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

臺灣府,如今應該叫做承天府,當年鄭成功逐荷蘭收復臺灣之後,便在臺灣上設置了承天府,又名東都,並且在承天府下設置了兩個縣,分別叫做天興縣與萬年縣,以示反清之意。

後來到了康熙二十二年,臺灣被清廷攻克之後,便將承天府改製爲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布政使司,當時還在臺灣府衙前御製碑文,勒碑府城,垂示久遠。當然這一處碑文已經被明軍給徹底搗毀了,臺灣府也就重新喚作了承天府。

原來的臺灣府府衙如今被改成了中興王府,朱一貴平日頗爲節儉,因此曾令人將府衙內的一些珍稀物品都給搬了出去,如今整個王府顯得十分素淨莊重。

只是今日裡,王府後院卻顯得熱鬧了許多,只見數十名軍士舉着鳥槍站在後院裡,而面前則擺放着許多一人高的靶子,似乎是在進行着操練。

朱一貴穿着一身明黃色的大明蟒袍,坐在了院中的一處涼棚中,臉上不喜不悲,在一衆人等的簇擁下,靜靜觀看着軍士操練。

“砰——砰——”

隨着一陣陣槍聲過後,只見一片濃白的煙霧升騰而起,伴隨着濃烈的硝煙味道,將整個後院變成了戰場一般。

衆人目不轉睛地看着,隨着濃煙漸漸消散,便發現面前的這些靶子上,已經出現了許多黑洞,甚至有的黑洞已經徹底打穿了靶子,在後面的牆上留下了一道道粗黑的印記、

“黃將軍,楊將軍,你們以爲這火槍與復漢軍之火槍相比,孰強孰弱?”

朱一貴不緊不慢地問着,眼神卻一直沒有離開過靶子分毫,他心裡似乎已經有了決斷。

一旁站着兩名長相粗豪的漢子,其中一人名叫黃殿,是朱一貴起家時的大功臣,正是在黃殿、顏子京、李勇、吳外等十五人的擁護下,朱一貴在下定了起義的決心,而且也是他帶着兩百多人找到朱一貴,給朱一貴黃袍加身的,因此目前位居朱一貴一人之下。

另外一人名叫楊泰立,此人更厲害,甚至就連當時的康熙皇帝都知道他的名諱,因爲他幹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當時在朱一貴起兵之後,臺灣總兵歐陽凱胡作非爲,不得人心,而當時還是把總的楊泰立深爲不滿,就在背後偷襲刺殺了歐陽凱,然後裹挾大軍投奔了朱一貴。

由於這二人都曾經立下大功,被朱一貴引爲左膀右臂,成爲明軍的高層首領,而且他們各自手下也都有一幫子嫡系力量,因此這二人說的話也更爲朱一貴所重視。

“王上,末將以爲,若是與復漢軍的火槍相較,或許還差上一些.....可是與清軍的鳥槍相比,則遠遠過之......”

楊泰立性格比較實在,當日刺殺之舉也是忍無可忍,可是在日常中,楊泰立卻顯得比較樸實憨厚,因此也不願意說些違心之語。

只是在楊泰立話音剛落時,一旁的黃殿也不顧朱一貴在旁邊,當下便勃然大怒:“楊將軍此話未免太漲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了吧......這鳥槍也是老子好不容易從西人手裡買下來的,如何不如一區區復漢軍?”

楊泰立嘆口氣,耐心解釋道:“昔日我也曾聽探子說過,復漢軍開槍時根本無需點燃火繩,而是以燧石擊發,光此一項就強過我等火繩槍許多.....更不用說鳥槍的精準度和穩定性,更是遠遠不如。”

黃殿心裡依然有些不服,正準備開口反駁時,卻見朱一貴站起了身子,輕輕嘆了一口氣,“不必吵了,強與不強亦非火槍之一項相較。孤已經得到了消息,寧渝在江寧登基爲帝,孤以爲,咱們遲早有一天,會跟復漢軍正面碰上,或許這一天會來得很早.....”

朱一貴也是地方豪強出身,他俠義好客,豪放健談,在還沒有起事的時候,就經常結交江湖豪傑,每有客至,他就宰鴨煮酒,述及國事政情,或崇論宏議,或悲傷感嘆,因此此人的做派有一種及時雨宋江的感覺,對於人性的揣摩是非常獨到的。

在起事不久以後,朱一貴曾經通過影子的幫助,剷除了內部的土豪出身的杜君英父子,將內部清洗了一遍,可是這樣一來他非但沒有感謝復漢軍,甚至心裡對於復漢軍存在很多的戒備,他是一個有野心的人,自然不甘心在將來成爲寧楚的一個臣子。

聽完朱一貴所言,楊泰立和黃殿下意識地點了點頭,他們二人同樣是這般想法,自己當家做主久了,也就不願意再投靠任何一方勢力,哪怕是氣勢宏大的復漢軍,也無法使得他們俯首稱臣。

“傳令給顏子京和李勇,鎮守所在要道,絕不可放復漢軍從福建過去......若是他們敢動手,那就打一打,孤倒想看看,這復漢軍到底是個什麼成色?”

不得不說,劉如漢和朱一貴這二人,放在這個時代也能算得上頂尖的人才了,可是他們畢竟跟寧渝不一樣,見識與思維一直停留在了造反坐天下的層面上,其實並不瞭解寧渝眼下做的這一切,到底是在幹什麼。

劉如漢畢竟是在湖廣的眼皮子底下,受到復漢軍和清軍的兩面擠壓,還不敢跟寧渝翻臉,可是對於遠在臺灣的朱一貴而言,他眼裡的復漢軍還蒙着一層紗,讓人看不清楚裡面藏着什麼,因此他想要碰一碰,至少要看清楚復漢軍的真實實力。

.可問題是,朱一貴根本沒有機會看到。

四月初六,程銘率領的第三師在夜幕的掩蓋下,朝着明軍的陣地發起了衝擊,整整一個營的擲彈營擔任了尖刀的作用,他們利用手榴彈的強大威力,將明軍的陣地撕開了一個大口子,源源不斷的復漢軍士兵從口子處一擁而進,對明軍展開了追擊。

“轟隆隆——”

炮聲不斷響起,漫山遍野的復漢軍士兵端着刺刀向着前方發起衝擊,早在打完第一輪排槍之後,明軍的陣型就已經崩潰了,他們的鳥槍雖然還算先進,可是訓練度卻相當低下,這也是因爲明軍勢力在急速膨脹後,所產生的惡果。

正因爲如此,在明軍徹底崩潰後,常常能看到一個連的復漢軍士兵,就像驅趕牛馬一般,將大量的明軍給逼降,他們趴在地上,不敢發出一點點的動靜,心中的那股子傲氣,算是徹底被打落了。

在之前對清軍的一戰當中,他們也曾這般打崩過清軍,也曾這般追擊過清軍,可是如今在復漢軍面前,卻感受到了同樣的無力。

對於這一戰,程銘早就已經下達了命令,決不允許殺俘,違者軍法重處,因爲這條命令是從南京傳遞過來的,上面的意思很簡單,明軍不是敵人,可以打敗他們,收編他們,但是不能肆意加害,畢竟他們也是反清的一份子。

在這一次大戰當中,程銘得到了寧渝的授命,成爲了大軍的統帥,指揮着第一師、第三師和第四師,從三個不同的方向,經過數日的拼殺,卻是將明軍主力徹底給打崩了,其中俘獲者多達兩萬人。

又過了數日,第一師的大軍便已經攻佔了寧化,而第三師在程銘的親自率領下,直接一路突擊到了泉州府,將泉州團團圍了起來,而裡面的明軍只剩下不到五千人,在李勇的率領下苦苦掙扎着。

顏子京作爲福建方向的統帥,並沒有發揮其應該的職責,在復漢軍發起突擊的第一天,他就帶着一些殘兵敗將,朝着後方潰退而去,結果退到了泉州後,被急匆匆趕來的朱一貴,給一刀砍下了人頭,掛在了旗杆上。

反倒是李勇作爲副帥,帶着人節節抵抗,雖然也難逃被打敗的命運,可是卻止住了崩潰的戰局,讓朱一貴還有一個落腳的地方,不至於被人徹底趕到海里去。

“陛下萬歲!”

復漢軍營帳裡燈火通明,此時已經舉行了授勳大會,許多在此戰中獲得戰功的士兵們,身上配上了新出爐的勳章,而相關的福利待遇,將會在後面一一落實。他們撫摸着胸前那枚精緻勳章時,臉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而更多的士兵則是帶着羨慕的眼神,望着這些人。

“哎,他孃的,清軍不耐打,這明軍也不咋地,這一次咱們三萬人在這七八天的時間裡,打垮了他六萬人,很多人都沒撈到勳章,眼睛紅的要死呢。”

“可不是,我大哥還是勇猛無比,他一個人帶着他們小隊的人,直接沖垮了明軍半個營!十幾個人追着一百多號人跑呢!”

士兵們大口喝着酒,當下便有些得意,嘴裡也就放開了胡咧咧,只是他們胡咧咧的時候,那些戰績通常都是真的,因爲在營中胡吹那可是要被上官重罰的。

一名年紀較大一點的士兵卻搖搖頭,軍內人稱他老柴,很早就是復漢軍的一份子,他的肩上跟普通的士兵也明顯不一樣,是新的士官銜。看樣子雖然只是一個三級士官長,可是在營中卻極爲罕見,甚至有人戲稱,這軍營裡的營連長比士官長多多了,因此大夥對他都是比較尊崇的。

“兄弟們,明軍雖然不耐打,可是他們的紀律和武器其實比清軍強出許多來,咱們上了戰場可不能掉以輕心!”

這話一出倒也有很多人紛紛點頭認可,有些東西都是實打實能看見的,一味貶低敵人可不是件好事,有人奇道:“老柴,聽說你們這些士官長,是可以直接給樞密院呈遞戰後報告的,這是真的還是假的?”

老柴挺起了胸膛,臉上微微露出幾分得色,這項權利可不小,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隻有他們士官長才有的,要知道哪怕是團營長,都不可能直接給樞密院呈遞戰後報告。

這個報告面向的內容,自然不會是戰爭指揮方面的東西,主要還是跟士兵的待遇有關,像日常的飲食還有戰後的授勳授獎是否存在問題等,都可以寫在上面通過專門的渠道,傳遞給樞密院,以此保證士兵的待遇。

這項制度是寧渝專門爲士官長所設立的,他們雖然不是指揮人才,可是卻是軍隊裡的骨幹,因此由他們來作爲樞密院與士兵溝通的橋樑,自然是再合適不過,至少可以保證軍心能夠穩定,不會出現欺上瞞下的情況。

當然了,對於士官長制度,軍官們自然不會樂意見到,可是在寧渝的強行命令下,該制度依然是被通過了,這也導致寧渝在軍內的地位變得至高無上。

就在士兵們歡慶鼓舞之際,此時復漢軍的大帳內,也來了幾名神秘之客。

“想和談?沒問題!”

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八十章 勸降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來個大的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六十二章 舉大白,聽金縷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十章 尋礦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六章 雛鷹營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二章 奴才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八十章 勸降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