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

寧承祖臉上帶着幾分堅毅,他騎在了高大的阿拉伯馬上,一杆火紅色的復漢軍大旗正在迎風飄揚,彷彿一團烈焰般,在積雪覆蓋的大地上顯得無比刺眼。

而在寧承祖的身後,則是整整三千復漢軍的胸甲騎兵們,他們身上套着堅固的胸甲,手裡舉着一杆騎兵火槍,馬匹兩邊還掛着兩柄六連發手銃,除此之外,還有一柄雪亮的騎兵馬刀斜斜地挎在馬匹上。

在過去的古典騎兵戰爭時代,真正的王者始終都是槍騎兵,因爲長長的騎槍不僅僅能很好的剋制陣容齊整的敵方步兵方陣,對於對方的騎兵也有很好的衝擊效果,像之前的法軍槍騎兵,就用了長達兩米七的長矛,能夠優先進攻到方陣士兵,而清廷的八旗騎兵,也是典型的長矛加弓箭騎兵。

然而,槍騎兵本身存在的限制也非常多,不僅僅會受限於使用的環境,其訓練上也更加困難,根據來到寧楚的西人騎兵專家介紹,想要訓練成熟的槍騎兵,需要進行足足五十五種不同訓練科目,其中二十二種屬於對騎兵項目,十八種屬於對步兵項目,還有十五種基本訓練。

因此,想要在短時間內訓練出一支能夠上戰場的槍騎兵,既不顯得現實,也沒有這麼做的充分必要,特別是在這個火器時代,自然還有更好的選擇,那就是用火器取代長矛。

由於騎兵衝鋒都是有距離限制的,因此寧承祖所率領的三千騎兵,幾乎都是慢慢朝着僧保殘餘馬隊逃亡的方向而去,準備在那裡直接截住剩下的數千八旗馬隊。

“清軍馬隊過來了!”

一名騎兵從遠方本奔來,他高聲呼喊道,臉龐紅撲撲的,汗水幾乎打溼了軍服。

隨着騎兵的呼叫聲,寧承祖不由得擡頭望去,之間遠方層層疊疊的人潮中,出現了一些黑壓壓的騎兵,他們此時都顯得極爲狼狽,不少人身上都掛了彩,還有更多的人已經丟掉了手裡的長矛,僅僅剩下弓箭和馬刀,完全不成陣型。

寧承祖臉上帶着一絲冷笑,隨手拔出馬刀,遙遙指向了天空。

“衝!”

復漢軍胸甲騎兵團的編制不同於尋常不對,每團編制五個騎兵中隊,每個騎兵中隊爲三百人,可以作爲獨立的戰術單位,而每個騎兵單位則有三到四個騎兵連所組成。

當寧承祖下令之後,整整三千馬隊分別按團裡各中隊一字排開,而中隊裡的每個連,都改爲了四排小縱隊,前後依次排開,形成更大規模的兩列橫隊,宛如一道長長的海浪一般,場面顯得十分巍然壯觀。

“殺啊!”

望着遠方排成整齊隊列的復漢軍馬隊,正在逃亡的清軍騎兵們不由得瞳孔一縮,那些八旗參領佐領們,頓時暗暗叫苦,對面的復漢軍馬隊很明顯就不一般,光從這個陣型上就能看出對方的實力來。

要知道,在戰場上的時候,陣型對於雙方而言都十分關鍵,尤其是對於馬軍來說,精髓並不是就這麼一衝了事,而是要以更爲完整的陣型去沖垮對方的陣型,從而徹底打崩對方的指揮體系,那麼這一仗也就能贏下來。

因此,在馬戰當中,保持陣型本身就是非常關鍵的因素,而清軍原本經過了一番苦戰,處於被包圍的狀態,陣型早就凌亂無比,如今面臨復漢軍的生力軍馬隊突襲,自然是大事不妙了。

只是,清軍很難在這種環境下,重新構建自己的指揮體系,因此復漢軍的騎兵幾乎如同海浪一般,直接沖刷着清軍的馬隊,手中的馬刀更是在交錯之間,大發雄風,將清軍騎兵徑直斬於馬下。

寧承祖高高舉着馬刀,他並沒有讓手下的騎兵們開槍,原因很簡單,對付面前這股已經潰散的騎兵,根本沒有必要動用寶貴的火器,畢竟馬上無法填充彈藥,打完後就只能下馬裝填,還不如直接以馬刀衝鋒。

“殺啊!”

復漢軍的騎兵在寧承祖火紅色的大旗號召下,始終保持着完整的陣型,雪亮的馬刀如同砍瓜切菜一般,砍翻了大量的八旗騎兵,而八旗馬隊卻幾乎沒有半點的反抗餘地,僅僅只是片刻時間,便倒下了一千餘騎。

八旗馬隊本身十分善於騎射,只是眼前的環境讓他們並沒有騎射的空間,也沒有了匯聚在一起的機會,但凡有八旗騎兵嘗試着匯聚在一起,則復漢軍騎兵就會以騎兵連或者是騎兵中隊的方式,徹底將他們給擊潰。

在經過了幾輪的衝殺之後,復漢軍騎兵幾乎以十分微薄的傷亡,砍翻了大批的八旗馬隊,而對方原本就經過了十分慘烈的搏殺,再加上這麼一出截殺,其中的核心參領和佐領們或死或逃,因此八旗馬隊徹底沒有了翻盤的希望,他們還剩下一千餘騎,在復漢軍的馬刀下苦苦掙扎着.......

.........

在復漢軍騎兵對包圍圈中的僧保馬隊進行趕盡殺絕之時,多爾濟所率領的八千蒙古馬隊也都到了場,他幾乎完完整整看了一遍復漢軍騎兵衝鋒的過程,不由得深深倒吸了一口冷氣,以復漢軍目前的騎兵實力來看,根本就不像是一支新銳之師。

復漢軍騎兵的分進合擊,再加上陣型的完整程度,無疑不表明瞭一點,復漢軍的騎兵實力根本就不在蒙古人之下,或許他們當中個人的騎術並不高超,比不上從草原上長大的漢子,可是他們通過團體的配合,完全掩蓋住了這一點。

其中,讓多爾濟感覺到驚訝的還有一點,那就是復漢軍的戰馬似乎比他想象的還要好,幾乎都是能夠比肩河西馬的良駿,而且他們的騎兵在衝鋒的時候,始終都保持着緊密的陣型,並沒有露出半分破綻,這實際上是非常難以做到的一點。

就算是蒙古騎兵,也不是長於陣型,而是以超強的耐力,死死咬着敵人不鬆口,就好比草原上的狼羣,用時間來戰勝一切強大的敵人。

可是眼下復漢軍騎兵的分進合擊,再加上陣型的完整程度,無疑不表明瞭一點,復漢軍的騎兵實力根本就不在蒙古人之下,或許他們當中個人的騎術並不高超,比不上從草原上長大的漢子,可是他們通過團體的配合,完全掩蓋住了這一點。

就在復漢軍對八旗馬隊進行最後的圍剿時,蒙古馬隊也終於完成了集結,幾乎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多爾濟下達衝鋒的命令。

然而此時的多爾濟卻猶豫了,他已經沒有了必勝的信心,儘管他始終堅持認爲世界第一的騎兵就是蒙古騎兵,可是在復漢軍的騎兵面前,多爾濟卻認爲,即便是蒙古騎兵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只怕代價也會變得巨大。

“不管了,總得試一試,否則回去也沒法跟大皇帝交差,若是楚逆騎兵只是花架子,就立了這一功,要是對方真是塊硬骨頭,那就一觸即走........”

多爾濟在心裡暗自思忖着,這個看似憨厚的蒙古漢子,實際上卻擁有着不遜於他人的智慧與狡詐。

“殺!”

對於多濟爾而言,他一旦下定了決心就不會再猶豫,更何況他心裡還抱着一點小心思,那就是趁着復漢軍馬力沒有恢復的功夫,來打一次突襲。

隨着多濟爾手中的馬刀狠狠往下一劈,八千餘人的蒙古馬隊跟着多濟爾,向復漢軍的方向發起進攻,由於他們的距離與復漢軍的距離有三裡多,因此前面一直壓着速度,等到了最後一里路程的時候,纔會放開馬力。

八千餘名蒙古馬軍在大地上奔跑着,他們似乎先前瞧見了復漢軍騎兵的整齊程度,也在努力地使自己的馬兒速度一致,然而無論怎麼控制,卻始終有些散亂的模樣,與復漢軍的如牆推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蒙古的馬隊開始發動之後,復漢軍的騎兵團也開始整理着陣型,而在他們的周邊,四處都躺着八旗馬軍的屍體,刺鼻的血腥味道幾乎在告訴所有人,這裡剛剛已經發生了一場你死我活的絞殺之戰。

寧承祖抹了抹臉上的血水,浮現出一絲冷酷的笑容,他先前沒有讓手下的士兵們動用馬槍和手銃,主要還是擔心會有其他的清廷馬軍插手進來,如今果然是等到了,而且看樣子不比僧保的馬軍實力要差。

“收刀!”

只聽見一聲呼喝聲,所有的復漢軍士兵齊齊地揚起手裡的馬刀,然後用粗布擦拭乾淨上面殘存的血跡,隨後便將雪亮的刀刃插回到了刀鞘之中。

“舉槍!”

眼看着蒙古的馬隊開始逐漸進入了衝鋒的一里範圍內,又是一聲高聲怒吼,寧承祖和其他的兩千八百多名騎兵,拔出了放在馬匹上的騎兵火槍,遙遙地對着即將開始衝鋒的蒙古馬隊。

在火槍時代,胸甲騎兵拋棄了長槍,選擇了騎兵火槍,自然也會有一套新的戰法,因此復漢軍騎兵在面對對面的蒙古馬隊衝鋒時,依然保持着冷靜的姿態,他們身上的精鋼打造的胸甲,在陽光下閃耀着刺眼的光芒。

蒙古馬隊的速度越來越快,他們甚至都已經開始在馬上伏着身子,夾着長矛,如同鷹隼一般,盯着對面列好陣型的復漢軍騎兵們,幻想着將長矛狠狠插進對方的胸膛當中。

眼看着蒙古馬隊的速度開始提升到峰值時,寧承祖手中的火紅大旗開始揮舞了起來,接近三千名復漢軍騎兵保持着整齊的步伐,平端着手中的騎槍,開始慢慢發力衝鋒。

多爾濟瞧見覆漢軍騎兵開始發力之時,眼睛裡卻不由得閃過一絲不屑,因爲在騎兵作戰當中,對於速度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而以目前的距離,根本不會等到復漢軍將速度給提升起來的機會,到時候他們就會以最巔峰的衝鋒速度,將對面的騎兵給挑成肉串。

如果按照傳統的騎兵對戰方式,蒙古馬隊的想法自然是準確的,只有速度才能代表一切,誰更快,誰就能將長矛插進對方的胸口,而速度慢者,則只有死路一條。

到了這個時候,多爾濟甚至認爲自己面前的這支騎兵跟剛剛的那支騎兵,根本就不是同一只軍隊,因爲前者將騎兵的藝術玩到令人絕望的程度,而後者則似乎變成了從來沒上過戰場的農夫。

不過無論是什麼原因,多爾濟都已經不去想了,因爲勝局他已經徹底握在了手心裡,就算是長生天來了,也留不住眼前的這股騎兵。

可是,就在雙方距離只剩下短短的百步之遙時,復漢軍騎兵卻沒有絲毫的慌亂,他們彷彿根本就沒有將蒙古馬隊的衝鋒放在眼裡,這讓多爾濟心裡閃過一絲不詳的預感。

“砰砰砰——”

伴隨着一聲怒吼,復漢軍的騎兵們齊齊開了槍,在巨大的轟鳴聲中,白霧將他們的身影徹底包裹了起來,除此之外,還有兩千多顆黑色的彈丸,朝着蒙古馬隊狠狠撲來。

衝在最前面的蒙古馬隊幾乎像撞在了一堵無形的牆上,大量的血花從衝在最前方的馬軍身上濺射開來,他們紛紛連人帶馬,直接摔倒在了地面上,而彷彿是連鎖反應一般,第二排、第三排的蒙古騎兵也紛紛摔了下去。

多爾濟雖然也衝在了最前面,可是不知道爲何緣故,他身旁的騎兵倒下去了一大片,可是他自己卻沒有倒下去,而此時的他也看到了對面的復漢軍,他們的手中舉着一杆正冒着煙的火槍。

“關寧鐵騎?這怎麼可能?”

與其他人不同,多爾濟畢竟是有來頭的,他曾經從家族長輩的嘴裡,聽說過這麼一支拿着火槍戰鬥的騎兵,可是對方似乎要比關寧軍強悍太多了......

寧承祖臉上掛着一絲嗜血的味道,他將火槍插在了槍套裡,隨後又拔出了馬鞍上掛着的兩隻六連發手銃,而他身旁的騎兵也都紛紛如此,瞬間所有人手裡的武器又換成了短小的手銃,而這一幕卻是讓對面倖存的蒙古騎兵,感覺到大爲愕然。

這他孃的,到底是什麼怪物?

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四百九十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十)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一百一十一章 聯姻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還是不用?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二百五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議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