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節 二五抗洪寫壯志

太初二十五夏,我國江南、華南大部分地區及北方局部地區普降大暴雨到大暴雨。長江干流及鄱陽湖、洞庭湖水系,珠江、閩江和嫩江、松花江等江河相繼發生了有史以來的特大洪水。受災人數之衆,地域之廣,歷時之長,世所罕見,在皇家和政務院的英明領導和決策下,數百萬軍民衆志成城,奮起抗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華兒女用鋼鐵般的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譜寫了一曲又一曲氣吞山河的抗洪壯歌。抗洪精神就是:萬衆一心、衆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於勝利。

太初二十五年,長江發生特大洪水,內務部隊接到抗洪搶險命令整裝待發。部隊上考慮到程偉民的身體狀況,安排他留守後方。程偉民一聽急了,在羣衆最危難的時候,自己怎麼能留在後方。他向上級申請,強烈要求參加抗洪搶險。

二十五年8月21日晚,風雨交加,洪水漫堤,荊江大堤出現特大險情,一旦決堤,後果不堪設想!險情就是命令,程偉民主動請纓擔任營突擊隊隊長,與80餘名突擊隊員每人扛着50公斤重的沙袋,來回奔跑在沒膝深的淤泥裡。程偉民不顧自己的身體,咬緊牙關堅持奮戰36個小時,直到累倒在大堤上。

汛情牽動太和宮,元首吳宸軒及政務院總理周向宇親赴現場視察,慰問作戰軍民,周向宇總理、陳雲升副總理親臨一線指揮。皇家和中央政府密切關注着災情發展趨勢和抗災進展,時刻牽掛着受災羣衆和搶險軍民,災區各級政府、議會和皇家及國有企業充分發揮了社會核心的領導作用;洪水無情人有情,全國人民情繫災區,一列列火車、一架架飛機、一隊隊汽車滿載着物資、食品,滿載着各地羣衆的深情厚意,從各個方向往災區集結。

爲了戰勝這場特大自然災害,國防軍、皇家空軍和內務部隊共投入兵力36萬多人,地方政府組織調動了800多萬公務人員和公民參加抗洪搶險;加上爲抗洪搶險提供直接服務的各部門、各地區、各系統的力量,總數達上億人口;而其他以不同的方式關心、支持抗洪搶險的人們更是難以計數。這場抗洪搶險鬥爭,規模大,氣勢壯,鬥爭嚴酷激烈,而更爲重要的是,上下一心、幹羣一心、黨羣一心、軍民一心、前方後方一心。元首吳宸軒在評價此次抗洪搶險鬥爭時,強調指出,在這場偉大的抗洪搶險鬥爭中,我們形成了萬衆一心、衆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於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這是無比珍貴的精神財富。

"二五抗洪精神"的實質是,以公而忘私,捨生取義的中華英雄主義精神爲靈魂;以公民利益、國家利益、全局利益至上的大局意識爲核心;以團結一致,齊心協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民族大協作精神爲紐帶;以不怕困難,不畏艱險,敢於拼搏的抗爭精神爲旗幟;以自強不息、貴公重義、艱苦奮鬥、同舟共濟、堅韌不拔、自尊自勵等民族傳統美德爲血脈爲營養。是這一切高貴美好的品格在共同抗擊自然災害的殊死搏鬥中所形成的交匯點--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交匯點,中華英雄主義、民族優良傳統美德和人道主義的交匯點。它使我們看到,美好的品格和行爲一旦集中起來會是多麼壯美。億萬人民的力量一旦集中起來會是多麼強大。團結一致共渡難關的思想情操一旦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結合起來,會把我們的民族品格帶向一個多麼光輝燦爛的境界。

"二五抗洪精神",不只產生於這一次抗洪搶險鬥爭,而且根植於我們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偉大實踐中,根植於我們民族的優越性、我們事業的正義性;根植於我們皇家、政府和軍隊的全心全意爲公民服務的宗旨。在這個意義上,"二

五抗洪精神"也就成爲推動我們整個事業的精神動力,成爲我們的軍魂、國魂和民族魂的一種生動體現。這樣一種精神力量,是和我們的國情和奮鬥目標是相一致的。

二五年夏那場令人難忘的抗洪搶險中,英雄戰士李羣爲了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置生死於不顧,以其20年的短暫生命和22個月的短暫軍齡,譜寫了壯麗的人生讚歌,被譽爲“新時期的英雄戰士”。

太初四年出生的李羣生前是內務部隊湖北省衛戍師某部九連戰士。他家雖有百萬家產,但爲鍛鍊自己的意志情操,李羣毅然選擇參軍之路,由一名普通公民成長爲合格戰士、優秀士兵和光榮的突擊隊長。在二五年長江流域抗洪搶險戰鬥中,李羣主動報名參加部隊的搶險突擊隊,他帶病頑強拼搏,先後4次暈倒在大堤上,被送進醫院搶救醒來後,又拔掉輸液的針管上堤戰鬥,終因勞累過度壯烈犧牲。爲了表達對烈士的深切懷念,災區3萬羣衆自發地趕來參加烈士的追悼會,並在烈士生前抗洪的地方樹碑立傳。國防部授予李羣“新時期英雄戰士”光榮稱號。

劉楠烈士是湖南省湘陰縣人,太初元年10月出生於湘陰縣南湖鎮一個農民家庭。自幼熱愛學習,品學兼優。二十一年9月湘陰縣四中畢業,被選入空軍飛行學院讀書,畢業後分配到皇家空軍某防空團。歷任排長、助理工程師、副連長等職,被授予中尉軍銜,是皇家空軍培養出來的一名優秀基層幹部。在4年軍旅生涯中,他學習刻苦,工作紮實,作風優良,品德高尚,先後2次受到部隊嘉獎。

二十五年夏,長江流域遭受歷史罕見的洪澇災害。7月27日,他所在的皇家空軍某團奉命奔赴湖北咸寧地區執行長江干堤搶險護堤任務。出發之前,他在寫給老母親的信中說:“媽媽,我馬上就要帶兵執行抗洪搶險任務了,現在家裡置了新房,等我抗洪勝利回部隊後,便利用休假的機會接您老人家來住,讓您老人家和我們一起生活,享受晚年幸福。”他率領戰士們按時奔赴指定位置,立即投入嘉魚縣邱家灣抗洪搶險戰鬥。他不顧連續幾天高燒不退,身先士卒戰鬥在第一線。8月1日晚,他率部轉戰牌洲灣參加搶險戰鬥。急行軍中,長江大堤突然決口,連隊突遭洪水襲擊,四五米高的巨浪撲面而來。在緊急關頭,他不顧個人安危,沉着鎮定,迅速組織搶救遇險羣衆和官兵。救生器材不夠,他立即脫下救生衣硬塞給新戰士趙文源穿上。被迫棄車轉移時,他堅持最後一個離開。在與洪水搏鬥的兩個多小時裡,他連續不斷地進行現場鼓動,高喊:“有連隊幹部在,我們一定能夠衝出去!”他奮不顧身,先後救出8名羣衆和戰士。8月1日夜裡21時以後,洪水越來越大。他和連長決定,把兩顆樹留給幾位體弱的戰士,而把死亡的危險留給他們自己。他用盡力氣將正在水中掙扎的新戰士鄭彬推到一棵大樹邊,自己卻被一個巨浪捲走,壯烈犧牲。

雖然元首吳宸軒讓衛士們儘量安靜,但是還是有一些陸軍和皇家空軍的士兵從昏睡中驚醒,有一個小個子的戰士被同伴推醒,懵懂中順手抓起身下的沙袋扛在肩上就要往大堤上衝鋒,被戰友拉住了,看到他們這些將星閃爍的軍官,不好意思的笑了起來,還伸手撓了撓頭髮,本來就泥水沾的一溜溜的頭髮,更是造型奇特,惹得其他的戰士也都轟然大笑。大堤上雖然已經是人聲鼎沸,但是還有幾個軍官和戰士橫臥在沙袋上沒有醒來,陪同的團長正在搖醒一個泥猴般的軍官,大概是這個連隊的連長吧。左搖右晃的就是不醒,團長又不好下重手,接過水壺就要給他澆個透心涼。吳宸軒趕緊一把抓住團長的手,團長一時僵住了,一臉的無奈,還要向元首解釋:“這個龜兒

子上堤十天了,睡了不夠十個小時,困壞了,平時還是很機警的,不是這個樣子啊。陛下,您看我...”。吳宸軒搖搖頭,把水壺輕輕遞給那個小戰士,看着他大口喝着。吳宸軒慢慢脫下了身上的軍裝,杜子成杜帥伸手要攔住他的動作,吳宸軒衝他一擺手,要上前的其他軍官和地方官員都一時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不管他們了,吳宸軒輕輕的彎下腰把軍裝罩在一身泥水的連長身上,看着沾着泥水的統帥軍裝,一時間除了閃光燈的嚓嚓聲,就只有耳邊長江的咆哮。吳宸軒默默的肅立了幾分鐘,然後舉起手臂,敬禮,杜帥也挺着身體,舉起手臂,向臥倒在沙袋上的連長鄭重的敬禮,其他的將官、校官、尉官、士兵一個個舉起了手臂敬上莊嚴地軍禮,地方官員也都把傘垂到腳下,無聲的行注目禮。此時的氣氛如此的凝重,凝重的幾乎有型有質。記者們的相機停了,筆端停了,由近及遠的志願者和壯工的號子聲停了,只有一聲聲釘木樁的夯聲還在響起,似乎是在與咆哮的江水爭鳴。

吳宸軒敬禮的手沒有放下,緩緩的轉向身邊的這些士兵,看着這些泥巴糊住的年輕面孔和軍帽上金光閃爍的軍徽,他的眼睛溼潤了,這支軍隊就是從他的手裡鍛造出來的,雖然在和平年代,但是這支軍隊的軍威赫赫,軍魂依然。皇家禁衛們看着無聲流淚的皇帝陛下,也不禁張大了嘴巴,無論如何沒有辦法想象平日裡或威嚴、或幽默、或沉靜、或親切的陛下,居然哭了。

不用刻意的去回憶,爲了誰的歌聲從元首的喉嚨裡衝出來,是的,這首歌他有了自己的靈魂,他要唱給這些用血肉之軀抗擊天地之威的英雄們,先是吳宸軒自己微微的輕聲吟唱,然後是幾位禁衛的附和,最後是所有大堤上的人們的合唱:

“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溼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爲了誰。爲了誰爲了秋的收穫,爲了春回大雁歸,滿腔熱血唱出青春無悔。望穿天涯不知戰友何時回,你是誰,爲了誰,我的戰友你何時回。你是誰,爲了誰,我的兄弟姐妹不流淚。誰最美,誰最累,我的鄉親我的戰友,我的兄弟姐妹。”

當這一幕隨着電視畫面、報紙、雜誌傳遍千家萬戶,中國沸騰了,中國感動了。各種募捐,各種支援,比肆虐的長江更加洶涌澎湃。短短十天,不計算海外捐款、皇家企業、政府機構等捐款,僅僅民間捐款捐物就達到了驚人的30億元,足夠把長江流域的主幹堤防加固到百年一遇也能抗住的程度。吳宸軒無意中哼唱的“爲了誰”也橫掃當年的華語最佳歌曲各大獎項,而他的英文譯本居然獲得了當年的格萊美音樂大獎,當然獎金全部捐獻給抗洪部隊改善伙食和衛生條件了。

戰後數年,當吳宸軒訪問美國時,時代週刊把他爲那個連長蓋上自己的軍裝的那個鏡頭作爲當期的封面,居然也成爲20世紀最著名的鏡頭之一,下面註釋“一位偉大的君主,同時也是一位具有人性光輝和感召力的統帥,他用自己的行動喚醒了一個團結奮進的強大民族。”。那個連長姓李,後來他在團長任滿後退伍的時候,被元首辦公室特邀參加了國慶三十週年大閱兵,並特許他身上穿着吳宸軒的那件統帥軍裝,一時間中華門城樓上兩件統帥軍服相映成輝。

沁園春——25抗洪

正怒吼長江,滾滾洪流,倒瀉洞庭。更狂風破屋,驚濤岸裂;奔雷震耳,暴雨盆傾。四水成災,三湘有難,上下軍民戰不停。同心幹,爲保全堤垸,救護生靈。羣英緊握長纓,縛萬惡洪魔責任明。喜金睛查險,明如大聖;挺身堵水,固若金城。更有英豪,以身殉職,烈士精神衆人祭。洪災去,正千方百計,再創繁榮。

(本章完)

第三百四十六節 拯救大兵柏脫蘭第三百零八節 臨終面談喬吳會第三百七十一節 爛尾一戰貢比涅第二百零八節 不歡而散保皇派第七十一節 救人滅口兩廂忙第四百九十四節 帝國國防動員令第一百八十三節 浙東暴*動風波惡第二百八十四節 青馬覆滅鳥獸散第一百一十六節 前田喋血匯泉灣第三百六十五節 衆望所歸吳青天第七十四節 俘虜是個大問題第三百四十六節 拯救大兵柏脫蘭第二百一十節 溫泉會議談合作第一百七十一節 戰後談和綿裡針第四百八十五節 光復錫金和不丹第三百二十九節 日軍浴血青島堡第六十八節 京城今年怪事多第一百五十一節 武翼出征到遼東第一百零一節 奈何齊魯不識君第二百零五節 約法五章革命黨第二百六十七節 奪寶奇兵在行動第一百零七節 血債還須血來償第二百三十二節 閒裡偷忙來泡妹第三百六十一節 進軍西藏吳子玉第四百零九節 炮兵集羣顯神威第一百二十一節 順氣順到銷金窟第二百一十節 溫泉會議談合作第五百五十八節 燈塔升起蘑菇雲第一百三十八節 一面秋操一面戰第四百四十八節 燧人後羿大計劃第三百四十節 中國統治着天空第二百節 海上偶遇三原客第五百零七節 突擊集羣逞英豪第四十二節 大觀園危在旦夕第五百一十節 三韓內亂青瓦臺第五百七十九節 曾被遺忘的指針第二百八十二節 蘭州外圍先接敵第四百五十二節 海原海原在求救第三百八十四節 親請昭南津門行第五百二十六節 蠢蠢欲動北極熊第四百七十六節 軍靴跨過萊茵河第一百三十八節 一面秋操一面戰第十五節 合作融洽買軍火第九十九節 新任巡撫三把火第四百九十八節 如箭在弦的入侵第一百零一節 奈何齊魯不識君第四百八十三節 深遠包抄獵羣羊第二百二十五節 談經論道博士女第四百五十八節 龍有逆鱗汝可知第三百五十九節 千里轉戰大西南第七十四節 俘虜是個大問題第三百三十八節 飛艇陰影罩霧都第一百一十二節 前田出招欲驚蛇第九十八節 滿漢相制尋常事第二百二十九節 宴會炫技驚四座第三百九十節 閩系低頭一家人第二百一十三節 暴斃疑雲難猜度第四百七十四節 拯救美國的新政第三百五十九節 千里轉戰大西南第四百五十四節 元首親臨海原縣第四百四十三節 泉城萬像開國後第三百六十七節 共和十年之隱憂第二百零五節 約法五章革命黨第四百六十七節 閒子佈局顯聖手第十二節 強攬買賣釀衝突第二百五十節 軍政文商齊上陣第一百節 兄弟相煎何太急第五百五十四節 日美添油奪瓜島第二百一十九節 海上琴音遇明月第二百六十四節 打出來的鐵防長第五百八十七節 戰後掠影階層篇第七十四節 俘虜是個大問題第四百三十八節 再揭革命黨老底第三百五十五節 工潮亂起在粵港第四百一十節 聯合艦隊升戰旗第四百三十五節 基隆屠狗九九九第一百三十五節 泰州起義烽火急第二百六十六節 戰士榮譽須敬重第一百八十八節 屠戮滿城驚天下第四百零七節 原敬內閣總辭職第三百零一節 撲朔迷離緝兇徒第二十九節 借芝泉練兵臘山第一百七十四節 士兵突擊有奇蹟第五百六十六節 莫斯科戰役前奏第三百三十三節 坦能堡俄德鏖戰第九十五節 一不小心創紀錄第五百六十二節 神風突擊難奏效第四百三十八節 再揭革命黨老底第二百八十節 統治戰場冷殺手第五十七節 京城埋伏釣金鰲第二百五十七節 螳螂捕蟬黃雀後第四百五十節 國務會議總結中第一百五十三節 牽牛鼻子鬥蠢牛第六十五節 辣手滅團阻救兵第五百九十一節 戰後掠影國際續第五百二十七節 格魯吉亞狂想曲第二百四十八節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四百四十一節 君主立憲詳考證第二百三十節 拜耳醫藥出新品第五百六十七節 東線戰局的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