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帝國斜陽

在統一六國之後,丞相王綰等人建議秦始皇分封諸位王子到燕、齊、楚等剛剛征服的偏遠地方,穩固當地的局勢,以加強秦帝國的統治。而廷尉李斯則認爲,西周的分封制存在非常大的弊端,即周文王冊立各位姬姓子弟,開始時都是至親,相互親和,但不過數代,就彼此疏遠,相互攻擊宛如仇讎,逐漸諸侯間的更相誅伐連周天子都不能禁止,最終造成了天下數百年的紛爭,今海內幸而重複一統,當務之急是將天下劃分爲郡縣,依法推行郡縣制,諸子功臣則論功行賞,取消土地的分封,消除天下變亂的禍根。始皇帝對於李斯的建議深表認同,隨即付諸實施,經過一系列深徹的政體改制和不懈的政治努力,終於確立了封建郡縣制政體,夯實了君主制中央集權。客觀上講,秦帝國所採用的郡縣制是一種平民制度,其軍政首腦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績軍功可上可下,可平職調動。郡縣官僚制有效的保證了平民參政議政的權利,相比分封制這種貴族政治,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歷史進步,影響了此後中國近兩千年的政治格局。此後,始皇帝奮六世之餘烈,集七國之精華,對外北攘匈奴,開直道,築長城,橫連燕趙;南取百越,輸兵勇,通靈渠,直貫兩江,形成了現今中華版圖的雛形,定鼎了華夏文明的核心區域。同時,對內推行新政,令書同文、度同制、車同軌、行同倫,爲中華文明的傳播與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爲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然而,伴隨着國家超越時代的發展,此時的秦帝國卻因爲對外過度擴張、對內大興土木,不恤民力,造成國內民怨沸騰;統一六國後兼併的土地,如百越、胡地等,多是蠻荒之地,國家無法再度採用“耕戰”的方式以戰養戰,致使暴師千里國用不足,也喪失了秦軍衆多的精銳力量;地方上,爲了版圖的急速擴張,秦帝國忽視了對於山東六國固有勢力的有效打壓,而由於亡國日淺和既得利益的喪失,也加劇了六國前貴族的合流反秦之勢;中央政權內部,始皇帝崇信方士,迷戀長生久視之道,身體狀況日益惡化,進而導致了皇權內部的殘酷鬥爭,加速了嬴氏皇族的衰落,史書記載,始皇帝的子嗣有將近大半死於政治傾軋,導致權臣勢力上升,趙高、李斯、蒙恬等重臣各有一番勢力,足可左右政局。因此,在這個貌似大一統的環境下,整個帝國暗流涌動、危機四伏,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正在蓄勢待發。這一切,似乎都只等着一個信號——始皇帝的賓天。

第二十一 秦殤第八 商鞅變法第二十七 孫武演兵第五 北制之戰第十八 長平大戰第十二 春秋首霸第十六 驪姬亂晉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六 商君第三十四 後記第十三 病榻論相第十七 遠交近攻第十 吳子第七 鉅鹿疑雲第十五 官渡之戰一第十六 驪姬亂晉第三十一 夷陵遺恨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九 項羽分封第十九 城濮之役第九 兗州危機第十七 遠交近攻第八 墨子第二 烽火戲諸侯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二十二 史記第六 北戎之戰第三 謀攻第三十二 諸葛賢相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第十一 縱橫天下第六 北戎之戰第十四 父子雙雄第三 謀攻第八 商鞅變法第二十二 後記思維的新起點第十 公孫敗亡第六 發機第二十一 隆中對策第一 序第二十三三 國志第二 孟子第十九六 韜第六三 家分晉第八 商鞅變法第十四 形格勢禁第三 共叔謀逆第十八 呂氏春秋第二十一 戰國策第六 商君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八 商鞅變法第三 謀攻第六 率先崛起第三十三三 國歸晉第二十二 火燒博望第十一 暗度陳倉第十三 奔襲大梁第十三 病榻論相第十七 官渡之戰三第三十一 臥薪嚐膽第三十三三 國歸晉第八 楚雄漢上第六 北戎之戰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第十三 奔襲大梁第十 漢中對策第六 商君第一 孔子第十三 惠能禪師第六 率先崛起第二十三 略第十二 南舉巴蜀第十六 金剛經第三三 國演義第二十一 戰國策第十七五 羖治秦第十六 官渡之戰二第二十五 弭兵之會第二十三 赤壁鏖戰第十三 奔襲大梁第七 河西之恥第二十五 暫借荊州第五 莊子第五 獨霸西戎第六三 家分晉第十 公孫敗亡第十二 南舉巴蜀第二十四三 國演義第十八 濰水之戰演繹法第三十四 後記第十二 鬼谷子第二十一 戰國策第二十 崤之戰第十 漢中對策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二十四 邲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