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全民公決

喜瑪拉雅山上的積雪,年復一年,依然是那樣的潔白;雅魯藏布江像一條銀色的巨龍,日復一日仍然是那樣的清澈,從雪山冰峰間流過,將冰液玉槳由西向東孕育着兩岸的花紅草綠。

當我們立足於這個世界屋脊,鳥瞰這個風雲變幻的小小的寰球,就會看到了在中國5000年文明的歷史長卷,偉大的新中國又在上面鐫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使喜瑪拉雅山上雪更加潔白。使雅魯藏布江水更加清。

1956年6月1號,在暫且稱爲印度東北部的7個邦,對這塊土地和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民歸屬問題,由生活在這裡的200多個民族3800多萬人民進行全民公決。

受該地區人民公決委員會的請求,由聯合國副秘書長帶領的各國監督代表200多人進入了各個縣級以上的公投站,監督和見證這裡的人民自由的行使着自己神聖的權利;來至世界各國的個大媒體的300多名記者也來記錄着這一最爲公正的歷史時刻。

在各級臨時搭建的公投站中,兩個相隔10米的投票箱上分別沾貼着中國國旗和印度國旗。在中國的投票箱的背後還懸掛着巨幅的五星紅旗,參加公投人們向過節一樣歡天喜地的,很多人手裡拿着一面面鮮紅的小幅的五星紅旗,興高采烈的來到了投票站。還有很多人額頭上畫着中國國旗。不停的高喊着:“中國!中國!我們要做中國人!中國!中國!我們要做中國人!......”

參加公投的人們,十分有序的站成排,把寫有自己名字,性別,年齡和家庭地址的選票投入投票箱,不用看票數,只要看看投票箱前的排隊情況就一目瞭然了。中國的投票箱前,投票的隊伍見頭不見尾,印度的投票箱前半天看不見一個人。每個投票站都有中國提供的錄像設備,客觀的記錄着整個投票過程,對整個投票和數票的過程進行全程記錄。

各國記者活躍在在投票站四周,記錄着現場實況,進行現場採訪。

“先生你好!,我是華盛頓郵報記者大衛華依考爾,我想耽誤你幾分鐘時間回答我幾個問題好嗎?”這位華盛頓郵報記者攔住了一個剛剛走出西隆勞大學投票站出來的中年人知識分子。

“沒問題,請吧”這位中年人很配合的說。

“你不介意我問你的職業吧”大衛華依考爾很客氣的問道。

“不介意,西隆勞大學物理系教授,愛華辛格”

“謝謝,愛華辛格教授,”大衛華依考爾隨即提出了他的第一個問題“請問你投的是中國票還是印度票?”

愛華辛格看了看華盛頓郵報記者說:“我很奇怪你提出這樣的問題,任何一個神經正常的人都會選擇中國,這是毫無疑問的。”

“爲什麼呢?”大衛華依考爾隨後把採訪進一步深入。

“不爲什麼,你可以把1949年和1956年,兩年的中印兩國的發展數據做一下簡單的對比就會得出答案了”愛華辛格有些不屑一顧的回答道。

大衛華依考爾緊接着問:“這是你投中國票的唯一理由嗎?”

愛華辛格反問道“難道這還不夠嗎?”,緊;接着又說:“如果你感到這還不夠的話,那你就看看今天的中國,不!現在應該說是我們中國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不但把印度遠遠的拋在了後面,而且在一些領域裡,已遠遠的把你們美國和蘇聯拋在來後面,如,半導體,核物理,航天科技等領域。”

“我剛纔注意到了,你說的第一人稱‘我們中國’嚴格的講你現在還不是中國人”華盛頓郵報記者心態有些不平衡的說道。

“不!從我投出了我手中那神聖的一票起,我的心就屬於了中國了”愛華辛格看了看手腕上的中國手錶說:“對不起,記者先生,我還有課,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們改時間再聊,拜拜”

大衛華依考爾轉身又欄住了一男一女兩名位手裡,各子拿着一面小五星紅旗,一面走一面熱烈討論着什麼的大學生。

“HI,我是華盛頓郵報記者,你們不介意我對你們採訪吧?不用問你們一定是投的中國票”大衛華依考爾很純熟的駕馭着自己的採訪。

兩位大學生停了下來,那個男同學說:“正確,記者先生你會漢語嗎?如果你會的話,我很高興用漢語來回答你的問題”

大衛華依考爾面帶遺憾的搖了搖頭說:“很遺憾,我不會,不過我的確應該學習漢語了。”

“呵,呵,呵”那個站在一邊的女同學發出了一串清脆的笑聲,說:“那你還不是個很合格的記者,連世界上最優美,最科學,最準確的語言都不會,還有什麼資格做記者呢。”

“哈,哈,的確如此,看起來我回去就得把這份記者工作辭掉,去漢語學校了。”大衛調侃道:“不過在完成這次採訪前,我還不能這樣做。女士們先生們,還是請你們談談你們爲什麼投中國票?”

“很簡單,我們東北部的各族人民本來就是中國血統,看看我們的膚色,看看我們的相貌完全和中國人一樣,那像印度那些老黑”那個男同學頗爲自豪的回答道。

那個女同學也搶着說:“不光如此,我們的文化也十分相似,這充分的證明了,我們血統是純正的中國血統而且也同樣傳承了我們中國祖先璀璨的文化。”

“對,從北京來的老師說過,經過DNA分析,我們的DNA完全和中國人的DNA完全一樣”那名男同學找出了最有說服力的科學依據。”

“DNA?DNA是什麼?”見多識廣的大衛有點傻了。雖然1953年英國劍橋大學兩位年輕的科學家發現了:DNA是由兩條核苷酸鏈組成的雙螺旋結構,但到80年代中期,人類才發明DNA遺傳指紋技術,這怎麼能讓大衛不傻呢。

“DAN都不懂,真沒十分得意的說:“DNA是英文Deoxyribonucleicacid的縮寫,又稱拖氧核糖核酸,是染色體的主要化學成分,同時也是基因組成的,也稱爲遺傳微粒。看起來美國太落後,這麼大的記者連DNA都不懂。”

在古瓦哈提火車站的公投站,英國泰晤士報記者鄧洛普也正在採訪一名剛剛投完票的長途貨車司機。

“先生,你一定去過很多地方,對於中國的侵略軍對印度所犯下的罪行一定了解的很多。你能談談這方面的見聞嗎?”這個英國泰晤士報記者明顯帶有強烈的政治傾向,所提的問題帶有強烈的誤導性。

“侵略?什麼侵略?我不懂,要我看這純粹是印度閒着沒事找捱打。從第4師向達旺運送給養,那裡可從來就是中國人的地方,這一點你們英國人是清楚的。中國現在是什麼國家。是印度能惹的起的嗎?你說不是找打是什麼。”

“不管怎麼說,中國10幾萬軍隊侵略了印度這是不爭的事實,給印度人民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這名司機從車的腳踏板上放下了右腳,轉過身面對着英國泰晤士報記者用手指點着鄧洛普說:“你說的印度人民是指尼赫魯嗎?傷害?你看看我的這輛車中國產的新車,這是中隊增用我的車損壞後,賠給我的,一輛頂我原先你們英國人產的那輛破2,5噸的卡車4輛。如果這也算侵略,這也算傷害,我到是希望中國能侵略全世界,能傷害全世界人民。”

然後轉身登上了駕駛室,關上了車門,搖下車窗,對這位還站在車下的英國泰晤士報記者大聲的說道:“嗨!英國佬,快滾吧!今天你很幸運,遇到了我這個好脾氣的人,否則你這樣說話,遇到別人非打你個滿地找牙不可。”

對印度東北部的7個邦的歸屬問題進行全民公決的統計結果,第2天就統計出來了。聯合國副秘書長在由各國記者參加的新聞發佈會上宣佈:印度東北部7個邦總人口數爲3828萬,參加這次全民公決的16歲以上的有效人口爲,2312萬,實際參加公投的人數爲2126萬,贊成歸屬中國的票數爲2054萬票。佔96,61,贊成繼續留在印度的票數爲72萬票,僅佔3,39。

這一結果是生活在這裡的200多個民族3800多萬人民,在沒有任何外來勢力的干預,在公平,公正,公開的情況下,每個參加公投的人,都是根據本人的意願,完全自主的按着自己的意願進行選擇該地區歸屬的。公投結果真實有效。

根據聯合國1370A號決議,這裡毫無懸念的應當歸屬中國,由全民公決的統計結果公佈之日起15天后,也就是1965年6月16日0時整,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在對這裡行使國家主權。如各國對這次公投結果存有異議,可在15日內對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複議,複議期間不影響中國在此行使主權。

當天世界各大媒體均爲頭版頭條報道了聯合國副秘書長在新聞發佈會上公佈的統計結果和講話,以及這件轟動世界的大事相關報道,但也有例外蘇聯真理報只是在國際版發了一個只有不到百字的消息。

華盛頓郵報記者大衛華依考爾,在華盛頓郵報的頭部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的勝利》的報道:日益崛起的中國,以其絕對勢力擊敗印度。這是中國先進的科學技術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戰場上,印度跟中國所使用的武器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留給印度的只有捱打的份。雙方的戰損達接近100比1......

中國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同樣俘虜了絕大多數印度人的心,在我所採訪的印度知識界的人士中,他們無不對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出由衷的贊同,他們對中國的半導體技術,核物理技術,航天技術以及生命科學技術佩服的五腹投地。他們對自己能夠成爲中國人感到無限的自豪。

英國泰晤士報也發表了駐印度記者鄧洛普《是人民的意願?還是侵略?》的評論員文章:中國以反擊印度軍隊入侵藏南地區爲名,依仗着強悍的軍隊,旋風般的橫掃了印度恆河流域佔領了印度的首都新德里和東北部。但隨後中國把他們佔領的這些地區交給了他的傀儡勢力印度,把他們這種裸的侵略行爲裝飾成爲印度國內的內戰,這一手玩的確是很飄亮。對印度東北部他們絲毫不掩飾他們的領土野心,但他們所使用的手段,確出乎全世界的意料之外,這次這個政權盡然高舉民主的大旗,在這一被佔領地區搞起了全民公決,使他們的佔領完全合法化。對印度東北部7個邦的歸屬問題進行全民公決,由那裡的人民自己選擇,這看起來是公平的,但實際上對印度來說是極爲不公平的。中印兩國不管是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各方面上都存在巨大差距。在這樣的差距面前,公投的結果會怎麼樣?肯定是毫無懸念歸屬了中國......

法國世界報發表了《更文明的擴張》中國發展的速度令世界感到震驚,這一全民公決的結果說明中印兩國發展所產生的巨大差距,這一地區歸屬於中國對於這個地區和人民來說無疑是件好事,是一個先進的文化對落後文化的取代時一種更先進文明社會的擴張。希望印度能夠認清國際發展的形勢,從自己那不切合實際大國的夢幻中走出來,接受現實,搞好和中國的關係,享受中國高速發展的經濟給世界帶來的實惠,如果搭補上這趟中國高速發展的列車,在今後的若干年印度將會落後世界更遠

第86章 揮師南下第62章 對日索賠第345章 “人若犯我,我不犯人”第359章 “狼”論第279章 解放軍遠東艦隊教導學校第228章 蘇聯的噩夢第299章 山南特區的特殊作用第105章 牛刀小試第180章 南亞人民共和國第224章 撒網第98章 雷霆的炸點第245章 蘇軍太平洋艦隊的覆滅第338章 東海風雲第132章 中國硅谷第321章 遲來的蜜月第275章 註定要失敗的游擊戰第235章 消滅蘇軍45軍軍部第250章 蘇軍的西線反擊第94章 雛鷹展翅三第124章 兵臨城下2第46章 震驚世界二第317章 591工程第69章 破冰之旅三第358章 核壟斷第234章 打進海蘭泡第50章 飄落的星條旗(一)第237章 無敵戰士第144章 中國軍事機密報告第22章 安東會晤第298章 “大棒子”加“胡蘿蔔”第193章 山雨欲來第221章 陷阱第262章 赫魯曉夫的“止損”第205章 白宮的反應第339章 陷阱第165章 紅頭阿第196章 紅色通緝令第263章 抓捕行動第51章 飄落的星條旗(二)第126章 臺北動亂第305章 中國文物保護委員會第245章 蘇軍太平洋艦隊的覆滅第294章 中國能源戰略部署第297章 殺雞儆猴第362章 撲朔迷離第326 再起風波第276章 宏思巨構第252章 挽救大兵第193章 山雨欲來第48章 震驚世界(四)第278章 仁義之師第260章 停火第11章 密談1第232章 人肉盾牌第193章 山雨欲來第150章 珠峰下的暗流第228章 蘇聯的噩夢第4章 軍人的責任第89章 大國政治三第177章 東線戰役結束第105章 牛刀小試第236章 將星隕落第51章 飄落的星條旗(二)第203章 收復外蒙第273章 中國的貝加爾湖第224章 撒網第9章 請求歸建第270章 塔城反擊戰第59章 百年血恥二第11章 密談1第152章 別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第76章 艱難的索賠之路四第243章 進軍伯力第83章 特種兵學校2第46章 震驚世界二第292章 西西伯利亞特別行政區第118章 臺灣問題兩手都要硬二第146章 印度問題第310章 主權歸我,保管歸你第233章 國恨家仇第一百一十七章第222章 燕子是這樣孵化的第236章 將星隕落第283章 擱置主權,共同開發第330章 這種感覺真好第146章 印度問題第318章 巨龍騰飛第10章 窮人的武器第363章 動盪的南朝鮮第223章 叛國者第一百一十七章第92章 雛鷹展翅一第298章 “大棒子”加“胡蘿蔔”第25章 善後處理第178章 攻佔新德里第339章 陷阱第29章 敵情.友情第101章 "以權謀私"第171章 印度第7旅的覆滅第一百一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