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弘文館

人們都已經退去,張陽將劉伯溫單獨留了下來。

“伯溫,你在江南士人之中,有很大的影響力,他們可否還存在着報效朝廷的心思?”張陽問道。

“主公,不瞞您說,我也曾兩次在朝廷爲官,但是,朝廷政治黑暗,官員貪污腐敗,這個國家,已經走到了盡頭,凡是正直的士人,都已經對朝廷失望透頂,想站在朝廷一面的人,少之又少。”劉伯溫說道。

張陽滿意,這和他想的差不多。深受儒家思想的教育,雖然存在着忠君思想,但是,朝廷實在是太歧視漢人了,‘門’g古人特權太多,社會又太黑暗,導致元朝的大廈終於土崩瓦解。

“主公,雖然士人們對於朝廷已經喪失了信心,但是,主公的政策也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劉伯溫大膽地提議道。

“哦?”張陽詫異道。

“分田地啊。”劉伯溫說道:“主公,許多士人家裡,都有大量的土地,如果我們將他們的土地全部收上來的話,恐怕也會招致他們的不滿,許多土地,他們都已經祖祖輩輩擁有了許多年了。”

這個頭疼的事,終於還是到來了,張陽知道,如果得罪了江南的士人集團,那自己即將要建立的國家,就會缺乏大批的棟樑之才,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啊。

“分田地是既定的政策,不能改變,如果貿然改變,很容易喪失百姓的信任。”張陽說道。士人集團固然重要,可是,百姓纔是國家的根本,喪失了這個根本,後果不堪設想。

土地,是國家的根本,如果讓大量的土地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貧富兩極分化就會嚴重,國家最終還是會陷入動‘亂’。

縱觀歷史,整個封建社會的動‘蕩’,最根本的原因都是一條:土地。每個朝代的末期,土地都被大量兼併,百姓租種土地,卻又得‘交’昂貴的租金,最終直至破產,社會陷入動‘亂’。

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讓每個人都得到自己的土地,不讓土地成爲少數人的財富來源,現在,他就減免了三年的賦稅,三年之後,賦稅的比例依舊很少,未來國家財政的主要來源,是工商稅收。

其實在元朝,貿易就已經相當發達,絲綢瓷器遠銷到歐洲,馬可‘波’羅也來到過中國,體會了中國的繁華程度。

但是,一直以來,重農抑商的策略,使得上層人士根本就看不到商業中的玄機,這個時代的商業,幾乎不要繳納任何賦稅。

未來的發展,張陽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想法,大力鼓勵商業,與其他國家通商,賺取大量銀子,這也是他發展蒸汽機大船的另一個目的。

“主公,士人階層,主要依靠手中的土地爲主要的經濟支柱,如果失去了土地,他們有什麼經濟來源?”劉伯溫說道:“他們怎麼可能會安心跟着我們?”

“這些我都相好了。”張陽說道:“和在興化的時候一樣,從他們手中收取土地,我並不是直接徵收,而是按正常的價格,從他們手中將土地買過來,我相信,他們會體會到我這麼做的苦心的。”

買土地?劉伯溫不知道張陽在興化實行的政策,聽到說‘花’錢買土地,還是有些驚訝。

“土地是國家的根本,絕對不允許握在少數人手裡,以後我們制定了法律,這條一定要首先寫進去。”張陽說道。

“是,主公英明。”劉伯溫說道。

“同時,這也是我開設弘文館的原因,江南士人衆多,如果他們都能夠投效到我的麾下,那我的大事一定能成,凡是來弘文館的,經過青田兄的考覈,可以勝任之後,都會按月從我這裡拿俸祿,每個月暫定十兩銀子。隨着地盤的擴大,我們需要能夠治理一方的縣尹,州尹會越來越多,這些官員,大部分會從弘文館中產生。”

張陽這麼一說,就給劉伯溫吃了個定心丸,弘文館的歷史,從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第二個月開始,他下令在弘文殿聚書20萬卷,設立“弘文館”,既爲國家藏書之所,亦爲皇帝招納文學之士之地,集聚了褚亮、姚思廉、蔡允恭、蕭德言等英才,“聽朝之際,引入殿內,講論文義。”“或至夜分而罷。”弘文館薈萃人才,開拓文化,功不可沒。

說白了,這個弘文館,就是皇上選官員的地方,進入這裡,就會得到皇上的重視,從中選拔有用的人才,治理國家。

雖然從這裡拿的俸祿不少,但是,除了那些貧苦的讀書之人,大部分的書生家裡都還有不錯的光景,這些俸祿重要,來這裡的前景更加重要。

“弘文館,必須要吸收正直的人進來,那些善於鑽營,危害國家,成爲蛀蟲的人,絕對要拒之‘門’外。”張陽說道。

“承‘門’g主公信任,在下萬死莫辭,一定會將此事處理妥當。”劉伯溫深受感動,自己剛投效主公,就得到了無條件的信任,還被委以重任,而且,主公明確表示,那些貪污腐敗的人員絕對不能讓他們魂入自己的陣營,簡直太符合自己的胃口了。生我者父母,知我者主公啊

弘文館的事情,‘交’給劉伯溫,張陽非常放心,現在,他得重用這些江南士人中有才幹的人士,等到以後,還會大力普及教育,在各地鼓勵‘私’塾,政fǔ投資鼓勵,啓發民智,提高民生。

第二天,張士誠要在杭州城裡面開設弘文館的消息,就已經四處傳開,無數不得志的文人學子,都躍躍‘玉’試,準備到弘文館去應差,因爲明眼的人都看出來了,這個弘文館,既然有着張士誠的背景,那一定有特殊的用途,進入弘文館,說不定可以一展自己的抱負。

當然,其中也流傳着小道消息,據說張士誠要稱帝了,而他手下的諸多縣府,還沒有正式的官員,這個弘文館,就是一個選拔官吏的機構,這更加讓某些士人惴惴不安。

孛羅帖木兒再次見到了張士誠,讓他慶幸的是,沒有其他人在場,讓他感覺,自己這次來,很可能會達成目的。

“張大人,可否已經考慮清楚,答應皇上的條件?”孛羅帖木兒問道。

“皇恩浩‘蕩’,讓我如何能夠不答應啊。”張陽說道。

一聽這話,孛羅帖木兒欣喜:“待我回京之後,一定會向皇上面奏你的忠君之心。”

“聽說大都現在糧食緊張,所以,我已經下令讓運河重新通航,不過,爲了避免出現意外,還是得進行檢查,所以,在幾日之後,就會有糧食運往大都。如果風向合適的話,會在年前運到的。”

“這簡直太好了”孛羅帖木兒心中更加高興,這張士誠還真識趣,現在的大都,不僅百姓們沒有糧食吃,就連軍隊都要開始斷糧了,而據說存了許多糧食的大商家,又有各個皇親國戚做靠山,還在哄擡糧價,現在的大都,那可是有價無市。

張陽那麼說,自然就是隻有部分糧商才能通過,而這個部分,目前只有何照依有這個資格。

利潤分半,到時候,白‘花’‘花’的銀子就會源源不斷地落入自己的手中,江南的建設,還需要大筆的資金投入啊。

“只是,我這裡有些難題,需要朝廷的協助啊。”張陽痛心疾首地說道。

“好說,好說,你說出來,我一定可以代爲轉達皇上,皇上龍顏大悅,一定可以辦到的。”孛羅帖木兒樂呵呵地說道。

“就是我的鹽場積攢了大批的海鹽,希望可以正常地流入市場,朝廷不得以任何藉口推脫。”

孛羅帖木兒的嘴立刻閉住了,繞了半天,還是繞到這裡了。

當初張士誠起兵,就是因爲鹽場的事,鹽鐵可是官營,他想自己銷售,還正當銷售,朝廷如何能收上稅來?

可是,如果自己不答應,恐怕,前面的事情又得化爲泡影。想想大都如今局勢緊張,皇太子正在蠢蠢‘玉’動,實在不宜多生事端,還是儘快平息這裡的風‘波’爲妙啊,要是這個張士誠一惱火,再將戰火向北燒,那就麻煩了。

張陽反將了孛羅帖木兒一軍,如今,他佔領了大片領土,海岸線非常漫長,幾乎半數的鹽場,都收入他的囊中,將這些粗鹽轉化成‘精’鹽,該是多麼可觀的銷售上次要挾朝廷未果,這次勢在必得

孛羅帖木兒一個苦瓜臉:“這個事情,我還是稟報皇上再做定奪吧”

“這個也好,既然你無法做主,那我也就自己想辦法了,聽說大宋國的皇帝,非常歡迎我的鹽銷售到他的國土上。”

“韓林兒根本就是自己狂妄,他的什麼大宋國,根本就是宵小逆賊。朝廷的兵馬,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夠將他消滅。”提起大宋國,孛羅帖木兒就非常憤怒,韓林兒這個皇帝怎麼來的,恐怕全天下的人都清楚。

張陽提出韓林兒來,果然刺‘激’了孛羅帖木兒。孛羅帖木兒也知道,張士誠提出這麼件事來,只是想告訴他,不要‘逼’迫自己,到時候再站到了對立的陣營中去,恐怕事情就搞砸了。

“好,我會向皇上說明的,而且,我會極力促成此事。”孛羅帖木兒說道。

張陽心中一喜,以後,全天下所有的百姓,都會吃上自己的‘精’鹽了,不僅是大戶人家可以,普通百姓,也會告別那些粗糙泛黃的海鹽。

第66章 視察基地第188章 打土豪,分田地第268章 叫花子軍第136章 我很忙第51章 酒館定大計(一)第307章 下泰興(一)第161章 挖戰壕第17章 收租第281章 功虧一簣第302章 南進!第190章 偷襲得勝湖第184章 攻打丁溪場(三)第310章 南進路線第41章 進攻芙蓉寨(三)第219章 只爲爭取時間第145章 流民第166章 水上戰鬥(一)第284章 雪雪的進攻第339章 回杭州第44章 淮左名都第383章 稱帝第150章 說服第234章 請君入甕(二)第215章 怯不花的鬱悶第122章 我不是奸細第339章 回杭州第110章 進攻橫澗山(三)第15章 傷口發炎了第19章 劫糧(一)第213章 守株待兔第263章 再出新招第30章 殺人港(三)第228章 不眠之夜第355章 謝再興投降第133章 開會第371章 誰更陰險第57章 基地開工第381章 歸宿第377章 江州第240章 基地新產品,打仗大殺器第8章 吃魚第185章 練兵第167章 水上戰鬥(二)第4章 粗鹽提純第134章 喜歡張公子第206章 大都第389章 遭遇第249章 祖墳風波(二)第149章 夜宿平山堂第372章 別尋他徑第64章 運鐵礦石第153章 跟蹤第28章 殺人港(一)第302章 南進!第346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95章 製作槍管第268章 叫花子軍第192章 偶遇第68章 寒姐姐和依妹妹第365章 進逼應天第172章 冤枉的劉子仁第68章 寒姐姐和依妹妹第324章 練兵第199章 回白駒場第391章 遷都第210章 游擊戰術第271章 百萬大軍攻高郵第190章 偷襲得勝湖第202章 施耐庵是卞元亨的表哥第38章 芙蓉寨第81章 另闢蹊徑第243章 高郵湖驚魂第226章 大婚(四)第74章 遇襲第112章 如此解釋第138章 訂婚(二)第140章 訂婚(四)第343章 士信被抓?第29章 殺人港(二)第77章 鍊鐵(一)第213章 守株待兔第40章 進攻芙蓉寨(二)第125章 探子劉三第288章 膠合狀態第22章 劫糧(四)第286章 首次交鋒第125章 探子劉三第78章 鍊鐵(二)第58章 粗鹽提純流水線第214章 說服第391章 遷都第81章 另闢蹊徑第329章 稱帝?第38章 芙蓉寨第292章 東面的進攻第178章 借糧第74章 遇襲第149章 夜宿平山堂第324章 練兵第358章 棄城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