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

鄖陽府鄖縣,一行人站在城門處似乎在等待着什麼,其中爲首一人正是鄖陽知府鄭明秋,他的臉上微微有些焦慮,時不時望了望遠方的地平線,期待着什麼,只是等待了許久,也沒有見到任何人影,臉上的焦慮之色也是越來越重。

“牧野,陛下的聖駕到何地了?”

“鄭大人,陛下既然說要來我鄖陽,想必應該已經在路上了。”

鄖縣知縣文鼎之在一旁好生勸慰,說起來他還是前不久才從南京回來,對於陛下的秉性也算是有些瞭解,當下反倒不像其他人那般焦急。

“牧野有所不知......老夫實在是有苦難言.....”

鄭明秋輕嘆一口氣,他雖然也算寧楚的從龍老臣,可是他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鄭家的遠方子弟,在之前的那場政變之後,鄭家算是徹底被逐出了核心圈層,留下來的人幾乎都沒有佔據什麼要職,而他如今作爲知府,也是岌岌可危。

後來縣令大會的時候,鄭明秋還有心囑託文鼎之,看他能不能在皇帝面前給自己說些好話,只是這番心思還沒有開口,就得到文鼎之出發的消息,便錯失了這個機會,如今寧渝視察鄖陽府,便是鄭明秋心裡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八月份的天氣炎熱無比,衆人等到滿臉流汗,卻一直沒有見到御駕的蹤跡,心裡也是有些焦慮,就在此時卻見遠方升騰起一片煙塵,當下不由得心神一震,連忙端正神態,擦了擦臉上的汗水。

等到車駕抵達後,鄭明秋帶着人走上前去,對着車駕長揖一禮。

“臣等見過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可是車架卻沒有迴應,只見一名中年人從一旁走過來,乃新上任的侍從室主任李文,前任侍從室主任高靖,因爲用心辦事被安排到了江西當了左布政使,而後便是此人接任,相對於高靖更多了幾分如沐春風的感覺。

“鄭大人不必多禮,陛下現如今不在御駕當中.......”

鄭明秋有些懵,他望了一眼李文,又看了看文鼎之,只得繼續試探着問道:“那陛下這是......”

李文呵呵一笑,“陛下現在應該是直接去下面的縣鄉了,至於哪裡我也不清楚了。咱們就呆在鄖縣,等着陛下回來吧。”

鄭明秋一聽這話頓時就急了,“鄖陽民風刁頑,若是有人衝撞聖駕,那臣罪該萬死,這可如何是好?”

反倒是一旁的文鼎之眼睛一亮,他笑道:“鄭大人不必憂心,陛下能夠深入民間反倒是一件大好事,咱們鄖陽百姓的日子,怕是要好過了!”

所謂窮山惡水出刁民,鄖陽府歷來匪患嚴重,從明清之時,朝廷就不斷派兵到此地剿匪,可是收效甚微,只能治標不治本,無法徹底從根源解決問題。

在復漢軍時期,寧渝還曾經到鄖陽巡視過一次,在鄖陽募兵兩萬,而且還爲鄖陽提點過發展之策,可是此時彼時不同,寧渝這一次巡視勳陽府,就是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法子,至少能夠平衡這種態勢。

這一次視察鄖陽府各縣鄉,寧渝並沒有大張旗鼓帶着大部隊,而是僅僅帶了幾十人,身着便衣一路前行,當然爲了保障安全,禁衛營的人馬也在不遠處綴着,若是有任何問題,只要發出信號,他們便會在一刻鐘內抵達。

儘管天氣比較炎熱,可是寧渝並沒有半分不耐,畢竟好歹他也是帶過兵打過仗的,這種環境對於他來說,也着實算不了什麼。

“陛下,這天氣着實有些熱了,臣以爲不如先回鄖縣吧......”

崔萬採擦着臉上的汗水,他自然不是真正因爲炎熱才這麼說,而是擔心在這窮鄉僻壤裡會出什麼事情,因此便希望寧渝能夠早點回鄖縣,以避免得朝廷裡的大臣們擔心。

寧渝輕輕搖頭,“崔卿,朕的目的還沒有達到,是不會回去的,至於鄖縣,在那裡看不到什麼東西。”

崔萬採聽到寧渝這番話,心裡卻起了誤會,低聲道:“陛下,鄭明秋雖然是鄭家的關係,但是他爲官以來還算兢兢業業,倒不至於如此.......”

寧渝搖頭苦笑,“鄭明秋做的怎麼樣,朕心裡有數,可是跟他也沒有太多的關係......朕還不至於爲了一個知府,跑到這麼遠的地方來。”

“那陛下所爲何意.......”

“走吧,咱們得看看,看看才明白。”

在鄖陽府諸縣中,房縣是寧渝比較關注的一個地方,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此地民風彪悍以外,便是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因爲房縣又被稱爲‘房陵’,之所以得此名,便是因爲其有着“縱橫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有如房室”之說法。

一行人並沒有直接去縣衙當中,而是直接往下面的鄉里行去,只見一路上都是山林蔥鬱,地勢險要,衆人越走眉頭皺得越厲害,此地若說是山清水秀倒也能算上,可是更多的是一處兵家必爭之地。

“陛下,當初我復漢軍還在此地跟年羹堯的陝兵在此糾纏過許久,當時那些清兵不識地利,縱使有幾倍的兵力,可是依然被我大軍戲耍得團團轉,損失慘重後便不得不退出了此地。”

在前帶路的嚮導臉上露出幾分驕傲之色,當初在鄖陽戰鬥的許多士兵,在戰鬥後都留在了房縣成了家。因此這次寧渝前來視察時,他作爲當年那批兵裡面最爲驍勇聰慧的一個,便成了寧渝的御前嚮導。

寧渝微微點頭,笑道:“房縣號稱秦陝咽喉,荊襄屏障,可不是那麼好打的,也算年羹堯機靈,早早便放棄了進攻,否則光靠他的那幾萬人,遲早被我軍給吃下去。”

“好一個秦陝咽喉、荊襄屏障,陛下所言極是,此地地利之盛,可不比尋常。昔日被稱爲上庸縣,如今被稱爲房縣,自古以來便是那兵家必爭之地。”崔萬採臉上也帶着笑容。

正在說話的功夫,卻聽見天邊傳來一聲虎嘯,聲音穿金裂石一般,讓衆人只覺得心裡一片慌亂,接着又傳來了一些人聲,只是有些嘈雜,有些聽不太清楚。

嚮導神情便有些凝重,屈膝跪在地上道:“前方有虎,還請陛下遠離此地,小人願爲陛下驅趕虎獸。”

寧渝臉色也有些發沉,也不說話,只是從一旁的侍衛手裡接過火槍,便向着前方走去,臉上沒有絲毫的懼意。

“皇上不可.......”

甘鳳池與崔萬採同時叫道,他們心裡當下多少也有些發慌,其他人死不死也就算了,可是這是當今的天子陛下,如何能出半點意外?

寧渝沒有顧忌他們,而是直接邁步向前方走去,一旁的侍衛們只好僅僅跟上,甘鳳池跟是站在了寧渝的前方,以便於在出現任何意外的時候,他都能夠第一時間反映到,然後撲上去。

一隻猛虎出現在了他們的視野當中,與此同時還有三名獵戶正並肩站在一起,他們的臉上都是汗水,卻不知是熱的還是嚇的,其中一人拿着弓箭,另外兩人拿着柴刀。

“嗷.......”

老虎發出怒吼聲,很顯然它已經發現了正在逐漸接近的人類,這使得它有些慌張,開始逐步向後退去,只是似乎還有些猶豫。

“砰——”

寧渝十分果斷地扣動了扳機,只見隨着巨大的轟鳴聲過後,老虎徑自向前衝了幾步,只是身形有些掙扎,再一看地面上已經是處處血跡,想來是適才已經中了一槍,如今只是硬挺着罷了。

侍衛們連忙擋在了寧渝的面前,他們擔心老虎沒有死透,若是臨終一搏,想來也十分危險,便一個個頂在了前面。

獵戶們見到老虎身體負傷,當下便衝過來,三人齊心協力之下,卻是將老虎給放倒在地。其中一人拔出小刀,小心翼翼地扎進了老虎的眼睛裡,那老虎發出了一聲嘶吼,隨後便沒了生息。

“多謝貴人相助,小人感激不盡!”

一名爲首的獵戶臉上帶着幾分後怕之色,便跪在了地上,他望了一眼正在割皮的兄弟,咬牙道:“這虎皮虎骨虎鞭等物便送予各位貴人了,能否將這殘餘的虎肉送給我等?”

寧渝臉上露出幾分好奇之色,笑道:“世人都知道這老虎最值錢的地方,通常便是虎皮虎骨等物,爲何你等只要虎肉?”

“垂蒙貴人相助,方纔殺掉這隻老虎,這隻老虎原本就應該全部送給貴人......只是我等兄弟還需要拿虎肉去換鹽,因此還希望各位貴人,能夠將虎肉賜給我等。”

寧渝一聽這話,當即便問道:“換鹽?難不成如今的房縣還缺鹽不成?”

“缺的......也不光是缺鹽,什麼都缺,小人也是萬般無奈,才帶着兄弟在這山林間捕獵,沒成想才遇到了老虎。”獵戶有些無奈,輕輕嘆了口氣。

寧渝臉色卻是有些陰沉,他敲了一眼這死透的老虎,隨後又望了一眼崔萬採,陰沉道:“這老虎看來是真能吃人的.......”

崔萬採長長嘆口氣,望着那老虎怔怔出神。

對於那獵戶來說,這老虎是自己一家的希望,可是於寧渝而言,自然算不得什麼,他將整頭老虎都贈給了獵戶,只是有一個小小的要求,那就是跟着獵戶回村子裡看看。

獵戶見到貴人們不要這老虎,心裡興高采烈,自然是滿口答應,便吆喝着兩兄弟將老虎擡起來,帶着寧渝等人,順着小路一起回了村。

說起來是村,其實是山腳下的十幾戶農家,開闢了大概只有二十來畝的薄田,很顯然難以養活更多的人,也就不難想象獵戶等人日常是怎麼生活的了。

“爹,你們回來了!還殺了這麼大的老虎!”

一名七八歲的稚童大老遠就看到了衆人,他一蹦一跳地過來,望着那血肉猙獰的老虎,卻絲毫沒有畏懼,反倒是笑容更燦爛了幾分。

獵戶將稚童抱了起來,臉上也露出幾分憨厚的笑意,“兒子,今天咱們能好好吃頓肉了!”說這話,便抱着孩子向其中的一個院落前去,另外一邊也讓兄弟二人招呼着寧渝等人,一同擠進了那間不算寬敞的院子。

寧渝打量了院子一番,只見這院子打掃得雖然乾淨,可是卻顯得十分窮困,幾乎沒有什麼看得過眼的傢俱,甚至連穀倉都是空蕩蕩的,裡面的糧食只是蓋住了缸底。

獵戶的妻子是一個憨厚朴實的婦人,她甚至不敢正眼瞧寧渝等人一眼,接過老虎後便開始剝皮殺肉,然後生起了爐火,就着剩餘的糧食,做了一頓農家飯食。

寧渝吃着這頓飯卻是甚爲香甜,他似乎根本沒有方纔的憂心狀況,一直等到衆人吃完以後,才拉着獵戶開始嘮起了家常。

“大哥,我看你也是一條漢子,可是咱們家這光景過的,好像也不怎麼樣,咱們吃完這一頓,這穀倉的米都空了!”寧渝雖是嘮嗑,可是這話也說的着實不客氣。

獵戶有些尷尬,搓了搓手,低着頭道:“咱老百姓不都是這樣的日子過來的......以前俺家還餓死過人哩。”

寧渝強忍住心裡的怒火,低聲道:“那這是爲何?莫不是本地的縣太爺沒管過你們?”

還沒等獵戶開口,一旁的獵戶弟弟便嘟囔道:“縣太爺離咱們這天高皇帝遠的,又怎麼顧得過來,俺們這裡的地保可不是個好東西,還強押着我哥去山裡給他採老菇呢.....”

獵戶當即就有些不快,他拉了一把自家的弟弟,然後苦笑道:“老爺的事情,小人照辦就是了.......”

寧渝聽到了這裡,心裡漸漸明白了過來,不過還有一樁子事情得問上一問,和顏悅色道:“大哥,我聽你說你要拿那虎肉,去換鹽?”

“是啊,這人不吃鹽就熬不住,家裡的鹽斷了很久了.......趕明我就拿去跟地保換鹽,這上百斤虎肉,換個十來斤鹽應該不是問題......”

“爲何去跟地保換鹽?”

寧渝已經有些咬牙切齒,他實在沒有想到自家百姓,居然到現在都沒有充足的鹽,要知道他寧渝來到這個時代,第一件事就是去製鹽.......可如今這一幕,簡直就是在他的臉上打了狠狠一記耳光。

獵戶似乎有些感覺到不對了,他明顯發現面前這些人的舉動不是尋常人,當下只得喏喏道:“咱們這尋常百姓買鹽都得去找地保,那些貨郎都進不來......價格自然也只得地保來定,卻是比外面還要貴上不少。”

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議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六章 雛鷹營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機已至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之血雨山海關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六十章 父子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八十九章 初戰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二十章 匯通錢莊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