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總理視察(二)

54總理視察二

現在就看美國能不能迅速調整對華政策,與中國採取合作態度,打破堅冰,結束中美這種不正常的關係,實現中美關係的轉折性變化.我認爲實現這種變化的條件已經具備或基本具備.

第一,美國陷於嚴重的危機,其嚴重程度要達到僅靠美國自身,以及僅藉助美國盟國,都難以擺脫這種危機的地步,美國必須尋求新的、有力的合作者.

第二,中國必須有足夠的實力和影響力,通過中美合作有效促進美國走出這種危機;

第三,兩國都有改善關係、發展中美合作的明確需要和願望。這種需要和願望,是中美關係發生轉折性變化的基本因素。

雖然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但同時也是一個窮國家.我們的國力很弱,我們對美國的重要性在於,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以改變美蘇戰略態勢。

但中國和美國社會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經濟發達程度、歷史文化傳統都很不相同的,必然會存在大量無法克服的矛盾,這是正常的。就是以後中美關係正常化,也會不斷的發生嚴重衝突局面。這是兩國根本的利益所決定的。美國不可能放棄對中國長期的疑慮和防範政策.抑制中國的崛起是美國永遠不會改變的.

周恩來認真的聽着李大爲的發言,並對李大爲的發言作了肯定的表示.

接下來,大家又對這次中國去聯合國的代表團活動和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了討論;還對戰俘的關押,管理.進行了一番討論.基地的同志建議,把美英戰俘關押在象撫順西露天礦這樣的礦山和修路,水力建設工地,讓他們挖煤去.修路,修水利工程.這也符合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原則,中國可沒有多餘的糧食養活這幫大爺.如果不想幹的,那可以,用一臺一立方的挖掘機或兩臺100馬力的推土機交換一名尉官以下的戰俘,不管是美國官方還是美國個人家庭都可以進行這種交換.有的一些同志擔心,這不符合日內瓦公約.也影響我們這個殃殃大國形象.鄧峰等人對此很不以爲然,他們認爲,別自己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自己先給自己的頭上戴高帽.首先我們現在本身就不是日內瓦公約簽約國,完全沒有必要擔心什麼日內瓦公約.第二,通過對其戰俘勞動改造,給美國實加的壓力,以獲得更多的利益;第三,通過交換也可以換回幾萬臺工程機械,這樣會促進我們的國內的經濟建設.對於什麼";殃殃大國形象";更是不屑一顧.中國這麼多年就是爲了殃殃大國的虛名吃的虧還少嗎?什麼殃殃大國,負有責任大國都是扯蛋.哪次在對外交往中因爲你是殃殃大國佔過什麼便宜?殃殃大國不是自封的,而是靠自己的實力打出來的,戰爭就是利益的爭奪,用什麼手段不重要,重要的是利益,過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我們爲什麼不讓它最大化呢.被總裝.....

大家一直討論的很熱烈,一直討論到第二天凌晨2點多.

以前只是聽說周恩來總理有着令人驚歎的精力,這次鄧峰這夥人是真正的感受到了.經短短的三,四個小時的休息,第二天一早,總理一行沒吃早飯就在陳晶的陪同下,到藍天農場的養豬場和養雞場,飼料場和塑料大棚去參觀調研去了.回來只後草草的吃完口早餐,馬上回到賓館會議室就如何儘快恢復中國經濟和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問題又和基地的同志進行了研討.

會上,陳雲同志首先介紹了當前的經濟形式:經過一年,我們基本上恢復了全國的交通運輸,在全體鐵路員工的努力下,一年內就修復了14000多公里鐵路和2715座橋,使原有鐵路基本暢通,公路、水運和航空也得到了恢復。對整個經濟的迅速恢復起了重要作用。

農業生產也得到了基本的恢復.現在全國已有一半的農村完成了土地改革.在這個基礎上,又引導農民在自願互利的基礎上組織起來,走互助合作道路。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與此同時,廣泛發動羣衆興修水利,防治災害,一年間擴大灌溉面積約8000多萬畝,初步改變了中華民國時期河堤失修、水災頻繁的狀況,一年中農業總產值平均增長8%。

這一時期,工業取得了很大的恢復和發展.首先恢復了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建立起來的國營工業的生產。依靠工人階級迅速修復機器設備,使之儘快復工。尤其是東北工業區的恢復和發展由效的支援了全國的工也建設.在全國的工礦企業內部進行了民主改革,改造舊的經營管理機構,廢除壓迫工人的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在工廠企業中清洗潛伏的反革命分子,建立起社會主義的民主管理制度。發動羣衆進行生產改革,創造和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工作方法,並開展增產節約和勞動競賽運動。廣大工人的政治熱情和生產積極性很高。在一年中全國工業產值增長34.8%。

經過全國人民的努力,在短短一年時間內,使國民經濟得到了基本恢復,主要產品產量大大超過了建國前的最高年產量。

同時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全國職工的平均工資提高30%左右,各地農民的收入一般增長10%以上。國家財政經濟狀況也得到了好轉,爲開展有計劃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接着鄧峰,劉軍,李大爲等人也各自談了關於如何加快我國經濟建設建議.

鄧峰認爲,經過一年的恢復期,社會經濟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首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被取消是完全正確的,但對於外國資本合法經營,我們要鼓勵他們繼續的經營下去.並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支持他們在中國發展,因爲我們現在需要資金和技術.我們可以通過合資,合作參與進去,改變其經濟性質和所有制形式,使之更好的爲我們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對於官僚資本要堅決的予以沒收,要根據國家的需要逐步加大投入,逐步的加重國營經濟和集體所有制經濟佔在國民收入生產中的比重.國有經濟要抓大放下,對於事關國計民生生產資料和事關國家安全的軍工企業要牢牢的掌握在國家手中,確立國營經濟的領導地位.對於民族資產階級要給予適當的扶助,對於其實經濟形式要允許他們並存.作爲國有經濟的補充,但要限制規模;在徹底的消滅封建土地所有制後。我們可以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周恩來總理詳細的詢問了有關合資,合作的問題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李大爲向總理解釋了";中外合資,中外合作";的形式.希望國家儘快的出臺有關法律,法規.同時把後世的一些鼓勵外商投資的一些政策法規的U盤加給了總理.

隨後藍天農場場長陳晶向總理介紹了,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個由後世的中國**人的創舉說:";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指農戶以家庭爲單位向集體組織承包土地等生產資料和生產任務的農業生產責任制形式。其基本特點是在保留集體經濟必要的統一經營的同時、集體將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承包給農戶,承包戶根據承包合同規定的權限,獨立作出經營決策,並在完成國家和集體任務的前提下分享經營成果、一般做法是將土地等按人口或勞動力比例根據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分給農戶經營。承包戶和集體經濟組織簽定承包合同。具體形式是包乾到戶。各承包戶向國家交納農業稅,交售合同定購產品以及向集體上交公積金、公益金等公共提留。其餘產品全部歸農民自己所有。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主要生產資料仍歸集體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實行按勞分配原則;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集體和家庭有分有合。就向我承包了藍天農場,土地是國家的,我每年要完成中科院給我下達的良種培育任務,當然他們也要給予一些必要的技術支持,在我們農場就有設有一箇中科院農業所的種子研究推廣博士工作站.我每年向國家交納農業稅,交售合同定購產品以及向農場上交公積金、公益金等公共提留,給所有員工開資,上五險一金後,其餘全部歸我自己所有。";

陳雲同志問道:";你說的五險一金是什麼?";

";五險”指的是五種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積金。其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這三種險是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的保費,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完全是由企業承擔的。個人不需要繳納。“五險”是法定的,是每個用人單位必須要繳納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是用人單位根據企業自己情況決定給職工上還是不上.";陳晶回答道.

第一百一十五章第6章 重要情報第48章 震驚世界(四)第146章 印度問題第90章 大國政治(四)第164章 與赫魯曉夫的會談第265章 和平的代價第135章 藍天現代化農業示範區二第369章 大結局勝利後的思考第14 密談 周邊關係2第13章 密談 周邊關係1第22章 安東會晤第192章 坎坷的迴歸之路第一百一十三章第一百三十三章第332章 大炮表決的結果第228章 蘇聯的噩夢第60章 百年血恥三第51章 飄落的星條旗(二)第243章 進軍伯力第46章 震驚世界二第42章 隘口血戰(六)第35章 搗巢行動之轟炸金浦機場第5章 赴京第309章 這是中國的核心利益第161章 李大爲的旋風外交第304章 這樣擺平印尼第170章 東線反擊第一百一十六章第81章 遭襲第165章 紅頭阿第285章 赫魯曉夫的家宴第190章 外蒙問題第55章 總理視察三第129章 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臺北第150章 珠峰下的暗流第216章 黨內有派第191章 遠東工委第51章 飄落的星條旗(二)第216章 黨內有派第251章 不朽軍魂第362章 撲朔迷離第235章 消滅蘇軍45軍軍部第54章 總理視察(二)第21章 加入志願軍第153章 大起義第298章 “大棒子”加“胡蘿蔔”第121章 解放澎湖列島2第79章 如此外交官第198章 飛豹突擊隊第363章 動盪的南朝鮮第197章 夜色行動第51章 飄落的星條旗(二)第318章 巨龍騰飛第356章 《中美海洋協議》第310章 主權歸我,保管歸你第319章 強勢的中國第32章 搗巢行動-第77特遣艦隊沉沒第46章 震驚世界二第357章 大國面子第299章 山南特區的特殊作用第243章 進軍伯力第220章 京城諜影第265章 和平的代價第289章 傲視羣雄第263章 抓捕行動第261章 “封疆大吏”第8章 主席的決心第320章 金融帝國第153章 大起義第一百三十三章第157章 如此下場第204章 特殊的戰鬥第194章 蓄勢待發第48章 震驚世界(四)第339章 陷阱第363章 動盪的南朝鮮第348章 腰斬“惡漢”第302章 山南模式第361章 誰殺了總統第311章 外交追索第274章 蘇聯游擊隊第347章 海底下的較量第126章 臺北動亂第140章 斯大林死了第332章 大炮表決的結果第255章 “ 箭”指何方第256章 圖窮匕見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187章 懷仁堂講座第194章 蓄勢待發第一百一十章第240章 特種作戰第14 密談 周邊關係2第210章 奇襲第159章 劍拔弩張第205章 白宮的反應第32章 搗巢行動-第77特遣艦隊沉沒第103章 空中擒敵(一)第267章 中國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