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淮左名都

一個窮光蛋,卻在惦記着吃大餐,這不是讓人笑話嗎?

裝備這些武器,是要花銀子的,而且,想要大量的裝備,那就需要很多的銀子,沒有錢,什麼也幹不成。

基地裡的勞工已經有了,每天的開銷,就是一大筆錢,雖說糧食不愁,但如果在這個月底不給他們工錢的話,那會大大影響自己的聲譽,當包工頭,也是很有壓力的,得對手下的一幫人負責。

“所以,我們現在最要緊的,就是鋪一條路子,讓我們的精鹽生意,迅速地做大,做強,佔領市場,賺取大把的銀子。”張陽說道。

這次來揚州,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在揚州城找到自己大批精鹽的買主,隨着自己精鹽提純的規模化,高郵附近的地區很快就會飽和,畢竟能吃得起精鹽的大戶就那麼多,給自己的精鹽多一條銷路,自己就多了一條賺錢的渠道。

張陽擡起頭來,目光望着遙遠的天際。

這次去的是揚州,自從張陽成爲張九四以來,這還是第一次運鹽來到這麼遠的地方。

淮左名都的揚州是江南的大都市,自然不是興化,高郵,泰州這些小地方可以比的,縱觀全國,恐怕比大都還要繁華,無他,只因這是京杭大運河的一個樞紐,縱橫交錯的水路,讓這裡成了一個交通樞紐。自從兩淮鹽運司鹽運使設立在了揚州之後,揚州變得更加熱鬧了,南來北往的鹽商們,都匯聚在這裡,這裡的鹽產量佔整個元朝的三分之一,鹽課收入佔整個元朝年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多,是元朝主要的財政收入之一。

而且,江南自古多美女,揚州更是煙花女子,風流雅士最喜歡的場所所在。有道是人生只愛揚州住,夾岸垂楊春氣薰。自摘園花閒打扮,池邊綠映水紅裙。

離揚州越來越近,江面上的船也越來越多了,大部分都是鹽船,偶爾還有兩淮鹽運司的巡邏船,在江面上來回穿梭,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抽查這些鹽船,看是否有違規攜帶私鹽的,只要查到,不是就地正法,那也得被在牢裡關幾年了。

自古鹽都是官方壟斷,這是從春秋戰國就開始的了,食鹽是生活必須品,可以不吃肉,可以不飲酒,但絕對不能不吃鹽,爲了保持自己的利益,每個朝代,對販私鹽都是從嚴處理的。

但仍然有人在幹,其中的利潤太豐厚了,海水就在那裡,不煮白不煮,窮苦的老百姓,也就是通過偷偷煮點海鹽,才能不被餓死。

都說煙花三月下揚州,那時揚州的景色,一定美不勝收,現在雖然已經是盛夏,桃花謝了春紅,太匆匆,但仍然是青山綠水,碧波盪漾,江南水鄉,那特有的溫柔之鄉。

兩岸都是鬱鬱蔥蔥的柳樹,萬條垂下綠絲絛,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遠處一座高高的寶塔聳立,尖尖的塔尖直刺雲霄。

靠近揚州城,兩邊的各種亭閣,畫樓,多不勝數,偶爾還會飄來伴隨着古箏的風流雅唱。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這裡自古就是青樓的絕佳所在,大大小小的院子多不勝數,多少才子貴族,流連於溫柔鄉里,夜夜笙歌。雖說到處都在動亂,但是並不打攪名士佳人的風花雪月。

這裡就是有錢家少爺的銷金窟,君不見畫鼓清簫估客舟,朱竿翠幔酒家樓。城西高屋如鱗起,依舊淮南第一州。

張陽正在觀賞,忽然眼前一亮:一艘雕琢華麗的畫樓閣船,緩緩駛來。

只見船頭高挑,樓棟奢華,大紅朱漆,掛滿了粉色的花簾。

雖然看不到裡面,可是聽得一曲婉轉動聽的歌聲傳來: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爲誰生。”

聲音如洞簫般悠揚,帶着江南女性特有的柔弱,婉轉抑揚,如道行雲;音質澄淨,空明動聽,聽得張陽無限遐想。

有錢人,真會享受,這簡直就像是現代的有錢人,開着遊艇,帶着一羣只穿比基尼的美女,到海上縱情享受。

兩船擦肩而過,張陽使勁眺望,只見裡面隱約有一羣少女,在翩翩起舞,舞姿綽約,如雲似水。剛纔的歌曲,應該不是清唱,而是歌舞生平。

畫棟朝飛南撫雲,珠簾暮卷西山雨。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一瞬間,張陽彷彿有一種錯覺,自己彷彿不是一個低微的運鹽工,而是這艘船上,坐着的正在飲酒的那個男人,一邊品着美酒,一邊欣賞着佳人的歌聲與舞蹈,人生至此,夫復何求!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哥,我們快要靠岸了。”一個聲音,將張陽拉回了現實。

張陽扭頭看了一眼,是四弟士信。他那機靈的眼睛,已經在河岸上掃視很多遍了。

前面不遠處的碼頭上,停滿了密密麻麻的船,船帆早已放下,但是大部分的船上,桅杆頂端還飄着小旗子,旗子上的字雖然看不清,但不用說,肯定是個“鹽”字。鹽船的標誌,太明顯了。

“嗯,知道了,吩咐大家,做上岸前的準備。”張陽說道。

這次運鹽比較簡單,只需運到鹽商的鹽倉裡,交割了鹽引,就算完成了,至於鹽商再運到什麼地方去,那自有鹽商自己的鹽船。

爲了運鹽的方便,鹽商在揚州東關城外沿河的岸邊都設有鹽倉,方便運鹽。

在揚州城裡,鹽商是一個特殊的羣體,因爲官府設置了兩淮鹽運司鹽運使,這裡是整個江南臨海鹽場所產官鹽銷售的集中地,皖、鄂、湘、贛等地的食鹽,都是通過這裡轉運的,鹽商們通過買賣鹽,已經成了整個社會一個特殊的羣體。

大的鹽商們,都是和官府相勾結,甚至可以說,他們就是貴族官員的代表,可以購得大批鹽引,大量販運官鹽,而每引鹽,都可以多要損耗,四百斤一引的官鹽,可以變成七百斤。

揚州鹽商,又雅又俗.亦儒亦商。

第262章 夜戰第150章 說服第181章 丁溪鹽場第285章 大戰序幕第389章 遭遇第71章 朱元璋的隊伍(二)第265章 將計就計第70章 朱元璋的隊伍(一)第286章 首次交鋒第371章 誰更陰險第387章 進攻皇城第84章 積蓄實力第168章 海魯丁和西山驢的末日第229章 天闕銃的系列化及萬能的原動力第368章 攻上城頭第98章 危機四伏第212章 攻陷泰州第130章 戰場混亂第360章 失憶第310章 南進路線第34章 糧食被劫了第46章 進入揚州城第216章 下一個目標:興化城第164章 包圍第242章 回揚州第143章 人工呼吸第392章 帝國擴張第351章 逃跑第316章 炮轟平江第102章 闖軍營第188章 打土豪,分田地第293章 浴血奮戰第203章 先打泰州?第6章 屍骨未寒第118章 天闕銃的刺刀第221章 再回鹽場第96章 天闕銃第130章 戰場混亂第320章 包圍杭州城第277章 前奏第363章 篡位第312章 三百騎兵下常州第97章 等待第343章 士信被抓?第377章 江州第287章 激烈戰鬥第16章 天下大勢第102章 闖軍營第367章 趙普勝進攻第132章 拿下了芙蓉寨第68章 寒姐姐和依妹妹第28章 殺人港(一)第41章 進攻芙蓉寨(三)第178章 借糧第28章 殺人港(一)第96章 天闕銃第315章 兵臨城下第356章 向朱元璋,開戰!第186章 興化,高郵第111章 純屬意外第335章 造船廠(一)第177章 白駒鹽場的晚上(二)第246章 第二次合作第33章 拜見達魯花赤第182章 攻打丁溪場(一)第157章 納速剌丁第86章 回濠州第294章 功虧一簣第8章 吃魚第34章 糧食被劫了第161章 挖戰壕第356章 向朱元璋,開戰!第154章 幹掉跟屁蟲第222章 專一第232章 高郵府的新府尹和達魯花赤第363章 篡位第117章 商談第155章 發現秘密第65章 神箭手卞元亨第282章 進入高郵第210章 游擊戰術第181章 丁溪鹽場第347章 遭遇第323章 苗軍第333章 商業稅?第134章 喜歡張公子第169章 抓活口第97章 等待第372章 別尋他徑第50章 奪回鹽引第314章 平江路第92章 手銃第206章 大都第199章 回白駒場第25章 三號基地第219章 只爲爭取時間第318章 再次招安?第341章 大都風雲(二)第97章 等待第221章 再回鹽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