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

安慶城下,復漢軍大營中此時一片寂靜,營寨鱗次櫛比排列得整整齊齊,一對對兵丁在營中巡視。在營帳外圍處,有一營帳倒顯得孤零零,一隻小手拉開了帳簾,隨後便走了出來,卻是一個模樣嬌小的書童,放在這軍營裡倒顯得不倫不類。

一旁巡邏的兵丁中,也有那麼幾雙不老實的眼睛,在書童身上打量着,可隨着帶隊的長官一聲咳嗽,大傢伙便老老實實地目視前方,向前邁開了步子。

書童見此情景,連忙重新鑽回了帳篷,嬌嗔道:“小爺,這寧家的公子做事也太埋汰人了,就把您放在這羣糙漢當中,也不怕當真出了什麼岔子。”

“呵呵,這算得了什麼,我當初還不是在桃花山裡闖出來的,也沒見得什麼問題,再加上我等此次來複漢軍,目的也不單純,想必那寧渝約莫也清楚了,自然不會對我們有什麼好臉色。”

說話的正是那陳采薇,她先從靴子裡掏出了一把黝黑的匕首,將刀柄上面纏着的布條慢慢解開,當中正刻着兩個字,“采薇”,像這般把自家閨房大名刻在上面也着實少見,不過以白蓮教中人行事來看,倒也不以爲奇。

那小書童聽聞此言,癟了癟嘴,也不再多說,只是託着下巴,透過帳篷的縫隙,望着遠方的夜色發呆,行爲舉着不似書童,倒更像一個眉清目秀的小姑娘。

主僕二人也不說話,一個在耍弄自己的匕首,另一個在發呆,倒也誰也不耽擱,只是眼看着着落日西垂,卻是快要天黑了,這讓小書童有些奈不住,噌地一下子便想外走,一邊走一邊嘴裡嚷嚷着。

“我倒要看看,這寧家少爺的架子到底有多大!”

話音剛落,帳篷外便傳來了一陣爽朗的笑聲,寧渝拉起營簾,露出了一張頗爲黝黑的臉,細細的眸子裡帶着精光,一頭短髮精神幹練,看上去倒也英氣勃勃,讓小書童看得有些發愣。

陳采薇見了寧渝,臉上便是一喜,只是想到了什麼一般,又斂起了笑意,只是頗爲沉靜地望着眼前這個男人。

寧渝卻感覺渾身上下有些不自在,對於陳采薇,他其實並沒見過很多次,最開始抓住她時也很快就放走了,後來便是在圍攻荊州的時候,再見了一次,這一次應該算得上第三次了。

可是讓寧渝感覺到搞笑的是,就是才見了兩次,就被定下了婚約,至於婚期則是遙遙無期,或許永遠都不會有這一天,這一點寧渝心裡明白,陳采薇心裡亦是明白。

“陳小......兄弟至此,在下歡迎之至,只是戰事頻繁,卻是慢待陳兄弟了。”寧渝原本還想叫陳小姐的,可是話到了嘴邊時,望着對方一身的文士打扮,也就改了口,喚做陳小兄弟。

陳采薇也不以爲意,她將匕首塞回了袖子裡,只是輕聲道:“寧兄倒是風采逼人,我這一路上從河南入湖廣鄖陽,而後順着長江一路乘船至此,倒也見了一番風景,人人傳言道湖廣久經戰事,早已經打成了一片爛地,可我感覺百姓生活並沒有多麼困苦,反似比僞清時更加強上許多。”

寧渝臉上倒沒有多少喜色,百姓之所以能過的下去,也是因爲初生的復漢軍政權在盤剝上比較輕,再加上之前收繳的旗人田地財產,才能勉力維持下去,可是如果這一仗遷延日久,那麼到時候也只能勒緊褲腰帶玩命了。

“陳兄弟此番前來,想必也是有要事在身,否則何必冒着這麼大的風險前來,若是有什麼是復漢軍能幫得上的,陳兄弟不妨開口。”寧渝這一番話自然是場面話,不過是想知道對方到底是什麼來意罷了。

陳采薇微微嘆了一口氣,她的性子原本就比較直爽,也確實有事要懇請寧渝幫助,也就不再遮遮掩掩,低聲道:“原本此番不該牽涉寧兄進來,只是我已經實在沒辦法了.....”

通過陳采薇的講述,寧渝這才明白,原來白蓮教內部已經開始出現內鬥和分裂的跡象,其中主要的矛盾點就在於劉如漢和陳道顯二人,幾乎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陳采薇作爲陳道顯的女兒,身份又十分特殊,至少在明面上跟復漢軍已經實現了聯姻,正因爲如此,才導致陳道顯在白蓮教內部的話語權越來越重,特別是隨着復漢軍在寧渝的率

領下,先取湖南後下江西,如今連安慶似乎都已經成了囊中之物,這讓白蓮教內部許多人都開始依附陳道顯,也導致了白蓮教內部力量的失衡。

前面其實說過,白蓮教本身並不是一個十分緊密的組織,它裡面也是分爲多種教派,劉如漢代表的八卦教和陳道顯代表的白鶴道,更是一北一南,當初之所以能夠並肩作戰,也是因爲要抵禦清廷的壓力。

眼下清廷接連受挫,眼看着江山要被奪走半壁,自然也就不會對白蓮教有更大的壓力,在失去了外部壓力的情況下,劉如漢便打算對陳道顯下手,已實現自己在白蓮教內獨大。

只是在對方行動時,陳道顯也嗅到了苗頭,便第一時間將陳采薇給送了出去,一來是去聯繫自己的潛在盟友復漢軍,二來也是怕對方會對自己的女兒產生威脅,以避免自己的後顧之憂,也好專心與劉如漢分庭抗禮。

如此倒也剛剛好,白蓮教和朱一貴都出了內亂,也就無暇再顧其他,等回頭康熙死了,這清廷也得修煉內功去了,到時候的復漢軍,至少在一定時間內,是真沒有什麼敵手了。

想到了這裡,寧渝險些高興地笑出了聲。

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議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八十七章 得加錢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