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節 整合齊魯產業廣

“我還聽說皇上要下罪己詔,向列國表明態度了。”袁世凱繼續爆猛料,其實這一條我倒是有所耳聞,畢竟老佛爺不能把擅啓邊釁的罪責套到自個脖子上。雖說當時老佛爺單挑列強諸國很是囂張,但是這個事情是敢做不能當的,她要想繼續掌舵大清朝這條破船,就得找個夠分量的替罪羊。光緒皇帝的腦袋不大不小,頂這個黑鍋剛剛好,而且自從百日維新後,外甥和姨娘就算是撕破臉了,既然有這個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載湉頂缸,老佛爺在幕後自然會進退自如的多。所以《罪己詔》實際上是在向外國人回答,到底應該由誰來承擔中外開戰的責任這一問題。撇開華麗的辭藻,單從內容上看,只有義和團和那些地方官僚、軍隊以及無知的王公大臣們乃至光緒皇帝才應該成爲清算的對象,而老佛爺則是被矇蔽的主子,總結一句話就是老佛爺“很傻很天真”。在我看來,清廷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聯軍都沒有協調好自個兒內部的利益分配,連和談的先決條件幾國之間大概都相差甚遠,現在開始和談,根本就是瞎扯淡,能彈出個棉花來啊。

“和談恐怕不易,少荃公也未必能說服列國相信朝廷的和談誠意。列強內部矛盾重重,既有日本、沙俄等國謀取短期瓜分利益,也有英法德謀求勢力均衡,還有美、意等國希望大清保持現狀,擴大市場開放的。各國在華利益最大化決定了各國對和談的態度,期間他們內部的磨合就是個困難的過程,朝廷希求速和,恐怕是一廂情願的。”我隨意的坐在柳樹下的太湖石上,袁胖子也有些乏了,不過保持一副官大人的姿態,不肯席地而坐。袁世凱皺着眉,心裡掂量着我的分析。

“依照宸軒的分析,只怕朝廷還都還得有些時日。你認爲我們應該採取何種對策呢?”

“明公你的風頭正勁,最近不妨和光同塵,伺候好老佛爺。但是您手底下的兄弟該擴軍的擴軍,該抓權的抓權,我也在政務商務上,竭力給武衛右軍提供便利,現在的山東修械所還算是設備完備,人頭齊整,明公不妨帶去保定,至少保障部隊的軍火彈藥供應無虞。此外隨營軍校也應該擴編,可以和天津武備學堂合併,仿照日本陸士,以培養基層軍官爲主。現有的高級軍官輪流出洋學習深造,既能開闊眼界,提高技戰術,又有助於明公調整人事,合理搭配,防止隊伍中的山頭派系林立的局面。”袁大頭聽了我的意見,頗爲認同,拍拍我的肩膀,丟下一句“後生可畏”就自顧自的轉回公館去了,我明白他是要和他的智囊團商量我的主意,雖然他一副慈祥長輩的嘴臉殊爲可惡,念在他實際上大我二百多歲的面子上,也就不同他計較了(其實也計較不過人家)。

歷史上的老袁在山東還利用改編練軍的機會,編練了一支所謂的武衛右軍先鋒隊,雖然是練軍的底子,但也有七八千的人馬。不過現在我的商會保險團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原來的武衛右軍先鋒隊的地位,所以山東練軍仍然存在,不過經過了義和拳的一番折騰,加上袁世凱一年多的逐步裁汰,除了青州練軍的兩千多人外,其他地方都不過三兩百而已。這次建言中,我也建議抽調練軍精壯補充武衛右軍的缺額,雖然北洋一向是帶兵的大小兵頭自個兒招募人馬,但是袁世凱也算領情,幾日後下令全省練軍會操濟南府,一刀下去,就留了五百多精壯,其他軍官士兵都被遣散,各戶各家各找各媽。我的保險團雖然還沒有

成爲大清的新軍,但是目前保險團轉正已經成爲定局,所以招募新兵的工作一直在進行,五個支隊長都曾經帶過新兵,所以趁着秋收後的農閒,新一輪的招兵工作又開始了,這次招募就放寬到山東十府一州,外地人也可以在各個縣城的報名點報名,不過新兵的招募比例並不高,報名初檢合格的兵員中最後進入新兵營的不過十之二三。其他合格的兵員也都登記在冊,得到了下次免檢和一塊鷹洋的路費的實惠,也算是候補兵員了。

現在灑家的實授布政使已經到手,我的精力更多的要放在規劃山東的工農業上了。山東地多丘陵,礦藏豐富。據清末民初的調查,山東共有煤、鐵、金、銀、銅、鉛、銻、琉磺、鑽石、磁石等十幾種礦藏,其中,煤、鐵儲量尤爲豐富。近代以前,多用土法開採,獲利不多。中興礦在孟老大的調理下,現在運營基本正常,今年盈利20萬兩不成問題。除中興煤礦外,1888年,山東巡撫張曜聘請外國礦師勘查,在淄川蘇家堤開辦煤礦。該礦用機器抽水,產量比一般民窯多。1891年,該廠擴充設備,並聘用外國礦師負責採礦。但煤礦生產很不景氣,同年8月,張曜病死,礦廠因無人主持和虧耗甚巨而陷於停頓,不過現在的淄川礦也被樂家接手,從孟洛川那裡借來一名大掌櫃,很快移植了中興礦的全套經營模式,看來年底淄川礦起死回生也不成問題,加上吞併周邊博山的幾十個窯口,中興淄川兩個礦區,一年產煤不下二十萬噸,現在供應山東的工礦綽綽有餘,所以通過運河南下供應上海江浙,通過膠濟鐵路東運青島,銷往日本東南亞的市場佈局也已經開始籌措。

歷史上三起三落的招遠採金大王廣東鉅富李宗岱也在年初趕赴濟南,在商會的見面會上和王光祖一拍即合,我這個布政使自然是大力支持,勞煩度娘打印了一套適合招遠金礦品相的採礦淘金設備圖紙,除了部分動力設備交給禮和洋行從英德兩國採購外,其他的設備都是我的標準機械的產品,徹底幫他擺脫了對洋行提供設備和維護的依賴,礦區周邊的土豪也交給楊士海的新兵隊去長途拉練了一番,先禮後兵,凡是不開眼的劣紳,一個個按上個拳匪餘孽的罪名,抄家滅族不在話下,結果李宗岱和王光祖本來商定的給我的兩成乾股,我讓楊士海直接就把繳獲的金銀一交,就變成了實打實的股份。說起來還是大清朝的官當的囂張,生殺大權握手中,連找個城管的臨時工頂缸都省了。

山東商會在我和孟家、苗家的示範作用下,紛紛投資興建工廠,有了孟洛川、苗杏村的經驗和度孃的科學規劃,這百十家工廠紛紛在濟南府、泰安府、曹州府、沂州府、兗州府的交通便利之處開設,現在布政使在手,商會在地方上更加是暢行無阻。原來濟南府“有多大本錢做多大買賣”的保守商業思想,被商會這些精英們所唾棄,光商會內部的融資平臺就隨時流動着幾十萬兩銀子

魯北魯南的那些地方上,也不再是死水一潭。上半年的義和團紅燈照,把原來地方上的土豪劣紳都席捲一空,不是被拳匪攻破了寨子,屠戮一空的,就是乾脆加入拳匪,混成大師兄的,反正早死晚死而已,從綏靖地方的角度講,拳匪也算是對我有貢獻的。地裡的收成讓拳匪給折騰的不輕快,有眼明心亮的地主就不再死守一畝三分地了,也想學着商會的大佬們投資實業,苦於缺乏技術和市場,所以我請了苗老大和商

會裡的山西興聚成票號的喬希聖喬老二一起組織了個山東商會投資社,我的賬房老吳的徒弟基本出師,現在老吳已經是不用天天靠在現場,所以老吳也被我派到投資社,三個人聯合掌管投資融資事項,其實就是用高息攬存的方式,用商會的信譽作保,把那些不善經營但又想投資獲利的地主老財地窖裡的銀錠都運作起來,那些願意經營事業的主,按照行業和地區投資優勢都分別組成聯合投資團體,就是後世地方政府流行的小舢板捆成大航母的做法,不過現在老佛爺也沒把“雞的屁”放在官員考覈的重量指標上,所以我不會追求大而全,相反完全是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舉措。例如繅絲紡織等規模效益型企業就在東昌府和曹州府設立了“齊紈紡織”和“魯縞織布”兩家大型棉紡企業,投入標準廠自產和從英國採購的紡紗機20部,織機60部,軋花機100部,彈花機10部,一下子超過了蘇南的所有私人紡織廠的規模,成爲國產布匹的最大生產基地,因爲棉花收購價格的攀升,一畝地種棉花能比種糧食多收入一倍有餘,而且田間勞作又比麥子少得多,所以很快曹州和東昌附近的鹽鹼地都改種了棉花,連直隸的滄州、邢臺、邯鄲和河南安陽等周邊府縣也都加入到種棉花的隊伍中來,華北的平原上印度埃及的長絨棉一時間隨處可見。

商會中也是人才輩出,例如張克亮這個1865年出生于山東壽光縣柴莊村的一個地主家庭的小商戶。由於家境殷實,他青年時代便在羊角溝開設了興順福商號,經營蝦醬等海產品。這些年他通過小清河運海貨到濟南經銷,逐漸積累了一些資金,第二撥加入了商會。在商會裡他大開眼界,就在經二緯三和經三路南租用了兩塊地皮,建樓做店面,仍以“興順福”爲字號,主要經營海產品,同時也涉足榨油、糧食、木材、醬菜、機器製造等多種領域。張克亮預見到發現,隨着濟南府的發展,濟南城的人口越來越多,糧油的需要量越來越大,經過斟酌,他在經二緯三路創辦了興順福機器榨油廠。由於市場切入點準確,興順福榨油廠的生意越做越大,現在日榨10到15噸。如果不是程老闆在大觀園開了鋪面,也在小清河邊開了油坊磨坊,還真不一定能保住濟南糧油市場的二把交椅(頭把交椅當然是苗家的了)。

張克亮瞧上了我的機械廠利潤豐厚,他又在經二緯三路的榨油廠子旁邊興建了興順福鐵廠,僱傭了個德國佬百紹夫作繪圖員,雖然這個鐵廠沒有技術員和工程師,幾個能工巧匠按照德國佬的圖紙就可以製造鍋爐、引擎等設備。就這樣幾年後,張克亮又在官紮營西購買了三十畝土地,籌建華慶麪粉廠,光啓動資金就有八萬兩銀子。華慶麪粉廠建起了廠房和倉庫,又從美國購買了麪粉機,於1807年正式建成投產了。爲了運輸方便,張克亮與津浦鐵路局協商,修了一條鐵道岔路直通華慶麪粉廠的倉庫。成袋的麪粉直接從華慶麪粉廠的倉庫上了火車,銷往全國各地,和桓臺苗家並稱濟南糧油市場的雙壁。

除此之外,“興順福”商號還經營木材。張克亮派人到東北去採購木材,由海運至羊角溝,再由小清河運至濟南銷售。趕上濟南府在我的治理下大肆擴建商埠區和東部工業區,建築市場自然是十分火爆,木材需要量也很大,張克亮藉此又賺了一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張克亮就成了商會內頗具影響力的大佬之一。

(本章完)

第二百二十六節 地下室裡擦火花第二百六十八節 清鄉剿匪豫東北第五百五十八節 燈塔升起蘑菇雲第四百八十六節 南下恆河飲戰馬第五百二十九節 被逼無奈向東看第八十五節 和談上演全武行第六十八節 京城今年怪事多第五百四十五節 決定命運五分鐘第四百六十七節 閒子佈局顯聖手第五百三十五節 西線鏖戰烏克蘭第四百二十九節 烈焰升騰的島國第四百零四節 行政首都遷泉城第四百六十九節 資本市場的隱憂第四百二十一節 十八勇士闖水原第五百九十七節 戰後掠影民生篇第四百九十三節 恐怖戰車進行曲第一百五十七節 穿插殲敵擋俄軍第二百五十四節 武翼出手定中原第四十九節 追兇頑敵蹤初現第一百六十節 八角臺幸會雨帥第三百二十五節 一戰起因君臣論第三百四十六節 拯救大兵柏脫蘭第三百八十六節 有理不怕辯論難第四十九節 追兇頑敵蹤初現第五百二十九節 被逼無奈向東看第五百九十五節 戰後掠影經濟續第二百九十九節 政府稅收與法酬第一百一十五節 新軍神器亮個相第三百七十八節 整軍礪武備國戰第十九節 捐官拜見徐卜五第三百零八節 臨終面談喬吳會第六十一節 網住王八逮到鱉第四百七十八節 半個西班牙死了第六十節 三峰殲敵第一陣第一百一十節 總會來人勘實情第二百九十六節 微服重遊濟南府第二百九十五節 八大金剛聽牆根第七十七節 武翼初建名將投第二百七十七節 商洛巨匪孟三春第十節 大興土木開工廠第五百四十一節 小亞細亞攻略忙第三十二節 項城順水且推舟第五十節 伏擊戰以十破百第四百零五節 中日曼谷再和談第五百八十六節 戰後掠影軍事續第二百五十四節 武翼出手定中原第四百七十八節 半個西班牙死了第四百九十九節 鉗形攻勢閃擊戰第三百九十七節 質量建軍之討論第三百三十二節 日軍後撤我軍上第一百四十九節 整軍備戰正規化第三百八十五節 南開女兒不弱男第五百四十節 西征漫漫黃沙路第九十四節 新軍擴充終成鎮第四百八十節 德奧合併策源地第四百二十三節 石原兵敗麟蹄城第二百八十三節 混亂之戰追與逃第三百九十六節 知己知彼談軍改第一百零六節 冤有頭來債有主第五百四十節 西征漫漫黃沙路第三百二十一節 帝國雛形凌霄閣第三百一十節 妖孽橫行國喪日第一百一十三節 進京之前先準備第一百五十九節 大阪師團鏖戰急第四百一十六節 一次戰役始開端寫在第二次封推之前第三百四十三節 雷霆救兵戰鬥羣第二百九十二節 戰爭陰雲籠遼東第二百零五節 約法五章革命黨第三百四十九節 裝甲突擊掀狂飆第八十七節 收服慶王鐵帽子第一節 誤打誤撞初選址第一百三十六節 出兵鎮壓是與非第五百三十一節 美國宣戰入盟軍第九十三節 武翼練兵擴軍忙第二百八十八節 共和萬歲與萬*稅第三十九節 拳匪攻打濟南府第五百一十六節 日不落起死回生第五百九十二節 戰後掠影聯盟篇第二百二十七節 總參謀部的密談第二百一十一節 初抵美國訪三藩第二百零四節 吳喬初逢梟雄會第三百七十八節 整軍礪武備國戰第三百三十一節 日軍浴血青島堡第三百二十三節 離奇的薩拉熱窩第一百二十二節 血濺京師陝西巷第四百九十六節 布朗伯格的血色第十五節 合作融洽買軍火第三百九十三節 中等收入的陷阱第二百二十六節 地下室裡擦火花第四百零五節 中日曼谷再和談第二百零五節 約法五章革命黨第三百零四節 真相大白千夫指第一百三十九節 河間秋操比軍容第四百六十九節 資本市場的隱憂第四百七十節 烈火烹油華爾街第三百六十七節 共和十年之隱憂第五百四十七節 堡壘計劃的出爐第五百九十節 戰後掠影國際篇第三百三十五節 遠東雄鷹初試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