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問責

正在寧渝酣睡之時,刁旺那些手下兵丁擡着屍身卻是回了營,原本這些人打算將這屍身拋掉,各自分了銀錢便是,可是終究擔心會泄露,到時候怕是到菜市口走一遭,只好硬着脖子去見了上官。

這德安府府治所在地在安陸,因此在雲夢縣的清軍只是一個汛地,最高級別的也就一個正六品千總,這千總大人姓錢名英,是德安府守備高如海的親信。

錢英原本不在營中,可是近日得知消息,工部右侍郎署理湖廣總督事務滿丕升爲左侍郎,屆時總督府並湖廣總兵官或可會查錄軍營兵備武器。

可錢英自家知曉自家事,這營內尋常刀劍盾牌倒也罷了,可是鳥槍火炮卻短缺了許多,剩餘的也大多不堪用,到時候卻無法交差,心中鬱積之下,連煙花柳巷都不敢留了。

在後世很多人眼裡,對清王朝的印象始終停留在“只重弓馬騎射”這一層上,實際上在康熙時代的清王朝,火炮無論是技術還是數量在全世界都屬於領先地位。

因爲本身滿洲能取天下,其實也是依靠了火炮之利,才能打下遼東的那些堅城,而後在康熙年間平三藩收臺灣,乃至於平定準噶爾都依靠了火槍火炮,用後來雍正的話來說,火炮就是“軍中最緊要之利器”。

因此在如今的綠營當中,裝備有四尺長的“金龍炮”,五尺長的後裝“子母炮”,木製三腳架發射的“奇炮”,全是可以在草原上輕便攜帶的兇悍野戰炮,還有重千斤的“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和重八千斤的“永固大將軍炮”。

當然在錢英的這個汛地裡,原本只有一些子母炮,可如今這些子母炮也難以使用了,實在無法交差。

而此時,刁旺手下的兵丁將刁旺的屍身擡了上來,這讓錢英原本就不好看的臉色,更是黑了幾分,這刁旺跟他也沒多少關係,可畢竟是自己營中的手下,身上也有個外委把總的缺。

外委把總只是臨時編制,算不得正式的正七品“經制官”,可好歹也是自己的屬下,如今被人殺了,折的也是自家面子。

錢英黑着臉問道:“上官被殺,爾等爲何沒有拿下賊人,難道你們收了賊人的好處?”這一番話差點把這些兵油子給嚇尿褲子。

一個兵丁壯着膽子從懷中掏出名帖,道:“小的聽聞,殺人的自稱是漢陽寧家的公子,這是他的名帖。”

錢英接過名帖,看了眼便丟在了桌子上,端起茶杯細細品了一口,卻沒有了原先的焦躁,反而嘴角露出一絲微笑,然後讓兵丁去叫了一個老童生過來。

這位老童生是錢英養在營中的文書,有什麼文字上的來往,都是讓這老童生草就,雖說這老童生五六十的年紀,也只考上了個童生,腹中草包一團,可寫寫書信倒也不爲難。

待老童生攤開信紙,磨好了墨,將毛筆捏在手中時,錢英便一邊斟酌,一邊口述,讓老童生書寫。

“茲今日令公子至雲夢,與屬下把總刁旺相隙,發生口角,而後互毆致刁旺身亡,尚需妥善解決.....,前聞總督衙門或查閱兵事,營中火炮老舊不堪...”

雖說錢英不敢肆意撕咬,可也不想放過這大好機會,便仗着這件事向寧忠源寫信要炮,不過這也是因爲在如今的大清國,地方綠營的各級統兵官均歸地方最高文官統轄或節制,縱然寧忠源是從三品遊擊將軍,也無權管到隔壁雲夢縣的千總,就連總督,提督、總兵以及巡撫也都有各自的標兵,除了統轄爲數不多的本標官兵外,都不直接統轄其它鎮協營兵。

這種凌亂瑣碎的軍制,讓軍將之間互不統屬,自然也無法轄制。錢英正因爲如此,纔打算敲寧忠源一筆,至於這刁旺是否冤屈,如今可還有誰會記得?

就這麼的過了數日,寧渝見沒人找自己問責,心中知曉事情已經過去了,想來也是家族在背後使了力,不由得感慨一聲,在這個年代裡,休說尋常百姓,這在很多人眼中難纏要命的把總,在一些人眼裡也不過只是一隻隨時可以踩死的螞蟻。

可是在營中少年們的心裡卻是掀起了波浪,寧渝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果說原來的少年們視寧渝如父如兄,而現在又增添了幾分敬畏。

寧千秋從寧家又回到了雛鷹營,然後給寧渝帶回來了一個消息,五日後舉行家族大會,讓寧渝準備一下趕緊回去。

寧家每年都會舉行家族大會,不過那通常是在年尾,如果有重大事項時,纔會臨時召開家族大會,統一思想。

寧渝也正打算跟父親寧忠源溝通一下,雖說重生已有數月,可是父子二人真正相處的時間卻寥寥無幾。儘管寧忠源清楚寧渝現在做的事情,可畢竟是水中月,霧中花,隔着一層砂紙了。

對於寧渝來說,他想要在這個時代做出一些什麼事情,首先就需要凝聚家族的力量,如果只是單打獨鬥,那麼無論他怎麼努力,都很難改變自身的處境。

寧家雖然不是豪門貴胄,可也是地方實力派,上百年來集聚的力量也是足夠做成一些事情的,比如如今的雛鷹營,若是沒有家族支撐,寧渝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拉起一支二百餘人的隊伍,更何況還是一支不事生產的學兵。

在這背後,既有寧渝的許多心血,也有寧家默默的付出,那些海量的物資就是明證,因此寧渝來到這個時代的真正首要任務,不是雛鷹營,不是礦鹽,而是用寧家少主的身份來獲取族人的認同,來團結最大的力量,這纔是他真正的立足根本。

這也是爲什麼在過去的幾千年歷史中,無論是誰當皇帝,首先要做的就是剪除世家大族的力量,就是因爲這種大家族大團體,本身就是不穩定的因素。如果出現動盪,這些大家族也都是與皇權對抗的對象,二者彼此廝殺數千年,最後誰也奈何不了誰。

無論是西漢時的遷豪族充實關中的陵邑制度,還是隋唐時的科舉取士,本身都是中央集權對地方實力派的打壓和分化,而魏晉時期的世家政治與宋明時期的大地主官僚階層,都是世家的一種反抗之道。

在如今被譽爲封建時期最巔峰的大清康熙年間,寧渝所代表的地方派,還需要走更遠的路。

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七十八章 投降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一百章 年關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一百一十一章 聯姻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九十三章 仙桃營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二百一十九章 奔襲北硤關(二)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