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多多馬

第30章 多多馬

多多馬是東非先遣團第一隊的目的地。而今其他隊伍還在趕路的途中,第一隊已經開始建設工作了。

多多馬,後世坦桑尼亞的行政首都,海拔1100多米,氣候涼爽,位於近瓦米河的上源,低山丘陵起伏,地形多樣。

這裡是從斯瓦希里海岸到坦噶尼喀湖商隊的停靠點,前世是坦桑尼亞的重要鐵路樞紐,所以這裡的地理位置相當重要。

通過多多馬可以中轉從達累斯薩拉姆港上岸的貨物,發向東非殖民地的各個據點,而且可以爲後續移民提供便利。

多多馬年降水在六百毫米左右,一年氣溫在十五到三十度之間徘徊,非常適宜人類居住。

這給東非先遣團第一隊提供了便利,在雨季來臨之前,第一隊用黑興根公司產的煤油打火機四處放火。

藉着東南風,大火向西北蔓延,許多動物四處逃竄,沒有跑掉的倒黴蛋給士兵添了一頓肉食,搭配上採摘來的野香蕉放在火堆上烤的滋滋冒油。

而大火過後,留下的草木灰剛好中和土壤的酸性物質,隨軍的五百多移民開始翻耕土地。

多多馬附近也有土著部落,這裡是他們和阿拉伯商人的交易場所,他們看到新來的先遣團第一隊帶着火器(阿拉伯人也有),人天生就會對陌生的事物心生警惕。

最主要的是在這裡很少能見到東亞人的面孔,本地土著大多是幾百年前從西非一路遷徙到此地班圖人,皮膚黝黑,在東非與桑人和白人都打過交道,先遣團第一隊的膚色介於二者之間,而且衣着樣式也沒有見過,站在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出不同,

第一隊也暫時沒有和這些土著部落起衝突的意思,畢竟初來乍到,還是先建設好營地再說。

好在這時的東非還是地廣人稀,整個坦桑尼亞境內的東非草原加起來人口可能還沒有蒙古草原多。

畢竟蒙古人會牧馬放羊,而這些土著還停留在狩獵採集的階段,生產力低下能養活的人口就少。

還有阿拉伯人經常挑動部落矛盾,引發戰爭,販賣人口,這些年的東非人口不增反減。

後世坦桑尼亞能有五千萬人口多虧了德國人和英國人,雖然同爲殖民者的動機都不純,但是真的將這些野蠻人帶入了農耕時代。

所以非洲各國獨立後,沒有了殖民者的約束,加上生產力提高,人口紛紛翻倍增長,比如坦桑尼亞在20世紀六十年代人口才1000萬出頭,到了恩斯特穿越前已經接近6000萬,而且生育率還在持續提升。

目前整個坦桑尼亞9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恩斯特懷疑人口可能五百萬都沒有達到。

因爲前世德屬東非經過幾十年的開發,在一戰前才七百多萬人口,德屬東非可是包括了盧旺達和布隆迪這樣在非洲人口比較稠密的地區。

所以恩斯特纔敢打東非殖民地的主意,畢竟前世恩斯特見過的許多縣人口就接近百萬,有的甚至有兩百萬。

想一想,如果說搬空一個國家的人口,那肯定會被說癡人說夢,如果是幾個縣的人口那就是還有可能。

畢竟前世祖國的動員能力太恐怖,南水北調,三峽水庫……這樣的例子有很多。

而且都是較短時間內完成大規模人口的安置工作,恩斯特目前時間還有的是,未來花個三五十年專心把土著送走,東非就不存在什麼種族問題了。

至於華人和白人,這個好解決,至少恩斯特自己覺得好解決,民族融合畢竟是真真實實存在案例的,比如巴西那種所有人都窮的蕩氣迴腸,哪還有心思搞這些,反而是高度發達的美國人成天爲了轉移矛盾,拿種族說事。

這樣的例子還有古巴,恩斯特是十分佩服古巴政府的,在一個同制度下所有種族和諧相處,這要是放在後世的其他資本主義小國早打出狗腦子了。

反面例子也有,就是南斯拉夫,不是恩斯特帶着有色眼鏡看這個國家,恩斯特感覺這個國家的解體就是領導人咎由自取,在妥協和自由裡滅亡,連自己的立場都搞不清楚,沒有發揮出優越性。(害怕,瑟瑟發抖。)

話說遠了,至少恩斯特覺得自己有能力解決這件事,畢竟常年生活在一個擁有三千年集權和兩千年大一統傳統的國度,一些手段還是知道的。

像西周那種分封制恩斯特都覺得比西方集權,畢竟西周的分封制也是有核心的,周王室後期還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歐洲直接人均羅馬,後面白打兩次世界大戰都搞不好一個歐盟。

在歐洲唯一具有底層集權思想的國家,俄羅斯算半個,所以怨不得美國人害怕俄羅斯,因爲它真的有一統歐洲的能力。

……

多多馬,今日氣溫二十三度,華人移民的衣物比較單一,大多是普魯士軍服,在第一鎮的時候,因爲溼熱的環境又悶又熱,到了多多馬卻剛剛好。

所以移民的狀態很好,但是指揮官還是很謹慎,非洲在以前歐洲人的眼裡是受到詛咒的大陸,就是因爲非洲熱帶疾病極多,殖民者大多在沿海活動也不願深入內陸。

所以恩斯特極爲重視殖民地的衛生問題,也給出了一套可行的方案,比如生水要煮開了喝,不能吃半生半熟的野生動物肉,蛇和蛙類寄生蟲多的食物不要接觸,殖民地要定時消毒,要注重預防蚊蟲叮咬,排泄物要合理收集利用……

這些都是殖民地官員日常的任務,尤其是要嚴格約束移民的飲食問題,畢竟常年飽受饑荒之苦的吃貨大國民衆能把東西變着花樣來吃掉。

但是東非殖民地食物還是充足的,實在沒吃的,那不是還有野生香蕉和水果能飽腹麼?沒必要去搞一些稀奇古怪的動物來吃,哪怕是非洲草原上成羣的大型食草動物也可以團隊合作打獵獲取,什麼斑馬角馬,野性十足,具有一定危險性。

夜晚,多多馬地區的視野極好,繁星佈滿了夜空,氣溫有些回落,勞動一天的移民們,躺在簡陋的木牀上,安穩的進入了夢鄉。

(本章完)

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524章 幸福第449章 野心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135章 休整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12章 戰場間隙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70章 蒙巴薩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464章 勸說第504章 借人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93章 姆特瓦拉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474章 討論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33章 尋找“光明”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596章 壓迫感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736章 第九旅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364章 燃燒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447章 趣談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388章 換師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492章 靜坐戰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640章 工地第394章 硬氣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293章 入關!第441章 回國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769章 籌碼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87章 西北之亂第345章 援助團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387章 初交手第545章 孤兒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453章 借款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36章 濱海區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449章 野心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775章 紹奎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511章 輸血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161章 檢閱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383章 引入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