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

三月,正值萬物復甦之際,南京城裡也變得熱鬧非凡,街上的百姓們,臉上也大多都帶着笑意,不少人還呼朋喚友,出城踏青遊玩,戰爭的痕跡似乎已經完全從南京消失了。

一名穿着長衫的年輕人,懷裡抱着一捧書籍,跌跌撞撞地朝着城外驛站走去。

他懷裡抱着的書籍上面,還有幾份報紙壓着,似乎是南京新發行的那幾份,只是看不清楚,當然清流報始終壓在了最上面——上面寫着一行黑字,‘革新三年科舉正式重新劃定科目,次輔親往視察。’

“秦兄,別來無恙......”

一名矮胖的士子手裡拿着摺扇,走到年輕人面前,行了一個禮,眼睛則是從年輕人的身上,一直掃到了報紙上,臉上還帶着幾分笑意。

“薛兄。”

年輕人姓秦名禮,湖南人士,寒門子弟出身,因此身邊卻是連個書童都沒有,連這些書籍都得自己去背。而那矮胖士子則是他的同窗,姓薛名言,家裡在地方有那麼幾百畝地,算是個小地主,二人此次一同來南京領取新教材。

當然,薛言早就已經安排書童將領取的教材帶走了,畢竟像這種累活,根本不用他這個大少爺親自動手。

見到秦禮有些吃力的模樣,薛言的眼睛珠子轉了轉,嘿嘿一笑,“秦兄,你左右也參加了今年的科舉,還不如就老老實實在家裡等着,若是再不中,也就徹底淡了心思罷。真到了明年換了科目,你從未學過,又無名師教導,光靠這些教材有何用呢?”

薛言這話說得雖然難聽,可也是目前的現實。

在去年決意進行教育改革之後,相關的動作就已經開始展開,其中核心的科舉制度,在經過了緊鑼密鼓的改制後,已經在報紙上向士林發佈了通告。

該通告規定,傳統科舉模式以革新二年科舉爲限,依然考察傳統科目,但是從革新三年開始,將會重新劃定科目,所有人只能從秀才科開始報考。至於相關的舉人科和進士科,不再作爲常規報考機制,而是在任官期滿後,由組織部出具考察結果,然後集中在教育部下組織考試。

當時在這一消息傳播之後,無數還沒有考取功名的士子,都已經報名參與了這一屆科舉,儘管通過後也只有秀才這個功名,還沒有舉人進士能夠考,但是考上後,就可以由組織部安排授官。最關鍵的是,這一次還是考取傳統科目,堪稱是最後的一次機會。

秦禮與薛言二人雖然已經參加了這次的科考,還在等待成績出來,但是他們也不敢保證自己一定能夠考上,因此便也去領取了新的教材,準備在落榜之後,備考明年的科舉。

聽到薛言這一通奚落,秦禮的臉上並沒有多少難色,在他看來這些書籍當中,像《化學》《物理》《幾何》等等看似深奧難懂,可大家也都是同一個階層,而考試本質上也是篩選排名,因此只要他比別人領先就夠了——比如眼前這個草包。

見秦禮一副沉默寡言的模樣,薛言也感覺到幾分無趣,輕聲道:“秦兄,聽說長沙馬上會建上一所湖南大學,明年就能入學,到時候會有一些西人來做老師,教授這些課程,如果你明年沒有考上——乾脆跟我一同去報名,這樣再次報考的機率也大些。”

秦禮心裡想了想,問道:“學費幾何?學制又是如何?”

“嘿嘿,兩年學制,就是學費有點貴,攏共要二十兩銀子。”儘管薛言出身還不錯,可是聽說是二十兩銀子後,也不禁有些牙疼。

“二十兩?!這麼多!”

聽到二十兩這個數字,卻是把秦禮給嚇了一跳,他何曾見過這許多銀子,不要說看到,光是想一想都覺得嚇死個人。

“這......這朝廷怎會如此斂財.......難道陛下也不管管麼?”

人人都說當今陛下乃明君,可爲何對士子如此苛刻?這是秦禮所想不明白的事情。

薛言卻是冷笑一聲,“這二十兩算的了什麼?要知道這本身就是朝廷承擔了一半的費用,否則按照正常的費用來算,每人至少要四十兩!”

“可是,休說四十兩,就連二十兩,也哪裡是我能拿出來的.......”秦禮神色黯然,長長嘆了口氣。

俗話說,窮文富武。可實際上,哪怕是讀書也是一個門檻非常高的路子,因爲讀書人是不從事生產的,只能依靠家裡養着,若是再沒有功名,只怕是一輩子都得窮困潦倒。

因此,在這個時代文盲率是非常高的,即便是會寫自己名字的人,也只有百分之一。

二人自顧自向前走着,卻是剛剛到了驛站之後,卻是被人給叫住。

“秦兄,薛兄,你們買到報紙了嗎?”說話之人正是在南京遊歷的朱毓彥,他自從在碼頭上跟鬆平綱吉等人分別後,便獨自一人在驛站中生活。

二人聽到這番奇怪的口音後,臉上也都帶着笑容,望着面前的朱毓彥。

“朱兄,我已經把幾份主流的報紙給你帶過來了,像《清流報》、《工商報》、《大楚日報》這些都有,裡面的內容還是很有意思的,一共是二錢銀子。”

秦禮臉上略略帶着幾分侷促,君子間原本不該言利,可是這些報紙實在太貴了,這二錢銀子足夠他用很長時間了......因此也只能厚顏討要。

薛言眼裡卻是閃過一絲不屑,在他看來這二錢銀子不過就是尋常的一頓飯錢,專門爲此討要實在是太丟臉了。

朱毓彥卻是認認真真雙手接過報紙,然後十分恭敬地行了一個鞠躬禮,他雖然從小都學漢文漢禮,可畢竟是在日本長大,因此行事作風當中,都浸染了不少日本的習慣。

“多謝秦兄,等一會就將銀子如數給到。”

對於朱毓彥這種出身名門的人來說,銀子他自然是不缺的,別說二錢銀子,就算二兩銀子也算不得什麼事情,只是他更關心的是眼下所在的這個國家。

“科舉改制.......”

“攤丁入畝和士紳一體納糧制度已經全面鋪開,效果斐然......”

“講武堂即日改組爲中央陸軍軍官大學,即日可參與報考......”

一條條重要的消息在報紙上出現,朱毓彥的神色也略微有些激動,這些消息如果放在日本,怕是很難接觸到,可是在南京卻能夠在第一時間通過報紙瞭解到,報紙可真是個好東西啊.......

見到朱毓彥神色激動,秦禮的臉上帶着幾分瞭然的神色,笑道:“朱兄從日本回到故土,難免會感覺到驚訝,實際上我最開始看到《清流報》的時候,也是如此表現呢。”

朱毓彥低着頭,手指感觸着報紙的厚度,卻是輕輕嘆口氣,“我華夏之地果然是天下腹心,卻是日本這種偏遠荒蕪之地遠遠不能比,秦兄,薛兄,你們是打算繼續報考明年的科舉嗎?”

秦禮和薛義都點了點頭,而後秦禮苦笑着指了指懷裡的書籍,“這些書都是剛剛領下來的基礎教材,我得好好抓緊去學了,若是這次科舉不利,怕是隻能搏一搏明年的科舉了。二位,我就先走了。”

等到秦禮離去之後,薛義的眼睛珠子又轉了轉,看向朱毓彥,笑道:“朱兄,你可有何打算,要不要同我一起報讀大學?我本來是想讀長沙大學,可如果朱兄你也一起,咱們可以報讀南京大學。”

朱毓彥心裡有些意動,只是他望着報紙上那豆腐塊大小的一部分內容後,卻是有些猶疑,輕聲道:“薛兄好意,毓彥心領,只是毓彥心裡有些其他的想法了,還請理解。”

報紙上面的那部分內容並不複雜,正是新改組成立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發出的招生簡章。

“本校爲養成忠軍愛國之軍官,實現統一全國之志願,特招收入伍生,施以軍事預備之教育......”

“入伍生正式學習期限爲六個月,期滿後甄別及格者,升入本校爲學生,修習軍事學術,一年六個月畢業,學資全免。”

“投考者需得十八歲以上,二十五歲以下,營養狀態良好,強健耐勞,無眼疾、痔疾、肺病、花柳病等疾害,需識字,需以愛國之心投身軍伍,不怕死,不怕累,能夠服從長官命令......”

招生簡章並不複雜,幾乎全都是最簡單的大白話,幾乎只要是識字者都能看明白,對於朱毓彥而言,自然不是什麼問題。

對於朱毓彥而言,這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機會,只要能夠通過報考,就能夠加入到寧楚最高級別的軍官院校,在將來成爲一名正式的復漢軍軍官,也就意味着他將親身參與到北伐之戰中,實現祖父朱舜水的理想——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恢復漢人江山!

一想到了這裡,朱毓彥便再也沒有猶豫,朝着上面寫着的報名點行去.......

.........

朱毓彥的行蹤,一直都在影子的眼裡,因此寧渝很快也就知道了朱毓彥的動靜,對於其想要報考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情況,也只是採取靜觀其變的態度,並沒有爲此去派人阻止或者是開後門。

對於朱毓彥,寧渝更多是一種放養的態度,無論他能不能考上,都是他自己的事情,儘管朱毓彥的身份很特殊,可是說白了也只是將來可能會用到的一個人才,或者是對日的一枚棋子。至於其他的,還言之過早。

反倒是許多人反應的大學費用問題,卻是更容易引起寧渝的重視,畢竟在這個年代,普通家庭一年最多也就花十兩銀子,而二十兩的學費足夠一家人生活兩年了,很多人都難以一下子拿出二十兩銀子。

可問題就在於,即便是二十兩,那也是寧楚從財政收入裡面擠出來的一筆銀子,這還不算地方財政掏出來的一部分錢,這才勉強承擔了一般的費用,剩下的一半依然需要學子自己承擔。

後世的義務教育,是這個時代裡寧楚所根本承擔不起的,因此他從來都沒有這樣的奢望。只有等到工業化進程開始後,國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才能勉強開始進行基礎義務教育。

不過所幸傳統教育並沒有徹底退出舞臺,大量的私塾和族學依然在承擔着啓蒙的作用,而且在可以想象的未來,新學將會逐漸出現在私塾當中,畢竟這跟當官是掛鉤的,因此也能起到一部分的作用。

ωωω_TTkan_¢〇

不過對於眼下的寧渝而言,真正值得興奮的是另外一個好消息,那就是隨着來自西方的人才加入,蒸汽機與珍妮紡織機的研發進度得到了大大的縮減。根據癸卯一基地的相關報告,他們已經可以拿出比較成熟的實驗產品了!

當寧渝再一次來到南京紫金山的癸卯一基地時,此地已經被軍方給接管,到處都是巡視的兵丁,其戒嚴力度比起最初時提升了許多。

這其中極有蒸汽機與珍妮紡織機研製成功的原因,也是因爲前面清廷派人去給漕幫送信的緣故,那件事雖然被及時攔截,可也導致像癸卯一基地這種地方的警戒程度被大大提高,因此成爲了當前最爲嚴密的地方。

雷駝子親自出來迎接寧渝的到來,與之同行的人比上次也多了不少,除了原來的那部分人之外,還多了許多西人,他們見到皇帝后,臉色都有些緊張。

“恭迎陛下!”

“嗯,你們的進度比我想象的要快很多,朕還以爲要到下半年了,沒想到這才三月份,就有結果了,朕要給你們授予勳章和爵位。”

雷駝子有些扭扭捏捏地站出來,臉上帶着幾分不好意思,“陛下,如今蒸汽機能夠試製出來,卻是多虧了這位洋兄弟的幫助,沒有他,我們的計劃不會這麼順利。”他一邊說着,一邊將一名花白頭髮的西人推了出來。

“大皇帝陛下,見到您很榮幸。”

那外國佬說着一口英語,很快身旁就有專門的翻譯用漢話說了一遍。

寧渝望着面前的這個外國人,腦海裡卻回想起了當初恩斯特給過來的資料,這般年紀大的可不算很多........很快,寧渝想起來的一個人跟他掛上了鉤,也是這一次來華最重要的人士之一——托馬斯·紐科門。

“您是托馬斯先生嗎?”

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九十章 傷亡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二百一十九章 奔襲北硤關(二)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八十七章 得加錢第五百八十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八十五章 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