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

“封我父爲楚王?我爲漢陽公?還要誥贈我寧家三代父祖?”

寧渝捏着手中的信件,卻是有些哭笑不得,這康熙皇帝終於是撐不下去了,打着求和的主意來了,只是這一番封賞卻有多少誠意,那邊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此時復漢大軍前鋒已經抵達了安慶城外五十里,距離安慶城最多也只剩下了兩天時間,嶽鍾琪便趕緊派人到復漢軍大營中,來面見寧渝,表達求和之意,當然面子上自然不是求和,而是勸復漢軍歸降朝廷,受朝廷招安。

當然,這一番舉動的真實目的自然不是真正招降,而是康熙皇帝眼看着自己做了六十年的皇帝,想給自己弄個臺階下,至於後面怎麼樣,那便是日後的事情了。

李紱在一旁喝茶,笑道:“不過是事急從權罷了,康熙無非是拿個空頭的楚王和漢陽公的名分,來換取主公退兵。想來康熙自己也心裡發虛,不敢跟主公打這一仗罷了。”

寧渝冷笑道:“如今我軍都已經打到了安慶城下,豈能說退就退?江南已經近在眼前,只要取下江南,盡得江南錢糧,到時候康熙該考慮的可不是求和了。”

“眼下這還是沒有打夠,等到康熙大軍親至,打上那麼一兩回,恐怕康熙的條件就又不一樣了。”

李紱握着手中的鵝毛扇,在這寒冬臘月的天氣裡,還扇了幾下,又低聲道:“若是主公不允,也可修書一封,暫且先穩住嶽鍾琪,爭取更多的時間拿下安慶,以免康熙大軍提前南下接應。”

寧渝站起身子笑了笑,給李紱倒了一杯茶水,輕聲道:“昨日夜間軍情處發來了消息,康熙大軍已經在三天前動身,十萬大軍分兩路從六安和廬州南下,或許再過七八日便能抵達安慶。只是昨日天色已晚,便沒有打擾先生休息。”

李紱搖了搖扇子,隨後道:“若真是如此,想來這求和之意也就不真不假了,看來康熙也是兩手一起準備,在給嶽鍾琪傳達求和命令時,大軍也開始南下,一手軟一手硬,果然老辣。”

“那就有勞李先生給嶽鍾琪修書一封,虛與委蛇一番,至於武昌那邊也寫封信,將前因後果表達清楚,以正人心。”

寧渝心中一動,便定下了主意,笑道:“這康熙皇帝終究是老了,否則以他年輕時的脾氣,斷然不會起求和之心,既然眼下向我求和,無論是真是假,都說明他對於此戰的信心不足,否則應該直接率軍趕來與我決戰便是。”

“既然康熙心虛了,我就再給他鼓鼓勁,怎麼說,也不能讓他再過個康熙六十一年吧。”

“大軍啓程,爭取明天趕到安慶城下!”

......................................................................................................................

張遠奇自從帶着人投了復漢軍之後,也曾受到過寧渝的接見,可是由於軍務繁忙,並沒有細細詳談,也沒有拆分他的隊伍,只是將他帶來的兩千多綠營進行了裁汰,隨後給了張遠奇一個獨立守備團的編制,讓他當團長。

不過除了這些以外,便再無其他的動靜,眼看着又要回到安慶城下,卻讓張遠奇心裡多少有些怪異,這復漢軍莫不是讓自己這個所謂的獨立守備團來打頭陣?

張遠奇心裡多少有些不是滋味,正在胡思亂想之際,營帳外走進來了一名年輕人,手中抱着一個酒罈,一進門看着張遠奇就開始笑。

此人正是勸降張遠奇的夥計,真實身份則是軍情處密探,他將酒罈子放在了桌子上,後面還進來一人,將食盒裡的下酒菜也擺在了桌子上,其實都是一些很普通的貨色,一盤炒花生米,還有一碟豬耳朵。

“這酒菜略顯粗糙,將就着吃吧,不過我跟你說啊,花生米也就算了,這豬耳朵可不好找,我也是央求了後勤處的老吳半天,這纔給我勻了一份,咱倆今天也算是有福了。”

夥計只顧着擺着酒碗,然後拍開酒罈子上的印泥,將酒倒進了碗中,也不看張遠奇陰沉的臉色,大咧咧地拉過了張遠奇。

張遠奇心裡頭有些亂,見到夥計更是有些氣不打一處來,他倒不是後悔投了復漢軍,只是覺得對方似乎輕視了自己,這讓他內心有些受挫。

見到夥計還一個勁擺着酒碗,心裡頭的邪火也就找到地方了,張遠奇冷哼了一聲,嘲諷道:“我曾聽聞大都督治軍嚴明,嚴禁軍營飲酒,怎麼到今天所見卻並非如此?”

夥計也不生氣,只是嘆口氣道:“這酒可是大都督親自所賜,上好的陳年西風酒,一般人想喝都喝不到呢,我跟你說,今天咱們也算重新認識了一回,我是軍情處的人,這個想必你也知道的,不過我的名字叫羅峰,這你可能不太清楚。”

張遠奇自嘲道:“如今認不認識的,咱們總歸是一個勺子撈飯吃。”說着,也就將酒碗中的酒一飲而盡,臉色卻絲毫未變。

羅峰夾起了一隻豬耳朵,放進了嘴裡嚼着,一邊嚼着一邊含糊不清道:“對了,給你通知一聲,從今天開始,我便從軍情處脫離出來的,正式就任獨立守備團的參謀長,咱們以後可真算是同生共死了。”

張遠奇有些奇怪,他發現情況似乎跟他想象的有些不一樣,若是派人來盯着守備團也就罷了,這自古以來打仗都得派監軍,這倒無可厚非,只是他始終心裡有些怪異,卻也說不上來哪裡怪。

羅峰苦笑了一聲,給自己倒了一碗酒,隨後便一口飲下,嘆口氣道:“其實那日勸降你的時候,我們軍情處在安慶的據點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大部分人都沒能逃出去,折損了幾十個兄弟。而我也因爲這件事情受到了軍情處內部處罰,若非勸降你有功,恐怕如今已被執行軍法。”

張遠奇倒沒想到這其中竟然如此曲折,只是當日的很多事情,他都知道的不是很清楚,也嘆了一口氣,將酒一碗飲盡。

羅峰迴想起了那一日,便覺得心痛如死,幾十個兄弟,還都是軍情處培養出來的好手,就這般死在了安慶城,值嗎?或許值吧。

“你剛剛不是問軍令森嚴,爲何我等還能如此猖狂飲酒嗎?”

“那我現在告訴你,這酒是大都督特許恩准,只爲紀念戰死的弟兄們,另外也是告訴你,你張遠奇,是我復漢軍用幾十條性命才換來的,那就讓我來給你做參謀長!”

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九十三章 仙桃營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十八章 收徒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十九章 火炮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