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家國論二家天下的國

發現易經――生之大原則?大易無邊 慧行天下 53家國論二 “家天下”的“國…

53家國論二:“家天下”的“國”之概念

家的觀念是自然形成的並且隨着人類文明的進展而進展。就是說,在人類未產生之前,家就以種羣的觀念在獸羣中流行了,在人類產生之後的最初,那所謂的家的觀念依然是獸羣的種族意義上的家的觀念。但人畢竟是人,人的這種種族意義上的與獸羣沒有區別的家的觀念,應當屬於人在最初的屯卦時的那個混沌的年代。而我們知道屯之後是三難,特別是剝、復兩卦對物種所做的具有決定意義的選擇,讓每一個不能真正進化成人的那部分種羣滅亡了。而能夠走出災難的這一羣,則是自然選擇了的向着人的這一方向發展的種羣。而這所謂的向着人的方向發展,首先發展的就是他們“人的”而不再是“獸的”家庭觀念。就是說,這一時期“人的”家庭觀念開始真正擺脫“獸的”種羣觀念,師與比就是證明,師是有組織的鬥爭,而比是有組織的親近,這種“有組織”就是真正“人的”家庭觀念在社會活動上的映射。

師卦說的是組織,是分化,是爭執,是不同,就是說屯卦時的那種混沌在此時開始分化,開始出現不同出現爭執從而出現了組織,這全都在於人類的那能動性的的自我意識的覺醒,當人之爲人在一日日覺醒,反映在家庭觀念上就是人們開始摒棄獸的沒有秩序的家庭觀念(即人之爲人開始出現羞悟之心開始出現善惡之心),從而採用新的有秩序的家庭觀念。這種新舊之爭的鬥爭就是師,師的結果就是比。人類的家庭觀念在比卦處得到了鞏固和加強,從而獲得了穩定的地位,從而產生了特定的親密與親近。屯的家庭觀念是混沌的是獸的觀念:所有人都是我的,我也是所有人的。而比的家庭觀念則是清晰的人的觀念:我是誰的,誰是我的,一絲一毫不亂。所以,屯的時期是系統不穩定的屯生階段,而比的時期則是系統相應地進入到一個穩定的開始階段。

可是我們還是沒有說到“國”的概念,是的,“國”根本就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概念。太陽系是家,銀河系是家,大星系家,宇宙也是一個家,自然界中根本就沒有“國”的概念,所以“國”之爲“國”是標準的人爲的臆造之物。那麼是誰爲了什麼來臆造這一產物的呢?

請看小畜,我們說過小畜是春天的開始。人類在比卦處建立了自己新的“人的”家庭觀念,這種一對一的概念明確、秩序井然的觀念直到今天還是我們現代家庭的雛形和基礎。而且,這種觀念讓人類在小畜處得以茁壯、成長,在大有處得以茂盛、繁榮,到隨卦剩餘就產生了。剩餘產品的出現是一個重要的標誌。“國”的觀念就是因爲有了剩餘纔有了其產生的物質基礎,沒有剩餘就永遠也產生不了“國”的觀念。

大畜之後,物質進一步豐富,勢力進一步增強,至下經家人,“國”的雛形開始形成,至?至升,及至鼎,“國”的觀念就進一步形成了。鼎不僅標誌着“國”的觀念在觀念中正式完成同時也標誌着“國”的觀念在現實中完成。國既有,鼎既定,天子以九策治之。那麼國治理到何種程度纔算是“治”了呢(關於“治”我們專門有一章來“治與政”論述)?中孚爲至強,這說明強大是必需的;小過爲減少內部的摩擦,這說明和諧是必需的;既濟爲系統最優的狀態,未濟爲系統最穩定的狀態。可見所謂的“治”就是由強大到和諧再經由最優到最穩定的狀態。

就是說,國的觀念是人們在歷史前進的過程中人爲形成的非自然的虛擬體系下的觀念。是此一勢力與彼一勢力爲了爭鬥而被迫採取的一種強化“大家”而弱化“小家”的戰鬥方式。到後來則被用來剝削和管理衆多“小家”。但我們知道,從生之易最底層的意義上,彼與此都屬於同一自然,而同一自然並沒有彼與此的區別,所以那所謂的彼與此的爭鬥與爭戰也只是一小段時期內個別而特殊的表現。師是暫時的,比是永恆的,所以“國”的觀念的產生與存在也是暫時的。

正因爲國的觀念是人爲的、暫時的,所以不同時段不同地段纔會出現不同意義上的國家概念。有東方的“家天下”國家概念,也有西方的邦國制國家概念,現代的西方文明還從契約意義上討論了國的現代意義概念,最典型的的就是“黴國”。我說句話啊,“黴國”最最先就是幾個合夥人的生意,幾個破落的生意人本着生意上的公平簽署了一紙生意上的契約,被後人吹的不得了。其實有什麼?現在是他們的生意做大了,這就是一筆發了的買賣;設若賠了呢?無非就是一筆賠了的買賣。所謂的契約意義上的公平的國家概念,依然是人爲的暫時的國之概念。國從來就不是自然之存在,而只是人們的臆想,是人們在臆想的基礎上對家的概念進行的最大可能的模擬與複製。所以不論任何誰若希望可以從真正自然之真實意義上,從“上帝那裡”尋找到國家之概念的根本的話,那都將是徒勞的。因爲國家的概念只在人的觀念中存在,而且即使是處處模仿自然處處複製了大自然之智慧結晶的東方,對國家這一概念的模擬與複製依然是不自然的。

東方的國之概念是對人類家庭的自然模仿,而我們知道,人類的家庭與太陽系這個家庭一樣,是自然的產物,所以這種對自然的模仿是東方“家天下”國家概念的主要內容。

但是國家意義上的家長與家之意義上的家長是不同的,不是略有不同而有着天壤之別。在太陽系中,太陽作爲一個家長,他確實是用自己的實力爲家庭建立了一片安全的受保護的勢力範圍,而國家意義上的家長即天子其本身並不擁有如此超強的實力與勢力。所以國家所提供的安全與保護,是由天子組織天下之民共同凝聚出一種合力,並用這種合力虛擬出國之爲家的那種安全與保護。就是說,太陽作爲真正的家長所提供的安全與保護是實在的、真實的、無時無刻的,而國家作爲人類虛擬出來的家長所提供的安全與保護是虛擬的、不存在的,是完全依賴那種合力而存在的。而那種合力就是人力,而人力就不可能是永恆的不變的,人力是受着各個不同的因素影響着的,所以就會有時大有時小,有時強有時弱。這樣國之爲家虛擬出來的那種安全與保護就同樣會受影響,也同樣會時大有時小,有時強有時弱。而大時強時固然沒什麼問題,而小時弱時就有可能會受到外來的攻擊。所以,太陽對家庭成員所提供的安全與保護是永恆的、絕對的,而國家對家庭成員所提供的安全與保護則是變化的、相對的。但這種東方的“家天下”國家觀念已經是對太陽系作出的最好的模仿了。“家天下”是用民之合力來模擬太陽的力量,但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就是這種合力之與那所謂的家長――天子就是兩回事,天子可以也可能擁有對這種合力的控制權,當然也可以也可能不擁有對這種合力的控制權。這樣爲了牢牢地擁有對這種合力永久的控制權,家天下的天子就僅僅從自身的利益出發爲國家衍生出來許多並不屬於國家概念上的東西,這些東西依附於天子而不是依附於國家,因爲他們原本就是由天子的私慾產生,是東方家天下國家最爲腐朽和*的東西。這些東西只是也僅是爲了保障天子本人對合力的擁有和控制而存在,但他的遺毒卻可以延伸到天子這個詞滅亡之後好久。智慧的東方之所以若干年來被自己人和外人詬病,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這些原本就屬於人之私慾的東西。這些東西從誕生之日起就應當受到批判,當然現在更應當受到批判,這是東方五千年來的癥結所在啊。

再就是,國家模擬和複製的是家的概念,而家本身是一個很小的自然單位,而國的概念代表的卻是系統意義上的比家要大得多的一個系統。就是說,國要模擬的至少得是銀河系這樣一個大家,而不應該是太陽系這個小家。就是說國之爲家,至少得爲自己設計若干層的嵌套模式。但爲了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同時也爲節省成本,而實際上就是更好地增強國而削弱家(這就是爲了更好地控制小家啊),更好地集權化(這同樣是爲了天子更好地控制人民),所以國在更大程度上模仿的是最小意義上的太陽系。這就意味着系統自身就是過於的龐雜而不穩定了,系統的反應速度,對外界危險的適應性都大大地打了折扣。而且弱小的家庭與龐大的國太不成比例。小家庭在面對超出自己能力的衝擊時是無能爲力的,而大家就是國對這些太多的渺小的衝擊又過於的遲鈍與麻木。這其實表明在大家與小家之間太需要若干層層保護的嵌套,但我們沒有,這是系統本身的結構使然,是家天下國家概念的軟肋。但我們當今的國家可以重建這層層保護的嵌套,這不難,只要有決心。

最後就是,這種家天下的模式讓國家擁有了超出想象的抗衝擊能力及更加強大的民族自我再生能力。因爲家庭成員多到了不可想象,而家的領地範圍也大到了不可想象。正是這種東方家天下意義上的大國小家讓我們的文明五千年來延續至今,這不能不說是我們文明本身就具有深不可測的頑強生命力。

所以我們東方家天下意義上的國家概念絲毫不遜色於西方的邦國制或契約制。契約制的國家是生意人的國家,我們的國家是自然意義上的家的拓展。

第一,家長與合力。合力即家長所擁有的那種實力,並憑藉這種實力爲家庭建立一塊勢力。但國之爲家,是一個合力,合力應當表現爲一種制度,一家之長也應當表現爲一種制度。家長對合力的控制,現在表現爲國家對合力的控制,更應當表現爲一種制度。這三種制度應當充分借鑑生意人的契約制從而更加的公平、省錢。這樣從家長及其實力及勢力方面就完成了對自然的模擬。

第二,嵌套。嵌套意味着更多更恰宜的利益共同體,更小單位所面對的更大的衝擊由更大的單位來承擔,直到最大的衝擊由整個國家來承擔,從而真正建立一個安全的“家”的保護圈。關於這一點我們不需要發表任何過多的見解。

第三,有了以上兩點,第三點就只有兩個字“完美”!

我們爲什麼要探討國與家的概念?就在於某些憤青已經分到了大逆不道的程度。對幾個生意人到了頂禮膜拜的程度。生意人心中當然要想着公平交易,因爲他們畢竟是生意人,那絕不是什麼深謀遠慮,而是生意人的本能,是生意之本色。而且於此同時,他們對於我們五千年來的“家天下”卻罵得一無是處、狗血噴頭。是的,大家罵得東西,小景也曾經罵過,而且還是跳着罵。但那都是些什麼東西呢?那是天子爲控制這種合力而精心構思的衍生之物,是人之私慾的光明或陰暗的表現,是原本就應當唾棄的東西。原本就應當唾棄的東西,當然可以大聲罵。但那些原本就該留着的東西我們還是該留着的啊。所以你不能整個兒都罵,倒洗澡水不能連盆帶孩子一塊兒都給丟了,是不是?

關於家與國我也不想多說,家的概念是對自然的模擬和複製,而國的概念則根本上就是人的臆想,在自然中並沒有原型。所以既然是臆想,你與我就有可能想的不同,牛與馬就有可能想的不同,農與商就有可能想的不同,東與西就有可能想的不同,但只要是合理的――而且這合理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意義上――就是可以接受的。因爲畢竟國的概念本就是不自然的臆想之物,總有一天他會象他的產生那樣滅亡。由此帶來的那種概念上的不同也會消亡。但有兩點是值得肯定的,一是東方的家天下是在竭力模擬自然,至於模擬的象不象,是不是更多的產生了私慾意義上的衍生之物,那是另一回事。二是,西方的生意意義上的契約制是在竭力揣度上帝,至於揣度的對不對,是不是更多的偏離了他的方向,那是另一回事。而且,自然與上帝這兩個概念在小景看來都是大系統意義上的同一個概念,只是東方人從形象上去模仿,西方人從理念上去揣度,而不管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他們模仿和揣度的卻又是都同一個事物――大系統。大家摸得是同一只大象,但有的人說它(指大象)象一堵牆,有的人說它象一個柱子,有的人說它象一條大蛇。呵呵,是不是瞎嚷嚷?道理誰都懂,但在自然面前我們卻都成了盲者,理性之光太過微弱,甚至僅能照得見眼前的一點。

第11章 羅馬即將建成大畜26 師比無相論20 印度論第11章 羅馬即將建成大畜61 治國九策其四豐44 俗大過39 論剝之爲難的自然選擇剝2 第一原則59 治國九策其二漸41 心性自然說無妄56 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鼎28 三個目標說比否大畜及4 老子的德是什麼42 登高望遠大畜51 財富論五財富與需求的絕對30 轉折說同人之與大有無妄49 財富論三財富的獲得第6章 乾元動力與永遠動力既37 噬嗑指數第12章 聰明莫過帝王家老祖38 沒有永遠的盟友恆69 國之大計非決不行第1章 生之大原則易34 前途光明離68 國之大策損益之道損益3 道之爲本名之爲衣32 過猶不及大過33 天降大任坎61 治國九策其四豐60 治國九策其三歸妹34 龍澤說隨17 美國論2 老子說什麼42 日食明夷53 家國論二家天下的國38 內在與外在賁72 旋風揚塵安得不升升71 聚才之道萃35 財路說蠱臨71 聚才之道萃2526 風行大地無孔不入第19章 序卦上經一家之言1 老子是半璧第8章 蝴蝶效應屯62 晉德爲國晉48 寧做雪中送炭事無爲錦上添29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33 天降大任坎46 實與勢方與圓的轉化離48 財富論二什麼是財富14 生命論36 非常體系49 損益之道益在所益益65 有眼光睽18 俄國論57 文明論東西方文明之比較48 寧做雪中送炭事無爲錦上添64 治國九策其七兌62 治國九策其五旅38 內在與外在賁6 實力論13 本性論44 俗大過28 三個目標說比否大畜及29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25 師說23 論等需第2章 獨霸天下的秘密井51 女人必讀你夠不夠格成爲一第10章 羅馬正在建造大有37 我拿什麼來打動你鹹第14章 當生之維艱時需9 論發展因素52 何以聚才萃14 生命論65 治國九策其八渙51 財富論五財富與需求的絕對31 做你自己的上帝頤49 財富論三財富的獲得46 實與勢方與圓的轉化離28 三個目標說比否大畜及第3章 善惡之源謙14 生命論64 治國九策其七兌2 老子說什麼第6章 乾元動力與永遠動力既70 後之德12 論沙與珠63 論不確定因素明夷40 錢多的憂慮美滋滋的煩惱33 安全感豫52 何以聚才萃31 強國論63 論不確定因素明夷29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第15章 不詳之吉訟71 聚才之道萃第17章 水土之親互爲脣齒比45 妄之險坎1 老子是半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