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k001

接下來一個月時間,東非就開始充分發揮遠東援助團的作用,讓人心甘情願做事要懂得利誘,東非王國能開出的價碼還是不錯的,除了基本生活保障外,同時開出了很高的工資,不過全部是東非內部流通的萊茵盾,東非賺錢東非花,一盾別想帶回家。

同時給這些醫生安排東非的職稱,在醫療領域算是公家人了,東非政府的作爲,李格和安德兩人只能乾瞪眼,毫無辦法。

在東非極力拉攏下,確實有不少人心動,但是大多數人還是想着能回到遠東去,醫生這個職業在哪裡都屬於高薪職業,過得並不算差,而且遠東醫生大部分都是比較有才學的,落地歸根思想也更加強烈。

這點東非也明白,不過也無所謂,總會有源源不斷的遠東人才到東非王國來填補這些空缺,直到有一天東非醫學徹底發展起來爲止。

……

1871年9月13日。

康斯坦丁國王親臨達累斯薩拉姆市,達累斯薩拉姆市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其承擔的運輸壓力也日益繁重。

所以早在三年前達累斯薩拉姆市改造之前,東非就在原來港口東南南方七公里的地方新開闢了一座港口用來分擔舊港的壓力。

這座新港口主要用來承擔東非大宗商品進出口,移民,重要進口設備等業務,舊港則主要負責接待需要在達累斯薩拉姆市停泊的外國船隻。

這也是達累斯薩拉姆市移民過渡點從達累斯薩拉姆市城區轉移到城南郊區的原因,移民在達累斯薩拉姆市新港登陸後前往移民過渡點更加方便,同時有助於管理。

以前移民登陸達累斯薩拉姆市後,和城內居民區混雜在一起,臨時駐地也會受到老城區限制,東一塊,西一塊,不方便管理不說,還影響市容,不利於過往消費者的心情愉悅。

本身移民在船上待的時間很長,加上大多數都是貧民出身,其儀態和妝容在登陸東非的時候可想而知不太受人待見。

雖然在達累斯薩拉姆市過往的消費者,也是常年在海上漂泊者,形象也不太好,但是誰讓人家手裡有錢呢!他可以幾個月不洗澡,不洗漱,衣服都包漿了,但是寬以律己,嚴以待人,就是看不得移民的蓬頭垢面的樣子。所以優良的市容有助於東非王國掏空外國水手們的錢包。

當然,從新港的功能也可以看出,其可以用來掩蓋東非王國的一些發展數據,達累斯薩拉姆市區魚龍混雜,各國商人云集,誰知道其中有沒有“有心人”。

而今天康斯坦丁親自到達累斯薩拉姆市新港就是爲了參加東非第一鐵路的通車儀式。

就在三天前,由黑興根維也納能源動力公司和奧地利皇家鐵路公司合作打造的蒸汽動力機車頭到達東非,同時還有配套的六節車廂,其中乘客車廂一節,貨運車廂五節。

爲了把這個大傢伙從碼頭運到車站,花費了足足兩天時間,達累斯薩拉姆市火車站建在達累斯薩拉姆市西南三公里的郊區,爲了把這個大傢伙送到車站,東非鐵路工人對沿途道路進行了反覆加固。

達累斯薩拉姆市火車站看起來很簡陋,除了站臺和標誌牌,就只有一座佔地三十多平米的小平房。

黑興根維也納能源動力公司的技術人員在站臺上向康斯坦丁介紹東非第一列火車。

“陛下,這列火車由黑興根維也納能源動力公司和奧地利皇家的弗朗茨——東方皇帝鐵路公司聯合設計建造,採用了當前時代的許多前沿技術,經過時長一半年的技術驗證,由奧地利熟練機車生產工人組裝,在出廠後又在奧地利進行了爲時三個月的試驗運行,完全可以滿足當前東非的需求,同時受恩斯特殿下指示,這列火車以您的名字命名,編號爲K—001。”

康斯坦丁問道:“如果在山區,它能否還正常運行?東非高原到沿海平原的落差還是比較大的。”

“陛下,這臺機車在奧匈帝國做了相當豐富的實驗,我們團隊在阿爾卑斯山區專門修建了實驗軌道,其速度和爬坡能力都達到世界平均水平,東非的地理條件我們也是有數據的,難度遠不及奧地利地區,奧地利是多山國家,所以這兩年修建的山地鐵路很多,而東非高原海拔雖然也很高,但是從高原向平原有許多地方過渡平緩,整體坡度要低的多。”

高原和山地還是有些區別的,非洲是個高原大陸,它是所有大陸中最高的,這種地質構造不利於地殼運動而形成山脈.相應的東非地勢也以和緩的高原爲主,缺少高大山脈。

所以東非沒有巴西沿海地盾那樣突兀的地質構造阻斷交通,東非沿海平原,按照東非官方說法是平原,實際上只有貼近海岸線的地區海拔在200米以下,中間大部分區域從200米向1000米過渡,等到了東非高原的邊緣,兩者海拔相差也就不大了。

因爲東非高原的海拔就在1000到2000米之間,平均海拔在1200米左右,像乞力馬扎羅山那種5800多米的高山主要是受東非大裂谷的影響。

其本質上是由火山運動造成的,它的形成大約始於75萬年以前,最初由三個大火山口組成:希拉、基博和馬文茲。

東非境內的火山很多,但是大多過了活躍期,以死火山和休眠火山爲主,雖然東非大裂谷造成的火山地震帶帶很龐大,但是和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相比完全是小兒科。

東非的地震和火山發生率甚至比不上意大利,至少恩斯特前世就沒有聽說過非洲有什麼大的火山和地震事件,地震常有發生,但是都不太強烈,絕大多數不超過6級。

恩斯特就記得在非洲時候的坦噶尼喀湖附近發生過一次地震,當時美國測的數據是6.8級,法國測的是7.5級,除了個位數傷亡外,造成的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甚至沒有什麼損失。

總體上來說,除了東非大裂谷附近區域,東非根本不太用擔心火山地震這種自然災害的發生,地質條件總體上比較穩定,反而在鐵路修建時更應該多考慮暴雨,洪水等因素。

再者來說東非地廣人稀,不利於鐵路修建的地區完全可以選擇繞開,所以沒有太大難度。

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469章 鯨灣港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379章 黃金葉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88章 衝突升級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401章 駁回第673章 象牙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還在審覈……第220章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555章 羞辱第36章 濱海區第194章 迎接第698章 魚餌第698章 魚餌第71章 海底電纜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287章 西逃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327章 南下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291章 “偷國”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606章 後悔第531章 兵城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295章 拒絕第97章 日常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222章 體面第336章 東非菜?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387章 初交手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446章 災情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78章 奧匈帝國第177章 放牧第509章 起步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606章 後悔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444章 到家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546章 許可第598章 新年第672章 危與機第595章 鼓動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758章 331師第65章 電燈第607章 迂迴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151章 在法國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617章 行動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153章 送酒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58章 密謀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