章 新家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968章 分歧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871章 “萊茵”市第1099章 鋼鐵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517章 過剩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51章 坦噶港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695章 納塔爾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594章 矛盾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104章 飲食第66章 《東桑條約》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844章 魯道夫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38章 開墾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811章 送行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560章 記者會第926章 機耕路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179章 總部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258章 夜襲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726章 深入第594章 矛盾第417章 炊事車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904章 卡賓達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735章 廓爾喀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189章 佔領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