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訂婚(一)

回到殺人港的時候,已經是九月初七。

九月九日就是重陽節,這次無論如何,也趕不上去揚州應諾踏秋賞菊了,既然如此,張陽只好作罷,讓士信帶着人,押送着兩船鹽去揚州,再讓他一定要和何照依解釋清楚,自己不是有意要食言,而是迫不得已。即使如此,張陽也不知道,這個何家大小姐會如何大發雷霆,那就是士信要考慮的問題了。

張陽是個隨遇而安的人,雖然訂婚的事,母親和劉老伯他們都未曾通知自己,而且,張陽感覺,自己的母親曹氏,很可能已經看出那個何照依對自己有意思,爲了若寒,她纔想儘快讓自己和若寒訂婚吧。

訂婚,張陽在現代還是見過的,所謂訂婚,應該就是正式婚禮之前女方到男方家第一次正式拜訪,通常在正式結婚半年前。一般是雙方父母談彩禮和陪嫁,什麼房子啊,金銀飾品啊,家電啊,車子啊這些問題。證明雙方已經有約定。儀式就比結婚簡單多了,通常雙方的父母親戚都到場,擺幾桌,吃個飯,交換了訂婚戒指。

在現在那個高節奏的社會裡,什麼訂婚啊,結婚啊,都已經是浮雲,喜歡在一起就在一起,喜歡和別人在一起,又會跑去和別人在一起,燈紅酒綠之下的男女,早已經不再被婚姻所牽絆。

但是在這古代,訂婚是個很重要的事情,除了民風開放的唐代,在這個元末,還是講究三從四德,三貞九烈,一旦訂婚了,那就生是張家的人,死也是張家的鬼。

所以,張陽也很鄭重。

到了殺人港之後,安頓好新加入的這些人,安排把那些女子送到基地,張陽就帶着幾個人,騎馬回到了鹽場的家中。

劉老伯也隨同張陽一起回家,他還要和張陽的母親商量一些事情。

村子還是和原來一樣,掩映在翠綠的毛竹之後,靜悄悄的。

有道是故土難離,讓母親離開這裡,去基地居住,不知她是否會住得習慣?張陽暗想。

爲了掩人耳目,張陽並沒有策馬直接進入村子,自己只是個小小的綱司牙儈,還沒有多餘的銀子買匹馬騎,而且,這還不是一匹。

將馬留在村外,讓剩下的人看守,張陽和劉老伯,向村子裡面走去。

劉老伯健步如飛,如果只看背影,絕對看不出他是個已經年過半百的老人,簡直和一個壯小夥子差不多,這就是所謂的人逢喜事精神爽吧!只可惜了,要是若寒的父親也在世,該有多好!

先路過劉若寒家,張陽遲疑了一下,並沒有進去,上次的經歷,還讓他記憶猶新,何照依,等不到自己,該會是怎樣的一副表情?

很快,就來到了家門口。

“娘!”張陽喊了一聲,走進去。

“唉…”隨着聲音,老孃走了出來,今天她也換了一身新衣服,花格子布的上坎,條紋的下搭,還紮了一塊頭巾,怎麼看,都像是一個十足的媒婆,看來老孃就是老了,連如何打扮都不會,張陽忍住笑。

“娘,明天就是定親的日子,我打算接您到基地去,那裡人多,也熱鬧。”張陽說道。

“好,先進來吧。”曹氏招呼着劉老伯。

先在屋子裡坐定,曹氏開始先和劉老伯商量了起來。

其實上次劉老伯過來時,已經商議過了,這次只是再確認一下,比如說,生辰八字。

“我找了個算命先生,給若寒和士誠都算過了,他們是上婚。”曹氏說道。

所謂上婚,那自然就是非常合適的婚姻了,在這個年代,人們是最相信算命先生所說的這些話了,比如,誰想造反,先得找個人算一算,這一算,說自己是真命天子,那他自然屁顛屁顛跑去舉義旗了,要是一算,命不久矣,算了,還是老老實實地挨着人家的欺負吧。

曹氏說着,從香爐下面拿出庚貼,“在下面壓了幾天了,一直平平安安,什麼事都沒有。”曹氏很高興。

這個庚帖,要在香爐下面連壓三天,意爲讓家族的宗祖神靈來審閱。若這三天內,家中未發生任何意外事情,平安無事,說明宗祖神靈認可了這門親事。

現在,這親事是祖宗認可了的,張陽以後如果有什麼對不起若寒的事,那就是對不起祖宗了,這頂大帽子扣下來,恐怕沒幾個人能受得了。

張陽坐在一邊,聽着老母和劉老伯兩人商議,卻有些不耐煩了。

你給我主持訂婚,問過我的意見沒有?唉,這年頭,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至於當事人,那是沒有權利的。

張陽無所事事地呆在一邊,聽着他們說話,終於說到了聘禮。

“我這幾天一直在籌備聘禮,現在已經準備好了茶,糕點,紅棗,花生,公雞,鯽魚和豬肉。還有一對鐲子。”曹氏說道,這些聘禮,差不多已經花去了她的全部積蓄。

張陽公私分明,他所賺來的錢,大部分用做了再投入,因此,每次只將自己在鹽場的收入交給母親。

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結婚,必以茶爲禮,取其不移植之意也。糕點,是取其諧音高點,祝願女方的生活“步步高”。紅棗、花生則是寓意“早早花生”,花生即祝願姑娘出嫁後既生男也生女。雞、魚、肉,是敬供女方宗祖神靈用的,代表祭禮中的“三牲”。鐲子,是母親給若寒的一點心意,用鐲子,拴住若寒的手,拴住若寒的心,讓她一生一世,陪伴在自己身邊。

張陽看着母親已經準備好的東西,有些頭大,直接說個數,都給成銀子不就行了,現代人就是講究,訂婚給六千六,結婚給個六萬六,其餘的全免,多簡單,現在對他來說,銀子已經不是大問題,再說了,賬目都給若寒管理了,說白了,這個家已經交給她管了,多少錢都是她的。

張陽作爲一個當事人的事外人,聽着兩位老人們滔滔不絕地說了半天,終於將一切都說清楚了。

“走吧,我們回基地。”張陽說道。

已經是午後,回了殺人港,再坐船回基地,天就該黑了。

第335章 造船廠(一)第339章 回杭州第110章 進攻橫澗山(三)第334章 新的生意第117章 商談第290章 夜間進攻第171章 先攻興化還是鹽場?第126章 第一槍第28章 殺人港(一)第276章 微山湖煤礦第53章 可憐的士信第213章 守株待兔第310章 南進路線第177章 白駒鹽場的晚上(二)第42章 進攻芙蓉寨(四)第184章 攻打丁溪場(三)第57章 基地開工第383章 稱帝第261章 進軍高郵府第172章 冤枉的劉子仁第152章 詳談第338章 造船廠(四)第47章 抓小偷第361章 發展第275章 水戰三步走第187章 何家風波第332章 周莊第226章 大婚(四)第161章 挖戰壕第226章 大婚(四)第50章 奪回鹽引第80章 鍊鐵(四)第248章 祖墳風波(一)第184章 攻打丁溪場(三)第184章 攻打丁溪場(三)第292章 東面的進攻第106章 救下朱元璋第266章 回回炮和牀弩第74章 遇襲第145章 流民第377章 江州第299章 營救第124章 封鎖第209章 趙鏈進泰州第79章 鍊鐵(三)第312章 三百騎兵下常州第90章 兄弟重逢第173章 出擊鹽場第251章 高郵府大火第297章 脫脫失權第327章 沒有中毒?第366章 水軍交鋒第306章 猛將常遇春第69章 朱元璋自立門戶第12章 泰州城(一)第338章 造船廠(四)第90章 兄弟重逢第9章 突火槍,射擊!第42章 進攻芙蓉寨(四)第148章 書生酒鬼第378章 動亂江州第126章 第一槍第52章 酒館定大計(二)第348章 大醉第148章 書生酒鬼第214章 說服第131章 杆子的末日第181章 丁溪鹽場第93章 魯興是人才第75章 要儘快開始鍊鐵第332章 周莊第110章 進攻橫澗山(三)第301章 兵痞第185章 練兵第69章 朱元璋自立門戶第256章 戰神炮,射擊第254章 戰事爆發第265章 將計就計第95章 製作槍管第205章 商議第224章 大婚(二)第188章 打土豪,分田地第103章 峰迴路轉第347章 遭遇第95章 製作槍管第228章 不眠之夜第178章 借糧第283章 佔領寶應第214章 說服第367章 趙普勝進攻第203章 先打泰州?第43章 半自動火銃第14章 救人第310章 南進路線第237章 大炮的威力第80章 鍊鐵(四)第249章 祖墳風波(二)第388章 愛猷識理達臘的覆沒第143章 人工呼吸第234章 請君入甕(二)