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香蕉園

北方省。

依託謝貝利河的農業開發計劃開始施展,本身索馬里的耕地同東非其他區域比較有限,加之此地之前深受阿拉伯文化影響,所以土地開發率還是的,大多數是熟地,而不用從零開始。

清晨,氣溫還比較低,或者說比較涼爽,所以北方省的農民們開始在各個村村長的組織下早早出門,到地裡幹活。

初升的太陽,從謝貝利河的東岸升起,紅霞映照在寬廣的河面上,河道中央一道有沙洲,隨着河流向南部彎折,而謝貝利河兩岸分佈的農田看起來賞心悅目,頗有一種尼羅河沿岸景象。

北方省,巴爾村。

來自牙買加的香蕉種植專家亞克力,開始指導謝貝利河下游香蕉種植園的規劃。

東非引入的香蕉品種正是加勒比海流行的“大麥克香蕉”,這種很甜,但是味道很濃郁香蕉品種。

恩斯特本人是不太喜歡甜味的,但是這個時代的人喜歡,尤其是歐美,加上“甜”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是一種輕奢的味道。

大麥克香蕉本身就甜度很高,加上索馬里地區氣候對香蕉的甜度加成,恩斯特都能想象出種植出來的“大麥克香蕉”有多齁甜,但是歐洲人就是好這一口。

並且它的皮也厚,適合長時間儲存和長距離運輸,也是大麥克香蕉風靡一時的原因。

亞克力本人就是在牙買加農民家庭出生的,所以對大麥克香蕉種植頗有經驗。

巴爾村村長雅恩問道:“亞克力先生,如果在這片區域種植香蕉,真的可以實現?”

亞克力說道:“只要保證灌溉水源充足自然也沒有太大問題。主要還是看當地的溫度,索馬里溫度和加勒比海差不多。所以這方面也就不存在問題,而且索馬里因爲沙漠原因,日溫差很大,所以對當地農作物的糖分積累是有利的,有助於提高其品質,未來銷量上一定會比較有市場。”

雅恩:“真是不好意思,主要是我以前來自匈牙利,從小就沒見識過沙漠和綠洲,所以纔對這一點有所疑慮。”

亞克力:“當然沒有太大問題,其實如果我沒有接受過教育的話,說不定也會和你有一樣的想法,還是要感謝我的父親當年把我送到法國留學,纔有今天的我。”

亞克力雖然是牙買加農民家庭出身,但不是一般的農民,其父親是當地的白人農場主,這也是他有能力去歐洲留學的原因。

雅恩:“亞克力先生,關於香蕉種植索馬里和牙買加還有什麼不一樣的麼?”

亞克力:“在牙買加香蕉種植要做好排水工作,兩地雖然都可以種植,但是索馬里氣候和牙買加大不一樣,你們可以不太重視這一點。索馬里的熱帶沙漠氣候降雨量,基本對索馬里香蕉生長影響不大,還能對其進行補充。”

雅恩:“也就是說這個排水系統可有可無?”

亞克力:“差不多是這個意思,畢竟我很難想象這裡和牙買加一樣大雨滂沱的景象,尤其是颶風來臨的時候,牙買加的農場被攪和的翻天覆地,而索馬里的氣候很穩定,乾旱少雨,灌溉也依賴謝貝利河的河水。”

雅恩:“還是要修築水渠的,引河水灌溉,我們不可能拿着水桶去一點點打水,還是要通過水渠把河水引過來。”

亞克力:“如果你們願意的話,當然可以這麼做。”

索馬里的土質比較鬆軟,所以這件事也不麻煩,巴爾村的村民,開始沿着謝貝利河西岸規劃好的種植園圖紙,修築水渠。

灌溉時可以補充田地裡的灌溉用水,需要排水時只要沿着水渠流回謝貝利河即可,雖然這種機率很小。

同巴爾村一樣,謝貝利河兩岸,開始出現縱橫交錯的水渠,謝貝利河下游就像生了根一樣,這些細小的水渠像毛細血管一樣深入貝納迪爾平原。

貝納迪爾平原和莫桑比克平原是非洲僅有的兩個嚴格意義上平原地形,其他區域則被稱爲窪地,盆地和河口三角洲。

謝貝利河和朱巴河下游都在貝納迪爾平原之內,總面積大約二十七萬平方公里。

整個貝納迪爾平原內,沒有一處種植糧食,其有灌溉條件的土地全部被東非用來種植經濟作物,包括原本格勒迪蘇丹國的耕地都被東非改造成香蕉種植園和乳香沒藥種植基地。

“北方省和朱巴省不需要種植糧食作物,本來這裡就耕地有限,而且降水量不足,當地生態非常脆弱,與其大規模種植糧食,消耗謝貝利河和朱巴河河水,還不如小規模種植經濟價值更高的農作物,糧食從南方運轉過來就可以了。”這是當初恩斯特設計兩省農業開發規劃藍圖時對康斯坦丁的解釋。

還有個重要原因則是通過這項舉措,在農業和經濟上牽制北方兩省,使其無法擺脫對東非核心區域的依賴。

索馬里可以種植的作物,東非其他區域也有條件種植,只是在產量和質量上有所差異,索馬里並無明顯優勢,或者說各有各的優勢,所以索馬里沒有什麼東非必須的農產品,而索馬里地區則離不開東非的糧食供應,就算索馬里地區全部改爲種植糧食,熱帶沙漠氣候爲主的大環境下也很難完成糧食自給自足,因爲當前索馬里農業結構已經定型,短時間改種糧食作物基本不可能完成。

至於保護環境,雖然索馬里生態比較脆弱,但是擁有兩條大河的索馬里,比中東和北非大多數地區強的多,不過有限開發索馬里地區土地,確實可以防止荒漠化加劇。

目前索馬里耕地潛力是沒有被充分開發的,而東非政府的計劃僅僅是在原有已開發土地的基礎上再增加百分之二十,這也是索馬里地區開發難度比其他區域低的多的重要原因。

開發這麼點土地,明顯和東非在其他地區的做法不一樣,就是爲了避免過度破壞植被和綠洲,把荒地變成耕地很容易,但是耕地變成沙漠後想恢復也就困難了。

巴爾村距離摩加迪沙不遠,而東非的香蕉產區差不多集中在附近區域,村民們從早忙到了晚上,對原來格勒迪蘇丹國的土地進行整平和修理,同時修繕水利設施,爭取早日恢復當地農業生產。

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351章 過往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364章 燃燒第135章 休整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86章 咖啡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37章 戰爭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30章 入侵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162章 打魚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515章 狗咬狗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606章 後悔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276章 “老朋友”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572章 停火線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356章 鐵路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287章 西逃第701章 城市化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523章 旱情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71章 海底電纜第504章 借人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520章 發電廠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688章 巡邏兵斐迪南大公第37章 戰爭第769章 籌碼第161章 檢閱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766章 集結第524章 幸福第499章 建交熱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12章 戰場間隙第556章 氣吐血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43章 行政區劃第204章 “流放”?“潤”!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694章 訛詐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230章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68章 阿拉斯加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327章 南下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70章 蒙巴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