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

在寧渝的想法當中,在草原上進行駐軍以及對草原諸部的壓制分化,其實是屬於一個治標的過程,這也是過去王朝都會採用的法子,但是這種辦法會隨着帝國實力的下降,而最終徹底失去亞致力,因此並不可持久。

即便是從眼下來看,復漢軍的戰鬥力要遠遠超越草原諸部,可是也難以改變這一事實,畢竟當時間拉長到一個尺度的時候,這些差距都會被時光徹底拉平。

寧渝十分平靜地豎起了第二根手指,輕聲道:“第二個階段不僅僅是要進入草原,而是要成爲草原的一部分,能夠真正地去掌控草原,而爲了完成這一步,咱們就需要進行漫長的經營,需要投入的資源也是最大的時期——在朕看來,依然可以分爲幾步。”

衆人不由得屏住了呼吸,雖然皇帝現在說的似乎還很遙遠,可是卻足以讓人爲之期待了。

“在朕看來,要成爲草原的一部分,便是指我們需要在草原擁有真正的核心力量,改變當地的人口結構,因此朕打算效仿滿洲舊例,遷移各省無地農民、乞丐以及遊手好閒者,在草原上建成武裝牧場,並納入到都督府體系中來,成爲大楚真正能夠依靠的力量。”

在這話說完後,孫嘉淦頓時點了點頭,他前面對寧渝的第一步其實並不是特別贊同,因爲以他的眼光自然能看到該策並不可持久,然後如今聽到皇帝這番話,卻不由得讚歎道:“陛下所言極是,臣對於草原各部還算了解,更明白彼輩秉性,決不可過於信任,必須要有自己人在草原才行。”

至於對武裝農場這種體制,衆人更沒有絲毫意見,因爲這個政策雖然在滿洲實施期雖然不久,可是已經表現出了相當的效果。

自從寧楚佔據滿洲諸地之後,原先成規模的戰爭自然徹底消失了,可是針對復漢軍的小規模騷擾卻長期存在,像那些逃竄進林子裡的八旗殘餘士兵,還有原本就在林子裡的那些生女真都勾結在一起,展開了對復漢軍的襲擊,甚至還對百姓進行劫掠。

而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原先很多人都不理解的武裝農莊卻是發揮出了他們的威力,像這些武裝農莊都因地制宜進行建造,大的擁有五百戶人家,小的擁有兩百戶人家,其中每家至少可以出丁一人,也就是每個農莊至少有二百到五百名的武裝民兵,如果在極限情況下,甚至能夠將這個數字再翻一倍。

這些武裝民兵雖然本質上是百姓,可是他們也會納入到樞密院的管理當中,像每個省都會設立一個都督府,民兵就歸屬都督府的轄制,並且由都督府發放復漢軍淘汰下去的火槍刺刀,並且安排定期訓練,其中民兵當中的軍官也都是現役軍官擔任,因此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戰鬥力。

當然,也正是因爲這項制度所存在的原因,才使得那些殘餘散落在東北老林子裡的八旗殘兵們始終沒能造成太大的威脅,甚至開始逐漸消亡,因此寧渝眼下自然也想要利用起來。

寧渝輕聲道:“武裝牧場仿照農場舊例,以每百戶爲單位來劃分牧場,修建定居寨堡和青貯窖,納入到草原各省府都督府管理之中,定期進行武裝訓練。朕打算第一個五年計劃時間內遷居三十萬人入草原定居,第二個五年計劃內遷居七十萬人去草原,合計一百萬人入草原。”

花十年的時間,組織一百萬人定居草原,自然是一件非常龐大的工程,而這件事情背後所反映出來的東西,卻是一個國家的組織能力與生產能力,想要做好自然不容易,可是一旦做好了收穫卻極爲巨大。

因爲根據目前一戶五口的方式計算,一百萬人至少可以分爲二十萬戶口,而二十萬戶口每戶出兵一人,便可獲得二十萬持槍民兵,若極限情況下每戶出兵二人,便可得四十萬持槍民兵。

有了這四十萬持槍民兵,草原便再也不可能從華夏脫離,即便寧楚王朝倒塌,可是對於整個華夏文明圈而言,草原也永遠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到了這個時候,衆人都已經被皇帝的氣魄給震驚住了,不過好在前面也有滿洲舊例,倒也沒有特別驚歎,唯獨財政部綜合司副司長陳景升經過了一番覈算之後,卻是無言地吐出了一口氣,因爲按照目前這種算法,只怕未來十年的財政支出又將會創新高了。

攤上眼前這麼一位皇帝,在以往看來已經很高的財政收入,在如今卻顯得有些不足了。

寧渝輕聲道:“在改變當地人口結構的同時,朕以爲還需要鋪設道路,特別是從京師到蒙古的鐵路,將會成爲重點項目,有了鐵路的支持,才能幫助移民計劃的順利展開。”

“有了百姓,有了道路,那麼最後就是產業,當然這個產業也不是憑空去強行遷移,而是根據草原上的特點,發展畜牧業、羊毛編織行業、採礦業以及相關的手工業,有了這些咱們才能從草原上獲得草原之利。”

控制草原在過去所有朝代裡,幾乎都是一個賠本的買賣,因爲中原王朝根本無法從草原上獲得更多的利益,也填不平軍事上的巨大窟窿,導致長期的財政收支不均衡。

對於寧渝而言,他也不願意日復一日往水裡扔銀子,尋求草原上的利益也就變成十分關鍵的點,而有了這些利益的捆綁,也能讓內閣心甘情願爲之進行大規模投入資金和人力。

可以說,到了眼下這一步的時候,衆人已經徹底沉默了,他們從內心就覺得這一政策的可實施性是非常高的,而且成功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如果真的矢志努力完成,只需要最多二十年,草原便再也無法成爲華夏之患。

寧忠景不由得感慨道:“陛下所言,實在讓臣等汗顏,倘若此策能夠順利進行,我大楚便可如陛下所言,徹底一勞永逸!”

“不,距離一勞永逸,還差最後一個階段。”

寧渝微微感慨道:“咱們第一個階段是進入草原,第二個階段是成爲草原的一部分,第三個階段便是讓草原徹底成爲大楚的一部分,凝聚萬方,始爲大楚之助力。”

說到這裡,寧渝也不由得有些失神,他喃喃道:“若說第一階段只需要花三年時間,第二階段則需要花二十年時間,那麼第三階段便需要花百年甚至更久的時間。”

“還請陛下賜教。”

寧忠景、孫嘉淦以及陳景升深深作揖行禮,他們終於明白了皇帝今天這番作爲的意思,有了這麼一套行事綱領,將來的草原政策也就有了更爲成熟的行事邏輯,而這便是改變草原現狀的絕佳契機。

寧渝輕輕一笑,終於豎起了第三根手指頭,他環視着衆人,神采奕奕。

“第三步便是徹底融合在一起,實現文化認同。咱們需要向草原部族輸出咱們的文化,用教育的方式來統一文字,移風易俗,徹底實現同文同種。”

“等到數代人之後,到時候無論走到草原的什麼地方,他們都可以發自內心地認爲自己就是大楚的一份子,那麼到時候草原也就徹底歸屬於大楚的一份子,不僅不會成爲大楚的累贅,反而會成爲帝國的助力。”

說到這裡,寧渝感嘆道:“當然,這注定是一個極爲漫長的過程,也需要我們矢志不渝地踐行這一政策,可是一旦能夠成功,所能獲得的將不僅僅只是眼下的這些東西。”

“臣等願隨陛下,踐行大業!”

衆人深深一禮,他們的眼神中也帶着些許對未來的期盼,或許只要能夠完成這件大事,自然也就名垂青史了。

十月,復漢軍三萬大軍所組成的西征大軍,在董策的率領下沿着準格爾來時的方向一路西進收,他們將會在這個冬季到來之前,抵達阿勒泰和布爾津等地,以配合甘肅方向的西路軍,對準格爾汗國實施夾攻。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這個要命的時候,東西伯利亞總督沙利耶夫卻派俄將赫葛文率中校率領三千俄軍潛入額爾齊斯河流,直接攻佔了博勒季爾,一路俘獲準格爾軍一千多人,並且朝着塔爾巴哈臺的方向前進。

俄人儘管經歷了雅梅什湖之戰的慘敗,可是他們在中亞的的實力並沒有遭到太多的損傷,像準噶爾汗國牧地以北的克拉斯諾雅爾斯克、託木斯克、鄂木斯克一線,俄國的軍事力量不斷增強,甚至連當地的布魯特人都被逼迫西遷到巴爾喀什湖南部的伊塞克湖畔遊牧,不敢越過巴爾喀什湖一步。

偏偏在此之前,由於薩拉務拉伯爵在東亞的成功,使得當時的葉卡捷寧娜女皇爲之重視,並且派遣了一萬餘名援軍來到西伯利亞,其中一部分人便趁着策妄阿拉布坦入侵喀爾喀三部的機會,選擇重新進入雅梅什湖地區建立軍事要塞,並溯額爾齊斯河而上,聯結起來爲額爾齊斯堡壘線。

因此赫葛文率中校率領的這三千俄軍便是這部分軍隊,他們在進入了博勒季爾之後,頓時嚇壞了陷入內亂邊緣的準格爾汗國高層,因爲根據塔爾巴哈臺與固勒扎的距離來計算,等到這三千俄軍攻下了固勒扎之後,只需要再花幾天時間,就能兵臨固勒扎城下,而此時固勒扎的準格爾軍不過只有一千多人,很難在俄人的進攻下守住固勒扎。

於是,準格爾汗國高層便火速給哈密的小策凌,還有逃到了科布多的格策分別派遣了使者,希望他們能夠共同剿滅這三千俄軍,拯救危在旦夕的準格爾汗國。

當求援信件抵達了哈密的時候,時間卻悄然劃過了十一月,而此時接到求援信件的小策零敦多布卻陷入了兩難境地,因爲位於陝甘的西路軍也開始異動,三萬大軍已經集結在紅柳園,距離星星峽只有僅僅一天的行程。

“一前一後兩把尖刀,可是我現在手裡只有一萬人,還有三萬戰力羸弱的漢人。”

小策零敦多布在面對這個情況的時候,即便再怎麼想當大汗,也被這一盆冷水潑在了頭上,因爲無論他怎麼做,似乎都會出現很大的疏漏。

如果他選擇回撤到固勒扎,就肯定要放棄星星峽,到時候先不說路程遙遠有多麼遙遠,就說東面的復漢軍,就肯定不會放棄這個寶貴的機會,他們全力進攻之下,只怕哈密、吐魯番以及烏魯木齊都會不保,到時候遲早也會兵臨固勒扎,無非就早死或者晚死的區別。

可是如果小策零敦多布堅守星星峽,短時間內復漢軍肯定無法通過此地,可是這樣一來就會使得固勒扎陷入被俄人進攻的危機中,雖然還有個格策,可是如果格策擋住了俄人,那麼他小策凌再想當大汗,恐怕就要打一個問號了。

也就是說,小策凌敦多布面前放着兩個選擇,到底是當大汗爽一把就死,還是看着別人當大汗爽一把就死,而這個選擇對於他來說,似乎也並不是很難選。

“年將軍,星星峽就交給你了,一定要擋住復漢軍啊!”

小策凌最終還是做出了選擇,他將年羹堯叫到了府衙當中來,滿臉殷切地囑託着,可是語氣中卻有些發虛,很顯然他並不是那麼看好年羹堯這支敗軍。可是眼下卻已經沒有了其他的選擇,因此小策凌也只能強行安慰自己。

而此時的年羹堯卻是滿臉紅光,就在過去的這段時間當中,他得到了一些小策凌支援的物資,包括一些不怎麼足以過冬的糧食,再加兩千多斤火藥,和幾百只厄魯特火槍,甚至還有四門小炮,在這個時候也算得上不錯了。

當然,年羹堯也並沒有被這些東西砸暈腦袋,他很清楚小策凌這麼做的意圖,因此他也進行了全方位的表演,只見他再一次跪下去,言辭堅定如鐵。

“大汗,末將之心可昭日月,此番定當死守星星峽,絕不放過復漢軍過此地,待大汗驅逐羅剎人,便可早日在固勒扎正式成爲大汗!”

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一百一十一章 聯姻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二章 奴才第五百八十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二百六十二章 圖窮匕見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十九章 火炮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一百三十章 歡欣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十九章 火炮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一百三十章 歡欣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六章 雛鷹營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