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

對馬塔貝萊高原(津巴布韋)如何開發,首先是讓當地的人氣上來,所以東非政府就這件事展開了一次政府會議。

當然,更多的是政府人員集思廣益,最後由康斯坦丁和恩斯特兩人拍板決定。

馮德萊恩:“從經濟上來說,目前馬塔貝萊高原屬於一片空白地帶,除了軍隊,沒有任何人口,但是當地土著數量不少,我們可以先利用土著將當地的一些資源開發出來,而且馬塔貝萊高原距離東非都很遠,中間還隔着一個贊比亞,所以只從陸地交通方面考慮,開發馬塔貝萊高原的距離太遠,行政管理也很不方便,這方面我提議和莫桑比克方面進行溝通,讓他們放開出海口,如果能通過海上交通運輸,能極大改善馬塔貝萊高原的環境。”

亞爾曼:“出於安全考慮,莫桑比克方面的葡萄牙人,估計是不會答應我們這個請求的,所以還是不要對莫桑比克抱太大希望的好。”

思維特:“先解決聯絡問題纔是正道,贊比亞地區的電報線路已經快修到南邊疆省了,完工後立刻將電報線路從贊比亞繼續直接引入馬塔貝萊高原,這樣我們也能及時和當地駐軍保持聯絡,快速做出決策,應對突發事件和潛在風險。”

康斯坦丁說道:“土著經濟可以考慮,馬塔貝勒高原現在本就處在殖民地狀態,所以我們可以利用駐軍先讓這些土著活動起來,讓他們先把土地粗略整理出來,種植一些作物,最好是高產的馬鈴薯和木薯,這樣土地就可以得到初步開發,後面我們在讓移民接收開發出來的土地,就容易許多。至於交通問題,外交部先和莫桑比克聯繫一下,和他們溝通溝通,如果他們不願意提供出海口,也無所謂,我們就自己一步一個腳印開發馬塔貝萊高原,還有電報線路,修完贊比亞幹線後立刻投入馬塔貝萊高原段的修建,贊比亞的支線可以暫時拖延一下建設時間。”

思維特:“陛下,說道交通問題,我們可不能忘記了整平馬塔貝勒高原和贊比亞地區的道路,尤其是贊比西河還有衆多剛果河支流上的橋樑修築,在一些河段區域還要船隻輔助交通的有序暢通。”

馮德萊恩:“這方面,我們有經驗,剛好我們要動員和組織當地土著開發農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同時進行,農忙的時候就下地幹活,農閒的時候就組織土著搭橋鋪路,而農業開發又可以解決土著口糧問題,只要我們管理好糧食分配問題,就能暫時將土著變成東非僱傭工人,等到我們不再需要他們的時候,也方便一腳踹開。”

菲利克斯:“管理土著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未開發區域,普遍地廣人稀,我們的軍隊撒在上面都像芝麻粒一樣,所以我們最好能在移民人口補齊之前,通過那些部落酋長來協助東非統治,我有一個想法,除了軍事鎮壓這個強硬手段外,還可以從經濟這個軟手段上來控制土著,至少也可以減少一部分土著的反抗,那就是我們採用工業製品,來提高這些部落高層的生活質量,讓他們陷入奢靡享受,這樣他們就離不開東非的工業品,而我們用工業品換取稅收外的糧食,用這些糧食再投入到交通建設上來,這樣就行程了閉環,可以極大提高管理效率。”

東非對土著也是收稅的,尤其是剛剛吞併的地區,大多數都是這種形式,這也是東非能夠最大限度減少當地土著反抗的原因。

東非對土著收的稅,更類似奧斯曼的包稅制,在強大軍事鎮壓下,大多數土著政權和部落暫時以附屬勢力的形式接受東非政府的管理,然後東非優先保證土著統治階層的利益,在稅收上和這些人五五開,但是活都是土著統治者幹,東非只要分錢即可。

暫時支持這些土著政權繼續存在,使得東非在寬果河以東,林波波河以北的廣大區域,遭到土著反抗的機率大大減少,當然,如果連包稅制這種“先進”制度都不接受的土著勢力,東非也不手軟,直接剿滅,樹立典型。

殺雞儆猴之下,其他土著王國和部落無條件支持東非的包稅制度,識時務者爲俊傑,這些土著勢力的高層也能享受到比以前更好的待遇。

因爲土著勢力大多處於奴隸制度階段,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而東非的包稅制實際上帶有封建制度特徵。

同時輔助以技術推廣,迫使這些土著強行進入農耕時代,定居生活,這樣纔可以收到稅,而原本那些土著統治者,也能享受到生產力提高後稅收的供養,土著高層生活水平提高了,也就不再組織土著抵抗東非統治。

當然,現在土著統治階層是享受到紅利的,時間一長他們肯定不會滿足於此,畢竟獨吞稅收的誘惑力可比和東非五五分賬強烈的多。

但是,東非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當土著不滿東非統治的時候,也差不多是東非將要清理當地人口的時候,爲東非移民騰出生存空間的時候。

康斯坦丁:“包稅制下,這些土著的統治階層手中也會積累大批糧食,這些糧食我們使用工業品再按摩他們手裡收購回來,又可以再僱傭土著在農閒時改造基礎設施,而基礎設施完善,又爲東非駐軍和移民提供便利,進一步加強我們在當地的統治能力,等移民人口達到一定水平後,我們在對這些土著出手,菲利克斯,你是不是這個意思?”

菲利克斯:“是的陛下!”

菲利克斯這條計謀很不錯,至於土著會不會乖乖的接受東非的安排,那是必然的。

在東非包稅制下,除了東非通過軍事實力拿走的那一份,實際上土著高層拿的纔是大頭,他們會以東非政府的名義從自己勢力多收取一些稅費。

留給土著奴隸和平民的產出,可能只夠其勉強生存下去,而東非通過工業品從奴隸主和酋長手裡獲取他們掌握的資源,投入到農閒時期,這些土著會爲了吃的更飽,就必須接受東非的僱傭。

因爲東非已經將草原和森林沒收,不容許土著底層捕殺獵物,他們只能靠種地養活自己,而繁重的稅收壓力,強迫這些土著不得不多接些工作來養活自己。

實際上,在包稅制強制實行之初,最開心的還是土著的奴隸階層,本來是給奴隸主白打工,現在已經可以有一份屬於自己的收穫了,雖然少的可憐,但是在精神上極大滿足了這些奴隸的需求。

這樣奴隸的反抗力度減小,不情不願接受包稅制的奴隸主們也發現統治更加穩定了,又由於奴隸積極性提高,自己獲得的收益也大大提高。

最主要的是後面他們再通過東非工業品交換計劃,能夠享受到工業品的便利,生活質量還可以繼續得到大幅度提升。

而東非可以通過包稅制,減少土著反抗力度,又可以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減少駐軍成本,最後移民人口上來後,還可以毫無負擔的翻臉不認人,將土著開發出來的土地和道路,房屋沒收。

所以目前包稅制對於土著底層,統治階層,東非,這三方勢力都滿意了,大家都以爲自己的未來是美好的。

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179章 總部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220章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215章 交涉第240章 大借款第672章 危與機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182章 抉擇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13章 國際調停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694章 訛詐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249章 熱度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164章 肉類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207章 換牌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87章 西北之亂第140章 新品第591章 歸途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469章 鯨灣港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8章 普奧聯動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619章 繳獲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390章 勸離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53章 土豆種植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80章 農業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598章 新年第153章 送酒第191章 青檸第28章 “圈地運動”第49章 疾病防控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183章 到達第184章 談判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83章 到達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672章 危與機第552章 過往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163章 年底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48章 訂婚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75章 大逃亡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380章 夜談第73章 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