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一 鳴驚人

在城濮之役爲晉所敗後不久,楚成王即被世子商臣所弒。商臣自立爲國君,號穆王。穆王一直對楚軍的城濮慘敗心有不甘,即位之初就抓緊時日整頓兵馬,發誓與晉國再決中原。然而天拗人願,穆公壯志未酬,就抱病而亡。其子旅即位,也是日後名動中原的楚莊王。晉國乘楚國治喪之機,會盟天下諸侯,將業已臣服於楚的陳、鄭諸國收至麾下。同時,楚國內部亦是暗流涌動,令尹鬥越椒見莊公年少,多有非分之想,常欲取而代之。但是,莊王置內憂外患而不顧,依舊無動於衷,即位三年,整日畋獵飲酒,不理朝政。朝中忠良之士憂心忡忡,良臣伍舉入宮,諷諫曰:有鳥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鳴,不知是何?莊公彷彿察覺到其中的含義,隨即對曰: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此語一出,足見莊王的非凡氣魄和宏大雄心,絕非碌碌庸主所能比擬的。後又得蘇從以死相諫,莊王方纔下定決心,罷除淫樂,一心理國,重用伍舉、蘇從等一干賢臣,不及一年楚國大治。隨後,莊王親率三軍揮師北進,滅庸敗宋,平定陸渾戎族,陳兵周境,問鼎中原,天下莫能與爭。就在楚莊王霸業初成之時,楚國爆發內亂,鬥越椒趁莊公遠征中原,興兵反叛,攻佔郢都,自立爲王,更遣精兵拒莊公於楚境之外。莊公客觀地分析了當時的局勢,認爲長期的對外戰爭已使王卒疲敝,而鬥軍初至以逸待勞士氣正盛,故大膽採取主動退卻,誘敵進擊的戰法,先抑後揚,一舉擊敗對手,陣斃鬥越椒。楚軍乘勢分兵追繳,迅即平定叛亂。爲了更好地穩定國內政局,莊王對於叛亂鬥氏一族進行區別分化,盡斬罪魁,餘從不論,立鬥班之子克黃以續鬥氏之嗣。楚民皆感莊王大德,愈加歸附,此爲楚國日後的爭霸戰爭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古今平叛之事不只莊王一家,過程亦是不盡相同,但歸結起來其成功原因不過幾點而已。首先,一旦出現叛亂,作爲在位者,萬萬不可慌張,應儘快的組織起有效地反擊,至少應該是守住城池,儘量展開消耗戰和拉鋸戰,以空間換時間,防止對手速戰速決,因爲叛亂者畢竟是少數,一旦陷於僵持,其事必難成功。其二,最大限度地徵得公衆的支持,在道義和輿論上孤立叛亂者,使其陷入被動,畢竟叛亂者是不得人心的。其三,平定叛亂不是一個單純的軍事問題,更大程度上是一個政治問題,是國內*的繼續,因此應時刻將“軍事打擊爲輔,政治誘降爲主”作爲平叛的主導方針,區別對待叛軍中的各種勢力,充分利用各種非戰爭手段,分化瓦解對手,做到首惡必誅,脅從後論。如此,君主方可順利掌控局面,保社稷於萬全。

第八 商鞅變法第十三 奔襲大梁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十五 心戰井陘第二十三 略第十 管仲相齊第十九 城濮之役第二十九 相據合肥第一 孔子第八 後記第九 孫子第十九 城濮之役第三三 國演義第一 序第三 沙丘變亂第六三 家分晉第三十三三 國歸晉解空第七 士人之望第十九六 韜第三十一 夷陵遺恨第十六 神兵破楚第十一 暗度陳倉第二 秦頌第七 鉅鹿疑雲第六 發機第十 兵出函谷思維的新起點第三十 痛失荊州第二 帝國斜陽第八 墨子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第二十二 趙盾弒主第二十二 史記第十九六 韜第三十 北威齊晉第十七五 羖治秦第十五 東方劇變第三 沙丘變亂第四 老子演繹法第五 帝國反擊第二十三三 國志第五 取勢第一 序言第十五 官渡之戰一第二十八 西破強楚第十 兵出函谷第二十三 赤壁鏖戰第十二 謀心之士第十二 春秋首霸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十 公孫敗亡第六 商君第七 士人之望第十五 官渡之戰一前言第四 謀形第三 共叔謀逆第九 齊魏爭雄第二十二 史記第二十一 函谷封屍說服力第十 吳子第二三 國志第六 絕世雙雄第十九 邯鄲之戰思維的新起點第三十四 後記第十八 呂氏春秋第二十六 西定關中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第十八 長平大戰第六 北戎之戰第九 桓公得位第九 齊魏爭雄第二十七 劉備入川第二十三 略第二 帝國斜陽第十七 官渡之戰三第十 兵出函谷第十九 倉亭之戰第三十三三 國歸晉第十六 金剛經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四 掘地見母說服力第十八三 置晉君第十六 金剛經第二十八 西破強楚第二十三三 國志第二十五 暫借荊州第九 桓公得位第四 謀形第十六 驪姬亂晉第三十二 諸葛賢相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十八 長平大戰第十 兵出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