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

整個二五計劃期間,東非全國工業產值增長了百分之一百八十七,而一五計劃只增長了百分之一百零三,成績明顯高於一五計劃,如此高的增長脫和二五計劃期間汽車,電力等優勢產業全面爆發息息相關。

尤其是汽車,拖拉機等產業,對東非工業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並且成爲東非工業出口的拳頭產品。

過去東非雖然也是汽車,拖拉機等機械的強國,但是當時生產和出口規模不大,而進入二五計劃期間,因爲美國和歐洲相關產業發展,東非開始加大汽車和拖拉機等大型機械出口規模。

此時美國汽車生產企業的成本已經壓縮到每輛一千美元以下,像福特,通用等諸多車企都發展較快,美國汽車產業已經初具規模。

所以爲了應對這些新興勢力的競爭,東非加大了對國際市場的傾銷力度,給國際汽車市場送來了一場“溫暖”。

而光是汽車產業對東非二五計劃期間全國工業產生了巨大影響,汽車屬於高附加值工業品,極大提高了東非總體工業產值,同時帶動了相關產業的高速發展,如軸承,發動機,橡膠,鋼鐵,合金,石油,化工等等。

前世汽車產業是日本的第一大產業,汽車產業在日本國民生產總值中佔比約百分之十,在其製造業中的佔比則高達百分之四十,而同爲製造業強國的德國,汽車產業佔製造業比重超過百分之五十,佔到國民生產總值中的約百分之九。

從前世汽車產業對日本和德國的重要性就可以看出,汽車產業對經濟和工業的強大帶動能力,而目前東非作爲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國,汽車產業對本國經濟的帶動效益十分顯著。

這一點在二五計劃期間東非本國工業品出口中體現的淋漓盡致,雖然九十年代東非電力裝備和產品出口已經十分優異,但是美國和德國等國家尚且有競爭力,而兩個五年計劃期間,東非汽車產業則完全對兩國形成了碾壓優勢。

實事求是的說汽車產業就是東非二五計劃期間,工業增速顯著高於一五計劃的主要原因,當然,其他方面東非發展也不差。

尤其是民用工業品生產,東非較之前有了顯著提升,在二五計劃期間,輕工業生產已經成爲東非工業增長的新增長點,雖然出口成績不盡人意,但是滿足了本國市場的大部分需求。

“截止到1909年末,我國工業規模是1900年的近三倍,全國新註冊大中小企業一萬三千多家,二五計劃期間,輕工業增加效果顯著,重工業繼續保持高速發展,農業穩定進步。”

光是兩個五年計劃期間,東非企業數量就超過了整個19世紀東非建設企業數量之和,增加了一倍還多,雖然東非因爲歷史原因,只有幾十年時間,在整個19世紀中後期纔在世界舞臺上有了一席之地。

而二五計劃期間,東非重工業發展依舊保持在第一位,鋼鐵,電力,鐵路,能源,採礦等重工業類型發展貢獻巨大,化工和汽車產業發展尤爲突出。

而輕工業相對於一五計劃期間,得到更多重視,但是和其他工業國差距依舊顯著,原因依舊是技術,市場,生產效率等。

農業主打一個穩定發展,在二五計劃期間,東非農產品出口增量並不算大,國際價格持續低迷,不過因爲技術和機械化提升,以及東非本國市場保駕護航,勉強實現了農業產值正增長。

不過東非政府對農業投入也比較高,所以農業創收沒有達到東非政府的心理預期。

不過這也在東非政府的預料之中,早在東非決定大力發展工業之前,東非政府就明白靠發展農業是沒有“前途”的。

尤其是進入20世紀之後,東非本國人口大規模增長,放在全世界範圍來說,東非都已經不再是那種未得到有效開發的國家。

過去幾十年時間,東非工程量甚至比整個南美洲上百年加起來都要多,如今整個撒哈拉以南地區,東非憑藉一己之力都能和世界上任何一個區域比較工農業數據。

“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東非經濟增速保持在世界第一梯隊,年經濟增速超過美國和德國,維持在百分之十上下。”

從1890年開始,東非經濟一直維持在高位,其次就是美國,然後是德國,當然,美國和德國增速雖然不及東非,但是經濟基數大,所以經濟增量要大於東非。

進入1900年後,歐美國家頻繁發生經濟危機,進一步使得東非工業增速在列強國家中鶴立雞羣,尤其是去年美國經濟和工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衰退,不過美國很快就調整過來。

德國經濟也受到一定負面影響,不過德國通過對軍工業投資,暫時延緩了頹勢,不過這也讓德國在軍事擴張道路上更進一步。

東非,美國,德國的工業在過去二十年裡是發展最快的,其他國家只會更差,不過三國都面臨着同一個問題,那就是市場,想要更進一步除了自身因素以外,市場是最主要限制。

英,法等國的工業水平顯然和其所佔據的國際市場是不匹配的,這也是新興工業國家和傳統工業國家之間的矛盾。

當然,法國和德國的矛盾最爲突出,不僅僅是市場因素,至少對於法國來說,想要歐洲大陸上更進一步,就只能擊敗德國這個強敵。

除開那些殖民大國,東非,美國和德國的國際市場份額是相當不穩定的,雖然三國工業領域發展已經超過其他國家,但是市場不是光靠本國工業品質量或者成本上的優勢就能打開的。

就比如過去英國和遠東帝國的貿易,遠東帝國雖然工業發展相對落後,但是光靠強大的傳統手工業依舊能在國際貿易中力壓英國,實際上,被英國殖民前的印度也是如此,遠東帝國和印度是工業時代來臨前世界上兩個最重要的中心。

而當時英國等新興國家最終戰勝這種傳統豪強,靠的還是武力來解決問題。

從英,法等國的發展路徑來看,東非,美國和德國,想打破現在的國際體系,從而爭奪國際市場,最終還是要通過戰爭來解決。

只不過東非和美國一樣,選擇餘地比德國要大的多,所以顛覆世界舊秩序的主力還是要靠德國來進行。

像東非和美國這種大體量的國家,可調動的資源多,並且迴旋餘地大,可以和擁有龐大殖民地的英國或者法國周旋,而德國則沒有這種條件,德國本土面積小,工業發展資源稀缺,人口承載壓力大。

所以德國選擇戰爭路線或許還能賭一賭,如果選擇和平競爭方式,德國的勝算反而最小,因爲德國手裡的牌最少。

當然,假設德國選擇後者,也未必完全沒有優勢,如今德國工業已經發展起來,加上人口上的優勢,對歐洲各國進行經濟上的滲透的話,德國國力還有很大上升空間,但終究是有限的,畢竟英,法,奧,俄都是大國,其他國家實力也不算弱,所以這條路相當難走。

第511章 輸血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354章 電報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617章 行動第300章 掠奪第926章 機耕路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513章 抉擇第926章 機耕路第998章 貝拉市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1152章 黑幫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811章 送行第98章 遊歷第958章 巴拉圭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898章 太特市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385章 煽動第110章 數據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830章 蓄水池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041章 新農業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1041章 新農業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749章 南下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840章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183章 到達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195章 拜訪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793章 籠中鳥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564章 貴人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701章 城市化第93章 姆特瓦拉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238章 三把“刀”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936章 軍售第1027章 合金鋼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97章 日常第612章 美食節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1189章 邀請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758章 331師第13章 國際調停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