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節 日軍浴血青島堡

早在19世紀中期,德國的地質學家李希霍芬就曾在山東半島長途遊歷,他通過考察發現青島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他的這番見解引起了德皇威廉二世的重視,爲此,德國幾次對青島進行調查。

光緒二十三年11月,2名德國傳教士被殺,威廉二世欣喜若狂,直言不諱地說:“我們終於等到了期待已久的藉口。”在與俄國達成默契後,德國艦隊闖入山東膠州灣。第二年,清政府被迫將膠州灣租借給德國,租期99年。從事實上來看,青島是德國的租借地,但實際上跟殖民地沒什麼區別。一個事實是,在清末郵政系統中,寄信往膠州灣被列入寄信到德國的分類,青島成了德國的“領土”。此後,德國又奪取了修築青島到濟南的膠濟鐵路的權利,雖然被崛起的武翼新軍給擋在膠州蘭村一線,但是最終,青島還是成爲德國海軍的東亞艦隊基地,用來保護德國在太平洋上的屬地。

爲了經營好青島要塞,德國花費了很大的心思。之後的庚子國變,更使得德國殖民當局更加認真考慮青島的防衛。經過長時期構築,德軍在青島佈置下陸、海兩大防禦系統,最終形成“青島要塞”。

地面防禦系統:在朝向內陸的方向,德軍佈置了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沿着青島市區和港口與山東半島分割的陡峭山嶺修建,不過這道防線並不連貫,德國人也沒有這麼多兵力來扼守,所以除了拖延敵軍的進軍速度之外,德國人也沒有期望他們能真正阻擋敵人的腳步。第二道防線長達17千米,也沿着峻嶺修築。最後一道防線在市區裡面的幾座丘陵之間,德軍在小魚山、觀象山等地方築有塹壕、炮臺和其他要塞工事。

海上防禦系統:在朝向黃海的方向,德軍在入港水道處布放了水雷,修建了4座炮臺、5個多面防禦堡壘。儘管有些大炮是清軍在膠州灣炮臺遺留的相對老舊的炮型,有的是從根據《辛丑條約》被迫拆除的大沽口清軍炮臺上拆卸下來的,總體來看青島的防衛設施比較完善,也得到了較好的操作。

據《環球軍事》刊文統計,到了一戰前夕,駐防青島的德軍有130門岸防炮,還有30餘門120和88毫米的野戰火炮,以及幾十挺當時最爲先進的馬克沁機槍(一戰索姆河戰役,德軍憑藉此槍,曾創造一天內6萬英軍傷亡之記錄),海軍有16艘軍艦在港內。從武器裝備上,由於德國工業比較發達,特別是軍火工業發達,德軍的武器裝備要優於即將進攻的日軍。

當然,世界上就永遠沒有不可攻破的防線,我們發現每一個號稱固若金湯的防線都有其崩潰的一天,德軍的“青島要塞”遭受了和後來著名的“馬奇諾防線”同樣的命運。

共和六年的8月底,青島上空已經開始戰雲密佈,城裡

的中國人紛紛避難到鄰近的登州或者青州,最不濟也躲到了對岸的膠南膠州農村裡,往日車水馬龍的青島變得異常蕭條,炎炎夏日裡倒有秋風瑟瑟的意思。

其實早在8月7日英國駐日大使向日本外相發出參戰要求之前,德國就已經預感到戰爭的臨近。8月初,德國皇帝宣告膠州灣進入軍事戒備狀態,德國在遠東的僑民都被應召入伍,或編爲預備役人員。德國的重要夥伴、奧匈帝國在遠東地區唯一的一艘巡洋艦“伊麗莎白皇后”號,也駛進了青島港,加入到青島要塞保衛戰的行列當中。

但是,德軍表面上看起來堅不可破的“青島要塞”卻有一個重大的問題——兵源不足。這也難怪,因爲地理原因,德國在東亞的軍力相當有限,而德軍在一戰初期的作戰計劃更讓這一問題加重。在歐洲戰場,德國總參謀部爲了避免兩線作戰陷入不利,制訂了“施裡芬計劃”。這個著名賭博式的右勾拳計劃企圖速戰速決,要求德軍在戰爭初期利用俄國政府效率較低和交通落後的弱點,在數週內攻下巴黎,然後向東擊敗俄國。這一計劃客觀上要求德軍將兵力集中在歐洲大陸,也就進一步限制了德國在中國山東的駐軍規模。因此,在8月初戰爭即將打響時,在中國的德國陸軍僅有3650人。還有一些編入德軍的當地中國人也被當做炮灰加入守軍隊伍,而日本則出動了5萬人。

日軍相比之下兵力充足,加上戰爭慾望強烈,因此很快就下達了最後通牒。8月15日,日本政府向德國政府下了“最後通牒”,以將膠州灣租界地全部交還給中國爲由(其實就是趕走德國租客,然後日本自己來租借青島),要求德國政府必須無條件地將青島交由日本暫管,德國陸海軍撤出中國,否則日本將採取必要的行動。

面對這一通牒,難得幽默的德國人給出了有趣的回答“可以考慮把青島交還中國,但是日本也應將臺灣交還中國。”日本人當然不希望青島回到中國人手中,否則也不用通過談判來阻止中國從德國人手中接受青島,儘管德國人也僅僅是說說而已。

面對日本的強硬*立場,德國人也擺出了一副一戰到底的架勢。德皇威廉二世親自電告身兼青島要塞司令的邁爾瓦德克總督:“務必保衛青島要塞,戰鬥到最後一人。”一則更能反映德國人心態的對話記錄在艾德頓•羅伯特的《朝日武士》一書中,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說,“向日本人交出青島,比向俄國人交出柏林更讓我感到屈辱”。或許在威廉的心裡,日本人根本就是跟在獅子後面吃腐肉的野狗而已,老虎可以輸給獅子但是絕不會任野狗狂吠。

8月23日,日本在和中國約定了一個月的期限後以英日同盟的義務爲緣由對德國宣戰。不過誰也沒想到的是這場戰役的結局

竟然會是戲劇化的一幕。

9月2日,日軍已調動了以第十八師團爲主力的陸軍4.5萬人,配備了數百門重型攻城重炮、山炮、野炮在內的火炮和多架飛機,于山東煙臺登陸。在國防軍第18師的陪同下,日軍先是在5天內經過黃縣、掖縣、平度、即墨以及膠濟鐵路沿線城鎮,最終進入膠澳總督區,並屯兵李村向青島逼進。這一路上日軍還算本分,沒有對沿線的中國城鎮進行騷擾,當然除了第18師之外,國防軍的另外兩個教導師也在青州一帶集結,隨時可以對日軍進行包圍,所以小鬼子還是識得好歹的。外圍防線的德軍在稍作抵抗後就撤入市區,外圍戰鬥的傷亡都沒到兩位數,所以日本和德國都沒有真正瞭解對手的實力。

但是第二道防線是浮山、煙墩山(如今的徐家東山)、四方山等制高點,德國僱傭的中國勞工修築了臨時炮臺,並挖掘壕溝工事、運送物資等,備戰態度非常積極。不過當時駐青的德軍總兵力不足5000人,幾乎是日軍進攻兵力的十分之一,收縮防禦和保存實力成了青島德軍的唯一選擇。因此處於外圍防線之外的仰口灣,只有少量德軍的輕騎兵負責警戒。登陸日軍沒耗費多少彈藥,就擊退了德軍的警戒部隊,並向李村挺進,與一路南下的日軍主力會合。

日本聯合艦隊已出動了60餘艘大小軍艦,對膠州灣進行封鎖並從海上攻擊駐青德軍,但由於德軍在膠州灣內佈下大量水雷,因此青島東側的嶗山山地登陸幾乎成了日軍唯一的選擇。數日後,又有一隊總兵力約2000人的英軍也在仰口灣登陸,其中還有一批大鬍子的印度士兵,說實在的英國此時在遠東的兵力還不如德國人呢,不得已也得用阿三的士兵充數。

日軍因爲日俄戰爭中的勝利變得非常驕狂,就在日軍主力出發的同一時間,日本國內已開始修建戰俘營。兵力集結完畢後,9月26日,日、英聯軍開始向青島外圍發動進攻(這一天也是計算日軍一個月攻擊時間的開端),經過一週的苦戰逐步佔領了孤山、樓山、羅圈澗等處的德軍外圍陣地。

就在日軍從仰口灣登陸的第二天,德軍即派58名官兵來到浮山高地設了觀察哨,並建立了5個防禦工事,儲備子彈6萬發、手*榴彈300枚、照明彈2000發及足夠堅持8天的食品和水,準備與日軍周旋一段時間。而日軍要想摧毀德軍在青島市區各個山頭的炮臺,就必須在縱深地帶安裝大口徑重炮,但德軍觀察哨的存在使日軍無所遁形。

浮山戰鬥的打響,成爲青島攻防戰的重要節點,之前雙方的試探已經結束,接下來纔是血肉和鋼鐵的較量,不管是德軍守軍還是日軍都沒有想到這場遠離歐洲主戰場的戰役居然也會打成一片火山血海。

(本章完)

第二百八十三節 混亂之戰追與逃第一百八十四節 飛兵海寧浙江潮第四百一十七節 最寒冷的長津湖第四百九十七節 白色計劃取波蘭第二百四十五節 蔚亭歸鄉遭身殞第三百七十九節 閩系海軍之沒落第三百八十節 浮生願平東海波第八十四節 談判桌上露鋒芒第五百六十六節 莫斯科戰役前奏第一百五十二節 遼東首日遭遇戰第三百八十八節 有女激將請昭南第四百七十八節 半個西班牙死了第四十二節 大觀園危在旦夕第四百零一節 王道行動在展開第六十三節 智擒日寇奏凱歌第二百五十節 軍政文商齊上陣第十五節 合作融洽買軍火第六十一節 網住王八逮到鱉第五百一十七節 北極熊半島之殤第三百六十二節 昌都烽火戰雪域第三百九十節 閩系低頭一家人第五百三十六節 最大包圍戰基輔第五百九十四節 戰後掠影經濟篇第二百二十節 宸軒老施雙雄會第五百四十三節 貫通歐亞大陸橋第三百八十六節 有理不怕辯論難第一百節 兄弟相煎何太急第二百五十八節 喬夫宣言搶總統第二百六十一節 清亡拾遺三兩件第四百一十八節 勢如破竹戰雲山第四百零六節 神箭探天第一招第二十二節 商會武裝上戶口第四百七十二節 黑色風暴大蕭條第一百一十六節 前田喋血匯泉灣第二百六十八節 清鄉剿匪豫東北第三百三十七節 空戰形勢大逆轉第二百二十二節 拜訪大使逢故知第一百三十三節 革命軍中馬前卒第五百一十一節 爭奪海峽制空權第三百二十三節 離奇的薩拉熱窩第三十八節 羣梟聚會平安鎮第一百六十七節 三攻高地未盡功第五百九十三節 戰後掠影敵友篇第五百零七節 突擊集羣逞英豪第二百三十二節 閒裡偷忙來泡妹第三百七十六節 東線戰場鏖戰急第四十一節 老營外痛殲敵匪第五百四十四節 聯合艦隊入險地第一百五十五節 誘敵深入金州城第二百八十六節 南北諜戰風波詭第五百二十一節 所向披靡下南洋第四十節 杜子成獨守孤城第三百八十一節 海上明月天涯客第四百九十一節 歐洲命運的路口第三百二十七節 初次提案論出兵第二十九節 借芝泉練兵臘山第二百九十五節 八大金剛聽牆根第四百一十五節 東線攻勢戰吉州第四十三節 堅守大觀援兵至第一百一十五節 新軍神器亮個相第三百四十三節 雷霆救兵戰鬥羣第三百九十七節 質量建軍之討論第五百九十七節 戰後掠影民生篇第四百三十八節 再揭革命黨老底第五百九十三節 戰後掠影敵友篇第三十九節 拳匪攻打濟南府第四百二十五節 兩軍對壘洛東江第四百六十七節 閒子佈局顯聖手第二百零五節 約法五章革命黨第三百七十一節 爛尾一戰貢比涅第四百五十二節 海原海原在求救第三十七節 圈錢是比掙錢快第二百七十二節 皖系崩壞論出兵第二百二十節 宸軒老施雙雄會第四百一十四節 北嶺殺賊入三韓第一百七十五節 戰場高唱英雄頌第二百三十三節 西門子也買專利第三百四十節 中國統治着天空第六十九節 聯軍將領遭綁票第一百零五節 中流砥柱是度娘第三百二十二節 巴爾幹風氣雲涌第五百三十六節 最大包圍戰基輔封推感言第八十一節 救吳氏芝泉求助第五十節 伏擊戰以十破百第二百九十四節 超級婚禮驚世俗第三百零一節 撲朔迷離緝兇徒第九十八節 滿漢相制尋常事第五百八十二節 二戰最後的戰場第二十二節 商會武裝上戶口第五百六十四節 橋頭堡行動啓幕第六節 時來運轉遇苗家第一百零一節 奈何齊魯不識君第四百四十二節 全民公決選帝王第三百六十六節 宗方推斷寺內憂第一百零八節 神火天降菊花殘第五百零二節 靜默的西部前線第五百七十九節 曾被遺忘的指針第八節 柳暗花明遊島城第四百三十節 戰略轟炸進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